一种气雾产生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0051发布日期:2019-08-20 20:1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雾产生制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雾产生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气雾产生制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际控烟运动的脚步愈发加快,各国政府对吸烟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限制愈加严格。以低温卷烟(加热非燃烧)、无烟气烟草制品、电子烟等为代表的新型烟草制品受到国内外广大烟草消费者的青睐。作为新型烟草制品一种的加热非燃烧型卷烟,其主要特点是不燃烧烟草,且仅有少量的二手烟气,从而得到国际各大烟草公司的关注。目前加热非燃烧型卷烟产品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烟支和加热装置,其中烟支与通常的卷烟基本无差异,其符合加热非燃烧型卷烟的特点,但需要携带加热装置,给消费者带来不便。还有一类新型烟草制品,烟支本身自带加热源,携带方便。现有的自加热不燃烧烟支包括自加热源和烟丝,其中自加热源位于烟支的末端,例如为炭,烟丝和自加热源被卷烟纸包裹。卷烟纸包括铝箔和加热不燃烧的纸层,其中,铝箔包裹烟丝和自加热源,纸层再包裹着铝箔。点燃炭后,铝箔将热量传递至烟丝,烟丝不会燃烧但会雾化,烟丝雾化产生的烟气供抽吸。现有技术中记载了为适应加热不燃烧烟支所改进的卷烟纸,例如,公开号为cn104452479b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复合卷烟纸,使用该卷烟纸制成的卷烟烟支与现有卷烟烟支外观相似,抽吸时,通过外层卷烟纸燃烧产生的热量,隔着铝箔层加热烟丝,烟丝加热挥发产生的香味成分和烟碱等挥发性成分随抽吸进入口腔,从而成为一种低温非燃烧的独特的新型烟草制品。又例如,公开号为cn20422492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具有一定厚度的高透气度和较高克重的卷烟纸,然后将铝箔通过结合剂复合于卷烟纸上,然后进行激光、静电或机械打孔,从而使利用该卷烟纸制成的卷烟烟支与现有卷烟烟支外观相似,烟支卷制成型后铝箔层直接与烟丝接触,点燃时,通过卷烟纸层的燃烧加热铝箔传递给烟丝,烟丝加热挥发产生的香味成分和烟碱等挥发性成分随抽吸进入口腔,从而形成一种独特新型烟草制品。但,现有的加热非燃烧型卷烟的烟雾效果不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加热非燃烧型卷烟的烟雾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气雾产生基体、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依序设置,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及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可选地,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一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空腔之外的部分。可选地,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游端部被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下游端部封堵。可选地,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可选地,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为等截面体,所述第二空腔为等截面体,所述第三空腔为等截面体。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d2,1.2≤d2/d1≤3。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三空腔的孔径为d3,1.1≤d1/d3≤2.8。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三空腔的孔径为d3,0.57≤d2/(d1+d3)≤1.71。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2mm至4mm。可选地,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4mm至6mm。可选地,所述第三空腔的孔径为1.5mm至3mm。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均为滤棒。如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气雾产生基体用于供加热体插入以产生气雾供用户抽吸;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空腔,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及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形成气雾通道。气雾产生基体经加热体加热产生气雾,气雾流经气雾通道后供用户抽吸,也即,气雾依次流经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后供用户抽吸,可有效提升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气雾产生制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气雾产生制品的第三部分的抽吸温度测试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中x方向所示)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优选地,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二部分3和第三部分4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一体成型。优选地,沿第一方向,气雾产生基体1与第一部分2相抵。优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部分2与第二部分3相抵。优选地,第二部分3与第三部分4相抵。