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加热的水烟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8851发布日期:2023-01-07 00:2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预加热的水烟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烟加热,尤其涉及为水烟加热的电子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阿拉伯水烟起源于印度,主要流行在阿拉伯国家,参考图1,水烟一般包括盛放烟丝10或烟膏的盛烟器11、盛放过滤水121的烟瓶12、设于烟瓶12侧壁上的烟管122,盛烟器11底部设有连通盛烟器11内部的通气管111,一过滤管 13连通通气管111和烟瓶12中的过滤水121。使用时,先在烟瓶12盛水,过滤水121淹过过滤管13一指即可,水位不要太高,在烟瓶12上面放置盛烟器 11,盛烟器11的通气管111插入过滤管13中,在盛烟器11和烟瓶12上方之间设置硅胶的密封圈14。接着,在盛烟器11中放入烟丝10,用一小块儿锡纸把整个放好烟丝的盛烟器上方包住,在上面扎些气孔,把烧好的木炭放在扎好孔的锡纸上面,在烟管122上插上抽烟管15,即可开始拿起抽烟管15末端的烟嘴吸烟。吸烟时,木炭隔着锡纸对盛烟器11内的烟丝10进行加热使得烟丝燃烧,从抽烟管15外吸烟时,空气从锡纸上的气孔进入盛烟器11,经过烟丝10 后通过过滤管13进入过滤水121中过滤后,从烟管122穿过抽烟管15被人吸食。
3.然而,这种传统的水烟加热技术时,不但操作复杂,木炭温度不可控使得烟味不够浓。而且,在吸烟过程中木炭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吸入后对人体有害,木炭燃烧为明火状态,容易产生火灾。木炭燃烧后会产生炭灰,会污染环境。
4.为此,在专利cn203952409u中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水烟烟碗,直接在烟碗的底部设置加热的金属管,在加热金属管上缠绕涡流线圈,使用时,可通过涡流线圈对加热金属管直接加热,使得加热金属管发热烤焦烟丝。但是,这种电加热水烟烟碗使用后,难以清理烟碗,长时间使用后,烟碗下堆积过多烤焦的烟渍,使得烟碗加热效率极低,且加热源在烟碗底部,空气很难均衡进入发热处,使得烟丝燃烧的均匀度不够,尤其初期吸食时,效果很差。而且吸烟时,外部的冷空气会直接进入烟碗内,影响到烟丝处的温度,吸烟体验差。
5.而在中国专利cn101483942a中公开了一种水烟电子碳,使用高导热陶瓷作为集体对取代了水烟木炭,然而这种水烟电子碳使用时,一方面会阻挡一些锡纸上的气孔,使得空气很难进入烟碗中,吸烟量有限,用于多人吸烟时,往往效果很差;另一方面,这种水烟电子碳只能通过导热性能加热锡纸,然后通过锡纸加热烟丝,如果现有水烟木炭一样,加热效率差,甚至为了增加加热效率,经常需要一个功率极大,体积很大的变压器进行供电。
6.故,急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水烟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烟加热装置,加热效率高、吸烟顺畅,吸烟体验好。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烟加热装置,包括供电驱动装置和加热件,所述供电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供电驱动模块,所述加热件
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间距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壳外,并使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一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侧壁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加热部上开设有贯穿的通气孔,所述供电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加热部发热,所述水烟加热装置可安装于盛烟器上方并遮盖盛烟器入口,所述加热部伸入所述盛烟器并可对盛烟器内的烟雾产生介质加热,吸烟时空气由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加热腔被所述加热件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穿过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盛烟器内。
9.较佳地,所述水烟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盛烟器上时,所述加热部呈片状且沿水平方向置于所述盛烟器入口处。
10.较佳地,所述底壳周沿凸设有若干支撑脚,所述加热件还包括环绕加热部的周沿,所述加热件的周沿可接触所述支撑脚末端并与所述支撑脚之间形成所述进气孔。
