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20340发布日期:2022-08-13 00:2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
1.本技术是名称为“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国际申请日为2018年3月29日、国际申请号为pct/ep2018/058039、国家申请号为201880021320.1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和用于产生此类组件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包括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气溶胶生成制品,以及用于感应加热基材的感受器组件。


背景技术:

3.包含气溶胶形成基材以在加热后形成可吸入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已知的。为加热基材,可将气溶胶生成制品收纳在包括电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内。加热器可为包括感应源的感应加热器。感应源生成交变电磁场,交变电磁场在感受器中诱发热量生成涡电流和/或磁滞损耗。感受器自身热邻近于待加热的气溶胶形成基材。具体地说,感受器可在制品中集成为与气溶胶形成基材直接物理接触。
4.为控制基材温度,已提议包括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的感受器组件。第一感受器材料在热损耗且因此加热效率方面进行优化。相比之下,第二感受器材料用作温度标记物。为此,将第二感受器材料选择为例如具有对应于感受器组件的预定义加热温度的居里温度。在其居里温度下,第二感受器的磁性性质从铁磁性变为顺磁性,伴随着其电阻的临时变化。因此,通过监测由感应源吸收的电流的对应变化,可检测到第二感受器材料何时达到其居里温度,且因此何时达到预定义加热温度。
5.第二感受器的材料可包括具有较适于大多数应用的居里温度的纯镍或镍合金。然而,镍或镍合金当在延长的时间周期内接触气溶胶形成基材时,可能存在老化(尤其是腐蚀)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嵌入于气溶胶形成基材中的感受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来说,这是可预料到的。
6.因此,希望具有一种具有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的优点但无其限制的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具体地说,希望具有已改善老化特性的感受器组件,和包含此类感受器组件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技术实现要素:

7.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第二感受器具有低于500℃的居里温度。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防腐蚀覆盖物。相比之下,第一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暴露的。
8.如本文所用,术语“感受器”是指在经受变化的电磁场时能够将电磁能转换成热量的元件。这可能是由感受器中诱发的磁滞损耗和/或涡电流所引起,所述诱发取决于感受器材料的电性质和磁性性质。感受器组件的材料和几何布置可被选择为提供所要热量生成。
9.优选地,第一感受器也可具有居里温度。有利地,第一感受器的居里温度不同于,尤其为高于第二感受器的居里温度。
10.如本文所用,术语“第一感受器具有居里温度”或“第二感受器具有居里温度”意味着第一感受器或第二感受器可分别包括各自具有特定居里温度的第一感受器材料或第二感受器材料。因此,第一感受器材料可具有第一居里温度,且第二感受器材料可具有第二居里温度。居里温度为高于所述温度时,亚铁磁性或铁磁性材料会分别失去其亚铁磁性或铁磁性且变成顺磁性的温度。
11.通过至少具有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其中第二感受器具有居里温度而第一感受器不具有居里温度,或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各自具有彼此不同的居里温度,感受器组件可提供多种功能性,例如感应加热和控制加热温度。具体地说,这些功能性可由于存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感受器而分离。
12.优选地,第一感受器被配置成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为此,第一感受器可在热损耗且因此加热效率方面进行优化。
13.第一感受器(即第一感受器的材料)可具有超过400℃的居里温度。
14.优选地,第一感受器由防腐蚀材料制成。因此,第一感受器有利地抵抗任何腐蚀性影响,尤其在感受器组件与气溶胶形成基材直接物理接触地嵌入于气溶胶生成制品中的情况下。
15.第一感受器可包括铁磁金属。在这种情况下,热量可不仅通过涡电流生成且还能通过磁滞损耗生成。优选地,第一感受器包括铁或铁合金,例如钢或铁镍合金。可尤其优选的是,第一感受器包括400系列不锈钢,例如410级不锈钢,或420级不锈钢,或430级不锈钢或类似级的不锈钢。
