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1709发布日期:2022-10-22 01:3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源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两个组件之间可以配置为可拆分式连接。对于可拆分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流感应开关一般设置在电源组件上,并设置于雾化器与电池之间。在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之间设置有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将外部气流导入雾化器的内部。该流体通道包括设置在电源组件上的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通道,以及设置在雾化器的端部的通气孔,进气通道内部的气流经通气孔导入雾化器的内部。
3.现有技术中,气流开关的气流感应通道靠近雾化器端部的通气孔设置并与其相连通,以便于感知雾化器内部由于抽吸产生的气压变化,因此雾化器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也容易通过雾化器端部的通气孔进入气流感应通道,进而进入气流感应开关内部,从而损坏气流感应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液体基质容易进入气流感应通道从而损坏气流感应开关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相连接的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5.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
6.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使得外部气流可进入所述凹槽;
7.气流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8.封盖件,所述封盖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凹槽内并且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间隔形成气流腔室;
9.气流感应通道,所述气流感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气流腔室以感测所述气流腔室内的气压变化;
10.其中,所述封盖件构造成对所述气流感应通道的端口形成遮挡,使得来自所述雾化器中的液体基质难以进入所述气流感应通道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封盖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气流腔室与所述雾化器内部的气流通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导气柱,所述气流感应通道由所述导气柱上的通孔界定形成,所述导气柱被所述封盖件遮挡从而被隐藏设置于所述气流腔室内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柱的顶端面高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部分界定形成具有敞口的接收腔,所述接收腔用于容纳所述雾化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接收腔的底端是由所述封盖件界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上还设置有磁性件,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磁性件的中空的凸台,所述凸台的顶端面不低于所述支架的顶端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包括两个磁柱,所述两个磁性关于所述电源组件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盖件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凸台穿过所述缺口设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上设置有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内电极和外电极环,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环基本同轴设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源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柱与所述内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外电极环相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柱定位于所述电源组件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二电极柱偏离所述电源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部分界定形成具有敞口的接收腔,所述接收腔用于容纳所述雾化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雾化器配置成能够以至少两个不同的插入方向容置入所述接收腔,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配置成通过将所述雾化器以不同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接收腔进而调节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抽吸阻力。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封盖件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的导气截面积不同。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雾化器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当所述雾化器以第一方向容置入所述接收腔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孔相连通;当所述雾化器以第二方向容置入所述接收腔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旋转180度。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孔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气孔靠近所述支架的另一侧设置。
2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26.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
27.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使得外部气流可进入所述凹槽内;
28.气流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29.封盖件,所述封盖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凹槽内并且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间隔形成气流腔室;