11.较佳地,所述加热腔与所述进气孔之间通过导向通道连通,所述导向通道有多个并位于所述加热腔外侧上方,且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延伸,防止加热腔的进气孔对流,减少加热后的空气溢出加热腔。
12.具体地,所述底壳的中间向所述加热件方向凸伸形成外凸台,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加热件中间,所述加热件的加热部相对于加热件的周沿凹陷以形成与所述外凸台间距相对的内凹槽,所述外凸台伸入所述内凹槽,所述加热腔形成于所述外凸台的台面和所述加热部之间,所述导向通道形成于所述外凸台的外侧面和所述内凹槽的槽壁之间。
13.具体地,所述外凸台的外侧面绕其周向凸设有若干抵触凸块,所述外凸台通过所述抵触凸块接触所述内凹槽的槽壁,所述导向通道形成于相邻所述抵触凸块之间。
14.更具体地,所述底壳沿周沿凸设有若干间距设置的支撑脚,所述加热件可接触所述支撑脚末端并与所述支撑脚之间形成所述进气孔,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抵触凸块交错设置,该方案进一步减少加热腔中的空气对流。
15.更具体地,所述抵触凸块外侧与所述底壳中心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支撑脚内侧与所述底壳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脚外侧到所述底壳中心的距离。该方案使得外部空气在从进气孔进入时,就被抵触凸块从中间分开,沿抵触凸块两侧导入。
16.较佳地,所述底壳为隔热底盘,当然,该底壳也可以为其他耐热壳体或保温壳体。
17.具体地,所述隔热底盘为陶瓷盘或云母片,当然也可以为其他不隔磁不感磁的隔热耐高温材料制成。
18.较佳地,所述加热部为电加热片,所述供电驱动模块对所述加热部供电并控制所述加热件发热。
19.较佳地,所述加热部为电磁感应件,所述供电驱动模块对所述加热部提供高频交流信号以使所述加热部产生涡流效应而加热。
20.较佳地,所述加热件的加热部底部为相对于盛烟器入口平行的平直片状,所述底壳与所述加热部相对的位置为平直状,以使所述加热腔呈扁平状。
21.较佳地,所述水烟加热装置底部周沿活动支撑于所述盛烟器入口上,并通过加热部与所述盛烟器入口凹凸配合。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盛烟器的盛烟器入口上方设置了遮盖盛烟器的水烟加热装置,然后使得加热烟丝的加热件直接伸入盛烟器中,工作时,可直接控制伸入盛烟器的加热件加热盛烟器中的烟丝,加热效率高。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加热件和供电驱动
装置的底壳之间形成一个加热腔,进入盛烟器中的空气必须先进入加热腔被加热件预加热,使得进入盛烟器内的空气为热空气,吸烟时,盛烟器内烟丝的温度稳定性高,吸烟体验好。
附图说明
23.图1是传统水烟的结构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供电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供电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供电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励磁线圈与电磁屏蔽片安装的结构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励磁线圈与电磁屏蔽片安装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29.图7a是本实用新型供电驱动装置的结构框图。
30.图7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31.图7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32.图7d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33.图7e是本实用新型水烟加热装置主回路电路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水烟加热装置安装于水烟上的结构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水烟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磁感应件的结构图。
