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油雾化装置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8931发布日期:2021-12-25 00:5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防漏油雾化装置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油雾化装置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装置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加热、超声波等方式使药液等雾化,产生气溶胶,使用户或病患吸入药物颗粒,达到治疗或其它目的。雾化装置的工作需要通电导通,常见的雾化装置除了具备电路和药液流路,还需要具备进气通道,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和药物颗粒共同进入人体。
3.由于雾化后到管道的排出口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不可避免地,一部分药液会发生冷凝,也会有部分药液未经雾化,从而附着在雾化装置的内壁,一部分可以再次进行雾化,另一部分则无法再回到雾化位置,需要对这部分冷凝液进行收集,但现有的药液收集位置与电气元件的位置十分接近,药液的扩散容易造成电气元件的灵敏度较低或失效。
4.有鉴于此,亟需对现有的雾化装置进行改进,以避免药液影响电气元件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雾化装置易漏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油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油雾化装置,设有出雾口,包括:
7.雾化组件,用于将液体雾化,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座体和装配于所述座体的发热体以及雾化管,液体经所述发热体加热雾化,由所述雾化管排出至所述出雾口;
8.储油部,用于收集气雾冷凝液,设于所述雾化组件背离所述出雾口的一侧;以及阻挡部,由所述座体或所述发热体延伸,并朝向所述储油部倾斜形成。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朝向所述发热体的一侧设有吸附层。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组件连通,所述阻挡部设于所述进气通道内,且所述阻挡部朝向气流方向倾斜。
11.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设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与所述阻挡部的自由端连接。
1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
13.第一气道,至少为一个;以及
14.第二气道,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一气道设于所述第二气道的外周,所述雾化组件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气道相对,所述第一气道的气体与所述第二气道的气体汇合进入所述雾化组件的内腔,所述阻挡部设于汇入部位的下游侧。
1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的内部设有进气通路,所述进气通道至少部分由所述进气通路的内腔形成。
16.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储油部的两侧,所述阻挡部为锥形体,且窄口端与所述储油部相对。
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设有连接脚,所述储油部设置于安装件内,所述安装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油部旁的容纳孔,所述连接脚延伸至所述容纳孔内。
1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集液部,气体由各个所述集液部之间的间隔槽通过。
19.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集液部设有汇流面,所述汇流面的面积由所述雾化组件向所述储油部逐渐减小。
20.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集液部设有挡条,所述挡条设于所述集液部的汇流方向的两侧。
2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结构的防漏油雾化装置。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雾化组件用于将油液等进行雾化,并排出至预设的出雾口,一部分雾化气体或未经雾化的液体发生冷凝,附着在雾化组件内。为了提高冷凝液的收集,在雾化组件上设置阻挡部,阻挡部可用于收集雾化管内的冷凝液,阻挡部由雾化组件的座体或发热体延伸,朝向储油部倾斜,能够使冷凝液沿着雾化组件朝向储油部汇集,阻挡部利用自身为冷凝液提供附着载体,减少冷凝液的扩散,降低气路等可能对冷凝液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以避免冷凝液扩散进入电气元件等其它部位,从而保护电气元件等免受冷凝液的影响。
附图说明