16.第一感受器材料可替代地包括合适的非磁性,尤其为顺磁性导电材料,例如铝。在非磁性导电材料中,感应加热仅通过由于涡电流引起的电阻性加热而发生。
17.替代地,第一感受器可包括非导电亚铁磁材料,例如非导电亚铁磁陶瓷。在那种情况下,热量仅通过磁滞损耗生成。
18.相比之下,第二感受器可被优化且配置成用于监测感受器组件的温度。第二感受器可选择成具有基本上对应于第一感受器的预定义最大加热温度的居里温度。最大所要加热温度可被大致定义成感受器应加热到以便从气溶胶形成基材生成气溶胶的温度。然而,最大所要加热温度应足够低,以避免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局部过热或燃烧。优选地,第二感受器的居里温度应低于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燃点。第二感受器被选择为具有低于500℃的可检测居里温度,优选为等于或低于400℃,尤其为等于或低于370℃。例如,第二感受器可具有介于150℃与400℃之间,尤其为介于200℃与400℃之间的指定居里温度。虽然居里温度和温度标记物功能为第二感受器的主要性质,但其也可有助于加热感受器。
19.优选地,第二感受器材料包括铁磁金属,例如镍或镍合金。取决于杂质的本质,镍的居里温度分别在约354℃到360℃或627k到633k的范围内。此范围内的居里温度是理想的,因为其与感受器应加热到以便从气溶胶形成基材生成气溶胶的温度大致相同,但仍足够低,以避免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局部过热或燃烧。
20.根据本发明,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防腐蚀覆盖物。有利地,防腐蚀覆盖物改善第二感受器的老化特性,因为至少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被覆盖部分并不直
接暴露于环境。具体地说,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被覆盖部分受到任何腐蚀性影响的保护,尤其在感受器组件与气溶胶形成基材直接物理接触地嵌入于气溶胶生成制品中的情况下。有利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所述部分或那些部分可包括防腐蚀覆盖物,否则其将与气溶胶形成基材直接接触。
21.如本文所用,术语“防腐蚀覆盖物”是指与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不同且分离的覆盖物。具体地说,可能分别存在于第一感受器或第二感受器的表面上,且由第一感受器或第二感受器的材料氧化而产生的任何氧化物层都不应被视为根据本发明的防腐蚀覆盖物。
22.为最大化第二感受器的防腐蚀保护,除非与第一感受器紧密物理接触,否则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所有部分都可包括防腐蚀覆盖物。
23.与此相比,第一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未被保护,即裸露、暴露于环境或与环境直接接触。尤其在感受器组件嵌入于气溶胶形成基材中的情况下,第一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气溶胶形成基材且与其直接物理接触。有利地,这允许到优选且主要待由第一感受器加热的气溶胶形成基材的良好热传递。优选地,除非与第二感受器紧密物理接触,否则第一感受器的外表面的所有部分都未被保护、裸露或暴露于环境。有利地,这能确保到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最大热传递。
24.防腐蚀覆盖物可包括耐腐蚀金属、惰性金属、耐腐蚀合金、耐腐蚀有机涂层、玻璃、陶瓷、聚合物、防腐蚀漆、蜡或润滑脂中的至少一种。
25.优选地,防腐蚀覆盖物为顺磁性的。有利地,顺磁性防腐蚀覆盖物(如果存在)仅在由此覆盖的第二感受器上示出弱磁屏蔽效应。因此,虽然至少部分被覆盖,但第二感受器仍可经历施加到用于感应加热的感受器组件的交变,尤其为高频电磁场。因此,顺磁性防腐蚀覆盖物不会影响第二感受器作为温度标记物的优选功能性。优选地,防腐蚀覆盖物包括顺磁或奥氏体不锈钢。
26.例如,防腐蚀覆盖物可包括通过包覆施加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奥氏体不锈钢。根据另一实例,防腐蚀覆盖物可包括通过浸涂或流电涂布施加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基于锌的涂层。根据又一实例,防腐蚀覆盖物可包括例如通过溶胶-凝胶工艺施加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铝涂层。替代地,防腐蚀覆盖物可包括硅烷涂层或聚酰亚胺-亚胺(pai)涂层。
27.优选地,第一感受器与第二感受器彼此紧密物理接触。具体地说,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可形成一体式感受器组件。因此,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在受热时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温度。由于这种情况,通过第二感受器对第一感受器进行温度控制是高度准确的。第一感受器与第二感受器之间的紧密接触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手段实现。例如,第二感受器可被镀膜、沉积、涂布、包覆或焊接到第一感受器上。优选方法包含电镀(流电镀)、包覆、浸涂或辊涂。
