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0924发布日期:2019-09-21 00:3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雾化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雾化设备,其一般包括储液单元以及雾化单元,储液单元与雾化单元导液连接,但该雾化设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当液体介质雾化速度快时,储液单元的储液腔中容易因负压的产生出现供液不畅,使得液体介质无法快速补充到雾化单元的雾化元件处,导致雾化元件干烧过热,从而造成雾化元件损坏,产生焦味,产生有害物质。2、储液单元的液体介质容易漏出,导致液体介质浪费,用户体验差,甚至出现液体介质污染电子元器件,导致电子元器件失灵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器,进一步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以及基座;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外壳内侧形成储液腔;还包括至少一个气液平衡元件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气液平衡元件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至少一个气液平衡元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且设置在所述储液腔的下部;

每一所述气液平衡元件包括朝所述储液腔延伸的柱体、设置在所述柱体外围的储液换气结构;所述储液换气结构包括回气槽及多个储液槽;所述回气槽一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一端与进气口相连通,以调节该储液腔内的气液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若干翅片;所述若干翅片沿所述柱体的轴向平行间隔设置;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翅片之间形成贯穿所述储液换气结构外周面的所述储液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回气槽包括一个回气槽;所述回气槽设置所述若干翅片上并沿着平行于所述储液换气结构轴线的方向,横切所述储液槽。

优选地,所述回气槽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两相对侧的两组回气槽单元;每组所述回气槽单元中的回气槽单元与另一组回气槽单元中的回气到单元交替设置;每组回气槽单元中的回气槽单元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设置的两个回气槽单元通过一所述翅片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气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储液槽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气槽的宽度在0.09到0.15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表面张力隔断槽;所述表面张力隔断槽设置在所述若干翅片上且沿着平行于所述储液换气结构轴线的方向,横切所述储液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气槽以及所述表面张力隔断槽分别位于所述翅片两相对侧,且处于180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张力隔断槽的宽度在1.2~1.7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将所述若干翅片分隔为沿轴向设置的至少两段储液换气单元的至少一个隔离部;

靠近所述储液腔的储液换气单元中的储液槽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储液腔的储液换气单元中的储液槽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平衡元件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一端以供安装定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平衡元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储液换气结构外围的套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换气结构包括进气槽;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进气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雾化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雾化壳体中的雾化组件;所述气液平衡元件穿设在所述雾化壳体中;

所述雾化壳体上开设有下液孔;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沿轴向开设有与所述雾化组件连通的进气通道;

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或者两相对侧;

所述进气槽设置在相背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气液平衡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组件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两个气液平衡元件,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雾化组件的两相对侧。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的本发明所述的雾化器。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雾化器通过在储液腔的下部设置与至少一个进气口和储液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气液平衡元件以便于调节储液腔内气液平衡,通过该气液平衡元件的储液换气结构的回气槽连通储液槽和进气口,并通过该储液槽储存漏液,进而防止储液腔内形成负压,提高供液的顺畅性,避免雾化元件因干烧过热而损坏,并且避免焦味和有害物质产生。另外,该气液平衡元件的储液槽对液体具有毛细吸引力,可以储存液体,防止漏液。

该电子雾化装置,其通过设置本发明的雾化器,其具有液体介质供应流畅、安全性能高、且不易漏液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雾化器在移除壳体后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雾化器的气液平衡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气液平衡元件的另一角度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气液平衡元件的E-E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气液平衡元件回气时的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气液平衡元件注液时的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气液平衡元件的D-D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所示气液平衡元件的E-E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雾化器的局部分解图;

图16是图13所示雾化器的气液平衡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气液平衡元件的纵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雾化器的储液单元与雾化单元分解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雾化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1是图18所示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8所示雾化器的气液平衡元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气液平衡元件的另一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中气液平衡元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气液平衡元件的剖视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需要理解的是,“前”、“后”、“左”、“右”、“上”、“下”、“第一”、“第二”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差别,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应用于雾化烟液、药物等液态介质的雾化,其可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该雾化器100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的电池装置2。雾化器100用于对液态介质进行加热雾化,电池装置2用于给雾化器100进行供电。优选地,雾化器100和电池装置2可拆卸地相连接。