37.图11是区别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中水烟加热装置安装于水烟上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9.参考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烟加热装置,包括供电驱动装置 200和加热件40,所述供电驱动装置200包括壳体20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20 内的供电驱动模块30,所述加热件40包括加热部43,所述加热部43间距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底壳21外,并使所述加热部43与所述底壳21之间形成一加热腔400,所述加热腔400的侧壁上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210,所述加热部 43上开设有贯穿的通气孔41,所述供电驱动模块30驱动所述加热部43发热,所述水烟加热装置可安装于盛烟器11上方并遮盖盛烟器11入口,所述加热部 43伸入所述盛烟器11并可对盛烟器11内的烟雾产生介质10(烟丝或烟膏)加热,吸烟时空气由所述进气孔210进入所述加热腔400被所述加热件40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穿过所述通气孔41进入所述盛烟器11内。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40活动架设于水烟的盛烟器11上并伸入盛烟器 11中接触盛烟器11内的烟雾生成物10,所述供电驱动装置200活动架设于加热件40上并可驱动加热件40发热以加热烟雾生成物10。当然,加热件40也可以安装(包括固定安装、卡扣安装、螺纹安装等)于供电驱动装置200的底壳 21处,然后将供电驱动装置200的底壳21直接架设于盛烟器11的盛烟器入口上。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个耐热套将水烟加热装置安装于盛烟器11
上。
41.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供电驱动装置200为电磁加热器,加热件 40为电磁感应件,所述供电驱动装置200具有励磁线圈31和驱动电路32,驱动电路32可驱动励磁线圈31发出高频交流信号以使所述加热件40产生涡流效应。当然,区别于该实施例,加热件40的加热部43也可以为电阻加热件,例如陶瓷加热片,供电驱动装置200对加热件40的加热部43供电以使加热件40 发热。当然,加热件40也可以为其他可加热烟雾生成物10的加热器,其可在电的驱动下直接发热,无需其他部件进行热能传导。本实施例中,加热件40的加热部43与其他部分为同一材料制成的一体件,区别于该实施例,加热件40 的加热部43和加热件40的其他部分也可以为不同材料制成的嵌合组件。
42.具体地,所述供电驱动模块30为电磁加热主体30,所述壳体20的底壳为隔热底盘21,所述电磁加热主体30包括励磁线圈31和驱动电路32,所述励磁线圈31呈片状并由导线311绕一中心逐渐向外盘旋而成,所述励磁线圈31朝向所述隔热底盘21方向,所述驱动电路32控制所述励磁线圈31向所述隔热底盘21外发出可使加热件40产生涡流效应的高频交流信号。其中,励磁线圈31 由导线31在一个平面盘旋而成。隔热底盘21用于支撑整个供电驱动模块30,并防止加热件40的热量传导入供电驱动模块30中。
43.当然,底壳也可不为隔热底盘,只需壳体20与加热件40之间接触的区域为耐高温件即可。
44.参考图8和图9,电磁感应器200活动架设于加热件40上,且在所述供电驱动装置200和所述加热件40之间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210,所述进气孔 210还连通所述加热腔40,所述加热腔400一端连通进气孔210,一端连通通气孔41,吸烟时,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孔41进入加热腔210,在加热腔210处被所述加热件40加热后从所述通气孔41进入所述盛烟器11中。将供电驱动装置 200放于加热件40上打开开关,加热件40即可产生涡流效应而发热,如果未吸烟,则留在加热腔400处的空气会在加热件40作用下加热,使得电磁感应件外部为热空气,一方面使得吸烟时,外部进入烟雾生成物10中的空气为暖空气,吸烟体验好,一方面,也使得盛烟器内的温度足够高且稳定,加热件40的温度变化小,烟雾生成物10的燃烧稳定。
45.其中,所述隔热底盘21上凸设有若干支撑壳体20的支撑脚211,所述支撑脚211可支撑于盛烟器11上,并在相邻支撑脚211之间形成与加热腔400连通的进气孔210。
46.本实施例中,加热件40为架设于盛烟器11的盛烟器入口处的金属片。支撑脚211可位于隔热底盘21边沿位置,也可以位于隔热底盘21中间位置,只需将隔热底盘21悬空架设于盛烟器上即可。
47.参考图1和图8,吸烟时,驱动电路32可驱动励磁线圈31发出高频交流信号以使所述加热件40产生涡流效应,以使加热件40加热烟雾生成物10和加热腔400,烟雾生成物10随之产生烟雾,人吸抽烟管15时,空气从进气孔210进入加热腔400,从加热腔400穿过通气孔41进入盛烟器11,将盛烟器11中产生的烟雾通气管111进入过滤管13,从过滤管13进入过滤水121中过滤后,从烟管122穿过抽烟管15被人吸食。
48.参考图8和图10,本实施例中,架设于盛烟器11上的加热件40包括周沿 42、中间向下凹陷的加热部43,周沿42支撑于盛烟器11的盛烟器入口边沿上并封闭所述盛烟器入口周沿,以防止烟雾从盛烟器入口周沿溢出,所述中心加热部43的下表面凹设于盛烟器11内,并
配合周沿42使得加热件40同时形成遮盖盛烟器11的碗盖。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43呈圆形凹槽,所述加热部也可为多边形凹槽或其他形状的凹槽。