28.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可包括多种几何配置。具体地说,第一感受器或第二感受器或第一感受器与第二感受器两者可为颗粒或细丝或网状或平面或叶片状的配置中的一种。
29.作为实例,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中的至少一个可分别具有颗粒配置。颗粒的当量球径可为10μm到100μm。颗粒可均匀地或具有局部浓度峰值或根据浓度梯度分布在整个气溶胶形成基材中。在第二感受器具有颗粒配置的情况下,颗粒第二感受器的整个外表
面优选地包括防腐蚀覆盖物。
30.作为另一实例,第一感受器或第二感受器或第一感受器与第二感受器两者可具有细丝或网状配置。细丝或网状结构可具有就其制造、其几何规则性和重现性来说的优点。几何规则性和重现性可证明在温度控制和受控局部加热两者中是有利的。在第二感受器具有细丝或网状配置的情况下,第二感受器的整个外表面优选地包括防腐蚀覆盖物。
31.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可具有不同的几何配置。因此,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可根据其特定功能而定制。优选地具有加热功能的第一感受器可具有向气溶胶形成基材呈现较大表面区域以便增强热传递的几何配置。相比之下,优选地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第二感受器无需具有非常大的表面区域。
32.作为实例,第一感受器可具有细丝或网状配置,而第二感受器具有颗粒配置。细丝或网状第一感受器和颗粒第二感受器两者都可与待加热的气溶胶形成基材直接物理接触地嵌入于气溶胶生成制品中。在此特定配置中,第一感受器可在气溶胶形成基材内延伸穿过气溶胶生成制品的中心,而第二感受器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气溶胶形成基材中。
33.替代地,可期望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具有类似的几何配置,例如出于制造气溶胶形成基材的目的。
34.第一感受器可形成或包含防腐蚀覆盖物。或反过来,防腐蚀覆盖物可为第一感受器的部分。具体地说,第一感受器可包夹或封装第二感受器。
35.优选地,感受器组件为多层感受器组件。第一感受器、第二感受器和防腐蚀覆盖物可形成多层感受器组件的邻近层。在此配置中,第二感受器层包夹在第一感受器层与防腐蚀覆盖物层之间。具体地说,防腐蚀覆盖物可为多层感受器组件的边缘层。
36.在多层感受器组件中,第一感受器、第二感受器和防腐蚀覆盖物可彼此紧密物理接触。
37.第二感受器可被镀膜、沉积、涂布、包覆或焊接到第一感受器上。同样,防腐蚀覆盖物可被沉积、涂布、包覆或焊接到第二感受器上。优选地,防腐蚀覆盖物至少在第二感受器层的与附接到第一感受器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优选地,第二感受器通过喷洒、浸涂、辊涂、电镀或包覆施加到第一感受器上。同样,防腐蚀覆盖物优选地通过喷洒、浸涂、辊涂、电镀或包覆施加到第二感受器上。
38.多层感受器组件的个别层可在多层感受器组件的周向外表面上裸露或暴露于环境,如在平行于层的方向上观察到。换句话说,可在多层感受器组件的周向外表面上看见层结构,如在平行于层的方向上观察到。具体地说,第二感受器层的周向外表面可暴露于环境,但不被防腐蚀覆盖物覆盖。替代地,除了顶表面和底表面之外,可覆盖第二感受器层的周向外表面。在这种情况下,防腐蚀覆盖物被施加到第二感受器层的未与第一感受器层紧密接触的整个外表面。另外,第一感受器层的周向外表面也可被防腐蚀覆盖物覆盖。
39.优选的是,第二感受器呈现为致密层。致密层具有比多孔层高的磁导率,使得更容易检测在居里温度下的细微变化。
40.多层感受器组件可为长度介于5mm与15mm之间,宽度介于3mm与6mm之间,且厚度介于10μm与500μm之间的细长感受器组件。作为实例,多层感受器组件可为细长条带,其具有为430级不锈钢条带的第一感受器,所述条带具有12mm的长度、介于4mm与5mm之间,例如为4mm的宽度,和介于10μm与50μm之间,例如为25μm的厚度。430级不锈钢可涂布有作为第二感
受器的镍层,其厚度介于5μm与30μm之间,例如为10μm。在与第二感受器层的紧密接触第一感受器层的侧面相对的第二感受器层的顶部上,涂布有防腐蚀覆盖物。覆盖物的材料可包括陶瓷或奥氏体不锈钢。
41.术语“厚度”在本文中用以指在顶侧与底侧之间,例如在层的顶侧与底侧之间或多层感受器组件的顶侧与底侧之间延伸的尺寸。术语“宽度”在本文中用以指在两个相对侧向侧面之间延伸的尺寸。术语“长度”在本文中用以指在前部与背部之间,或在与形成宽度的两个相对侧向侧面正交的其它两个相对侧面之间延伸的尺寸。厚度、宽度和长度可彼此正交。
42.如果为加热基材而优化第一感受器材料,则可优选的是,第二感受器材料的体积不大于提供可检测的第二居里点所需的体积。因此,代替连续层结构,第二感受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感受器元件。感受器元件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小于第一感受器的体积的体积。感受器元件中的每一个可与第一感受器紧密物理接触。在此特定配置中,每个第二感受器元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防腐蚀覆盖物。作为实例,第一感受器呈细长条带的形式,而第二感受器材料呈镀膜、沉积或焊接到第一感受器材料上的离散补片形式。每个补片可包括至少在其外表面的不与第一感受器条带紧密物理接触的一部分上的防腐蚀覆盖物。
