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2911发布日期:2023-01-12 23:3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用于对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基质在热能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抽吸过程中,储液腔的液体下降,气压降低,需要通过换气通道补充空气,否则会影响下液。在外界的空气通过雾化芯或者换气结构进入储液腔的过程中,高粘度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会阻挡气体往上跑,形成大大小小的气泡。当气泡过多或者气泡过大时,容易导致下液通道发生气泡卡泡的情形,导致雾化芯吸液受阻,而下液不畅会导致雾化芯干烧,影响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改善下液通道发生气泡卡泡的情形,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腔和出气通道;
6.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中的雾化座,所述雾化座的顶壁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腔,所述雾化座形成有雾化腔以及至少一个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连通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之间;
7.具有换气出口的换气通道,所述换气出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靠近所述出气通道设置。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包括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的雾化芯,所述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所述下液通道导流至所述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体,所述换气通道具有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的换气进口,所述换气进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座位于所述发热体周侧的区域。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换气通道沿所述出气通道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液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下液通道沿所述出气通道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座开设有导气通道以及通气口,所述导气通道包括敞口端以及与所述敞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通气口沿第一方向分居所述导气通道中轴线两侧,所述导气通道通过所述通气口连通所述雾化腔,通过所述敞口端连通所述出气通道;
1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导气通道的中轴线垂直。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导气通道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座包括雾化底座以及雾化顶座,所述雾化底座与所述
雾化顶座之间限定出所述雾化腔,所述雾化顶座开设有所述导气通道、所述通气口以及所述下液通道。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顶座包括:
16.顶座本体,所述顶座本体包括顶壁和围绕所述顶壁的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围设形成与所述储液腔相互独立且一端具有开口的雾化腔,所述下液通道设置于所述顶壁;
17.凸出设置于所述顶壁的凸台,所述导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凸台上,所述换气出口形成在所述凸台上,且靠近所述敞口端设置。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座本体的外周壁形成有与所述换气出口连通的第一换气槽,所述第一换气槽远离所述换气出口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气槽包括连通至所述换气出口的第一子槽以及连通至所述雾化腔的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设置于所述顶壁以及所述凸台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子槽设置于所述侧壁的外周壁;
20.所述第一子槽远离所述换气出口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子槽;或,所述雾化底座的外周壁形成有第二换气槽,所述第一子槽远离所述换气出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气槽与所述第二子槽连通。
2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气槽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二换气槽依次连通。
2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底座的外周壁形成有将各所述第二换气槽相连通的第一通气槽。
2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槽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二子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气槽对接连通。
2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顶座的顶端;
25.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子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部分所述换气通道,所述收容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子槽以及所述第二换气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另一部分所述换气通道;
26.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还开设有第一换气孔,所述第一换气孔连通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换气出口之间。
2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液通道的进液口、所述敞口端以及所述换气出口均形成在所述雾化顶座的顶端。
2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顶座形成有与所述换气出口连通的第三换气槽;所述第三换气槽远离所述换气出口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雾化腔。
2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底座上形成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四换气槽,所述第三换气槽远离所述换气出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换气槽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3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换气槽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雾化顶座外周壁的第三子槽,各所述第三子槽依次连通,或,所述雾化顶座的外周壁形成有将各所述第三子槽相连通的第二通气槽;
31.所述第四换气槽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个所述第三子槽连通,所述换气出口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最后一个所述第三子槽连通。
3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底座包括本体以及凸出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连接部,所