优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部分2的两端分别和气雾产生基体1及第二部分3相抵,第二部分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部分2及第三部分4相抵。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通过包裹物包裹成气雾产生制品,包裹物例如是铝箔纸,气雾产生制品呈柱状,气雾产生制品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方向一致。优选地,气雾产生基体1是固体气雾形成基体,含有烟草成分。优选地,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材质为醋酸纤维。优选地,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均为滤棒。优选地,第二部分3为中空管件,起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气雾产生基体1用于供加热体(图未示出)插入以产生气雾供用户抽吸,第三部分4未与第二部分3连接的一端为抽吸端。第一部分2具有第一空腔21,第一空腔21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具有第二空腔31,第二空腔31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部分3;第三部分4具有第三空腔41,第三部分4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4;所述第一空腔21、所述第二空腔31及所述第三空腔41相连通,形成气雾通道。气雾产生基体1经加热体加热产生气雾,气雾流经气雾通道后供用户抽吸,也即,气雾依次流经第一空腔21、第二空腔31及第三空腔41后供用户抽吸,可有效提升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其中,沿第一方向,第一空腔21的长度和第一部分2的长度一致,第二空腔31的长度和第二部分3的长度一致,第三空腔41的长度和第三部分4的长度一致。参考图1,优选地,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4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42,所述凹槽4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一所述凹槽4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3的所述第二空腔31之外的部分。换言之,沿第一方向,第三部分4和第二部分3相抵,凹槽42的一端与第二部分3的所述第二空腔31之外的部分相抵。所述凹槽42靠近所述第二部分3的上游端部被所述第二部分3的侧壁下游端部封堵,相当于,沿第一方向,凹槽42的一端被封闭,凹槽42位于第三部分4的抽吸端的另一端敞开,与外界连通。这样设置后,用户抽吸过程中,凹槽42内的空气起到隔热作用,降低第三部分4抽吸端的温度,用户抽吸体验佳。其中,用户抽吸气雾产生制品产生气雾,气雾由气雾产生制品的“上游”流向“下游”(图1中a方向所示),沿气雾流通方向,第二部分3具有侧壁上游端部和侧壁下游端部,第二部分3的侧壁上游端部面向第一部分2设置,第二部分3的侧壁下游端部面向第三部分4设置。凹槽42具有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凹槽42的下游端部靠近第三部分4的抽吸端,凹槽42的上游端部靠近凹槽42的第二部分3,凹槽42的上游端部被所述第二部分3的侧壁下游端部封堵。优选地,所述第三部分4的外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42,包裹物沿周向包裹凹槽42。优选地,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4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42,凹槽42呈中空柱状。优选地,凹槽42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第三部分4。优选地,多个所述凹槽42沿所述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隔热效果佳,降温均匀。优选地,参考图1,所述第一空腔21为等截面体,所述第二空腔31为等截面体,所述第三空腔41为等截面体。即,第一空腔21呈中空柱状,第二空腔31呈中空柱状,第二空腔31呈中空柱状。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31的孔径为d2,1.2≤d2/d1≤3。即,第二部分3的第二空腔31的孔径比第一部分2的第一空腔21的孔径大。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2mm至4mm,包括2mm和4mm。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空腔31的孔径为4mm至6mm,包括4mm和6mm。在这样的参数范围内,本发明的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d1,所述第三空腔41的孔径为d3,1.1≤d1/d3≤2.8。即,第一部分2的第一空腔21的孔径比第三部分4的第三空腔41的孔径大。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2mm至4mm,包括2mm和4mm。更优选地,所述第三空腔41的孔径为1.5mm至3mm,包括1.5mm和3mm。在这样的参数范围内,本发明的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31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三空腔41的孔径为d3,0.57≤d2/(d1+d3)≤1.71。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2mm至4mm,包括2mm和4mm。优选地,所述第二空腔31的孔径为4mm至6mm。优选地,所述第三空腔41的孔径为1.5mm至3mm,包括1.5mm和3mm。在这样的参数范围内,本发明的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31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三空腔41的孔径为d3,1.2≤d2/d1≤3,1.1≤d1/d3≤2.8,且0.57≤d2/(d1+d3)≤1.71。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孔径为2mm至4mm,包括2mm和4mm。优选地,所述第二空腔31的孔径为4mm至6mm。优选地,所述第三空腔41的孔径为1.5mm至3mm,包括1.5mm和3mm。