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分离式电连接发热体的低温烟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5387发布日期:2020-07-07 14:0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分离式电连接发热体的低温烟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分离式电连接发热体的低温烟具。



背景技术:

以加热不燃烧低温卷烟为主要代表的新型烟草制品近年来在世界烟草市场上备受关注,加热不燃烧卷烟烟具广泛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来对烟草制品进行加热。按加热不燃烧卷烟烟具中发热体相对于烟支的位置划分,可将市场上常见的加热不燃烧器具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心加热式,以iqos和lil为代表;一种是包围加热式,以glo为代表。其中中心加热式烟具相比于包围加热式烟具具有抽吸时烟气口感好和热量利用率高等优点,因而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但其也存在一个固有的缺陷,中心加热式烟具加热时烟草材料与发热体直接接触,导致烟草材料碳化、粘接在发热体上,不易脱离。若烟支抽吸完后直接拔出,会使发烟材料残留在器具中,清理极为不便。针对此问题,其他厂商也采取了相关应对措施,如iqos的加热棒中设计了一个提取器,烟支抽吸完成后需先将提取器向上拔实现烟支与发热体的脱离,然后再将烟支拔出;lil则在拔出烟支前先将烟支周向旋转。以上常见措施虽然能达到烟支与发热体分离的效果,但使用较为麻烦,降低了用户体验感。

发明cn201910030241中公布了一种发热体旋转上升和下降的低温烟具,能解决以上问题,但其中发热体与电路板直接通过导线连接,器具使用过程中导线会随着发热体的旋转而进行缠绕运动,使导线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出现疲劳断裂,降低器具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分离式电连接发热体的低温烟具。该烟具采用金属导电片与弹片的形式使发热体实现电路连接,避免了使用导线直接连接时导致导线缠绕或导线因运动而疲劳断裂的状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具有可分离式电连接发热体的低温烟具,包括外壳、发热体、电源及驱动组件,所述外壳中形成有用于容置烟草制品的加热腔,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发热体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插入或退出所述加热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

所述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腔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的两电极片相抵接导通所述电源的两极。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基座面向所述加热腔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基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围绕所述基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设有方便所述基座插入的引导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螺母、轴套和丝杆,所述螺母套在所述丝杆外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基座和所述轴套,所述轴套与丝杆同轴且中部形成有一非圆形孔,所述非圆形孔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所述发热体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

当所述基座碰触所述第一限位开关时,所述驱动马达断电,此时,所述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的两电极片相抵接;

当所述基座碰触所述第二限位开关时,所述驱动马达断电,所述发热体退出所述加热腔,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与所述发热体的两电极片相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电源、驱动组件、第一导电弹片、第二导电弹片、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均收容在所述外壳中并与外壳内的pcb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面向所述加热腔的端面上设有能够触发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的凸台。

所述凸台的顶部到所述电极片的距离其中,p为丝杆上螺纹的螺距,n为凸台的个数。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腔直接连通的插烟口,所述插烟口上设有可启闭的防尘盖。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与所述插烟口相对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上设有供所述发热体穿插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采用金属导电弹片与电极片的形式使发热体实现电路连接,避免了使用导线直接连接时导致导线缠绕或导线因运动而疲劳断裂的状况。

2、发热体自动旋转插入加热腔中的烟支中,防止因不同烟支插入阻力不一样而导致插入不到位或用力过大压扁烟支的情况发生。发热体自动从烟支中退出,使发烟材料与发热体充分脱离,烟支可直接取出,保证了加热腔的清洁,避免了旋转烟支的繁琐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烟具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1烟具的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烟具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烟具的轴测图;

图5为实施例1发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发热体组件的轴侧图;

图7为实施例1发热体组件的运动图;

图8为实施例2发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烟具轴侧图;

图10为实施例2发热体组件的运动图;

图11为实施例2发热体组件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4,一种具有可分离式电连接发热体2的低温烟具,包括外壳1、发热体2、电池3、pcb板4及驱动组件5,发热体2、电池3、pcb板4及驱动组件5均设置于外壳1中并相互电性连接,组成控制电路,至于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外壳1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控制按键6和导光柱,通过控制按键6可以控制发热体2和驱动组件5的供电电路的通断。pcb板4分为控制驱动组件5工作的第一分板和控制发热体工作的第二分板。

本实施例中,电池3可以采用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或氢气电池,为减少更换电池3的次数,电池3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3,相应的需要在外壳1上设有与电池3电性连接的充电插口。

参见图1,本实施例低温烟具的外壳1中形成有用于容置烟草制品的加热腔7,顶部设有与加热腔7直接连通的插烟口8,烟草制品可以从插烟口8插入加热腔7中进行加热。上述驱动组件5能够带动发热体2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插入或退出加热腔7,当发热体2插入加热腔7后,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可以控制电池3为发热体2供电,进而使得发热体2通电发热以加热烟草制品,产生供用户抽吸的烟雾。烟草制品可以为低温烟支或烟弹等,本实施例中以低温烟支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更换低温烟支时,先将发热体2从加热腔7中退出,此时因加热腔7中无发热体2,低温烟支可以顺畅插入,接着通过驱动组件5带动发热体2旋转插入低温烟支中,与发热体不能从加热腔退出的烟具相比,可以防止因不同烟支插入阻力不一样而导致插入不到位或用力过大压扁烟支的情况发生。

