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3533发布日期:2023-03-22 06:5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产生气溶胶以替代香烟的微电子雾化设备,市场上常见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与电源组件连接的雾化组件两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在雾化组件的储油腔内灌注雾化介质后,通过气流感应或者按键使电源组件工作,以对雾化组件供电,使雾化组件内的发热件产生高温加热雾化介质,从而将容纳于雾化组件中的雾化介质受热蒸发,并雾化形成烟雾供用户吸入。为了防止储油腔内的雾化介质泄漏进电源组件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储油腔一般都需要具有密封的结构,以防止雾化介质外漏。
3.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储油腔大多数是由硅胶材质制成的密封件插设于壳体的内壁,利用壳体的内尺寸和密封件的外尺寸进行过盈配合来达到密封的目的,并且密封件大多数为硅胶材质,而壳体的形状也由最初的圆形逐渐设计为类似矩形的形状或其它异形的形状,并且壳体的材质一般选择塑胶材质,比如pc或者pctg等,由于塑胶材质的强度较低且壳体的形状为类似矩形或异形,因此壳体在成型为类似矩形或异形后容易发生变形,而且壳体在后续经过切割加工后,变形会更进一步地加剧,正因为壳体在成型和加工工程中容易变形,导致密封件不能对壳体形成有效的密封,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壳体与密封件之间容易出现局部缝隙,提高了雾化介质渗漏的风险,给电子雾化装置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组件的储油腔容易变形,导致不能实现有效的密封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子雾化装置。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6.外壳,具有容纳腔;
7.雾化单元,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壳体、上密封件、下密封件、雾化组件和雾化芯,所述上密封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下密封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且所述下密封件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
8.所述下密封件朝向所述上密封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下密封件的周向环绕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所述壳体远离所述上密封件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并贴合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
9.所述雾化组件穿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雾化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上密封件和所述下密封件,所述雾化组件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气道,所述气道内装设有所述雾化芯;及
10.电源组件,设于所述雾化单元的下端,所述电源组件包括支架、电池和电路板,所述支架形成有电池安装位,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电池安装位中并连接所述雾化芯,所述电路
板设于所述支架外并电连接于所述电池。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密封件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下密封件的周向环绕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且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侧;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雾化单元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并贴合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件开设有贯通所述上密封件上下两侧的第一通气孔,所述下密封件开设有贯通所述下密封件上下两侧的第二通气孔,所述雾化组件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气孔中,所述雾化组件的下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中,所述气道与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同轴设置,并且所述气道连通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件的上侧开设有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壳体内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吸液件,所述上密封件的上侧开设有一凹陷槽,所述泄压孔开设于所述凹陷槽的底壁,所述吸液件部分地收容于所述凹陷槽中,所述吸液件用于吸收气溶胶遇冷而生成的冷凝液。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储油件,所述储油件填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储油件开设有贯通所述储油件上下两端的安装孔,所述雾化组件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密封件的上侧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沿所述缓冲槽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导油槽,每个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密封件的上侧表面,每个所述导油槽的下端连接所述缓冲槽的底壁。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用于触发所述电池供电的气流传感器,所述支架还形成有与所述电池安装位相互隔开的内腔,所述内腔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环境的进气孔,所述内腔的底壁开设有一连通所述气流传感器和所述内腔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使所述气流经过以感应所述气流传感器,所述内腔的底壁上设有一在竖直方向上向上延伸的气柱,所述气柱具有连通所述内腔和所述出气孔的导气孔。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柱与所述气道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孔间隔排布;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调气开关,所述支架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调气开关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并收容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调气开关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支架移动以封堵不同数量的所述进气孔。