述雾化顶座的底部与所述本体抵接,所述雾化顶座的外周壁与所述连接部卡接。
3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腔的侧壁形成部分所述第四换气槽,所述本体的顶端形成另一部分所述第四换气槽,所述第三换气槽包括沿所述雾化顶座的外周壁向内延伸的所述第四子槽,所述第四换气槽通过所述第四子槽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个所述第三子槽连通。
3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顶座的顶端;
35.所述第二密封件与各所述第三子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部分所述换气通道,所述雾化顶座与所述雾化底座之间限定出另一部分所述换气通道;
36.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还开设有第二换气孔,所述第二换气孔连通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换气出口之间。
3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雾化器。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通过设置换气通道,换气通道的换气出口与储液腔连通,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下液通道导流至雾化腔内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经出气通道供使用者吸食,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消耗后,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进入储液腔以平衡储液腔内的压力。由于加热雾化产生的高温气溶胶在流经出气通道时,会与出气通道的侧壁进行换热,高温气溶胶例如通过对流换热以及冷凝放热等,进而提高了出气通道的侧壁的温度,出气通道的侧壁将热量传导至出气通道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出气通道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升温后粘度降低。由此,通过将换气出口靠近出气通道设置,换气出口产生的气泡会在低粘度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区域形成并扩张。也就是说,通过将换气出口靠近出气通道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换气出口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粘度较低,有利于空气更容易通过换气通道进入储液腔,在改善换气的同时,可以防止换气通道被堵塞。另一方面,由于出气通道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升温后粘度降低,有利于换气出口产生的气泡向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扩张,可以防止换气出口产生的气泡横向扩张而堵塞下液通道,进而可以改善下液通道发生气泡卡泡的情形,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图1的截面图;
41.图3为图1的爆炸图;
42.图4为图2所示的雾化顶座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图4的截面图;
44.图6为图2所示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45.图7为图2所示的雾化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8为图2所示的雾化座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7.图9为图2所示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1为图10的截面图;
50.图12为图10的爆炸图;
51.图13为图11所示的雾化顶座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4为图11所示的雾化顶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5为图13的截面图;
54.图16为图11所示的雾化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7为图11所示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56.附图标记说明
57.10、雾化座;100、雾化顶座;110、顶座本体;111、顶壁;112、侧壁; 113、第一换气槽;1131、第一子槽;1132、第二子槽;114、第三换气槽;1141、第三子槽;1142、第四子槽;120、下液通道;130、凸台;131、导气通道;1311、敞口端;1312、封闭端;132、通气口;200、雾化底座;210、第二换气槽;220、第一通气槽;230、第四换气槽;240、本体;250、连接部;20、壳体;21、出气通道;22、进气通道;30、雾化芯;31、密封垫;40、第一密封件;41、第一换气孔;50、吸嘴;80、换气通道;81、换气出口;82、换气进口;90、第二密封件;91、第二换气孔;a、雾化腔;b、储液腔;c、收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5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5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2、图5、图11、图13和图1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高度”为基于附图5和图15所示的顶底方向,“第一方向”为基于附图 13所示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基于附图13所示的左右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3,结合参阅图 10至图12,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
61.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包括但不限于药品等。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也不限于液体或固体。下面实施例均以液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62.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用于对雾化器供电,雾化器与电源组件拆卸连接。当然,电子雾化装置还可以包括外壳,可以将雾化器与电源组件均收容至外壳内,便于用户使用。雾化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基质在热能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在此过程中,当雾化器的雾化芯30吸液后,通过雾化芯30的发热体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雾化芯30在雾化的同时还不断地吸液,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80进入储液腔b。
6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地,电
子雾化装置可以是医用雾化设备,也可以是空气加湿器,还可以是电子烟等一些需要使用到雾化器的设备。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请参阅图1至图17,包括壳体20、雾化座10以及换气通道80。
65.请参阅图2和图11,壳体20设置有收容腔c以及出气通道21,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经出气通道21供使用者吸食,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雾化器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制,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壳体20吸食气溶胶,也可以通过额外的吸嘴50与壳体20配合吸食气溶胶。
66.请参阅图2和图11,雾化座1020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在收容腔c中,雾化座10的顶壁111与壳体20之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腔b,雾化座10形成有雾化腔a以及至少一个下液通道120,下液通道120连通于储液腔b与雾化腔a之间。也就是说,存储在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下液通道120可以进入雾化腔a进行加热雾化。