30.气流感应通道,所述气流感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气流腔室以感测所述气流腔室内的气压变化;
31.其中,所述封盖件构造成对所述气流感应通道的端口形成遮挡,使得来自雾化器中的液体基质难以进入所述气流感应通道内。
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电源组件上设置有封盖件,并且气流感应开关的气流感应通道的端口被封盖件所遮挡,因而液体基质难以自雾化器的端部进入气流感应通道内,进而损坏气流感应开关。
附图说明
3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组件的爆炸图;
3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图;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图;
3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爆炸图;
3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组件的剖面图;
4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立体图;
4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组件的俯视图;
4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盖件的立体图;
43.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又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45.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46.另外,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7.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将其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根据其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的不同,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分为电子烟以及医疗器械装置。电子烟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包括尼古丁制剂、甘油、丙二醇、香精香料、风味组分等,用户吸食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主要满足对尼古丁或者风味组分的需求。作为医疗器械装置,其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包括活性功能组分、甘油、丙二醇等,用户吸食此类装置产生的气溶胶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类疾病,或者通过肺部吸食某种药用活性成分。本技术提供的相关实施方案都可以应用于上述两类装置中,在此不做限定。
48.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两个组件可以收容于一个壳体内部,形成一个体积较小的方便携带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参考图1所示,电源组件100和雾化器200也可以配置为两个独立的组件,两个组件之间通过可分离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形成组合式气溶胶生成装置。对于组合式气溶胶生成装置来说,由于液体基质主要储存于雾化器的内部,雾化器配置为可更换的消耗组件,而电源组件一般配置可充电式的电池,因此当雾化器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用于可以更换新的雾化器与电源组件进行组合使
用,其中,电源组件作为主体部件可以持续使用。
49.以大致呈扁状的电源组件为例,对电源组件内部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参考图2所示,电源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具有两端敞口设置的内腔,在第一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20、充电接口21以及控制板22,在控制板22上安装有按键开关23、显示装置24以及led灯组。为了便于安装电池20以及控制模块,在第一壳体10的内部还设置有支架30,在支架30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电池20的电池仓31,以及位于电池仓31上端的用于放置控制板22的区域。电池20放置在电池仓31后,用高温胶带将电池20固定在电池仓31的内部。控制板22通过螺钉与卡扣连接等方式安装在电池20的上方。在电池20与控制板22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在控制板22的一侧安装有显示装置24,该显示装置24配置为显示屏,显示屏的外表面显露在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上。该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电池20的电量、加热功率以及雾化器的雾化芯组件的阻值等内容。在显示屏上还设置有按键,用户可直接按压按键或者触摸按键从而启动气溶胶生成装置。在电池20的下端设置有充电接口21,充电接口21安装在充电板上。充电板、电池20均连接在主控制板22上。电源组件的第一壳体10的底端敞口处设置有底盖40,该底盖40与支架30卡扣连接,充电接口21通过底盖40的端面上的开口显露。可理解的是,电源组件内部的控制板22以及电池2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50.对应地以大致呈扁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为例,对雾化器200内部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参考图3至图5所示,雾化器200包括第二壳体60,第二壳体60的内腔一部分设置为储液腔6363,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第二壳体60的一端设置有吸嘴口,在第二壳体60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内管62,该内管62与吸嘴口纵向连通,气溶胶通过该内管62进入吸嘴口610。雾化器200还包括雾化组件70,雾化组件70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第二壳体60的另一端敞口设置,在第二壳体60的敞口端固定有端盖61。雾化组件70的第一端延伸至内管62的内腔中,雾化组件70的第二端固定在端盖61上。在优选的实施中,雾化组件70配置成是可移除的安装在第二壳体60内。当第二壳体60内部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或者是雾化组件70损坏,可以对雾化组件70的端部施加外力,从而将雾化组件70移除至第二壳体60的外部进行第二次使用或者更换。