43.根据本发明的感受器组件可优选地被配置成由交变,尤其为高频电磁场驱动。如本文所提到的,高频电磁场可在500khz到30mhz之间,尤其在5mhz到15mhz之间,优选在5mhz与10mhz之间的范围内。
44.感受器组件优选为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感受器组件,其用于感应加热为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部分的气溶胶形成基材。
45.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包括气溶胶形成基材,和根据本发明且如本文所述的用于感应加热基材的感受器组件。
46.优选地,感受器组件位于或嵌入于气溶胶形成基材中。
47.如本文所用,术语“气溶胶形成基材”是指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后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材。气溶胶形成基材可方便地为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部分。气溶胶形成基材可为固体或液体气溶胶形成基材。在这两种情况下,气溶胶形成基材可包括固体和液体组分两者。气溶胶形成基材可包括含烟草材料,其含有在加热后从基材释放的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替代地或另外,气溶胶形成基材可包括非烟草材料。气溶胶形成基材可进一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的实例为丙三醇和丙二醇。气溶胶形成基材还可包括其它添加剂和成分,例如尼古丁或香料。气溶胶形成基材还可为糊状材料、包括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多孔材料小袋,或例如与胶凝剂或粘剂混合的松散烟草,其可包含例如丙三醇的常见气溶胶形成剂,且被压缩或模制成滤嘴段。
48.气溶胶生成制品优选地设计成与包括感应源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感应源或感应器生成波动电磁场,用于在气溶胶生成制品定位于波动电磁场内时加热其感受器组件。在使用时,气溶胶生成制品与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使得感受器组件位于由感应器生成的波动电磁场内。
49.已关于感受器组件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且将不再重复。
50.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产生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尤其
为产生根据本发明且如本文所述的感受器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0051]-提供第一感受器;
[0052]-提供第二感受器,其中第二感受器的居里温度低于500℃;
[0053]-将防腐蚀覆盖物施加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0054]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组装成彼此紧密物理接触的步骤。为组装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可将第二感受器镀膜、沉积、涂布、包覆或焊接到第一感受器上。
[0055]
同样,可将防腐蚀覆盖物镀膜、沉积、涂布、包覆或焊接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所述部分上。优选地,防腐蚀覆盖物通过喷洒、浸涂、辊涂、电镀或包覆施加到第二感受器上。
[0056]
可在施加防腐蚀覆盖物之前组装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替代地,可同时组装第一感受器、第二感受器和防腐蚀覆盖物。这在例如多层感受器组件的情况下,尤其在通过包覆组装第一感受器、第二感受器和防腐蚀覆盖物的情况下可证明是有利的。
[0057]
已关于感受器组件和气溶胶生成制品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且将不再重复。
[0058]
下面提供非限制性示例的非排他性列举:
[0059]
示例1.一种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所述第二感受器具有低于500℃的居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防腐蚀覆盖物,且其中所述第一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暴露的。
[0060]
示例2.根据示例1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所述防腐蚀覆盖物包括耐腐蚀金属、惰性金属、耐腐蚀合金、耐腐蚀有机涂层、玻璃、陶瓷、聚合物、防腐蚀漆、蜡或润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61]
