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4184发布日期:2021-11-25 14:1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


背景技术:

2.雾化芯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导油棉做导油部件的雾化芯,另一种是采用多孔陶瓷做导油部件的雾化芯。多孔陶瓷因具有吸油效果,且耐高温,使用寿命长,故其应用日趋广泛。
3.多孔陶瓷雾化芯中,一般将发热丝设置在多孔陶瓷的一表面,多孔陶瓷吸附的烟油渗透至发热丝表面进行加热,但是因为多孔陶瓷单位时间的导油效率是因其材料结构而固定的,当抽吸量较大时,因其导油量跟不上雾化功率,而会导致发热丝干烧。
4.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旨在提升多孔陶瓷本体的导油效率,防止干烧,同时增大雾化量,提升使用体验。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其中,包括:陶瓷本体,用于吸附烟油;发热丝,设置于所述陶瓷本体的表面,用于加热烟油;所述陶瓷本体贯穿设置有导油腔道,所述导油腔道的两端分别为导油进口及导油出口,所述导油出口位于所述陶瓷本体设置所述发热丝一侧的表面,所述导油出口被所述发热丝所遮盖。
8.其中,所述陶瓷本体贯穿设置有多个导油腔道。
9.其中,所述陶瓷本体上端为导油面,下端为雾化面,所述发热丝设置于所述雾化面,所述导油腔道的导油进口位于所述导油面,所述导油腔道的导油出口位于所述雾化面。
10.其中,所述陶瓷本体于所述导油面内凹形成有导油槽。
11.其中,所述发热丝包括加热部及设置在加热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加热部遮盖所述导油出口,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有引脚。
12.其中,所述加热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13.其中,所述加热部包括有至少一个弯曲。
14.其中,所述弯曲为u形弯曲。
15.其中,所述发热丝印刷于或蚀刻于所述陶瓷本体的表面。
1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芯,其中,包含前述的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
17.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通过在陶瓷本体上贯穿设置导油腔道,导油腔道的导油出口位于陶瓷本体设置发热丝一侧的表面,且该导油出口被发热丝遮盖,这样陶瓷本体吸附的烟油除了能从自身的多孔结构传导渗透至发热丝,还能通过导油腔道直接传导至发热丝表面进行加热,提升了陶瓷本体的导油效率,单位时间内导油量更大而避免发热丝干烧,同时因导油量增大,其雾化量也增大,从而提升口感。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发热
体的发热丝是遮盖住导油腔道的导油出口的,故能避免烟油直接流出至雾化芯的底座而产生渗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图1的顶部视角示意图;
22.图4为图1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

陶瓷发热体,1

陶瓷本体,11

导油面,12

雾化面,13

导油槽,2

发热丝,21

加热部,211

弯曲,22

连接部,3

引脚,4

导油腔道,41

导油进口,42

导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9.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100,包括陶瓷本体1,陶瓷本体1为多孔结构,其与雾化器内储油仓内的烟油接触,用于吸附烟油至发热丝2。
30.还包括发热丝2,发热丝2设置于所述陶瓷本体1的表面,发热丝2连接有正负极引脚3,在通电后产生热能而用于加热烟油。发热丝2采用金属材料加工制造。
3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本体1贯穿设置有导油腔道4,所述导油腔道4的两端分别为导油进口41及导油出口42,所述导油出口42位于所述陶瓷本体1设置所述发热丝2
一侧的表面,所述导油出口42被所述发热丝2所遮盖。即烟油从导油进口41进入导油腔道4,然后跟随导油腔道4直接穿过陶瓷本体1,从导油出口42流出至发热丝2的表面,这样烟油能快速流出至发热丝。
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100除了通过自身的多孔结构导一部分烟油至发热丝2表面,还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独有的导油腔道4导一部分至发热丝2表面,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本体1单位时间内导油量更大,且导油腔道4的导油速度很快,导油效率更高,这样可以克服因抽吸量加大,雾化功率加大而导致导油量跟不上的缺陷,避免了发热丝2的干烧。同时,导油量增大后,本实施例陶瓷发热体100单位时间内的雾化量更大,提升使用口感。
33.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陶瓷本体1贯穿设置有多个导油腔道4。这样会有多个导油出口42将烟油传导至发热丝2的表面,进一步增大陶瓷本体1的导油量,提升其导油效率,增强雾化效果。
3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本体1上端为导油面11,下端为雾化面12,所述发热丝2设置于所述雾化面12,所述导油腔道4的导油进口41位于所述导油面11,所述导油腔道4的导油出口42位于所述雾化面12。导油面11吸附烟油后可以从多孔结构传导至雾化面12,同时可以通过导油进口41进入导油腔道4再从导油出口42传导至雾化面12。
35.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陶瓷本体1于所述导油面11内凹形成有导油槽13。导油槽13一方面能增加烟油与陶瓷本体1的接触面积,通过多孔结构提升导油量,另一方面能积累烟油在导油槽13内,在重力作用下导油槽13内积累的烟油能更快速地传导至发热丝2。
36.可以理解,如图3所述,当设置导油槽13后,部分导油腔道4的导油进口41位于导油槽13的底壁。
3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发热丝2包括加热部21及设置在加热部21两端的连接部22,所述加热部21遮盖所述导油出口42,所述连接部22分别连接引脚3。加热部21对导油出口42流出的烟油进行加热雾化,连接部22用于连接正负极引脚3。连接部22与引脚3之间可采用焊接连接。本实施例的加热部21与所述连接部22为一体结构,利于制造及电流传导。
38.本实施例的发热丝2采用印刷或采用蚀刻技术固定在陶瓷本体1的表面。印刷时可采用丝印或者厚膜印刷。
39.优选地,所述加热部21包括有至少一个弯曲211。所述弯曲211能加大加热部21与烟油的接触面积,提升雾化量。进一步地,所述弯曲211为u形弯曲,u形弯曲与烟油接触面积大,且多个u形弯曲的连接处为圆弧连接,宽度均匀稳定,便于遮盖导油出口42。对应地,多个所述导油腔道4的导油开口42跟随加热部21呈u形弯曲排布,以均匀地传导至弯曲设置的加热部21的表面。可以理解,所述弯曲211还可以是s形,波浪形等。
4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芯(未示出),包含上述的陶瓷发热体100。由于该雾化芯具有上述的陶瓷发热体100,故其导油效率高,避免了发热丝的干烧。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雾化芯的陶瓷发热体100及雾化芯,通过在陶瓷本体1上贯穿设置导油腔道4,导油腔道4的导油出口42位于陶瓷本体1设置发热丝2一侧的表面,且该导油出口42被发热丝2遮盖,这样陶瓷本体1吸附的烟油除了能从自身的多孔结构传导渗透至发热丝2,还能通过导油腔道4直接传导至发热丝2表面进行加热,提升了陶瓷本体1的
导油效率,单位时间内的导油量更大而避免了发热丝2干烧,同时因导油量增大,其雾化量也增大,从而提升了使用口感。
42.以上所述仅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