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6552发布日期:2022-05-26 09:3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产生装置一般包括加热组件及主机,主机用于向加热组件供电,以使得加热组件能够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以形成气溶胶,其中,加热组件和主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加热组件。
3.目前气溶胶产生装置中一般通过外露的电极触头和电极弹片配合的方式实现加热组件和主机的电连接,但是电极触头和电极弹片的接触面积较小,会造成接触电阻较大,进而无法承载大电流,且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可靠性较差。特别是在hnb(heat not burning,加热不燃烧)类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由于加热过程分为预热阶段和气溶胶生产阶段,气溶胶生成制品需要在预热阶段通过充分的加热烘烤之后,才能在气溶胶生产阶段产生气溶胶,若加热组件与主机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造成电连接中断,会使得处于气溶胶生产阶段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回到预热阶段,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和主机的电连接结构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6.底座;
7.外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8.容纳杯,设置于外壳内,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
9.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
10.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环,沿所述容纳杯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与主机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环分别抵接以导通。
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包括支架,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中的一者形成有插置槽,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插置凸起,所述第一导电环和所述第二导电环分别设置于所述插置槽和所述插置凸起上,且分别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插置槽和所述插置凸起,以使得所述插置凸起插置于所述插置槽时,所述第一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导电环抵接。
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插置凸起插置于所述插置槽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环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环分别为嵌套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环的内壁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外壁抵接。
1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环形成有开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环能够受
力以产生形变。
1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附加功能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导电环,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环分别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环用于与所述附加功能器电连接。
1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贯穿所述容纳杯设置。
1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杯与所述加热机构至少部分间隔,以使得所述容纳杯与所述加热机构之间形成第一气道。
1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杯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容纳杯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隔离腔。
1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阻隔件,所述阻隔件设置于所述隔离腔内,用于在所述隔离腔内形成弯折、弯曲或绕所述容纳杯呈螺旋状设置的第二气道。
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加热组件及主机,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所述主机用于向所述加热组件供电。
20.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包括底座、外壳、容纳杯、加热机构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环,外壳设置于底座上,容纳杯设置于外壳内,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机构设置于外壳内,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环沿容纳杯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于底座上,用于与主机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环分别抵接以导通,通过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实现加热组件和主机之间的电连接,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且由于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减小接触电阻,从而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能够承载大电流,提高加热组件和主机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中主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10一实施例包括底座110、外壳120、容纳杯130、加热机构140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环150,外壳120设置于底座110上,容纳杯130设置于外壳120内,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30,加热机构14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120内,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环150沿容纳杯130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于底座110上,用于与主机20的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环210分别抵接以导通,通过第一导电环150和第二导电环210实现加热组件10和主机20之间的电连接,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且由于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减小接触电阻,从而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能够承载大电流,提高加热组件10和主机20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32.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环150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环210为一一对应抵接。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环150和第二导电环210都可以为金属环,例如铁环、铜环等。
