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动化组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5133发布日期:2022-11-29 19:0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自动化组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自动化组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包括控制板、电池芯和雾化组件等,控制板需要分别与电池芯和雾化组件电连接,以实现向雾化组件的供电控制,使得雾化组件能够对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
3.目前控制板与电池芯、雾化组件等部件的电连接都是通过导线焊接的方式实现,由于导线较软,一般只能通过手工焊接,不利于实现自动化,且导线连接结构会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内部结构不整洁,容易造成组装时焊点磕碰,不良率上升。同时,通过导线连接的方式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内的零部件都只能是单个组装,无法形成模块化组装,组装效率低、组装成本高,且使得自动化组装的实现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自动化组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中通过导线连接各部件造成焊接、组装都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自动化组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
7.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8.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板的第一端设置有刚性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或抵接;
9.电池芯,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板的第二端设置有刚性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电池芯固定连接。
1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焊接连接或一体成形设置。
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别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为金属材料制成。
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雾化组件抵接。
1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固定件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内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的底部设置有电连接层,所述电连接层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
1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件和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液件的表面或嵌设于所述导液件内,所述电连接层设置于所述导液件底部,且与所述发热
件电连接
1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电池芯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
1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及垫片,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控制板朝向所述雾化组件的一端,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电池芯背向所述控制板的一端。
1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雾化芯之间,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背向所述控制板的一端。
1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形成有进气孔,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池芯之间形成通气槽,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第二通气孔,所述壳体还形成有出气孔,所述进气孔、所述通气槽、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以及所述出气孔依次连通以形成气流通道。
19.本实用新型便于自动化组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雾化组件、控制板以及电池芯,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雾化组件、控制板以及电池芯分别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控制板的第一端设置有刚性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雾化组件连接或抵接,控制器的第二端设置有刚性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电池芯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替代导线连接,能够简化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内部结构、还能够简化控制板和雾化组件、电池芯的连接步骤和难度,实现控制板和雾化组件、电池芯的模块化组装,进而能够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有利于实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自动化组装,并且第二连接件还能够起到支撑和固定控制板和电池芯的作用,进而能够省去控制板和电池芯的支架,进一步简化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内部结构,降低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产生装置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
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7.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便于自动化组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实施例包括壳体100、雾化组件200控制板300、以及电池芯400,壳体100形成一容置空间101,雾化组件200、控制板300以及电池芯400分别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控制板300的第一端设置有刚性的第一连接件310,第一连接件310与雾化组件200连接或抵接,通过第一连接件310替代导线连接,能够简化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内部结构、还能够简化控制板300和雾化组件200的连接步骤和难度,实现控制板300和雾化组件200的模块化组装,进而能够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有利于实现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自动化组装,控制板300的第二端还设置有刚性的第二连接件320,第二连接件320与电池芯400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连接件320替代导线连接,能够简化控制板300和电池芯400的连接步骤和难度,实现控制板300和电池芯400的模块化组装,进而能够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有利于实现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自动化组装,并且第二连接件320具有一定强度,还能够起到支撑和固定控制板300和电池芯400的作用,能够省去固定控制板300和电池芯400的支架,进而进一步简化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内部结构,降低组装难度,同时刚性的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能够便于进行自动化的焊接、组装等。
2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形成有储液腔102,储液腔102用于容置气溶胶基质,储液腔102与容置空间101连通,以向雾化组件200提供气溶胶基质。
