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液收纳结构、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5898发布日期:2022-10-22 10:0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冷凝液收纳结构、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雾化领域,特别是涉及冷凝液收纳结构、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供电组件构成。雾化器一般包括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储液腔用于储存可雾化介质,雾化组件用于对可雾化介质进行加热并雾化,以形成可供吸入的气雾;供电组件用于向雾化组件提供能量。
3.但是,雾化组件在形成气雾时或者形成气雾之后,由于冷热不均,容易产生冷凝液;因此存在冷凝液泄露以及抽吸时容易吸入冷凝液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凝液收纳结构、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5.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冷凝液收纳结构,其包括支架本体;
6.所述支架本体上形成至少部分雾化气道,且所述支架本体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气道的存储区;
7.所述支架本体凸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用于在重力作用下将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所产生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存储区;
8.所述引导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引导结构于所述雾化气道中形成有阻隔区,所述阻隔区用于在重力方向形成所述冷凝液的向下流动限制。
9.上述冷凝液收纳结构,通过引导结构及存储区的设计,有效地将装置中产生的冷凝液引导并存储以避开雾化气道,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输出气溶胶流体时混入冷凝液;另一方面通过阻隔区的设计,有利于阻隔中间的冷凝液以免其直接流过引导结构而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再一方面具有结构简单及装配方便的优点,配合空间利用,有利于提供结构紧凑的雾化装置;又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冷凝液经雾化气道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造成损坏或者影响雾化作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区通过导出口连通所述雾化气道,且所述导出口朝向所述阻隔区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仅开设一个所述导出口。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导结构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引导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于重力方向上,所述导出口邻近于下方的所述引导结构设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凸设有两个侧凸部,至少部分所述雾化气道形成于两个所述侧凸部之间;
14.至少一个所述侧凸部开设有一个所述导出口。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所述引导结构于所述雾化气道中形成有限流区;
16.开设有所述导出口的所述侧凸部邻近所述限流区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配合所述限流区将所述冷凝液通过所述导出口导流至所述存储区。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还包括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用于配合定位安装套接件,及引导所述气溶胶流体进入所述雾化气道。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支架本体中开设有管腔,所述管腔用于容置电池。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还设有感应槽体,且于所述感应槽体中形成至少部分感应气道;所述感应气道与所述雾化气道相互隔离设置。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储液结构件及任一项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包括电源及任一项所述雾化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装置供电连接。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方向剖视示意图。
25.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26.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27.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28.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29.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30.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31.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32.图10为本技术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本技术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本技术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3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36.图14为图10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应用示意图。
37.图15为本技术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一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38.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39.图17为图16所示实施例的一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40.图18为图16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41.图19为本技术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42.图20为图18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43.图21为图18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44.图22为图18所示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45.图23为图16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结构分解示意图。
46.附图标记:外壳组件100、安装管200、支架300、电热组件400、电池500、咪头组件600、内吸嘴700、吸嘴800、雾化组件900、重力方向g;
47.支架本体310、存储区320、侧凸部330、连接凸部340、感应槽体350、引导结构360、导出口370、第一凸底311、第二凸底312、气道入口331、气道出口332、限流区333、阻隔区334、引导斜面335、阻隔凸条336、弯折部337、第一引导部361、第二引导部362;