49.参考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43a也可以为环形凹槽,此时,加热部可伸入到盛烟器的通气管111顶端下方,也可以伸入到通气管111上方。
50.其中,加热件40还包括由周沿42向外延伸形成的操作柄44,用户可用夹子夹取操作柄44将使用完成的加热件40从盛烟器11上拿下。操作并44上具有挂孔441,用户可通过挂孔441将加热件40挂在钩子上收纳。
51.本实施例中,加热件40由金属片(例如马口铁)冲压而成。当然,加热件 40的加热部43也可以为其他可进行电磁感应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片、不锈铁片或者夹杂电磁感金属材料的其他材料制成,可以为片材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52.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遮盖盛烟器11,加热件40的周沿42外还具有向下弯折以包裹盛烟器11周沿的下弯边,操作柄44形成于下弯边末端。
53.参考图2和图3,多个所述支撑脚211绕所述隔热底盘21中心分布,并在若干所述支撑脚211围绕的中间形成与所述励磁线圈31位置对应的加热区域。具体地,所述支撑脚211设置于所述隔热底盘21临近边沿的位置。
54.较佳地,所述隔热底盘21中间向外凸伸有外凸台212,所述外凸台212背面于所述壳体20内形成凹陷于周沿的凹坑,所述励磁线圈31安装于所述凹坑内。
55.具体地,所述外凸台212台面所在水平面低于所述支撑脚211末端,所述支撑脚211设置于所述隔热底盘21临近边沿的位置并绕所述隔热底盘21中心分布,且所述支撑脚211支撑于所述盛烟器11的盛烟器入口上时,所述外凸台 212伸入所述盛烟器11内。
56.本实施例中,支撑脚211支撑于加热件40的周沿42上,外凸台212伸入中心加热部43的凹陷处,与加热件40凹凸配合。
57.参考图2和图3,所述外凸台212周沿向外凸设形成有多个抵触凸块213,所述抵触凸块213与所述支撑脚211交错设置,所述抵触凸块213外侧与所述隔热底盘21中心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支撑脚211内侧与所述隔热底盘21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脚211外侧到隔热底盘21中心的距离,并抵触凸块213 外侧末端倾斜以形成导向壁。
58.所述加热件40的加热部43相对于加热件40的周沿42凹陷以形成与所述外凸台211间距相对的内凹槽,所述外凸台211伸入所述内凹槽,所述加热腔 400形成于所述外凸台211的台面和所述加热部43之间,所述导向通道形成于所述外凸台211的外侧面和所述内凹槽的槽壁之间。
59.具体地,导向通道形成于相邻抵触凸块213之间,具体沿盛烟器11中心线方向(纵向)延伸,加热腔400形成于外凸台212和加热部43之间,所述导向通道有多个并位于所述加热腔400外侧上方。该方案使得空气需要先从进气孔下行一段时间在水平进入加热腔400。其中,进气孔210位于加热腔400的上方外侧,导向通道由上至下延伸。
60.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40的加热部43底部为相对于盛烟器11入口平行的平直片状,所述底壳21与所述加热部43相对的位置为平直状,以使所述加热腔400呈扁平状。当然,电磁感应件40的加热部43的底部也可以呈锥形、向下倾斜的三角形、锥形、球形、倒放的帐篷状等形状,不限于片状。
61.较佳地,所述电磁加热主体30还包括控制单元33和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对所
述驱动电路32供电,所述控制单元33控制所述驱动电路32动作。
62.参考图7a,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主体30的电路框图。其中,供电单元包括蓄电电池341、充电管理单元342、电源管理单元343、直流接口345,直流接口345通过充电管理单元342接蓄电电池341,充电管理单元342管理蓄电电池341的充放电,电源管理单元342将蓄电电池中的电能转换为对应的电压输送至驱动电路32以对驱动电路32供电。
63.其中,供电单元还包括辅助电源344,辅助电源344通过供电接口347接电源管理单元342,将外部的市电转换为供电电压输送至电源管理单元342,电源管理单元342所述供电电压转换为对应的电压输送至驱动电路32以对驱动电路 32供电。
64.其中,直流接口345还接电源管理单元343,电源管理单元343将直流接口 345输入的电能转换为对应的电压输送至驱动电路32以对驱动电路32供电。该直流接口345可以为usb接口、mrico usb、type-c等直流供电接口。本实施例中,蓄电电池341为锂电池。
65.以上,本实施例具有三种电源输入方式:辅助电源供电、直流接口供电以及蓄电电池供电。控制单元33接电源管理单元342,并控制电源管理单元342 依据优先级对电源输入方式进行选择,其优先级从高到底为:辅助电源供电、直流接口供电、蓄电电池供电。电源管理单元342依据不同的输入电压设计不同的拓扑结构,如直通模式、升压模式、降压模式、升降压模式。
66.参考图7e,为电磁加热主体30的电路原理图,包括供电单元提供的三种电源输入:辅助电源供电v
dc
、直流接口供电v
usb
以及蓄电电池供电v
bat