34.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可以为绝缘材料制成,能够避免加热机构140与其他部件接触造成短路等问题。
35.一并参见图2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主机20包括支架220,底座110形成有插置槽111,支架220上设置有插置凸起221,第一导电环150设置于插置槽111上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插置槽111,第二导电环210设置于插置凸起221上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插置凸起221,以使得插置凸起221插置于插置槽111时,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抵接,进而能够实现加热组件10和主机20的电连接。
36.在其他实施例中,插置槽也可以形成于支架220上,插置凸起对应设置于底座110上,在此不做限制。
37.在本实施例中,插置凸起221插置于插置槽111时,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环150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环210分别为嵌套设置,使得第一导电环150的内壁至少部分与第二导电环210的外壁抵接,能够进一步使得第一导电环150和第二导电环210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进一步减小接触电阻,提高加热组件10和主机20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3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第一导电环150的底面或顶面与第二导电环210的顶面或底面抵接,在此不做限制。
39.在本实施例中,插置凸起221插置于插置槽111时,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的抵接面积为第一导电环150的内壁面积,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的抵接面积
更大,加热组件10和主机20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更好。
4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的抵接面积也可以小于第一导电环150的内壁面积的100%,例如50%、70%或90%等,在此不做限制。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环150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凸起151,连接凸起151形成有连接孔152,连接孔152用于与导线141连接,以便于实现第一导电环150和加热组件10中的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的电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环150可以形成有开口153,且第一导电环150的内径可以小于插置凸起221的外径,以使得插置凸起221插置于第一导电环150内时,第一导电环150能够受力以产生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抵接得更加紧密,电连接的可靠性更高。
4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环150也可以为具有开口的矩形环、三角形环等多边形环,也可以为椭圆形环或其他曲边环,或者第一导电环150也可以为完整连续、非间断的圆环、多边形环或其他曲边环等,能够使得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的电连接更加可靠。
44.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导电环150只与加热机构140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能够使得电连接的可靠性更高。
45.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导电环150可以包括多个导电段(图中未示出)多个导电段可以分别与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以及其他器件的正极、负极中的至少两个电连接,其中,多个导电段间隔设置或者通过绝缘件间隔,能够使得加热组件10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可以为过盈配合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的连接更加紧密,进而使得第一导电环150与第二导电环210的电连接效果更好。
47.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还可以包括附加功能器,加热组件10可以包括三个第一导电环150,其中两个第一导电环150分别与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电连接,另一个第一导电环150可用于与附加功能器电连接,以实现附加功能,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功能更加全面。
4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附加功能器可以为温度检测器160,温度检测器160靠近加热机构140设置,温度检测器160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者复用与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电连接的两个第一导电环150中的一者,温度检测器160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者与第三个第一导电环150电连接,通过设置温度检测器160能够使得主机20能够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对加热机构140的功率进行智能调节,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更加智能。
49.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器160可以为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感应容纳杯130附近的温度。
50.在其他实施例中,温暖检测器160还可以为设置在加热机构140上的测温线路,测温线路可以采用类似于热敏电阻的材质,当温度变化时,测温线路上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主机20能够根据电阻值的变化进行判断及控制。
51.在其他实施例中,附加功能器还可以为识别件,识别件的连接方式与温度检测器16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识别件能够实现主机20对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
制品30的识别,在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制品30不匹配时报警,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更加智能。
52.例如,可以在气溶胶生成制品30内设置电容、电感等器件以配合主机20识别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电参数特征。又例如,当加热机构140采用涡流加热方式,加热机构140包括感应线圈和加热件(图中未示出),加热件设置在气溶胶生成制品30内时,主机20可以直接通过加热件识别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电参数特征,无需在气溶胶生成制品30内另外设置器件以配合识别。
53.具体的,主机20内可以预存多种类型的加热方式,以对应多种类型的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制品30,当主机20通过识别件识别到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制品30为预存的多种类型中的一种,则控制加热机构140以与其对应的加热方式中的加热温度控制曲线进行加热。
54.在本实施例中,识别件可以通过电阻值、电感值、电容值、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等电参数的不同进行识别,例如识别件可以为热敏电阻,主机20可以根据识别件的电阻值识别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又例如识别件可以为识别芯片,主机20可以根据识别芯片检测到的数字信号识别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制品30。
55.具体的,主机20内可以预存多种类型的加热方式,以对应多种类型的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制品30,当主机20通过识别件识别到加热组件10和/或气溶胶生成制品30为预存的多种类型中的一种,则控制加热机构140以与其对应的加热方式中的加热温度控制曲线进行加热。