48.第一套圈110、外壳120、硅胶盖130、内套管140、储液腔150、进油孔210、管腔220、感应气道230、雾化气道240、进气段241、出气段242、第一密封套410、第二密封套420、充电底座430、发热部440、吸油棉450、充电端460、第一吸附件470、第二吸附件480、套接件490、上盖件491、咪头610、咪头套620、第二套圈630、连通气道640、传输气道650、输出气道710。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液收纳结构、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包括以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即,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以下的部分技术特征或全部技术特征。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冷凝液收纳结构,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形成至少部分雾化气道,且所述支架本体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气道的存储区;所述支架本体凸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用于在重力
作用下将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所产生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存储区;所述引导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引导结构于所述雾化气道中形成有阻隔区,所述阻隔区用于在重力方向形成所述冷凝液的向下流动限制。上述冷凝液收纳结构,通过引导结构及存储区的设计,有效地将装置中产生的冷凝液引导并存储以避开雾化气道,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输出气溶胶流体时混入冷凝液;另一方面通过阻隔区的设计,有利于阻隔中间的冷凝液以免其直接流过引导结构而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再一方面具有结构简单及装配方便的优点,配合空间利用,有利于提供结构紧凑的雾化装置;又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冷凝液经雾化气道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造成损坏或者影响雾化作用。下面结合图1至图23,示例性地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冷凝液收纳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支架本体310,所述支架本体310上形成至少部分雾化气道240,雾化气道240可以全部由所述支架本体310形成,雾化气道240亦可由所述支架本体310配合其他结构例如安装管等形成。
56.所述支架本体310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气道240的存储区320;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区320封闭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区320仅通过导出口370连通所述雾化气道240,即所述存储区320除了导出口370之外,其余位置都是封闭的,以免收集的冷凝液外溢。进一步地,结合图1及图2,所述导出口370邻近所述雾化气道240的气道入口331设置,即所述雾化气道240的进气段241短于其出气段242,以尽可能多地收集雾化气道240中的冷凝液。所述存储区320设有导出口370或者邻接导出口370,冷凝液通过所述引导结构360从所述导出口370进入存储区320内。进一步地,于所述导出口370开设有朝向所述存储区320的引导槽,有助于冷凝液进入存储区320内。进一步地,所述导出口370的通过面积小于所述雾化气道240的通过面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区320的容积根据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所产生的冷凝液极大值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310内凹形成所述存储区320且所述支架本体310用于配合安装管共同封闭所述存储区320;或者,所述支架本体310自身开设形成所述存储区320。
5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及图4,所述支架本体310于其两端设有第一凸底311及第二凸底312,所述第一凸底311及所述第二凸底312配合安装管共同封闭所述存储区320。这样的设计,所述存储区320具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所述支架本体310中设有腔室作为存储区,另一种是所述支架本体310配合安装管,两者之间的至少部分空位作为存储区。从而实现了与雾化气道相隔开的冷凝液存储空间,有利于存储一定量的冷凝液,以免其混入气溶胶流体,以及避免了由于冷凝液蓄积导致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例如供电组件等,造成损坏或者影响雾化作用。对于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由于所述存储区320封闭设置,配合导出口370的通过面积亦小于雾化气道240的通过面积,因此在通过吸嘴吸取气溶胶流体的作用下,气溶胶流体从气道入口331流入雾化气道240,经气道出口332流出雾化气道240,进入所述存储区320的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使用前后所产生的冷凝液,由于引导结构360配合导出口370的设计,在存储区320满载之前,则只能进入存储区320,而不会从气道入口331流出雾化气道240。
58.为了充分利用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导出口370之上的位置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区320内还设置有吸液材料,如棉、纤维、多孔陶瓷等具备较好吸收和存储液体的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区320中填设有固态的冷凝液暂存体。在其中一个
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暂存体包括形状与所述存储区320相匹配的多孔吸附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暂存体为吸水棉或吸水纸;及/或,所述冷凝液暂存体至少填满所述存储区320的90%空间;及/或,所述冷凝液暂存体凸出所述存储区320设置。由于多孔吸附体、吸水棉或吸水纸等的吸附作用,能够克服重力而使冷凝液在毛细作用下向上爬升,因此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利用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的结构,充分利用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导出口370之上的位置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提供结构紧凑的雾化装置;另一方面有利于缓存冷凝液,避免输出气溶胶流体时混入冷凝液。
