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5720发布日期:2023-04-26 18:1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红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产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溶胶产生的红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红外加热器的能量可有效穿透气溶胶产生装置,从而均匀而有效地加热气溶胶产生装置整体,极大提升气溶胶产生装置内温度均匀性,实现气溶胶产生装置整体烤透而不烤焦。因此,目前气溶胶产生装置更倾向于采用红外加热。

2、但目前应用于加热不燃烧领域的红外加热由于波长较长,其辐射能量较低,无法穿透多层气溶胶产生制品薄片,同时还具有升温较慢,热容较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受热均匀性及利用率的红外加热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该红外加热装置包括:

4、主体,所述主体用于提供电能;

5、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壳体、发热件和电极,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极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发热件连接,所述电极的另一端穿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主体连接,以通过所述主体为所述发热件提供电能;

6、当所述电极通电时,所述发热件导电发热产生红外光,所述红外光能够透出所述第一壳体,且所述红外光的峰值波长在800纳米~1500纳米范围之内。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红外光透过率≥70%。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对波长小于1微米的红外光透过率≥70%。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由金刚石、尖晶石、石英玻璃、砷化镓、磷化镓、硒化锌、硫化锌和氟化镁中的至少一种单晶体或多晶体透光材料制成。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为密闭的空间,且所述容纳腔被抽真空或填充有卤素元素。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螺旋成型的发热丝。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的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间距在0.5毫米~2毫米范围之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二壳体、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安装腔和凹部,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发热体设有所述电极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部内,且所述电极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凹部的中心。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热体沿所述凹部的周缘分布。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发热体和主体,发热体包括第一壳体、发热件和电极,第一壳体设有容纳腔,发热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电极的一端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发热件连接,电极的另一端穿出于第一壳体并与主体连接,以通过主体为发热件提供电能,当电极通电时,发热件导电发热产生红外光,该红外光能够透出第一壳体且峰值波长在800纳米~1500纳米范围之内。本申请能够通过发热体发出的短波红外光均匀地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受热均匀性及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红外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红外光透过率≥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对波长小于1微米的红外光透过率≥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材质为金刚石、尖晶石、石英玻璃、硒化锌、砷化镓、磷化镓、硫化锌和氟化镁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密闭的空间,且所述容纳腔被抽真空或填充有卤素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为螺旋成型的发热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的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间距在0.5毫米~2毫米范围之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二壳体、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安装腔和凹部,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发热体设有所述电极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部内,且所述电极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凹部的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发热体沿所述凹部的周缘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加热装置,该红外加热装置包括主体和发热体,所述主体用于提供电能,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壳体、发热件和电极,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极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发热件连接,所述电极的另一端穿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主体连接,以通过所述主体为所述发热件提供电能。当所述电极通电时,所述发热件导电发热产生红外光,该红外光能够透出第一壳体且峰值波长在800纳米~1500纳米范围之内。本申请能够通过发热体发出的短波红外光均匀地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受热均匀性及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彭梦甦,高焱,吴伟,张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