在这样的参数范围内,本发明的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需说明的是,对于加热不燃烧卷烟而言,产生烟雾效果的主要物质为甘油,使得消费者得到抽吸满足感的关键物质为烟碱,因此甘油与烟碱为加热不燃烧卷烟释放物的关键物质。为此,申请人设计了试验,检测了本发明气雾产生制品的样品释放的甘油与烟碱的含量,并检测了其它结构类型的气雾产生制品的样品释放的甘油与烟碱的含量,具体如下所述。试验一样品1(本发明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样品2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样品2和样品1的区别在于,样品2的第三部分为实心滤棒,无中空内腔。烟气释放物抽吸方法如下:烟支数量:多支;电源供给:按键触发;抽吸模式:逐口抽吸;每支口数:10口;抽吸容量:55ml;抽吸时间:2秒;抽吸间隔:30秒;抽吸曲线:钟型曲线。样品1和样品2分别放置于气雾产生装置的加热体上,加热体加热气雾产生基体1,抽吸方法描述:多支样品1和多支样品2,每支抽吸多口,气雾捕集到一个剑桥滤片上,以上抽吸过程重复多次,对剑桥滤片上的甘油与烟碱进行含量检测,多次测量获取平均值如下表1所示。表1烟气释放物中关键物质的含量比对样品甘油(mg/cig)烟碱(mg/cig)样品13.311.20样品21.950.88从表1中可以看出样品1的组成结构释放物中甘油与烟碱的含量分别为3.31mg/cig和1.2g/cig,要高于样品2中甘油和烟碱的含量;也即,第三部分4具有第三空腔41,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试验二样品1(本发明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样品3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样品3和样品1的区别在于,样品3的第二部分为实心滤棒,无中空内腔。烟气释放物抽吸方法如下:烟支数量:多支;电源供给:按键触发;抽吸模式:逐口抽吸;每支口数:10口;抽吸容量:55ml;抽吸时间:2秒;抽吸间隔:30秒;抽吸曲线:钟型曲线。样品1和样品3分别放置于气雾产生装置的加热体上,加热体加热气雾产生基体1,抽吸方法描述:多支样品1和多支样品3,每支抽吸多口,气雾捕集到一个剑桥滤片上,以上抽吸过程重复多次,对剑桥滤片上的甘油与烟碱进行含量检测,多次测量获取平均值如下表2所示。表2烟气释放物中关键物质的含量比对样品甘油(mg/cig)烟碱(mg/cig)样品13.311.20样品30.990.50从表2中可以看出样品3与样品1的区别在于:样品3的第二部分为实心滤棒,无中空内腔,但样品3中的甘油和烟碱的含量仅为0.99mg/cig和0.50mg/cig,显著低于样品1,样品3的烟雾效果不及样品1的烟雾效果。试验三样品1(本发明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样品4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样品4和样品1的区别在于,样品4的第二部分为纸质滤棒,纸质滤棒由纸质材料折叠而成,折叠形成的纸质滤棒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缝隙。烟气释放物抽吸方法如下:烟支数量:多支;电源供给:按键触发;抽吸模式:逐口抽吸;每支口数:10口;抽吸容量:55ml;抽吸时间:2秒;抽吸间隔:30秒;抽吸曲线:钟型曲线。样品1和样品4分别放置于气雾产生装置的加热体上,加热体加热气雾产生基体1,抽吸方法描述:多支样品1和多支样品4,每支抽吸多口,气雾捕集到一个剑桥滤片上,以上抽吸过程重复多次,对剑桥滤片上的甘油与烟碱进行含量检测,多次测量获取平均值如下表3所示。表3烟气释放物中关键物质的含量比对样品甘油(mg/cig)烟碱(mg/cig)样品13.311.20样品41.170.85从表3中可以看出样品4与样品1的区别:样品4的第二部分为纸质滤棒,无中空内腔,而是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缝隙,但样品4中的甘油和烟碱的含量仅为1.17mg/cig和0.85mg/cig,显著低于样品1,样品4的烟雾效果不及样品1的烟雾效果。通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试验四如前实施例所述,所述第三部分4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42,这能够起到隔热作用,降低第三部分4抽吸端的温度,用户抽吸时不会烫嘴。本实验进行温度检测,样品1(本发明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样品2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样品2和样品1的区别在于,样品2的第三部分为实心滤棒,无中空内腔,且第三部分的外周无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烟气释放物抽吸方法如下:烟支数量:多支;电源供给:按键触发;抽吸模式:逐口抽吸;每支口数:10口;抽吸容量:55ml;抽吸时间:2秒;抽吸间隔:30秒;抽吸曲线:钟型曲线;将热电偶用绝缘胶带包裹于第三部分4处,热电偶测温点距离第三部分4抽吸嘴端3.5mm,加热温度为310℃。样品1和样品2分别放置于气雾产生装置的加热体上,加热体加热气雾产生基体1,抽吸方法描述:多支样品1和多支样品2,每支抽吸多口,以上抽吸过程重复多次,每抽吸一口记录温度,如图2所示。其中,图2的横轴代表抽吸时间,纵轴代表温度;例如1秒时对应的温度是25℃。从图2可以看出,样品1的第三部分4的外周无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42,抽吸时每口抽吸的最高温度范围为29.3℃至34.9℃;样品2的第三部分的外周无凹槽,抽吸时每口抽吸的最高温度范围为37.4℃至49.5℃。由此可见,样品1所采用的外周具有凹槽42的第三部分4比样品2采用的外周无凹槽的第三部分温度可降低8℃至14℃,本发明的气雾产生制品的第三部分4抽吸端的温度低,用户抽吸时不会烫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雾产生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气雾产生制品;气雾产生装置(图未示出),具有加热体(图未示出),所述加热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用于插入所述气雾产生基体1内。加热体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加热体呈柱状,横截面呈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体的横截面可以呈四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