一同参阅图3及图4,雾化器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筒状外壳110、基座120、雾化组件130、筒状储液壳140、气液平衡元件150以及导液元件160。基座120设置于外壳110一开口端上。雾化组件130设置于基座120上,且位于外壳110内。储液壳140一端套设于雾化组件130上方,且位于外壳110中。气液平衡元件150设置于雾化组件130上方,且位于储液壳140中。导液元件160穿设于气液平衡元件150中,并将雾化组件130与储液壳140的储液腔141相连通。

筒状外壳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位于底部的开口端111、与开口端111相对的吸嘴端112以及连接于开口端111和吸嘴端112之间的筒状侧壁113。开口端111与基座120结合在一起,吸嘴端112具有出气口1120,可供用户用嘴吸食雾气。筒状侧壁113合围形成一个位于中部的收容腔1130,供雾化组件130以及储液壳140等部件收容于其中。侧壁113中还形成有气流管道1131以及将收容腔1130和外界相连通的窗口1132,气流管道1131由该开口端111一直延伸至该吸嘴端112的出气口1120,该窗口1132让储液壳140至少部分暴露在外。

基座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位于雾化组件130下方的雾化腔121以及与雾化腔121相连通的进气口122,雾化腔121与外壳110上的气流管道1131相连通,进气口122与外界环境相连通。进气口122、雾化腔121、气流管道1131以及出气口1120依序相连,形成该雾化器100的雾气通道(如图3箭头所示)。

一同参阅图5,雾化组件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安装于基座120上,其可包括安装于基座120上的多孔陶瓷基体131以及安装于该多孔陶瓷基体131上的发热体132,该多孔陶瓷基体131包括位于顶部的吸液面以及位于底部的雾化面,吸液面与导液元件160的下端相连接,雾化面暴露于雾化腔121中,发热体132安装于雾化面上。储液腔141中的液体经由导液元件160传递给吸液面,进入多孔陶瓷基体131中,再在雾化面受热雾化。雾气再雾化腔121中与空气混合,再被带出。雾化组件130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形态,业界中常规的其他形态也可以适用。

储液壳140可呈圆筒状,其包括底壁142以及一端与底壁142周缘相连的筒状侧壁143,侧壁143的另一端形成一开口。该开口套设于雾化组件130。侧壁143上形成有一个进气口1430,该进气口1430对应气液平衡元件150设置。

一同参阅图6至图8,气液平衡元件1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柱状,其可沿轴向塞设于储液壳140中,且其外侧壁面与储液壳140的侧壁143的内壁面紧密贴合在一起;也即储液壳140有一段形成收容气液平衡元件150的容腔,且该容腔与储液腔141相连通,进而让气液平衡元件150与储液腔141相连通。气液平衡元件150与储液壳140的底壁142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形成储液壳140的储液腔141。气液平衡元件150设置于储液腔141和雾化组件130之间,并与储液壳140上的进气口1430相连通,以为储液腔141补气(如图4箭头所示),同时具备蓄液的功效。

气液平衡元件1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中心轴156以及设置于中心轴156外围的一组平行间隔布置于轴向上的第一翅片151和一组平行间隔布置于轴向上的第二翅片152,第一翅片151靠近储液腔141,第二翅片152远离储液腔141。

气液平衡元件15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位于中心轴156上部的第一隔离部157、位于中心轴156中部的第二隔离部158以及位于中心轴156下部的第三隔离部159,第一翅片151设置于第一隔离部157和第二隔离部158之间,第二翅片152设置于第二隔离部158和第三隔离部159之间。第一隔离部157、第二隔离部158以及第三隔离部159的厚度均远大于第一翅片151和第二翅片152。气液平衡元件15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位于第三隔离部159下方的第四隔离部155,第四隔离部155与第三隔离部159之间设有间隔。第一隔离部157的顶面暴露于储液腔141中。