59.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支架本体310凸设有引导结构360,所述引导结构360用于在重力作用下将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所产生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存储区3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引导结构360均背离重力方向g延伸设置;或者,至少一所述引导结构360背离重力方向g延伸设置。可以沿着重力方向g延伸设置,亦可倾斜延伸设置。各所述引导结构360的形状及结构不作限制,可结合图11、图12及图13所示实施例,只需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将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所产生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存储区320,避免其经雾化气道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3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所述引导结构360配合所述支架本体310上的侧凸部330形成一个导出口370,所述存储区320通过所述导出口370连通所述雾化气道2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3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引导结构360在重力方向具有完全覆盖所述雾化气道240的整体投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本体310或所述侧凸部330于所述导出口370处凸设有阻隔凸条336,所述阻隔凸条336用于在所述侧凸部330的凸出方向上减小所述导出口370的通过面积。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尽量减少气溶胶流体误入存储区320中。
60.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及图4,每一所述引导结构360配合所述支架本体310上的侧凸部330形成一个导出口370,所述存储区320通过所述导出口370连通所述雾化气道240。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310仅开设一个所述导出口3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3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导结构360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引导结构360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于重力方向上,所述导出口370邻近于下方的所述引导结构360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支架本体310上凸设有两个侧凸部330,至少部分所述雾化气道240形成于两个所述侧凸部330之间;至少一个所述侧凸部330开设有一个所述导出口370。进一步地,结合图5及图6,所述引导结构36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引导部361及第二引导部362,所述第一引导部361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引导部362在重力作用下将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所产生的冷凝液通过所述导出口370导流至所述存储区320。
61.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引导结构360将所述雾化气道240分隔成进气段241及出气段242,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段241及所述出气段242均具有矩形通过面,矩形通过面包括直角矩形通过面、圆角矩形通过面及中心具有矩形的其它形状通过面。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出口370相对于所述雾化气道240的进气段241避位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36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引导结构360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在重力方向g上,两个所述引导结构360对应的两个所述导出口370之下为进气段241,两个所述导出口370之上为出气段242。这样的设计,由于采用了对称的引导结
构,有利于均匀导出两侧的冷凝液。
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包括引导结构360和存储区320,能够有效将雾化装置中产生的冷凝液引导并存储起来,避免输出气溶胶流体时附带冷凝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360用于引导冷凝液流入所述存储区320内,所述存储区320用于存储流入的冷凝液。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包括进气口即气道入口331和出气口即气道出口332,所述引导结构360位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雾化气道240即气流通道中。所述引导结构360包括第一引导部361和第二引导部362,所述第一引导部361和第二引导部362间隔设置并形成了所述雾化气道240的进气段241,所述进气段241的宽度或者直径小于雾化气道240的出气段242,即需要保证出气段242的管壁流下的冷凝液可以顺着引导结构360流入存储区320中。这是由于出气段242邻近外部,在雾化前期热得慢,在雾化结束后冷得快,因此容易出现冷凝液。第一引导部361和第二引导部362的结构相同、相似或者相异设置,所述第一引导部361的第一端与侧凸部330连接且邻近所述存储区320,所述第一引导部361的第二端位于雾化气道240中,且所述第一引导部361靠近存储区320的一端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低于靠近雾化气道240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一引导部361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面具备引导冷凝液向存储区320流动的高度差,以在气溶胶冷却形成液滴时可使液滴通过该第一引导部361流入存储区320中,这是巧妙地利用了形成的液滴主要是依附于壁面的物理特性。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中,两个引导结构上端面均为直线型结构,但实际上比如弧形或其他无规则形状,均不影响本技术各实施例的实施。
63.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如图10所示,两个所述引导结构360具有相对斜面形状,两个所述引导结构360的相对斜面相配合,以使气溶胶流体发生朝向导出口370的路径方向转变,从而致使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存储区320。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增加冷凝液流下到气道入口331的难度,从而有利于避免冷凝液经雾化气道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造成损坏或者影响雾化作用。
64.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所述引导结构360具有相对称的两个斜面,该两个斜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相对设置例如对称设置或者接近对称设置。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360还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只需能够避免输出气溶胶流体时混入冷凝液以及避免冷凝液经雾化气道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中一个所述引导结构360例如第二引导部362具有内凹弧面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360例如第二引导部362具有高度差例如高度差异为h1的高低结构,例如h1大于等于5毫米或者8毫米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如图12所示,与图11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其中一个所述引导结构360例如第二引导部362具有外凸弧面形状。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增大冷凝液的蓄积及导流,保证其通过导出口370导流至所述存储区320;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输出气溶胶流体时混入冷凝液。