20.上述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在雾化组件中设置用于密封壳体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使得上密封件、下密封件和壳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雾化介质的储油腔,并且在下密封件上开设第一限位槽,其中第一限位槽沿下密封件的周向环绕于雾化组件的壳体的中心轴线,通过使壳体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限位槽中并贴合于第一限位槽的内壁,使得雾化组件在装配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中时,形成了内外密封的结构,即雾化组件的壳体内壁与第一限位槽的外壁相互紧贴满足壳体内壁的密封,而下密封件的外周面被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挤压,促使下密封件的第一限位槽的侧壁紧贴于壳体的内壁,从而使得壳体的一端能够牢固限位于下密封件的第一限位槽中,达到了更佳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壳体的变
形而出现局部缝隙,降低了雾化介质渗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密封件的立体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密封件的立体示意图;
27.图6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密封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31.图10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0、电子雾化装置;100、外壳;101、吸嘴;102、侧孔;200、雾化组件; 201、储油腔;210、壳体;220、上密封件;221、第一通气孔;222、凹陷槽; 223、泄压孔;230、下密封件;231、第二通气孔;232、第一限位槽;233、第二限位槽;234、缓冲槽;2341、导油槽;240、雾化组件;250、雾化芯;260、吸液件;270、储油件;300、电源组件;310、支架;311、隔板;312、电池安装位;313、内腔;314、进气孔;315、出气孔;316、气柱;3161、导气孔; 317、定位凸台;318、滑槽;320、电池;330、电路板;400、调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液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将雾化介质加热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入,以模拟吸烟的感觉,从而替代香烟,帮助用户实现戒烟。
41.下面以电子烟作为电子雾化装置为例,对本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子雾化装置不限于为电子烟中,还可以是其它任何类型的电子雾化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42.以下结合图1至图10,介绍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
43.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外壳100、雾化单元 200和电源组件300,外壳100具有容纳腔,并且外壳100的一端形成有一吸嘴 101,雾化单元200和电源组件300收容于外壳100的容纳腔中,电源组件300 设于雾化单元200的底部并连接雾化单元200,电源组件300用于为雾化单元 200提供电能,雾化单元200用于存储雾化介质,并用于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供用户从吸嘴101抽吸以将气溶胶吸入体内。
44.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单元200包括壳体210、上密封件220、下密封件230 和雾化组件240和雾化芯250,壳体210在沿其中心轴线(图中点划线所示)定义的竖直方向的相对两端开口,上密封件220设于壳体210沿竖直方向的上端,下密封件230设于壳体210沿竖直方向的下端,上密封件220和下密封件230 分别封闭壳体210沿竖直方向的上下相对两端。雾化组件240穿设于壳体210 中,并且雾化组件240的上下两端分别插设于上密封件220和下密封件230。上密封件220、下密封件230、雾化组件240和壳体210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雾化介质的储油腔201,雾化组件240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气道,气道连通于外界环境和储油腔201,雾化芯250设于气道内,用于加热储油腔201内的雾化介质,以生成气溶胶。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时进行抽吸时,气溶胶能够沿着气道经吸嘴101排出电子雾化装置10,从而被用户吸入体内。
45.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上密封件220开设有贯通上密封件220 上下两侧的第一通气孔221,下密封件230开设有贯通下密封件230上下两侧的第二通气孔231,雾化组件240的上端插设于第一通气孔221中,雾化组件240 的下端插设于第二通气孔231中。
46.较佳地,雾化单元200还包括吸液件260,吸液件260设于上密封件220远离储油腔201的一侧,吸液件260由类似海绵的柔软材质制成,可吸收液体,用于吸收气溶胶在排出气道后遇冷而生成的冷凝液。通过设置吸液件260吸收冷凝液,可防止用于将冷凝液吸入口中,提升了用户的口感。
47.优选地,上密封件220和下密封件230与壳体210为过盈配合,雾化单元200的两端也分别过盈地插设于上密封件220和下密封件230。较佳地,上密封件220和下密封件230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壳体210由塑胶材料制成,上密封件220和下密封件230在于壳体210过盈配合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恢复的变形,从而使上密封件220和下密封件230能够抵持于壳体210的内壁从而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