中心轴156具有用于供导液元件160穿置的中心通孔1560。相邻第一翅片151之间形成贯穿外圆周面的第一储液槽1510,相邻第二翅片152之间形成贯穿外圆周面的第二储液槽1520。第一翅片151和第二翅片152的厚度,以及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的宽度足够小到对液态介质有毛细力作用,以实现储液功能。且第一储液槽1510的宽度比第二储液槽1520的宽度小,使得第一储液槽1510的毛细力更强,如此设置的目的是,经由回气槽153流出的液体将优先进入第一储液槽1510,待第一储液槽1510吸满液体之后,才轮到远离储液腔141的第二储液槽1520吸液,也即液体并非一开始就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气液平衡元件150上,可以降低漏液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51、第二翅片152的厚度以及第一储液槽1510的宽度为0.05到0.2mm之间,优选为0.09到0.15mm,第二储液槽1520的宽度约为0.17。气液平衡元件15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较窄的回气槽153以及较宽的表面张力隔断槽154,回气槽153以及表面张力隔断槽154分别设置于气液平衡元件150的相对两侧,且优选地,两者处于180度的位置。回气槽153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0.05到0.2mm之间,优选为0.09到0.15mm,,其沿着平行于气液平衡元件150轴线的方向,横切第一隔离部157、第一翅片151、第二隔离部158以及大部分第二翅片152,而与对应的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相交。图示的气液平衡元件150靠近底部的两片翅片151未被回气槽153切断,两片翅片151起到兜住回气槽153的功效,增加液体往下流动的阻力,液体如果要漏出的话,也只能经过第二储液槽1520流动至表面张力隔断槽154再向下漏出,而由于第二翅片152表面张力的存在,这种泄漏将增加难度,从而以降低经由漏液的几率。

回气槽153由靠近下端的部分第二翅片152一直沿伸至气液平衡元件150的顶部,与储液腔141相连通,使得储液腔141中的液体能够经由该回气槽153流至各层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中。表面张力隔断槽1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1到2mm之间,优选地,其可为1.2到1.7mm,其也沿着平行于气液平衡元件150轴线的方向横切第二隔离部158以及全部第一翅片151和第二翅片152,而也与对应的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相交,以实现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中的液体的张力隔断。

第三隔离部159上形成有与回气槽153同侧的第一进气槽1590,该第一进气槽1590经由第三隔离部159与第二翅片152之间的间隙与表面张力隔断槽154相连通。第四隔离部155上设有与表面张力隔断槽154同侧的第二进气槽1550,该第二进气槽1550经由第三隔离部159和第四隔离部155之间的间隙相导通。该第二进气槽1550再与储液壳140上的进气口1430相连通,从而将表面张力隔断槽154与储液壳140上的进气口1430相连通,再经由外壳110上的窗口1132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优选地,该进气口1430与雾化器1的雾气通道相隔离,以使得补气通道与该雾气通道相隔离,防止雾气通道中形成的负压对补气的不利影响。

一同参阅图9及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大气压力的回气可由表面张力隔断槽154进入各层储液槽1510中,朝回气槽153聚集(如图9中箭头所示)。当储液腔141内产生负压时,从回气槽153中抽取回气,每层储液槽1510中的液体从表面张力隔断槽154进气,朝回气槽153中慢慢回流到储液腔141中,直至内外压力平衡。当储液腔141中气压过高时,液体也可以经由回气槽153逐步向下流入到各层储液槽1510中(如图10中箭头所示),以将储液腔141中的气压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可以避免液体经由雾化组件130处漏液。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气体推动储液槽1510中的液体经由回气槽153回流到储液腔141中,实现压力平衡。

一同参阅11及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轴156还包括将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与中心通孔1560相连通的通槽1562,以使得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能够与导液元件160进行液体交换,也即,当导液元件160中液体不足时,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中存储的液体能够经由该通槽1562进入导液元件160(如图11箭头所示),以保持液体顺畅的供给。反之,当导液元件160中的液体充裕时,而第一储液槽1510和第二储液槽1520中液体不足时,导液元件160中的液体可以经由该通槽1562进入到储液槽1510中(如图12箭头所示),防止导液元件160中液体过多造成的漏液问题产生,实现液体的平衡。通槽1562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为0.01-2mm。

通槽156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一段或分段,延中心轴156直着开设(如图8所示)或弯曲开设。图8的二个通槽1562相对中心轴156对称分布,每个通槽1562横跨第一翅片151和第二翅片152。图8的通槽1562也可以分成二段,一段横跨部分第一翅片151,一段横跨部分第二翅片152。