56.在其他实施例中,附加功能器还可以为发热体,发热体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者复用与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电连接的两个第一导电环150中的一者,发热体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者与第三个第一导电环150电连接,能够增强加热效果,提高气溶胶生成制品30雾化的速度。并且发热体的功率与加热机构140的功率可以不同,主机20能够根据需要单独给加热机构140和发热体中的任意一者供电,或者同时给加热机构140和发热体供电,以提供不同的加热强度。
57.具体的,发热体和加热机构140中的一者可以为用于插置于气溶胶生成制品30内的柱状或片状发热件,另一者为杯状或环状发热件;或者发热体和加热机构140中的一者可以为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底部抵接的片状发热件,另一者为杯状或环状发热件,在此不做限制。其中,主机20可以控制发热体和加热机构140中一者工作,也可以控制发热体和加热机构140同时工作。
5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四个第一导电环150,其中两个第一导电环150分别与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电连接,另外两个第一导电环150分别与附加功能器电连接。或者也可以为附加功能器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导电环150的数量为三个以上,例如包括识别件、温度检测器160或发热体中的两个或三个,多个附加功能器的一端复用与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电连接的两个第一导电环150中的一者,另一端与其他第一导电环150电连接,或者多个附加功能器分别与电连接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的两个第一导电环150外的两个第一导电环连接。
59.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40可以为加热片,加热片能够插置于气溶胶生成制品30内,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
60.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40也可以为加热柱,加热柱也能够插置于气溶胶生成制品30内。
61.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40贯穿容纳杯130设置,其中,容纳杯130与气溶胶生成制品30可以为过盈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在加热组件10内更加稳定。
62.上述其他实施例中的发热体也可以设置于容纳杯130内。
63.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40还可以呈杯状或环状设置,加热机构140设置于容纳杯130内,气溶胶生成制品30放置于容纳杯130中时,加热机构140环绕气溶胶生成制品30设置,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
64.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40可以采用电阻式加热方式,加热机构140的正极、负极分别与主机20电连接,直接产生热量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
65.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机构140还可以采用涡流加热方式,加热机构140包括感应线圈和加热件(图中未示出),感应线圈的正极、负极分别与主机20电连接,以接收交流电,产生变化的磁场,加热件在磁场内产生涡流以发热,进而对气溶胶生成制品30进行加热。其中,感应线圈可以设置于容纳杯130外侧。
66.在涡流加热方式中,加热件可以设置于容纳杯130内,也可以设置于气溶胶生成制品30,在此不做限制。
67.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杯130与加热机构140至少部分间隔,以使得容纳杯130与加热机构140之间形成第一气道131,容纳杯130与外壳120间隔设置,以使得容纳杯130与外壳120之间形成隔离腔121,以使得隔离腔121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一气道131进入容纳杯130内,以与气溶胶生成制品30形成气溶胶。通过设置隔离腔121,能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使得容纳杯130的热量不易扩散,进而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受热加强,并且外壳120的温度不会过高,便于用户手持。并且在空气流经隔离腔121内能够接收到容纳杯130散发的热量,起到对空气的预热效果,预热后的空气再经过气溶胶生成制品30能够使得雾化效果更好。
68.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内还形成有进气通道(图中未示出),进气通道分别与插置槽111和隔离腔121连通,以使得空气能够依次经插置槽111和进气通道进入隔离腔121内。
69.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还可以包括上盖170,上盖170盖设于外壳120上,容纳杯130贯穿上盖170设置,以使得容纳杯130能够与外界连通。其中,上盖170与外壳120可以为一体成形设置,也可以为固定连接。
70.参见图7,加热组件10另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还可以包括阻隔件180,阻隔件180设置于隔离腔121内,用于在隔离腔121内形成弯折、弯曲或绕容纳杯130呈螺旋状设置的第二气道,能够延长空气在隔离腔121内流经的路径,使得空气的预热效果更好,进而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雾化效果更好。
71.在其他实施例中,阻隔件180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阻隔件180间隔设置,且交错设置于底座110和上盖170上,能够进一步延长空气在隔离腔121内流经的路径,使得空气的预热效果更好,进而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30的雾化效果更好。
72.参见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实施例包括加热组件10及主机20,加热组件10与主机20电连接,主机20用于向加热组件10供电。其中,加热组件10的结构参见上述加热组件10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3.在本实施例中,主机20还包括主机外壳230、电池240以及控制器250,控制器250的
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导线251或其他电连接件与第二导电环210连接,且控制器250与电池240电连接,使得控制器250能够控制电池240向加热机构140供电。
74.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可以为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装配印刷电路板)等。
75.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20背离插置凸起22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电件222,至少两个导电件222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环210电连接,导电件222用于与导线251连接,以实现第二导电环210和主机20中的控制器250的电连接,进而能够通过第一导电环150和第二导电环210实现加热组件10和主机20的电连接。
76.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件222可以为金属弧形片,例如铁片、铜片等。
77.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20还可以形成有沿容纳杯130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第三气道223以及沿与容纳杯130的长轴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第四气道224,第三气道223能够与第二气道连通,第四气道224分别与第三气道223和外界连通,能够使得空气从主机20的侧边进入支架220,并从支架220的中间进入加热组件10,能够形成封闭的气道,气流不易四散,有利于空气在加热组件10内集中,用户的抽吸效果更好,并且能够避免在产生气溶胶的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从中间流入到主机20上,能够起到对主机20的保护作用。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