此外,发热体2可以旋转退出烟支,不仅很好的解决烟支在抽吸完后烟丝与发热体2的黏连问题,避免烟丝在发热体2上产生过多的残留,减轻清洗发热体2的负担,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发烟材料脱落在烟具内。发热体2可以设置成便于插入烟支中的片状或棒状构造。

参见图5-图7,该烟具还包括设置于外壳1内的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与pcb板4电性连接,发热体2插入加热腔7后,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分别与发热体2的两电极片11相抵接导通电源的两极,发热体2退出加热腔7的过程中,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与对应的电极片11相分离,使得发热体2与电源断开。

本实施例,采用金属导电弹片与电极片11的形式使发热体2实现电路连接,避免了使用导线直接连接时导致导线缠绕或导线因运动而疲劳断裂的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设计中,烟支可以设计成滤嘴段和烟草段的两段式结构,烟草段中设有发烟材料,烟支插入烟具时,滤嘴段至少部分从外壳1中外露出,从而便于用户直接含住滤嘴段进行抽吸。当然,还可在滤嘴段和烟草段之间增设冷凝过渡段,通过冷凝过渡段对烟雾进行冷却降温,用户抽吸感好。

至于烟具的整个气流通道,均可以采用现有结构,如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与加热腔7之间设有进气通道(图中未示出),外部空气经进气通道从加热腔7底部进入烟支的烟草段内,最终从滤嘴段流出。

参见图1和图2,驱动组件5包括支架501、驱动马达502、螺母503、轴套504与丝杆505。其中,支架501固定在外壳1上,驱动马达502与螺母503固定在支架501上,丝杆505与螺母503通过螺纹连接。轴套504固定在丝杆505内,与丝杆505同轴线。轴套504内有一非圆形孔,此非圆形孔与驱动马达502的输出轴滑动配合。驱动组件5工作时,轴套504带动丝杆505一起转动,通过丝杆505与螺母503之间的螺纹,使丝杆505实现旋转上升和旋转后退的功能。

pcb板4和电池构成烟具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驱动组件5和发热体2工作,控制组件可固定在支架501或外壳1上,如图中所示,pcb板4上设有第一限位开关12(位置检测器)和第二限位开关13,两个限位开关用于检测发热体2组件运动时的上下位置,从而对其移动行程进行限位。第一限位开关12和第二限位开关13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碰触开关,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3和图5,可以想到的是,发热体2安装在基座14上,发热体2、电极片11和基座14构成发热体2组件,电极片11设置于基座14的外侧壁上,与发热体2的电路连接;电极片11的材质为金属;电极片11上与导电弹片的接触面与基座14的上表面平齐;电极片11有伸出引脚,通过将引脚插入基座14的方式固定。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设置于基座14的外围。其中电极片11、基座14和发热体2为运动件,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为非运动件,基座14固定在丝杆505上,随丝杆505一起运动。

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可固定在支架501上(或其他非运动件上);导电弹片与电极片11可一一对应或一对多、多对一。导电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发热体2组件的其他部件运动到最上部时,导电弹片通过自身的弹性与电极片11接触贴紧;弹片面向电极片11的一侧具有斜面的特征(引导斜面15),作为电极片11与弹片接触时相对运动的缓冲,避免卡死。

基座14的上部有n个凸台16(1≤n≤8),本实施例为凸台数量为两个,凸台和电极片11交替设置。凸台16距离弹片的距离其中p为丝杆505旋转一圈时在轴向位移的距离,即丝杆505上螺纹的螺距。

参见图2、图5、图6和图7,上述结构的烟具工作过程如下:

将烟支放入加热腔7中,启动器具。

驱动组件5正转,使发热体2组件旋转运动并同时向上位移。

第一限位开关12检测到固定座的凸台16,驱动组件5停止运动。此时基座14插入两块弹片之间并且基座14上的电极片11与弹片接触,发热体2电路接通。

发热体2开始加热过程,烘焙烟支。

烟支抽吸完成后,驱动组件5反转,使发热体2组件旋转运动并同时向下位移。

第一限位开关12与基座14底部抵触,驱动组件5停止运动。

采用导电弹片形式使发热体2实现电路连接,避免了使用导线直接连接时导致导线缠绕或导线因运动而疲劳断裂的状况。

本实施例低温烟具,使用行程限位开关对发热体2的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同时配合基座14上的凸台16,能对发热体2的周向转动位置进行定位,使导电弹片准确与电极片11贴合,实现电路的导通。

参见图1和图3,外壳1上设有与加热腔7直接连通的插烟口8,加热腔7与插烟口8相对的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上设有供发热体2穿插的通孔,发热体2穿过通孔插入加热腔7中。此外,在插烟口8上还可以设置可启闭的防尘盖,烟具不需要使用时,通过防尘盖将插烟口8遮蔽,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加热腔7中,污染烟具。

参见图4,为便于外壳1内的驱动组件、电池及发热组件等部件的安装,外壳设置成分体式结构,由通过卡扣连接的前壳101和后壳102组成。

实施例2

参见图8-图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电极片11固定在基座14的上表面,基座14上的凸台16只有一个,第一导电弹片9和第二导电弹片10设置于加热腔7与基座14之间。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