图13至图14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等领域,其具有液体介质供应流畅、安全性能高、且不易漏液的优点。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包括雾化器200以及电源装置;该雾化器200可用于对液体介质进行加热雾化,该电源装置可与该雾化器200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以给该雾化器200供电,从而便于该雾化器200中的雾化的进行。

一同参阅图15,还雾化器200可包括储液单元A和雾化单元B;该储液单元A与该雾化单元B导液连接。该储液单元A用于存储液体介质,并将雾气导出;雾化单元B可用于对液体介质加热雾化。

如图14至图16所示,该储液单元A可包括外壳210;该外壳210可套设在该雾化单元B的外围,其内侧可以用于形成储液腔211用于收容液体介质。具体地,该外壳210与该雾化单元B的上部留设有空间,该空间可形成储液腔211。该外壳210的内侧还设有雾气通道212,该雾气通道212可沿该外壳210的轴向设置,其可与该雾化单元B导气连接,以输出该雾化单元B雾化后形成的雾气。该雾气通道212远离该雾化单元B的一端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可形成烟嘴,供用户抽吸烟气。该出气口上可设置封堵件,以在不使用该雾化器210时封堵该出气口,避免杂物进入雾气管道212。该雾气通道212与该外壳210的侧壁之间留设有间隔,以便于雾气通道212外周的液体流动。该储液腔211可位于该雾气通道212的外围。该外壳210的下部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213,该进气口213可以为两个,其可位于该外壳210的两相对侧,其可供气体进入该储液腔211中。

该雾化单元B可设置在该外壳210中,其可位于该储液腔211的下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单元B也可位于该外壳210的外侧,且位于外壳210的下部。该雾化单元B可包括基座220、雾化支架240、雾化组件230、气液平衡元件250、至少两个导液元件260、第一密封结构270、以及电极组件290。该基座220可供该雾化支架240、气液平衡元件250安装,该外壳210可套设在该基座220上,该雾化支架240设置在该基座220上,其可用于支撑该雾化组件230。该雾化组件230可收容于该气液平衡元件250中,其可用于将液体介质加热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雾气。该气液平衡元件250设置在该储液腔211和该雾化组件230之间,其可套设在该雾化组件230的外围,与该进气口213连通,进而将该储液腔211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可用于平衡该储液腔211中的气压。该至少两个导液元件260可穿设在该气液平衡元件250中,其可将该储液腔211与该雾化组件230两端导液连接,以给该雾化组件230供给液体介质。该第一密封结构270可设置在该气液平衡元件250与该储液腔211之间,其可用于密封该气液平衡元件250外圈和该储液腔211之间形成的间隙。该电机组件290可从该基座220穿出与该雾化组件230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座220可包括座体221、定位柱222以及进气通道230;该座体221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与该外壳210开口端的形成以及尺寸相适配,其可用于封堵该外壳210的开口。该定位柱222可设置在该座体221上,其可用于与该雾化支架240配合定位。该进气通道230可沿轴向设置在该座体221上,其与该雾化组件230相对设置,其可供气体进入该雾化组件23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支架240可包括配合部241以及设置在该配合部241上的支撑部242;该配合部241可置于该座体221上,其形状以及尺寸与该座体221相适配,该支撑部242可朝该配合部241凸出设置,其用于支撑该雾化组件230;该支撑部242可套设在该定位柱222上,与该定位柱222配合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230可包括雾化芯231以及发热体232;该雾化芯231可为棉芯,其可搁置于该雾化支架240上,且可沿径向设置在该气液平衡元件250中,其两端可与该至少两个导液元件260导液连接。该发热体232可为发热丝,其可绕设在该雾化芯231上,并且其可与该电极组件290导电连接,以将该雾化芯231中的液体介质加热形成雾气。

一同参阅图15至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液平衡元件250可呈筒状,具体地,其可为横截面为椭圆形或者长方形的筒状,其外周可与该外壳210的内壁面之间通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封堵该储液腔211。该气液平衡元件250可作为雾化壳体,其可收容雾化组件230