51.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雾化组件70大致呈管状,其内部包括雾化芯组件,用于固定雾化芯组件的上固定座71和下固定座72。上固定座71具有两端敞口设置的内腔,上固定座71沿其纵向大致分为两段,分别为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内径和外径小于第二段的内径和外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形成内台阶面以及外台阶面。其中,上固定座71的第一段容置入第二壳体60的内管62中,上固定座71的外台阶面抵接在第二壳体60的内管62的端部,上固定座71的第一段的顶端面抵接在内管62的凸台面上。在上固定座71的第一段的外壁上还套设有多个密封圈,使得上固定座71的第一段密封套接在内管62上。下固定座72的内部中空,其具有端部敞口设置的内腔,下固定座72的一部分内腔形成容置腔,雾化芯组件收容在该容置腔的内部。
52.雾化芯包括导液元件以及加热元件。在管状的雾化组件70中,加热元件一般采用具有优良的电阻特性的铁铬镍合金或者镍铬合金制备成加热丝,加热丝沿雾化组件70的纵向布置在下固定座72的内腔中,或者是将具有优良的电阻特性的铁铬镍合金或者镍铬合金制备成具有网格结构的加热片,将加热片围合形成不闭合的管状结构纵向布置在下固定座
72的内腔中。在加热元件的上下两端或者是两侧连接有导电引线结构。导液元件可以采用纤维棉或者是陶瓷管,当采用纤维棉时,纤维棉将加热元件包裹在其内部,当采用陶瓷管时,加热元件结合在陶瓷管的内壁上。
53.雾化芯组件包括第一导液元件731以及与第一导液元件731相结合的加热元件74,将雾化芯组件固定在下固定座72的容置腔的内部后,在下固定座72的容置腔的外周还布置有第二导液元件732,第二导液元件732优选采用导液棉,将缠绕有第二导液元件732的下固定座72插入上固定座71的内腔中,下固定座72的顶端面抵接在上固定座71的内台阶面上,上固定座71的底端面纵向抵接在下固定座72的外凸缘上。上固定座71的第二段与储液腔63相接触,在上固定座71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其周向间隔的第一导液孔711,在下固定座7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u形开口,在两个开口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烟气周向间隔的第二导液孔721。当采用纤维棉作为导液元件时,可以将若干层纤维棉叠合在一起,并在其至少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导液元件借助于该凸起结构固定在下固定座72的容置腔内。储液腔63内部的液体基质经第一导液孔711进入上固定座71的内腔中,第二导液元件732上吸收的液体基质经下固定座72的第二导液孔721或者直接通过与第一导液元件731上的凸起结构相结构,从而将液体基质传递给第一导液元件731。
54.在第二壳体60的内部还设置有密封座80,密封座80用于密封储液腔63。在密封座80上设置有第一孔81,该第一孔81配置成能够让雾化组件70穿过。雾化组件70的上固定座71的一部分容置在该第一孔81的内部,第一导液孔711设置在该孔的上方。下固定座72的外壁上套设有多层密封圈的部分段容置在该第一孔81内,使得储液腔63内部的液体基质难以通过雾化组件70的外表面渗漏至第二壳体60内部的气道内。
55.在第二壳体60的敞口端设置有端盖61,该端盖61用于对密封座80提供纵向支撑。在端盖61上设置有第二孔611,该第二孔611配置成能够让步雾化组件70穿过。在第二孔6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在雾化组件70的下固定座72上设置有第二凸台,下固定座72的第二凸台的端面纵向抵接在端盖61的第一凸台的端面上。
56.在端盖61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气口612,在下固定座72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722,该进气孔设置于密封座80与端盖61之间,第一进气口612和第二进气口722相连通,外部气流能够经第一进气口612、第二进气口722进入下固定座72的内腔中,从而提供给雾化芯组件,雾化芯组件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经上固定座71的内腔进入第二壳体60的出气管中,从而进入吸嘴口610,并经吸嘴口610进入用户的嘴部。
57.对于分体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器200和电源组件100一般采用磁吸或者卡扣连接方式。参考图6至图10所示,电源组件100的第一壳体10的一部分界定形成接收腔11,用于收容雾化器200的一部分。具体地,电源组件100的支架30的宽度配置成能够安装在第一壳体10的内部,支架30纵向延伸的长度小于第一壳体10的长度,第一壳体10的内腔中未被支架30占据的空间形成接收腔11,支架30的顶端面构造成接收腔11的底端。该接收腔11敞口设置,雾化器200通过其敞口端插入接收腔11内,使得雾化器20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该接收腔11内。雾化器200包括纵向相对的抽吸端210和连接端220,该连接端220构造为平坦的端面,连接端220由雾化器200的端盖61界定形成。在支架30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磁性件31,在雾化器200的端盖61的外部可以设置磁吸罩,或者在雾化器200的端盖61上设置至少局部显露的磁吸件613,雾化器200通过其连接端220配置的磁吸件613与电源组件100的接收腔
11底端的磁性件31进行磁性连接,从而使得雾化器200能够保持稳定地收容于接收腔11的内部,
58.雾化器200的连接端220上还设置有电极组件65,在电源组件100的接收腔11底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件32,当雾化器200收容于接收腔11时,电极组件65的外露面和第二电连接件32的顶端面相接触从而进行电路导通。电极组件65可以配置为两个电极柱,第二电连接件32可以配置为两个弹性电极。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个示例中,电极组件65包括极性不同的基本同轴设置的内电极651和外电极环652,内电极651和外电极环652之间设置有绝缘环,雾化器200的电极环的轴心大致对应于雾化器200的中心轴线位置。电极环安装在雾化组件70的下固定座72上,电极环的端部显露在端盖61的外表面上,加热元件74两端连接的导电引线分别与内电极651环和负电极环导电连接。
59.电源组件100的第二电连接件32配置为两个弹性电极柱,分别为第一电极柱321和第二电极柱322,电源组件100的第一电极柱321中的一个对应于内电极651的位置设置并与内电极651环进行电连接,第二电极柱322对应于雾化器200的外电极环652的位置设置并与外电极环652环进行电连接,由此电源组件100的第一电极柱321和第二电极柱322相对靠近设置,电源组件100的第一电极柱321大致对应于电源组件100的纵向的中心轴线上,第二电极柱322偏离电源组件100的中线轴线设置。
60.在支架30上靠近接收腔11的位置还设置有气流感应开关25,气流感应开关25电连接至控制板22上。当用户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气流感应开关25能够感知雾化器200内部由于抽吸而产生的负压变化,从而控制电池20为雾化器200的雾化芯组件提供电力供应。在支架3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气流感应开关25的收容槽33,该收容槽33靠近控制板22设置。气流感应开关25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套安装在收容槽33的内部。