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漏油雾化装置的正向剖视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漏油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漏油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挡部的集液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附图标记为:
32.100、雾化装置;101、出雾口;10、雾化组件;11、座体;12、发热体;121、连接脚;13、雾化管;20、储油部;30、阻挡部;31、集液部;311、汇流面;312、挡条;40、进气通道;41、单向进气阀;401、导流件;41、第一气道;42、第二气道;50、电极组件;60、安装件;1000、气溶胶产生装置;200、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参阅图1

6,为了降低或避免雾化装置100中冷凝液对其它部件尤其是电气元件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防漏油雾化装置100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设置了阻挡部30和储油部20,且阻挡部30设置于雾化组件10和储油部20之间,使冷凝液体沿着阻挡部30进行汇集并进入储油部20,有效降低冷凝液的扩散程度,进而提高电气元件的稳定性。其中雾化装置100及含有其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0,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其它需要雾化的领域,如喷洒农药类的农业机械、电子烟等。下文以电子烟形式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为例对本实用进行阐述。
35.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油雾化装置100,设有出雾口101,包括雾化组件10、储油部20和阻挡部30。雾化组件10用于将液体雾化,雾化组件10包括座体11和装配于座体11的发热体12以及雾化管13,液体经发热体12加热雾化,由雾化管13排出至出雾口101。阻挡部30设于发热体12或座体11朝向储油部20的一侧。储油部20用于收集气雾冷凝液,设于雾化组件10背离出雾口101的一侧。阻挡部30由座体11或发热体12延伸,并朝向储油部20倾斜形成。
36.雾化管13和发热体12相对座体11的安装位置随着实际结构的不同有变化,发热体12可设置于雾化管13内或雾化管13外侧。因此可在距离储油部20较近的位置设阻挡部30,座体11或者发热体12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2采用压电陶瓷,阻挡部30由压电陶瓷的底端向下延伸而成。阻挡部30可设置为与座体11或发热体1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阻挡部30由压电陶瓷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硅胶材质的座体11一体成型。
37.雾化组件10用于将油液等进行雾化,并排出至预设的出雾口101,一部分雾化气体或未经雾化的液体发生冷凝,附着在雾化组件10内。为了提高冷凝液的收集,在雾化组件10上设置阻挡部30,阻挡部30可用于收集雾化管13内的冷凝液,阻挡部30由座体11或发热体12延伸,并朝向储油部20倾斜,能够使冷凝液沿着雾化组件10朝向储油部20汇集,阻挡部30利用自身为冷凝液提供附着载体,减少冷凝液的扩散,降低气路等可能对冷凝液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以避免冷凝液扩散进入电气元件等其它部位,从而保护电气元件等免受冷凝液的影响。
38.可以理解的是,冷凝液基本是靠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对电子烟来说,在正常使用出雾口101朝上,因此雾化组件10和出雾口101之间的冷凝液可以回到雾化组件10重新雾化,雾化组件10下方的冷凝液则需要收集。
39.雾化组件10可以采用加热雾化、超声波雾化或高压雾化,其中加热雾化可采用发热体,如电发热丝,超声波雾化采用超声波结构,高压雾化则通过气道的截面积快速缩小配合加压结构实现。
40.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装置100,包括可注液、不可注液的雾化装置100;并且雾化装置100与主机既可以是一体式的,也可以是可拆卸式的。雾化装置100可以设置为一次性使用或者重复使用,若采用一次性结构,雾化的液体用完之后可以直接更换,若采用重复利用结构,在药液减少不能达到雾化要求时,可通过注液孔向内添加药液,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4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阻挡部30朝向发热体12的一侧设有吸附层。为了提高阻挡部30的附着能力,可以在阻挡部30的汇流侧设置吸附层,提高冷凝液的收集能力,减少药液的扩散和飞溅。具体地,吸附层可以采用硅胶材质、聚乙烯,以及多孔材质如棉等。
4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还包括进气通道40,进气通道40与雾化组件10连通,阻挡部30设于进气通道40内,且阻挡部30朝向气流方向倾斜。本实施例中,由于气体需要进入雾化组件10内,与药液一同由出雾口101排出,因此阻挡部30会设于进气通道40内。为了降低阻挡部30对气体的阻力,将阻挡部30的倾斜方向与气流方向设为一致,并且还能够减少阻挡部30受到的气流冲击。