该气液平衡元件2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至少两个通孔251、储液换气结构252以及气流通道,该至少两个通孔251与该至少两个导液元件260对应设置,其可供该导液元件260穿设。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通孔251可包括两个通孔25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通孔251可不限于包括两个通孔。该储液换气结构252可位于该两个通孔251的外围,且其可套设在该雾化组件230的外围,其内侧可形成雾化腔527,并且其可用于将该储液腔211与外界相连通,以平衡该储液腔211中的气压。该气流通道可包括出气通道253;该出气通道253与该雾化腔527连通,且位于该两个通孔251之间,其可供雾化组件230雾化后形成的雾气输出。该储液换气结构252还可与该至少两个导液元件260连通,以平衡该导液元件260的液体供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252可包括若干翅片2521;该若干翅片2521可沿轴向平行间隔设置。每相邻设置的两个翅片2521之间可形成贯穿该储液换气结构252外周面的储液槽2522;该储液槽2522的宽度足够小可可对液体介质产生毛细力,从而使得液体流至该储液槽2522中时,可在该储液槽2522中形成液膜,进而可以储存在该储液槽2522中,防止漏液。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2521的厚度以及储液槽2522的宽度约为0.15mm。该储液槽2522还可用于导气,其可将从进气口213进入的气体导致该储液腔211中,进而可以降低该储液腔211中形成的负压,使得储液腔211中的气体流出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252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回气槽2523;至少一个回气槽2523可包括至少两个回气槽2523;该至少两个回气槽2523可与该至少两个通孔251对应设置,具体地,其可包括两个回气槽2523。该两个回气槽2523可设置在该若干翅片2521上并可沿于该储液换气结构252轴线的方向,横切该储液槽2522,并一直贯穿至该气液平衡元件250的顶部,将该储液槽2522与该储液腔211相连通,该回气槽2523的宽度可小于等于该储液槽522的宽度,从而使得储液腔211中的液体能够经由该回气槽2523流至各个储液槽252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回气槽2523的宽度可以为0.09到0.1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该至少一个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可设置在该若干翅片2521上且沿平行于该储液换气结构252轴线方向,横切该储液槽2522,其可用于实现这些储液槽2522中的液体的张力隔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可包括与该至少两个通孔251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具体地,其可包括两个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这两个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可与该两个回气槽2523对应设置,且与该回气槽2523分别位于该通孔251的两相对侧,且处于180度的位置,其均沿着平行该储液换气结构252轴线的方向横切该储液槽2522,以使得每个储液槽2522的液体的张力隔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大气压力的回气可由该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进入各层的储液槽2522中,朝该回气槽2523聚集。当储液腔211产生负压时,其只能从该回气槽2523抽吸进气,而该进气口213进入的气体可从该液体隔断槽524进入每层储液槽2522中,并从该回气槽2523慢慢流入该储液腔211中,直至达到气液平衡。当储液腔211中的气压平衡,液体也可进该回气槽2523逐步向下流入各层的储液槽2522中,此时可避免液体经由该雾化组件211处漏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的宽度在1.2~1.7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进气槽2525,该进气槽2525可设置在该液体隔断槽524的下部,且其可错开该回气槽2523设置,其可为宽槽,其与该进气口213连通,其可供气体进入该液体隔断槽524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通槽2526;该至少一个通槽2526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通槽2526与该回气槽2523对应设置,其可以为两个,其可用于连通该通孔251以及该储液槽2522;从而使得该储液槽2522能够与该导液元件260进行液体交换,也即,当该导液元件260液体不足时,该储液槽2522中储存的液体能够经由该通槽2526进入该导液元件260中,从而可以保持液体顺畅供给,避免雾化芯231产生干烧。反之,当导液元件260中的液体充裕时,而储液槽2522中的液体不足时,该导液元件260中的液体可供该通槽2526回流至该储液槽252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槽的宽度可以为0.01mm~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252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离部2528;该隔离部可设置在该若干翅片2521之间,该至少一个隔离部2528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隔离部2528,其可将该若干翅片分隔为沿轴向设置的至少两段储液换气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其可以为一个,其可以将该若干翅片2521分隔为两端储液换气单元。当靠近该储液腔211一端的储液换气单元中的储液槽储存满液体,可依次进入下一段储液换气单元。该隔离部2528上可设置切面25281;该切面25281可位于该表面张力隔断槽2524的一侧,以便于气体和液体流通。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该储液腔的储液换气单元中的储液槽2522的宽度大于远离该储液腔211的储液槽2522的宽度,从而可以防止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液平衡元件250还可包括定位结构254;该定位结构254可以为定位柱,其可设置在该储液换气结构252远离该储液腔211的一端,其可用于给该气液平衡元件250安装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导液元件260与至少两个通孔251对应设置,其可包括两个导液元件260,其可对应穿设在该通孔251中,并位于该雾化芯231的两端,与该雾化芯231导液连接。该导液元件260可以为棉芯,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液元件260可不限于棉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结构270可以为密封套,其可套设在该气液平衡元件250上,其上可设置与该导液元件260、回气槽2523、以及出气通道253对应设置的让位孔。该第一密封结构270可以为硅胶套或者橡胶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极组件290可包括两个电极柱,这两个电极柱分别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其并排设置在该座体221上,且分别位于该进气通道230的两侧,其穿入该基座220的一端可通过设置引线与该雾化组件230的发热体232导电连接,其另一端可与电源装置导电连接。