示例3.根据示例1或示例2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感受器包括铁磁不锈钢,且其中所述第二感受器包括镍或镍合金。
[0062]
示例4.根据前述示例之一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感受器或所述第二感受器或所述第一感受器与所述第二感受器两者具有平面或叶片状的形状。
[0063]
示例5.根据前述示例之一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感受器与所述第二感受器彼此紧密物理接触。
[0064]
示例6.根据前述示例之一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所述感受器组件为多层感受器组件,且其中所述第一感受器、所述第二感受器和所述防腐蚀覆盖物形成所述多层感受器组件的邻近层。
[0065]
示例7.根据示例6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所述防腐蚀覆盖物为所述多层感受器组件的边缘层。
[0066]
示例8.根据前述示例之一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除非与所述第一感受器紧密物理接触,否则所述第二感受器的所述外表面的所有部分都包括防腐蚀覆盖物。
[0067]
示例9.根据前述示例之一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除非与所述第一感受器紧密物理接触,否则所述第一感受器的外表面的所有部分都是暴露的。
[0068]
示例10.根据前述示例之一所述的感受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感受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感受器元件,每个第二感受器元件与所述第一感受器紧密物理接触,其中每个第
二感受器元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防腐蚀覆盖物。
[0069]
示例11.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包括气溶胶形成基材和根据前述示例之一所述的感受器组件。
[0070]
示例12.根据示例1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中所述感受器组件嵌入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材中。
[0071]
示例13.一种用于产生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感受器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2]
提供第一感受器;
[0073]
提供第二感受器,其中所述第二感受器的居里温度低于500℃;
[0074]
将防腐蚀覆盖物施加到所述第二感受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0075]
示例14.根据示例1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在施加所述防腐蚀覆盖物之前,将所述第一感受器和所述第二感受器组装成彼此紧密物理接触的步骤。
[0076]
示例15.根据示例13或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腐蚀覆盖物被镀膜、沉积涂布、包覆或焊接到所述第二感受器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所述部分上。
附图说明
[0077]
将参考附图仅通过举例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0078]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层感受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说明;
[0079]
图2示出根据图1的感受器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说明;
[0080]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层感受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说明;
[0081]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层感受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说明;
[0082]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层感受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说明;
[0083]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层感受器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说明;
[0084]
图7示出根据图6的感受器组件的示意性横截面说明;
[0085]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说明;且