,电源管理单元342将不同电源输入方式输入的电能转换为驱动电路32所需的电压,驱动电路32在控制单元33的控制下控制lc网络输出相应的高频交流信号,lc网络包括串联的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励磁线圈31),lc网络将高频交流信号发送至加热件40,加热件40接收高频交流信号以产生涡流效应,从而产生热量。其中,电磁加热主体30还具有电压检测电路331和电流检测电路332,分别采集lc网络两端的电压和励磁线圈31上的电流,并将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输送至控制单元33。
67.高频交流信号发送至加热件40时,加热件40上回产生感应电流,由于加热件40的电阻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在通常温度范围内,加热件40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变化关系可以表示为:ρ=ρ0(1+αt),式中ρ与ρ0分别是当前温度t℃和0℃时的电阻率;α是加热件40电阻率的温度系数,t为电磁感应件的温度值。故,加热件40电阻的变化跟温度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即: t=(r-r0)/(r0*α),式中r与r0分别是当前温度t℃和0℃时的电阻值,α是加热件40电阻率的温度系数。根据公式可得出:当温度上升时,加热件40的电阻也会增大;从而lc网络所在回路电流也会随之减少,反馈到驱动电路32的功率也会减少,也就是说,lc网络所在驱动回路的功率也会减少。驱动回路的功率和加热件40的温度成线性关系。根据功率计算公式p=ui得出:只要计算出驱动回路的功率就可以计算出加热件40温度。在控制单元33的存储器中,存储有温度控制对应的驱动回路的电流值、电压值、功率值、功率对应温度的系数、设定温度等,当整个系统启动工作后,控制单元33实时获取电压检测电路331和电流检测电路332检测到的驱动回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依据电流和电压计算出驱动回路的功率,根据功率对应温度的系数计算出加热件40温度,将设定温度和加热件40温度进行比较,当加热件40温度大于设定值时,控制单元33控制驱动电路32暂停输出控制信号给lc网络,加热件40暂停加热。当加热件40温度小于设定值时,驱动电路32继续输出控制信号给lc网络,加热件40继续加热,从而进行温度控制。
68.较佳者,在控温过程中,实时对检测到的加热件40的温度进行积分,预先确定出温度积分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当温度积分迅速超过上限值时,判定吸烟,并进行吸烟口数计数。
69.其中,控制单元33包括mcu、开关按钮333以及检测电路,触压开关按钮 333可输入启动命令,mcu依据启动命令进行工作状态,以控制驱动电路32工作。当然,mcu也通过检测电路检测是否具有电磁感应件,若无,则进入待机状态,以预设频率检测,在检测到电磁感应件时,进入工作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331和电流检测电路332,mcu可通过电压检测电路331和电流检测电路332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判断电磁感应件是否存在。其中,mcu、开关按钮333、检测电路以及驱动电路32均安装于电路板26上。
70.参考图7b,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2为全桥驱动电路,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耗。
71.其中,驱动电路32由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组成,并与lc网络构成高频信号产生电路的主回路。lc网络由谐振电容c1、谐振电感l1组成。谐振电感l1为励磁线圈31等效成的电感,r为电磁感应件等效的电阻,用于接收电感l1发送的高频交流信号从而产生热量。其中,lc网络为串联谐振网络,谐振频率为:当控制单元33控制驱动电路32动作使得驱动信号的频率f=f0时,电路将产生谐振。工作时的时序为:信号正半周时,电流由vcc->q1->c1->l1->q4->gnd;信号负半周时,电流由vcc-> q2->l1->c1->q3->gnd。
72.参考图7c,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2可以为半桥驱动电路。
73.其中,驱动电路32由mos管q5、mos管q6组成,并与lc网络构成高频信号产生电路的主回路。lc网络由谐振电容c1、谐振电感l1组成。谐振电感l1 为励磁线圈31等效成的电感,r为电磁感应件等效的电阻,用于接收电感l1发送的高频交流信号从而产生热量。其中,lc网络为串联谐振网络,谐振频率为:当控制单元33控制驱动电路32动作使得驱动信号的频率 f=f0时,电路将产生谐振。工作的时序为:信号正半周时,电流由vcc-> q1->c1->l1->gnd;信号负半周时,电流由l1->c1->l1->q2->gnd。
74.参考图7d,在又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2为e类放大电路。