图18至图19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该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等领域,其具有液体介质供应流畅、安全性能高、且不易漏液的优点。

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包括雾化器300以及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可与该雾化器300导电连接,以给该雾化器300供电,从而便于该雾化器300中的雾化的进行。

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300可包括储液单元A和雾化单元B;该储液单元A与该雾化单元B导液连接。该储液单元A用于存储液体介质,并将雾气导出;雾化单元B可用于对液体介质加热雾化。

如图19至图20所示,该储液单元A可包括外壳310;该外壳310可套设在该雾化单元B的外围,其内侧可以用于形成储液腔311用于收容液体介质。具体地,该外壳310与该雾化单元B的上部留设有空间,该空间可形成储液腔311。该外壳310的内侧还设有雾气通道312,该雾气通道312可沿该外壳310的轴向设置,其可与该雾化单元B导气连接,以输出该雾化单元B雾化后形成的雾气。该雾气通道312远离该雾化单元B的一端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可形成烟嘴,供用户抽吸烟气。该出气口上可设置封堵件,以在不使用该雾化器10时封堵该出气口,避免杂物进入雾气管道12。该雾气通道312与该外壳310的侧壁之间留设有间隔,以便于雾气通道312外周的液体流动。该储液腔311可位于该雾气通道312的外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单元B可设置在该外壳310中,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单元B也可位于该外壳310的外侧,且位于外壳310的下部。该雾化单元B可包括基座320、雾化组件330、雾化壳体340、以及至少一个气液平衡元件350。该基座320可供雾化组件330、雾化壳体340以及气液平衡元件350安装,该外壳310可套设在该基座320上。该雾化组件330安装在该基座320上,且收容于该雾化壳体340上,其可用于将液体介质加热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雾气。该雾化壳体340设置在基座320上,其一端可插设于该基座320中,与该基座320可拆卸连接,其可用于与该基座320配合安装该雾化组件330。该至少一个气液平衡元件350可包括两个气液平衡元件。这两个气液平衡元件可分别位于该雾化组件33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安装在该基座320中,并穿设在该雾化壳体340中,朝该外壳310方向延伸,其可设置在该储液腔311的下部,与该储液腔311相连通,可用于调节该储液腔311内的气液平衡。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33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该雾化组件330的两相对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单元B还可包括第一密封结构370、第二密封结构380、以及电极组件390。该第一密封结构370可设置在雾化壳体340与该储液腔311之间,可用于密封该外壳310与该雾化单元B之间形成的间隙,防止漏液。该第二密封结构380可套设在该基座320上,可将该外壳310与该基座320密封连接,该电极组件390可从该基座320穿出与该雾化组件330导电连接。

再如图20及图21所示,该基座320可包括座体321、以及间隔设置在该座体321上的两个安装座324。该座体321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与该外壳310开口端的形成以及尺寸相适配,其可用于封堵该外壳310的开口。该两个安装座324其分开设置,其可用于支撑该雾化组件330,且其可用于供该气液平衡元件350安装。