61.对于分体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器200和电源组件100之间除了需要建立稳定的电连接之外,两个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流体通道,以便于外部气流能够经电源组件100进入经两者之间的流体通道进入雾化器200的内部,同时,气流感应开关25能够通过两者之间的流体通道感受雾化器200内部由于抽吸而产生的气压变化。但是雾化器200内部的液体基质容易经该流体通道进入气流感应开关25内部,从而损坏气流感应开关25。
62.为了避免液体进入气流感应开关25内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在电源组件100上设置有防漏液结构。在支架30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敞口设置的凹槽34,在电源组件100的第一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12,该凹槽34连通第一进气孔12使得外部气流能够进入该凹槽34内。
63.电源组件100还包括封盖件50,该封盖件5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凹槽34内并且封盖件50与凹槽34的槽底之间具有纵向间隔,该间隔空间形成气流腔室80,该气流腔室80配置为局部封闭的腔室,该气流腔室80连通雾化器200内部的流体通道。在支架30上设置有气流感应通道251,该气流感应通道251的一端与气流腔室80相连通,气流感应通道251的另一端与气流感应开关25的容置腔相连通,使得气流感应开关25能够感测导气流腔室80内部的气压变化。
64.进一步地,封盖件50构造为对气流感应通道251与气流腔室80相连通的一端的端口形成遮挡,使得来自雾化器200中的液体基质难以进入气流感应通道251内部。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封盖件50覆盖支架30的凹槽34的端部敞口,因而接收腔11的底端由封盖件50
所界定,在优选的实施中,封盖件50将接收腔11的底端构造成平坦的端面,对应的雾化器200的连接端220也设置为平坦的端面,使得雾化器200和电源组件100之间的连接面之间保持紧密的贴合。
65.在该封盖件50上还设置有气孔51,该气孔51用于连通气流腔室80与雾化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一方面将外部气流引入雾化器200的内部,另一方面使得气流感应通道251与雾化器200内部的流体通道相连通。由于在封盖件50上仅设置了气孔51,并且该气孔51与气流感应通道251相错开,因而经雾化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溢出的液体无法进入气流感应通道251内部。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在凹槽3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导气柱35,气流感应通道251由设置在导气柱35上的通孔351界定形成,导气柱35的顶端面高于凹槽34的顶端面,并且该导气柱35的顶端面低于支架30的顶端面,使得导气柱35被封盖件50所遮挡。导气柱35影藏设置在气流感应腔室80的内部,自电源组件100的敞口端无法观察到导气柱35,气流感应通道251只能通过封盖件50上的气孔51与雾化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相连通。
66.在电源组件100的第一壳体10的一侧设置第一进气孔12,在支架30的一侧设置第二进气孔13,第一进气孔12和第二进气孔13相对设置,第二进气孔13连通气流腔室80,外部气流经第一进气孔12、第二进气孔13进入气流腔室80,并经封盖件50上的气孔51进入雾化器200的连接端220上的第一进气口612,从而将外部气流导入雾化器200的内部。气流感应开关25的气流感应通道251通过封盖件50上的气孔51与雾化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相连通,从而感受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由于抽吸产生的气压变化,从而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开关。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连通凹槽34与雾化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也可以设置在支架30的侧壁上。第一进气孔12和第二进气孔13也可以错开设置,只需要保持气流连通即可。
67.在凹槽34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磁性件31的中空的凸台36,该凸台36的顶端面不低于支架30的顶端面,在封盖件50上还设置有缺口52,该凸台36穿过该缺口52设置。在电源组件100上设置有两个磁性件31,两个磁性件31关于电源组件1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并且两个磁性件31分别靠近支架30的两侧设置。对应地,在凹槽34内设置有两个中空的凸台36,在封盖件50上设置有两个缺口52。两个磁性件31设置在两个电极柱的外周,有利于雾化器200的电极环与电源组件100的两个电极柱之间形成稳定的接触。在封盖件50上还设置两个穿孔53,两个电极柱穿过两个穿孔53与雾化器200的电极环相接触。在封盖件50背离雾化器200的一侧设置有隆起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包围两个电极柱设置,并且该凸起结构填充了凹槽34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有助于防止液体基质进入两个电极柱,损坏电极柱。
68.由于气流感应通道251由导气柱35界定形成,凹槽34内部低于导气柱35的剩余空间,可以用来存放自雾化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溢出的液体。
69.在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吸阻配置成是可以调节的,当雾化器200以不同的插入方向容置入接收腔11室,雾化器200与电源组件100之间构造形成的流体通道的导气截面积是不同的,用户可以选择将雾化器200以不同的插入方向容置入电源组件100的接收腔11,进而调节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抽吸阻力。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封盖件50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气孔,分别为第一气孔511和第二气孔512,第一气孔511和第二气孔512分别靠近支架30的两个侧边设置。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气孔511靠近一个磁性件31设置,第二气孔512靠近另一个磁性件31设置,并且第一气孔511和第二气孔512关于电源组件100的中心轴线非对称设置。当雾化器200以第一插入方向容置入接收腔11时,雾化
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与第一气孔511相连通,当雾化器200以第二插入方向容置入接收腔11时,雾化器200的第一进气口612与第二气孔512相连通。对于扁状的雾化器200来说,第一插入方向相对于第二插入方向旋转180度。可理解的是,第一插入方向相对于第二插入方向之间的旋转角度可以是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任意角度,对应地只需要改变第一气孔511和第二气孔512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当雾化器200分别以不同的插入角度容置入接收腔11时,雾化器200上的第一进气口612能够与封盖件50上的其中一个气孔保持流体连通即可。
7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