[0086]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图1和图2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感受器组件1的第一实施例,其被配置成用于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如下文将关于图8和图9更详细地解释,感受器组件1优选地配置成嵌入于气溶胶生成制品中,与待加热的气溶胶形成基材直接接触。制品自身适于收纳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被配置成用于生成交变,尤其为高频电磁场的感应源。波动场在感受器组件内生成涡电流和/或磁滞损耗,从而导致组件变热。感受器组件在气溶胶生成制品中的布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布置使得感受器组件准确定位在由感应源生成的波动电磁场内。
[0088]
根据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感受器组件1为三层感受器组件1。组件包括作为基层的第一感受器10。第一感受器10在热损耗且因此加热效率方面进行优化。为此,第一感受器10包括居里温度超过400℃的铁磁不锈钢。为控制加热温度,感受器组件1包括第二感受器20,其作为布置在基层上且紧密地联接到基层的中间或功能层。第二感受器20包
括居里温度分别在约354℃到360℃或627k到633k范围内(取决于杂质的本质)的镍,这在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温度控制和受控加热两方面都是有利的。一旦感受器组件在加热期间达到镍的居里温度,第二感受器20的磁性性质就会整体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被检测为降低的功率耗散,所以可例如通过待与感受器组件一起使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器减少或中断热量生成。当组件冷却为低于居里温度且第二感受器20已恢复其铁磁性质时,可增加或恢复热量生成。
[0089]
然而,镍易受腐蚀。因此,感受器组件包括顶部防腐蚀覆盖层30,其布置在中间层上且紧密地联接到中间层。此顶层保护第二感受器20免受腐蚀,尤其在感受器组件1嵌入于气溶胶形成基材中时。
[0090]
关于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感受器组件1呈长度l为12mm且宽度w为4mm的长条带形式。所有层的长度l为12mm且宽度w为4mm。第一感受器10为厚度t10为35μm的430级不锈钢条带。第二感受器20为厚度t20为10μm的镍条带。防腐蚀材料30为厚度t30为10μm的奥氏体不锈钢条带。感受器组件1的总厚度t为55μm。通过将镍条带20包覆到不锈钢条带10形成感受器组件1。之后,将奥氏体不锈钢条带30包覆到镍条带20的顶部上,使得第二感受器20的整个顶表面——与紧密接触第一感受器10的其底表面相对——由防腐蚀材料覆盖。相比之下,第二感受器20的周向外表面21未被防腐蚀覆盖物30覆盖,而是暴露于感受器组件1的环境。由于第二感受器20的厚度t20较小,相比于其分别接触第一感受器10和防腐蚀覆盖物30并受其保护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其未受保护的周向外表面21是可忽略的。因此,相比于没有任何防腐蚀覆盖物的感受器组件,根据此第一实施例的感受器组件1具有明显改善的老化特性。
[0091]
由于第一感受器10由不锈钢制成,因此其能抵抗腐蚀且不需要任何防腐蚀覆盖物。除非与第二感受器20紧密接触,否则第一感受器10的整个外表面都被有意地选择为裸露或暴露于感受器组件1的环境。有利地,这能确保到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最大热传递。
[0092]
图3说明感受器组件1的第二实施例,其与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非常类似。因此,相同的特征以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此第二实施例中的防腐蚀覆盖物30不仅覆盖第二感受器20的顶表面,还覆盖其侧向周向表面21。此配置有利地允许对第二感受器20的最大保护。第二感受器20具有与第一感受器10相同的宽度和长度延伸部。因此,防腐蚀覆盖物30在第一感受器10和第二感受器20的宽度和长度延伸部上方侧向地突出。可通过将奥氏体不锈钢条带施加到第二感受器20的顶部上、将覆盖物条带的边缘部分卷边到第二感受器20的周向表面21,并随后将覆盖物条带包覆到第二感受器20的被覆盖周向表面和顶表面,将覆盖物30附接到结合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
[0093]
图4说明感受器组件1的第三实施例,其与根据图3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防腐蚀覆盖物30另外覆盖第一感受器10的至少部分侧向周向表面。此配置可能是由通过浸涂或喷洒将覆盖物材料施加到接合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上而产生,且可因此具有制造简单的优点。除此之外,根据此第三实施例的感受器组件1有利地具有不带任何凹陷和突出部分的规则外表面。
[0094]