该基座320上可设置至少一个进气口3211;该至少一个进气口3211可包括两个进气口3211;该两个进气口3211可位于该座体321的底部,且分别位于该座体321中轴线的两侧。该基座320上还可设置进气通道323;该进气通道323设置在该座体321的底部,且位于两个进气口3211之间,且其沿轴向设置,以与该雾化组件330连通,以供气体进入该雾化组件330中。该两个进气口3211可位于该进气通道323的两相对侧,从而可避免该气液平衡元件350与该进气通道323连通,进而避免抽吸雾气时,雾气通道产生的负压导致液体介质漏出。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该进气口3211为一个时,其可位于该进气通道323的一侧。该进气通道323上可设置一层网体3231;该网体3231可与该基座320一体成型,由于网孔的孔径较小,液体介质可在每个网孔形成一层液膜,从而可防止液体介质漏出。

每一安装座324可包括凸台3241以及设置在该凸台3241上的安装孔3242。该凸台3241可与另一安装座324的凸台3241配合,支撑该雾化组件330,且两个凸台3241之间的间隔可形成与进气通道323连通的雾化腔。该安装孔3242与该进气口3211对应设置,且与该进气通道323连通。该安装孔3242沿轴向方向设置,其可供该气液平衡元件350插入安装在该基座320中。该凸台3241的外周的侧壁朝储液腔311的方向延伸,其相背于该雾化腔23设置的侧壁上可设置卡扣243,以与外雾化壳体340配合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330可搁置于该两个安装座324的凸台3241上,其可分别与该凸台3241抵接。该雾化组件330包括多孔陶瓷基体以及发热体;该多孔陶瓷基体可与该基座320相对设置,其可用于吸液。该发热体可设置在该多孔陶瓷基体上,其可用于将该多孔中的液体介质加热形成雾气。

再如图19至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孔陶瓷基体上还套设有弹性件333;该弹性件333其一端与该雾化壳体340的罩体342的顶壁抵接,另一端与该多孔陶瓷基体抵接上,其可用于防止该多孔陶瓷基体被压碎,同时,其也可起到缓冲作用。该弹性件333可以为硅胶套或者橡胶套;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弹性件333可不限于硅胶套或橡胶套,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其也可以省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壳体340可包括套体341、罩体342、定位部343、以及卡扣344。该套体341可套设在该气液平衡元件350的外围,其上设有出气孔3411,该出气孔3411与该雾化腔23和该雾气通道312连通,以供雾气输出。该雾化壳体340上可开设有至少两个下液孔3412;该至少两个下液孔3412可开设在该套体341上,且位于该出气孔3411两侧,具体地,其位于该雾化组件33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与该雾化组件330导液连接,以便于向该雾化组件330供应液体介质。该套体341上还设有通孔3413,该通孔3413的数量以及位置与该气液平衡元件350相对应,其位于该雾化组件33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可供该气液平衡元件350穿出。该罩体342设置在该套体341内侧,其位于该出气孔3411的下部,且与该出气孔3411之间留设有间隔以形成贯穿该套体341两相对侧的通槽,该通槽与该出气孔3411连通,以便于气体输出。该罩体342的内侧可形成收容空间,以收容雾化组件330。该定位部343设置在该套体341上,其可以为两组,且该两组定位部可位于该套体341长轴方向上的两相对侧,每组定位部可包括两个定位部343,这两个定位部343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该罩体342的两侧,其朝该基座320方向延伸,以与该凸台3241相接。该卡扣344可设置在该套体341短轴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其可朝该基座320方向延伸,以扣合在该基座320的扣孔223中。