48.继续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密封件220远离储油腔20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收容吸液件260的凹陷槽222,第一通气孔221开设于凹陷槽222的底壁,吸液件260部分地收容于凹陷槽222中,凹陷槽222的底壁还开设有连通外界环境和储油腔201的泄压孔223,泄压孔223与第一通气孔 221平行设置,泄压孔223用于使储油腔201的内外气压保持一致,以使储油腔 201中的雾化介质能够顺畅地补充至雾化组件240内,从而避免因为雾化介质不能及时补充至雾化组件240内,而造成雾化组件240进行高温干烧。泄压孔223 在上密封件220上的开设位置不限,并且泄压孔223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不作限定。
49.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5和图6所示,由于在重力作用下雾化介质主要与下密封件230接触,而较少与上密封件220接触,为了使下密封件230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以防止壳体210发生变形时与下密封件230存在局部缝隙,下密封件230在靠近储油腔20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32,第一限位槽232沿下密封件230的周向环绕于壳体210的中心轴线,壳体210远离上密封件220 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限位槽232中并贴合于第一限位槽232的内壁。
50.如此,通过上述设计,雾化单元200收容于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壳100时,在雾化单元200具有下密封件230的一端形成了内外密封的结构,内密封即为雾化单元200的壳体210内壁过盈地贴合于第一限位槽232的侧壁,外密封即为下密封件230的外周面贴合于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壳100的内壁,雾化单元 200收容于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壳100时,外壳100对下密封件230的外周面形成一定的挤压力,使下密封件230发生可恢复的变形,使得雾化单元200的壳体210内壁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于第一限位槽232的侧壁,进而使壳体210 的一端能够牢固限位于第一限位槽232中,达到了更佳地密封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壳体210的变形而出现局部缝隙,降低了雾化介质渗漏的风险。
5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外密封的结构不限于设计在下密封件230上,也可以设计在上密封件220上,但由于在重力的作用下,雾化介质一般是位于储油腔201的底部与下密封件230接触,通过下密封件230来防止雾化介质渗漏,因此对下密封件230的密封要求较高,出于节约制造成本的考虑,可只对下密封件230进行上述内外密封的设计即可。
52.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密封件230远离储油腔201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33,第二限位槽233沿下密封件230的周向环绕壳体210的中心轴线,且第二限位槽233
与第一限位槽232同轴且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第二限位槽233用于使电源组件300的一端限位于其中从而使雾化单元200与电源组件300相互连接。
53.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雾化单元200还包括填充于储油腔 201的储油件270,储油件270开设有贯通储油件270上下两端的安装孔,雾化组件240插设于安装孔中,储油件270优选地为储油棉,储油棉的材质可为聚酯纤维或网状多孔材料,其自身具有的毛细管效应,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既可以使雾化介质均匀地分布于储油腔201内,也可以使雾化介质传导至雾化组件240内,同时还可以阻止储油腔201内的雾化介质过快地向外渗透。如此,即可以较好避免雾化介质渗漏,也可以防止雾化介质过快地被加热雾化而使用户在抽吸过程中被呛到。
54.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5,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地改进,为了避免从储油件270中渗出的多余的雾化介质在储油件270与下密封件230的接触面上随意流动,以进一步降低雾化介质渗漏的风险,在下密封件230朝向储油腔201 的一侧还开设有一凹陷且具有一定深度的缓冲槽234。缓冲槽234的作用首先是用于回收从储油件270渗出的多余的雾化介质,使渗出的多余的雾化介质均收容于缓冲槽234中,避免了上述多余的雾化介质在储油件270与下密封件230 的接触面上随意流动,其次是将多余的雾化介质储存起来,当用户再次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进行抽吸时,储油件270能够将缓冲槽234内回收的雾化介质重新吸附再利用。
55.更进一步地,缓冲槽234的侧壁还开设有多个沿缓冲槽234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导油槽2341,每个导油槽2341沿缓冲槽234的深度方向上下延伸,并且每个导油槽2341的上端连接下密封件230的上侧表面(即下密封件230与储油件 270的接触面),导油槽2341的下端连接缓冲槽234的底壁,导油槽2341的作用是用于对回收于缓冲槽234的雾化介质重新吸附至储油件270再利用时提供导向作用,使得用户再次进行抽吸时,缓冲槽234内的雾化介质能够沿着导油槽2341更加容易地被重新吸附至储油件270上。
56.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300包括支架310、电池320和电路板330,电池320和电路板330安装在支架310上,电池320用于储存供电介质,电路板330用于控制电池320的供电,并对电池320起到过流保护作用,以及用于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的其它控制逻辑,其中电路板330上安装有气流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户在进行抽吸时,吸入的气流被气流传感器感应从而触发电路板330连通,使得电池320工作以对雾化单元200提供电能。