75.其中,驱动电路由mos管q7、电容c2以及高频扼流圈l0组成,并与lc网络构成高频信号产生电路的主回路。lc网络由谐振电容c1、谐振电感l1组成。谐振电感l1为励磁线圈31等效成的电感,r为电磁感应件等效的电阻,用于接收电感l1发送的高频交流信号从而产生热量。其中,lc网络为串联谐振网络,谐振频率为:当控制单元33控制驱动电路32动作使得驱动信号的频率f=f0时,电路将产生谐振。
76.参考图4和图8,所述壳体20包括顶壳22、下壳23,以及安装于所述顶壳 22和下壳23之间的隔离盖24,所述顶壳22与所述隔离盖24之间形成安装所述控制单元33和供电单元的第一腔室201,所述隔离盖24与所述下壳23之间形成安装所述励磁线圈31的第二腔室202,所述隔离盖24隔离所述第一腔室 201和第二腔室202,所述隔热底盘21形成所述下壳23的底壁。隔离盖24可有效隔离电磁加热主体30的控制供电部分和电磁生成部分(励磁线圈31),减小控制供电部分与电磁生成部分(励磁线圈31)之间的热量影响和电磁影响。
77.参考图4和图8,所述隔离盖24的中间向所述第二腔室202凹陷以形成一隔离腔
203,所述隔离腔203区别于所述第一腔室201,所述隔离盖24背对所述隔离腔203的一侧形成向外凸伸的内凸台241,所述励磁线圈31安装于所述内凸台241与所述隔热底盘21之间。
78.参考图8,所述励磁线圈31安装于所述内凸台241上并与所述隔热底盘21 之间具有间距。
79.本实施例中,隔离盖24的边沿具有若干安装位,隔离盖24通过安装位安装于顶壳22上,顶壳22和下壳23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安装组件,顶壳22和下壳23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一起,壳体20组接时,先将控制单元33和供电单元安装于顶壳22中,再将隔离盖24安装于顶壳22上以封闭第一腔室201,再将励磁线圈31安装于隔离盖24的内凸台241,然后将下壳23安装于顶壳22上以封闭第二腔室202。
80.参考图4和图8,所述下壳23包括环形固定框230和卡合于所述环形固定框230上的隔热底盘21。参考图4,所述隔热底盘21为陶瓷盘。当然,该隔热底盘21也可以由其他非磁性非金属隔热材料制成,例如云母片,不限于陶瓷盘。
81.本实施例中,隔热底盘21为同一材料制成一体件,在一实施例中,隔热底盘21中与电磁感应件40接触的位置为隔热耐高温材料,不与电磁感应件40接触的其他地方材料对耐高温性能要求更低,隔热底盘21的隔热特性由隔热底盘21与电磁感应件40之间的加热腔形成的空腔决定。
82.参考图2至图4,所述壳体20外形成有把持的把手25。
83.参考图5和图8,所述励磁线圈31远离所述隔热底盘21的一侧设有一电磁屏蔽片35,所述励磁线圈31安装于所述电磁屏蔽片35上。电磁屏蔽片可有效防止励磁线圈31的电磁场影响到第一腔室201的控制供电部分。其中,电磁屏蔽片可以由高磁导率材料制成,用于屏蔽其他方向的金属件产生涡流现象。
84.参考图5和图6,所述电磁屏蔽片35上开设有一从边沿连通至中心的半径孔351,所述励磁线圈31沿其第一端从边沿逐渐向内盘旋到中心后沿所述半径孔351引出所述励磁线圈31的第二端。
85.参考图5和图6,所述励磁线圈31的导线311的横截面在径向的长度(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沿中心线方向的长度(厚度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导线311 厚度所在面与隔热底盘21相对。
86.较佳者,参考图5和图6,励磁线圈31的导线311为扁平状(截面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并使其扁平面与所述隔热底盘21相对。当然,励磁线圈31 的导线311的截面也可以为三角形、梯形。励磁线圈31的导线311可以由一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组成,也可以由多个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组成。
87.上述实施例中,供电驱动装置200的隔热底盘21通过加热件40间接架设于盛烟器11上,隔热底盘21与加热件40具有在径向进行限位的凹凸配合结构,防止隔热底盘21径向滑出加热件40。
8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励磁线圈31的导线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
89.上述实施例中,加热件40盖于盛烟器11上,进通过通气孔41使得盛烟器与外界空气连通。
90.上述实施例中,供电驱动装置200活动架设于加热件40上,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加热件40也可以直接可拆卸连接于供电驱动装置200上,例如卡接于供电驱动装置200的壳体
20底部,或者旋接于供电驱动装置200的壳体20底部。
91.上述实施例中,供电驱动装置200的隔热底盘21和加热件40的加热部43 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一个扁平状的加热腔400。
9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