如图20至图2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气液平衡元件350的整体高度可与该雾化单元B的整体高度相适配。该两个气液平衡元件350可分别位于该两个下液孔3412相背于该出气孔3411的一侧,其用于平衡该储液腔311中的气液,从而降低该储液腔311中的负压,使得气体能够顺畅地从该下液孔3412流至该雾化组件330,从而可以防止雾化组件330因干烧过热而损坏,并且避免焦味和有害物质产生;另外,其可以储存液体,防止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气液平衡元件350可包括柱体351、以及设置在该柱体外围的储液换气结构352。该柱体351可呈纵长状,其可供该储液换气结构352的安装。该储液换气结构352可与储液腔311相连通,其可用于调节该储液腔311内的气液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352可包括若干翅片3521;该若干翅片3521可沿轴向平行间隔设置。每相邻设置的两个翅片3521之间可形成贯穿该储液换气结构352外周面的储液槽3522;该储液槽3522的宽度足够小可可对液体介质产生毛细力,从而使得液体流至该储液槽3522中时,可在该储液槽3522中形成液膜,进而可以储存在该储液槽3522中,防止漏液。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3521的厚度以及储液槽3522的宽度约为0.15mm。该储液槽3522还可用于导气,其可将从进气口3211进入的气体导致该储液腔311中,进而可以降低该储液腔311中形成的负压,使得储液腔311中的气体流出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还可包括一个回气槽3523;该回气槽3523可设置在该若干翅片3521上并可沿于该储液换气结构352轴线的方向,横切该储液槽3522,并一直贯穿至该气液平衡元件350的顶部,将该储液槽3522与该储液腔311相连通,该回气槽3523的宽度可小于等于该储液槽3522的宽度,从而使得储液腔311中的液体能够经由该回气槽3523流至各个储液槽352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回气槽3523的宽度可以为0.09到0.1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可设置在该若干翅片3521上且沿平行于该储液换气结构352轴线方向,横切该储液槽3522,其可用于实现这些储液槽3522中的液体的张力隔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可与该回气槽3523分别位于该柱体351的两相对侧,且处于180度的位置,其均沿着平行该储液换气结构352轴线的方向横切该储液槽3522,以使得每个储液槽3522的液体的张力隔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大气压力的回气可由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进入各层的储液槽3522中,朝该回气槽3523聚集。当储液腔311产生负压时,其只能从该回气槽3523抽吸进气,而该进气口3211进入的气体可从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进入每层储液槽3522中,并从该回气槽3523慢慢流入该储液腔311中,直至达到气液平衡。当储液腔311中的气压平衡,液体也可进该回气槽3523逐步向下流入各层的储液槽3522中,此时可避免液体经由该雾化组件11处漏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的宽度在1.2~1.7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进气槽3525,该进气槽3525可设置在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的下部,且其可错开该回气槽3523设置,其可为宽槽,其与该进气口3211连通,其可供气体进入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储液换气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离部3528;该隔离部可设置在该若干翅片3521之间,该至少一个隔离部3528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隔离部3528,其可将该若干翅片分隔为沿轴向设置的至少两段储液换气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其可以为一个,其可以将该若干翅片3521分隔为两端储液换气单元。当靠近该储液腔311一端的储液换气单元中的储液槽储存满液体,可依次进入下一段储液换气单元。该隔离部3528上可设置切面5281;该切面5281可位于该表面张力隔断槽3524的一侧,以便于气体和液体流通。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该储液腔的储液换气单元中的储液槽3522的宽度大于远离该储液腔311的储液槽3522的宽度,从而可以防止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液平衡元件350还包括定位结构354;该定位结构354可设置在该柱体351的一端,其可用于该气液平衡元件350的安装定位,避免该气液平衡元件350方向装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液平衡元件350还包括套筒56;该套筒56可套设在该柱体57的外围,具体地,其可套设在该翅片3521的外围,其可避免液体漏出至雾化腔23中,并且避免雾化腔23中的雾气进入该储液槽352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结构370可为密封套;其可套设在该雾化壳体340上,其上设有与该下液孔3412、出气孔3411以及通孔3413对应设置的让位孔。该气液平衡元件350的定位结构3542可从该密封套穿出设置。该第一密封结构370可为硅胶套或者橡胶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密封结构380可为密封圈,其可套设在该座体321上,其可为橡胶圈或者硅胶圈,其可用于密封该座体321与该外壳310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极组件390可包括两个电极柱,这两个电极柱分别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其并排设置在该座体321上,且分别位于该进气通道3212与该进气孔3211之间,其穿入该基座320的一端可通过设置引线与该雾化组件330导电连接,其另一端可与电源装置导电连接。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其与该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表面张力隔断槽可以省去。该回气槽420可包括两组回气槽单元420;该两组回气槽单元420可设置在该柱体430的两相对侧,且呈180度布置。每一组回气槽单元420中的回气槽单元420与另一组回气槽单元420中回气槽单元420交替设置,且呈180度布置。每一回气槽单元420可开设在一翅片410上,且可沿翅片410的径向方向设置,将相邻设置的两个储液槽440相连通;该一组回气槽单元420可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同一直线上相邻设置的两个回气槽单元420之间可通过一个翅片410隔开。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回气槽单元420可不限于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也可以错开设置。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