43.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气通道40设有导流件401,导流件401与阻挡部30的自由端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气体在进气通道40中的紊流,使空气高效传输,设置了导流件401。气体沿着导流件401的限位方向到达阻挡部30,然后再进入雾化组件10。导流件401可以设置在座体11上,也可以设置在进气通道40的周侧部件。
44.参阅图3,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气通道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气道41和至少一个第二气道42。第一气道41设于第二气道42的外周,雾化组件10的内腔与第二气道42相对,第一气道41的气体与第二气道42的气体汇合进入雾化组件10的内腔,阻挡部30设于汇入部位的下游侧。本实施例中,将进气通道40设置为多个,从多个位置进气,增大进气量,雾化组件10的雾化效率随之提升。其中为了防止冷凝液进入第二气道42,可以在第二气道42的出口端设置单向进气阀41,使得只有在气体进入时才会打开,冷凝液无法进入第二气道42,防止渗入电气元件和主机200。
45.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还包括电极组件50,电极组件50的内部设有进气通路,进气通道40至少部分由进气通路的内腔形成。本实施例中,将电极组件50和进气通道40集成设置,利用电极组件50的内腔形成进气通道40,电极组件50具体可采用电极环、中空的电极柱等结构。
46.优选地,电极组件50设于储油部20的两侧,阻挡部30为锥形体,且窄口端与储油部20相对。电极组件50和储油部20的位置根据具体结构而定,提高结构紧凑度,且易于装配。阻挡部30设置为锥体形状,利于冷凝液的汇集,阻挡部30与储油部20之间设有间距,以方便气体通过。阻挡部30也可以设置为与发热体12适配的其它形状,如截面可设置为椭圆形、方形等。
4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发热体12设有连接脚121,储油部20设置于安装件60内,安装件60包括设置于储油部20旁的容纳孔,连接脚121延伸至容纳孔内。发热体12通过连接脚121实现电气连接,如发热丝需要导电发热实现药液的雾化。安装件60为储油部20提供安装载体,容纳孔方便连接脚121穿过,将储油部20和容纳孔分离设置,可避免发热丝直接浸泡于冷凝液中,避免连接脚121被冷凝液侵蚀。
48.参阅图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阻挡部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集液部31,气体由各个集液部31之间的间隔槽通过。本实施例中,阻挡部30为了兼顾气体的通过和冷凝液的收集,设置多个间隔的集液部31。阻挡部30既可以方便气体通过,又有效避免储油部20的外溢。集液部31与储油部20之间可设置间距或抵接,在抵接时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49.参阅图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集液部31设有汇流面311,汇流面311的面积由雾化组件10向储油部20逐渐减小。应当理解的是,集液部31的汇流面311应当设置在朝向
发热体13的一侧侧壁。冷凝液沿着汇流面311,汇流面311面积较小,加快冷凝液的汇集,反之,间隔槽则逐渐增大,还能增大气体的通量。
50.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集液部31设有挡条312,挡条312设于集液部31的汇流方向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在集液部31的两侧设置挡条312,防止冷凝液从集液部31溢出。挡条312可与集液部31一体成型设置。挡条312应当设置于朝向发热体12的一侧,与气流方向一致,可进一步减少气体对冷凝液的影响,从而既可以保证空气快速通过,还可以加快冷凝液的聚集。挡条312上同样可设置吸附层,进一步提高冷凝液的收集能力,减少药液的扩散和飞溅。
51.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结构的防漏油雾化装置1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0具有上述雾化装置100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气溶胶装置100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雾化装置100和主机200,主机200用于为雾化装置100提供电源,且控制雾化装置100的开启和运行状况。雾化装置100内一般设置油仓,用于容纳药液或烟油,将雾化后的气溶胶通过出雾口101排出至目标位置,如人体某部位、农作物等。
52.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装置100,包括可注液、不可注液的雾化装置100;并且雾化装置100与主机既可以是一体式的,也可以是可拆卸式的。雾化装置100可以设置为一次性使用或者重复使用,若采用一次性结构,雾化的液体用完之后可以直接更换,若采用重复利用结构,在药液减少不能达到雾化要求时,可通过注液孔向内添加药液,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5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4.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