65.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引导结构3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引导结构360于所述雾化气道240中形成有阻隔区334,所述阻隔区334用于在重力方向形成所述冷凝液的向下流动限制。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区320通过导出口370连通所述雾化气道240,且所述导出口370朝向所述阻隔区334设置。这样,通过阻隔区的设计,有利于阻隔中间的冷凝液以免其直接流过引导结构而流入雾化装置的其它部件。
66.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所述引导结构360于所述雾化气道240中形成有限流区333;开设有所述导出口370的所述侧凸部330邻近所述限流区333设有弯折部337,所述弯折部337用于配合所述限流区333将所述冷凝液通过所述导出口370导流至所述存储区320。
67.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还包括连接凸部340,所述连接凸部340用于配合定位安装套接件490,及引导所述气溶胶流体进入所述雾化气道240。
68.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于所述支架本体310中开设有管腔220,所述管腔220用于容置电池500。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及图3,所述支架本体310还设有感应槽体350,且于所述感应槽体350中形成至少部分感应气道230;所述感应气道230与所述雾化气道240相互隔离设置。
69.图1至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300或其支架本体310可以一体设置在圆管电池支架上,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雾化装置的外壳上。或者所述的冷凝液收集结构为单独设计的零部件,放置在气流路径上且形成至少部分雾化气道240,例如目前市面上很多电子烟产品为方形,那么将该冷凝液收集结构设计为立方体形状,或者其他扁形结构,也都是可以实现收集效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中空管状的冷凝液收集结构,即所述支架本体310自身开设形成所述存储区320,基本实现原理还是一样,导引部会由现在的类似2d平面挡板结构,变更为3d片状结构。
70.关于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在雾化装置的位置关系,可以有两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300位于吸嘴800和雾化组件900之间,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延长出气气道长度,有助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降温;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嘴下端的冷凝液被吸收并存储,使用雾化装置或气溶胶生成装置时不会将滞留的冷凝液吸出;再一方面此区域往往还设置有储油腔,冷凝液收集结构可以与所述储油腔同轴设置,充分利用空间,结构紧凑。
7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冷凝液收集结构300位于雾化组件900和电池500之间,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吸收雾化组件冷却后生成的冷凝液以及泄露的雾化介质,避免从雾化装置或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漏出来污染或者流入电池内造成损坏。
7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雾化装置,其包括储液结构件及任一实施例所述冷凝液收纳结构。所述雾化装置用于配合实现雾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结构件用于存储雾化介质,输送至发热位置以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体;通过所述雾化气道240对外输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包括电源及任一实施例所述雾化装置,所述电源与所述雾化装置供电连接。
7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如图15及图16所示,其具有外壳组件100及电热组件400,外壳组件100包括第一套圈110及外壳120,电热组件400包括电连接的充电底座430及充电端460,其余结构被安装于内部。本实施例中,外壳120可以为透明外壳;第一套圈110可以为钢圈或者冲压钢套;充电底座430可以为塑料座、橡胶座或者硅胶座;充电端460可以为usb充电端。
74.结合图17及图18,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外壳组件100、安装管200、支架300、电热组件400、电池500、咪头组件600及内吸嘴700,外壳组件100包括第一套圈110、外壳120、
硅胶盖130及内套管140;内套管140套设于外壳120中,第一套圈110套设于外壳120及硅胶盖130外,硅胶盖130套设于充电底座430外。本实施例中,外壳组件100的邻近内吸嘴700的一端作为吸嘴使用。
75.电热组件400包括第一密封套410、第二密封套420、充电底座430、发热部440、吸油棉450、充电端460、第一吸附件470、第二吸附件480及套接件490;第一密封套410套设于外壳120及/或内套管140内,第二密封套420至少部分套设于第一密封套410内且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充电底座430上方,发热部440安装于充电端460上方,充电端460固定于充电底座430上且至少部分可插接地露置于充电底座430之外。吸油棉450设置于发热部440及充电端460之间,第一吸附件470套设于发热部440外,第二吸附件480套设于第一吸附件470外,套接件490套设于第二吸附件480外,还于套接件490远离充电端460的一端设有上盖件491,上盖件491配合连接凸部340引导所述气溶胶流体进入所述雾化气道240。第一密封套410可称为大密封套,第二密封套420可称为小密封套,发热部440可以为网片发热丝或者电阻丝等,吸油棉450用于吸附下流的雾化介质,避免其流出充电端460之外,第一吸附件470及第二吸附件480可以为无纺棉或其它材质,用于传递雾化介质接触或接近发热部440,以在发热部440作用下受热雾化生成气溶胶流体;套接件490可以是发热芯铜套,上盖件491可以是铜套上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470及第二吸附件480可以合并设置为一个整体吸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套420可以为多孔陶瓷件,用于传输雾化介质。
7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如图19所示,与图17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取消了内套管140,将该部分体积密封形成储液腔150,储液腔150可作为储液结构件或其部分功能结构。
77.进一步结合图20及图21,安装管200开设有进油孔210,进油孔210连通储液腔150设置,且通过第二密封套420将储液腔150中储放的雾化介质引导至第一吸附件470及第二吸附件480,以供发热部440进行雾化。
78.进一步结合图22及图23,咪头组件600包括咪头610、咪头套620及第二套圈630,咪头610安装于咪头套620中,或者咪头610邻近咪头套620设置;咪头套620开设有连通气道640及传输气道650,连通气道640邻近咪头610设置且分别连通感应气道230及内吸嘴700的输出气道710;传输气道650分别连通雾化气道240及输出气道710。咪头610可以带有充电板,咪头套620可以为硅胶制件,第二套圈630可以为钢圈。结合图17或图19,第二套圈630限定咪头套620的位置,且咪头套620配合第二套圈630实现除了连通气道640及传输气道650之外的其它位置的密封,避免漏气。
7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冷凝液收纳结构、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8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