57.具体地,如图1、图8、图9和图10所示,支架310内设有一隔板311,使得支架310形成有被隔板311相互隔开的电池安装位312和用于使气流经过的内腔313,电池320设于电池安装位312中并电连接于雾化芯250,电路板330 设于支架310外的底部(即远离雾化单元200的一端),内腔313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环境的进气孔314,进气孔314可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进气孔314具有多个时,多个进气孔314沿一定形状间隔排布,同时在电子雾化装置 10的外壳100与支架310的进气孔314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与进气孔314连通的侧孔102,以使气流能够进入内腔313。内腔313的底壁开设有连通气流传感器和内腔313的出气孔315,出气孔315用于使气流经过以感应气流传感器。
58.如此,用户在进行抽吸动作时,气流经过外壳100的侧孔102并通过支架 310的进气孔314被吸入至支架310的内腔313中。由于用户在抽吸时,使出气孔315形成有负压,部分
气流在负压的作用下经出气孔315流动至气流传感器以使气流传感器感应到气流并触发电路板330连通使雾化组件240通电加热雾化介质。另一部分气流朝靠近雾化单元200的方向向上流动至雾化组件240内,与雾化介质被加热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混合一同沿着气道被用户吸入。
59.但上述结构存在一个问题,当电子雾化装置10停止使用时,残留在气道中未被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在温度降下来后会逐渐液化恢复成液体沉积在内腔313 的底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该部分残留的液态气溶胶会通过内腔313的出气孔315流入到电路板330上,进而流入到气流感应器的内部造成气流感应器短路,从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60.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如图1和图10所示,作为对支架310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支架310的内腔313的底壁上设有一朝向内腔313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气柱316,气柱316具有连通内腔313和出气孔315的导气孔 3161。设置气柱316主要具有两个作用,其中一个作用是由于气柱316具有一定高度,使得残留在内腔313的底壁的液态气溶胶无法通过出气孔315流至电路板330上,进而不会造成电路板330上的气流感应器短路而自动工作;另一个作用是由于气柱316具有导气孔3161,用户在进行抽吸动作时,导气孔3161 内与内腔313能够形成较大的气压差,使气流更容易沿着导气孔3161流动至电路板330上而使气流感应器感应到气流,提升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工作灵敏度。
61.优选地,气柱316与气道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且相互平行,即气柱316 与下密封件230的第二通气孔23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且相互平行。如此,使得进入支架310的内腔313中的气流能够沿着不同的方向分成两路沿不同的方向分别进入气道和气柱316的导气孔3161,而不会因为气道与导气孔3161同轴设置而使两路气流相互串扰而影响抽吸体验。
62.较佳地,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8,支架310靠近雾化单元200的一端设有定位凸台317,定位凸台317与下密封件230的第二限位槽233相对应,同样沿支架310的周向环绕壳体210的中心轴线,在雾化单元200与电源组件300进行连接时,除了电池320与雾化组件240进行电连接外,支架310的定位凸台317 限位于第二限位槽233中,当雾化单元200和电源组件300一同安装于电子雾化装置10的外壳100内时,下密封件230在外壳100的适量挤压下发生可恢复的变形,使得定位凸台317能够与第二限位槽233的内壁进行紧密贴合,达到了电源组件300与雾化单元200牢固连接的目的,避免了因为电源组件300和雾化单元200不能牢固连接而造成电池320与雾化组件240之间的电连接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63.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10所示,为了使进入支架310的内腔313的气流大小可以得到调节,当支架310上开设的进气孔314具有多个且间隔排布时,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调气开关400,调气开关400可活动地设在支架310 的靠近进气孔314的位置处。较佳地,在支架310的侧壁开设有滑槽318,调气开关400收容于滑槽内,在外力作用下,调气开关400能够相对支架310移动以封堵不同数量的进气孔314,从而可以调节进入内腔313的气流大小,使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时具有不同的抽吸体验。
64.参阅图1、图6和图10,上述电子雾化装置10,其装配过程如下:
65.第一步,将雾化组件240的一端插设于下密封件230,并将储油件270放置于下密封件230上并环绕包覆雾化组件240,再将壳体210的一端限位于下密封件230的第一限位槽232中,壳体210的内壁与第一限位槽232的侧壁过盈配合,雾化组件240和储油件270收容于壳体210内。接着将上密封件220安装在壳体210远离上密封件220的一端,并使雾化组件240
的另一端插设于上密封件220,从而完成雾化单元200的装配。
66.第二步,将雾化单元200固定安装在电源组件300的支架310上,使支架 310的定位凸台317限位于下密封件230的第二限位槽233中。
67.第三步,将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组件300和雾化单元200整体推入外壳100 内,使外壳100的内壁紧密贴合于下密封件230的外周面,并且外壳100的内壁对下密封件230的外周面施加一定的挤压力,保证了壳体210的一端和电源组件300的定位凸台317能够更加牢固紧密地分别限位于第一限位槽232和第二限位槽233中,从而完成了电子雾化装置10整体的装配,达到了内外密封的效果。
68.如此,用户在进行抽吸动作时,外部空气经过外壳100的侧孔102和支架 310的进气孔314进入支架310的内腔313,然后内腔313中的部分气流在气柱 316内形成的负压的作用下经过气柱316流动至电路板330上并被电路板330上的气流传感器感应,气流传感器感应到气流后触发电路板330连通,使电池320 开始工作,为雾化组件240提供电能,使雾化组件240对储油腔201内的雾化介质进行加热雾化。同时内腔313中的另一部分气流向上流动至雾化组件240 的气道中,与被雾化介质被加热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一同被用户吸入口中。当用户停止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时,气溶胶液化后变成液态落至内腔313的底壁沉积,由于气柱316的存在且气柱316具有一定高度,液化后的气溶胶也无法流动至电路板330上,因此不会导致气流感应器短路而自动工作,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6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