图5说明感受器组件1的第四实施例,其也类似于前述实施例。与这些实施例相比,第四实施例的第二感受器20的宽度和长度延伸部略小于第一感受器10的宽度和长度延伸部。因此,当彼此附接时,在第一感受器与第二感受器之间存在周向侧向偏移。除了第二感
受器的顶表面之外,此周向偏移的体积还填充有防腐蚀覆盖物材料。这导致感受器组件1具有规则外形和对第二感受器20的最大防腐蚀保护。
[0095]
图6和图7说明感受器组件1的第五实施例,其也呈例如长度l为12mm且宽度w为4mm的细长条带形式。感受器组件由紧密联接到第二感受器20的第一感受器10形成。第一感受器10为具有12mm乘4mm乘35μm的尺寸的430级不锈钢条带,且因此定义感受器组件1的基本形状。第二感受器20为尺寸为3mm乘2mm乘10μm的镍补片。镍补片已电镀到不锈钢条带上。虽然镍补片明显小于不锈钢条带,但仍足以准确控制加热温度。有利地,根据此第五实施例的感受器组件1能明显节省第二感受器材料。如从图6和图7可看出,除非与第一感受器10紧密接触,否则补片的整个外表面都被防腐蚀覆盖物30封盖。相比之下,除非与第二感受器20紧密接触,否则第一感受器10的整个外表面都未被覆盖以允许最大热传递。替代地,至少第一感受器10的顶表面的未接触第二感受器20的那些部分也可被防腐蚀覆盖物覆盖。在其它实施例(未示出)中,可存在与第一感受器10紧密接触地定位的第二感受器20的一个以上补片。
[0096]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感受器组件优选地被配置成包含待加热的气溶胶形成基材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部分。
[0097]
图8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此类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第一实施例。气溶胶生成制品100包括同轴对准地布置的四个元件:气溶胶形成基材102、支撑元件103、气溶胶冷却元件104和衔嘴105。这四个元件中的每一个为基本上圆柱形元件,各自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直径。这四个元件顺序地布置,且由外包装材料106包围以形成圆柱形杆。此特定气溶胶生成制品(尤其是四个元件)的其它细节在wo2015/176898a1中公开。
[0098]
细长感受器组件1位于气溶胶形成基材102内,与气溶胶形成基材102接触。如图8中所示出的感受器组件1对应于上文相对于图1和2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感受器组件1。如图8中所示出的感受器组件的层结构被说明为超大尺寸,但其关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其它元件并非按比例的。感受器组件1具有与气溶胶形成基材102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且沿着气溶胶形成基材102的径向中心轴线定位。气溶胶形成基材102包括由包装材料包围的卷曲均质化烟草材料的聚集片材。均质化烟草材料的卷曲片材包括作为气溶胶形成剂的甘油。
[0099]
感受器组件1可在用于形成气溶胶形成基材的过程期间、在组装多个元件以形成气溶胶生成制品之前插入于气溶胶形成基材102中。
[0100]
图8中说明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被设计成与电操作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包括感应源,其具有用于生成交变,尤其为高频电磁场的感应线圈或感应器,在将气溶胶生成制品与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感受器组件定位于所述电磁场中。
[0101]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另一实施例。图9的实施例与图8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关于感受器组件1。代替具有彼此紧密物理接触的第一感受器层和第二感受器层以及防腐蚀层的多层感受器组件,根据图9的感受器组件包括彼此分离且具有不同几何配置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负责加热气溶胶形成基材102的第一感受器10为由铁磁不锈钢制成的叶片。叶片的长度与气溶胶形成基材102的长度大致相同。叶片沿着气溶胶形成基材102的径向中心轴线定位。第二感受器20具有包括多个镍颗粒的颗粒
配置。颗粒的当量球径可为10μm到100μm。每个镍颗粒20的整个外表面包括防腐蚀覆盖物30,例如陶瓷覆盖物。覆盖物30的厚度可为约10μm。将防腐蚀覆盖物施加到镍颗粒,之后将被覆盖的颗粒嵌入于气溶胶形成基材102中。
[0102]
颗粒分布在整个气溶胶形成基材102中。优选地,颗粒分布在第一感受器10附近具有局部浓度最大值,以确保准确控制加热温度。
[0103]
代替叶片配置,第一感受器10可替代地为细丝或网状或线状配置中的一种。
[0104]
第一感受器10和第二感受器20可在用于形成气溶胶形成基材的过程期间、在组装多个元件以形成气溶胶生成制品之前插入于气溶胶形成基材102中。
[0105]
但应注意,根据需要,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的几何配置可互换。因此,第二感受器可为包括防腐蚀覆盖物的细丝或网状或线状或叶片配置中的一种,且第一感受器材料可具有颗粒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