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雾化组件200、控制板300以及电池芯400模块化设置,使得雾化组件200、控制板300以及电池芯400构成的芯体能够作为独立的装配结构,可以适配不同颜色和工艺的壳体100,使得壳体100更易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
30.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0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焊接连接或一体成形设置,能够使得控制板300与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3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粘贴、过盈配合、卡扣等其他方式将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分别与控制板300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32.一并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0包括第一主体部311和凸出于第一主体部311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件320包括第二主体部321和凸出于第二主体部321设置的第二连接部322,第一主体部311和第二主体部321分别与控制板300连接,第一连接部312与雾化组件200抵接,电池芯400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10,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三连接部410固定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凸出于第一主体部311的第一连接部312,能够延长控制板300和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整体沿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使得控制板300可以放置于壳体100内的中间位置,不必局限在容置空间101的一侧,进而使得控
制板300装入壳体100内时可以不用区分安装方向,能够进一步减低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311和第二主体部321可以为电路板结构,其主体部分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表面设置有绝缘层),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在起到导电作用的同时强度更高,还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二连接件320对电池芯400的支撑和固定作用。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2可以为弹簧电极,弹簧电极能够保证稳定的电连接,并且能够降低尺寸的精度要求,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3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2可以为弹针电极,在此不做限制。
3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10还可以形成有第一通气孔313,第一通气孔313用于允许气流通过。
38.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00包括固定件210及设置于固定件210内的雾化芯220,雾化芯220的底部设置有电连接层(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层与第一连接部312抵接,以实现电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10还用于形成液路(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通气孔211。固定件210上的液路用来实现储液腔102与容置空间101的连通。当雾化芯220安装到固定件210上时,雾化芯220通过固定件210上的液路,与储液腔102连通。储液腔102中的气溶胶基质,经过固定件210上的液路,流动到雾化芯220上被加热、雾化,以产生气溶胶。第二通气孔211用于允许气流通过。
40.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芯220包括导液件和发热件,发热件设置于导液件的表面或嵌设于导液件内,电连接层设置于导液件底部,且与发热件电连接。
41.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可以为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等材料制成,发热件可以为发热丝或发热膜等。
42.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液件与发热件也可以为一体成形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43.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层可以为电极膜层,且结构简单,易于制备。
44.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芯220还可以为多孔金属结构,同时实现导液和发热的功能。
45.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10还可以包括垫片420,垫片420设置于电池芯400背向控制板300的一端,能够用于补偿电池芯400的长度公差,使得气溶胶装置10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垫片420还可以用于吸收从气流通道(图2虚线箭头所示的通道)流下的气溶胶基质或者冷凝液,避免气溶胶基质或者冷凝液泄露至壳体100外。
46.在本实施例中,垫片420可以为泡棉、海绵等柔性材料制成。
47.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330、第二密封件230和第三密封件240,第一密封件330设置于控制板300朝向雾化组件200的一端,第二密封件230设置于固定件210和雾化芯220之间,第三密封件240设置于固定件210背向控制板300的一端,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使得各部件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气溶胶基质不易泄露到控制板300及电池芯400上,安全性更高。
48.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00上设置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咪头340,气溶胶产生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四密封件350,第四密封件350盖设于咪头340上,能够进一步起到对咪头
340的保护作用。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30、第二密封件230、第三密封件240以及第四密封件350都可以为硅胶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制。
5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可以通过扣合的方式组装。
51.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也可以通过固定件连接、粘贴、过盈配合等方式组装,在此不做限制。
52.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形成有进气孔121(具体可形成于下壳体120上),壳体100与电池芯400之间形成通气槽111,壳体100还形成有出气孔112(具体可形成于上壳体110上),进气孔121、通气槽111、第一通气孔313、第二通气孔211以及出气孔112依次连通以形成气流通道,使得外界空气可以从进气孔121进入容置空间101,经通气槽111流动至咪头340,再经第一通气孔313流动至雾化芯220,与雾化芯220加热气溶胶基质形成的气溶胶混合,再经第二通气孔211流动至出气孔111,最后经出气孔111排出。
53.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孔也可以设置于上壳体110或下壳120的侧壁上,例如略高于咪头340或略低于咪头340的位置,在此不做限制。
54.参见图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10的组装过程如下:
55.首先将第二密封件230套设于雾化芯220上,将雾化芯220和第二密封件230一起从固定件210下方装入固定件210内,在固定件210上方套设第三密封件240,组成第一模块;
56.然后将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分别焊接于控制板300的上下两端,第二连接件320的另一端焊接于电池芯400的第三连接部410上;在第一连接件310上套设第一密封件330,在控制板300的咪头340上套设第四密封件350,在电池芯400的底部贴附垫片420,组成第二模块;
57.将第二模块装入下壳体120中,在上壳体110的储液腔102中注入气溶胶基质,将第一模块装入上壳体110中;
58.最后将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连接,完成组装。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