6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雾化座10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在收容腔c内指的是,可以是雾化座10的部分结构设置在收容腔c内,也可以是雾化座10的全部结构设置在收容腔c内。
68.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下液通道120导流至雾化腔a内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气溶胶,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消耗后,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80的换气出口81进入储液腔b以平衡储液腔b内的压力。
69.常温下动力粘度超过500cp的高粘度气溶胶生成基质,其动力粘度随温度升高急剧下降,由于其在较低温度下的流动性差,相关技术中,换气通道80 的换气出口81通常设置在发热体附近或下液通道120的下液口附近,若换气出口81设置在发热体附近,换气后产生的气泡会滞留在发热体附近无法排出,若设置在下液通道120下液口附近,由于下液口附近的温度较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粘度较大,从而导致换气气泡聚集堵塞下液口,从而导致雾化芯30吸液受阻,而下液不畅会导致雾化芯30干烧,影响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70.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通过设置换气通道80,换气通道80的换气出口81与储液腔b连通,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下液通道120导流至雾化腔a内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经出气通道21供使用者吸食,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消耗后,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80进入储液腔b以平衡储液腔b内的压力。由于加热雾化产生的高温气溶胶在流经出气通道21时,会与出气通道21的侧壁112进行换热,高温气溶胶例如通过对流换热以及冷凝放热等,进而提高了出气通道21的侧壁112的温度,出气通道21 的侧壁112将热量传导至出气通道21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出气通道21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升温后粘度降低。由此,通过将换气出口81靠近出气通道21设置,换气出口81产生的气泡会在低粘度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区域形成并扩张。也就是说,通过将换气出口81靠近出气通道21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换气出口81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粘度较低,有利于空气更容易通过换气通道80进入储液腔b,在改善换气的同时,可以防止换气通道80被堵塞。另一方面,由于出气通道21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升温后粘度降低,有利于换气出口81产生的气泡向出气通道21的延伸方向扩张,可以防止换气出口 81产生的气泡横向扩张而堵塞下液通道120,进而可以改善下液通道120发生气泡卡泡的情形,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71.其中,换气出口81靠近出气通道21设置,也就是说,换气出口81尽可能地设置在出气通道21附近,即换气出口81位于受热升温后粘度降低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区域。
72.一实施例中,换气通道80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图7和图9,并结合参阅图12和图17,换气通道80的数量为2个。如此,多个换气通道80的设置不仅便于外界的空气通过换气通道80进入储液腔b中,以提高换气效率,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换气通道80堵塞引起外界的空气无法进入储液腔b中的情况。
73.各换气通道80沿出气通道2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如此,可以避免各换气通道80之间的进气以及出气发生干扰,进一步地提高了换气效率。
74.一实施例中,下液通道120的数量为多个。示例性地,请参阅图4和图5,并结合参阅图13和图15,下液通道120的数量为2个。如此,多个下液通道 120的设置不仅便于储液腔b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下液通道120传输至雾化芯30进行加热雾化,以提高雾化效率,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下液通道120 堵塞导致雾化芯30吸液受阻,从而导致雾化芯30干烧。
75.各下液通道120沿出气通道2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如此,可以避免各下液通道120之间的下液发生干扰,从而可以提高下液的顺畅性。
7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13,换气出口81远离下液通道120的进液口设置。也就是说,在换气出口81尽可能地靠近出气通道21设置的同时,换气出口81尽可能地远离下液通道120的进液口设置,如此,进一步地降低了换气出口81产生的气泡堵塞下液通道120的进液口的可能性。
77.示例性地,2个下液通道120对称设置在雾化座10上,则换气出口81设置在与2个下液通道120的中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如此,可以使得换气出口81 尽可能地远离下液通道120的进液口设置。
7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并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雾化器包括设置于雾化腔a中的雾化芯30,雾化芯30包括发热体(图未示),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下液通道120导流至雾化芯30,发热体可以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可以在雾化芯30外设置密封垫31,便于雾化芯30的安装与吸液。
7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1,换气通道80具有设置于雾化腔a内的换气进口82,换气进口82设置在雾化座10位于发热体周侧的区域,即靠近发热体设置。也就是说,从换气进口82进入换气通道80的气流会经发热体预热,即进入换气通道80的气流会经过预热的气流,温度较高,一方面,可以预防冷气流进入储液腔b时降低换气出口81处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温度,进而不利于于气流通过换气通道80进入储液腔b的顺畅性,另一方面,经过预热后的气流与换气出口81处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换热,从而进一步地降低换气出口81 处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粘度,进一步地提高了换气效率。
8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15,雾化座10开设有导气通道131以及通气口132,导气通道131包括敞口端1311(即是图5和图15示意出的导气通道 131的上端,且上端具有敞口)以及与敞口端1311相对的封闭端1312(即是图 5和图15,示意出的导气通道131的下端)。通气口132沿第一方向(图13示意出的前后方向)分居导气通道131中轴线两侧,导气通道131通过通气口132 连通雾化腔a,通过敞口端1311连通出气通道21。其中,第一方向和导气通道 131的中轴线垂直。如此,雾化腔a内的气溶胶通过通气口132进入导气通道 131,再经雾化腔a的敞口端1311进入出气通道21,不仅有效利用空间,还便于用户使用。
81.一实施例中,换气出口81设置在导气通道131沿第一方向(图13示意出的前后方向)的至少一侧。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通气口132与导气通道131 之间的气流流道与下液通道120产生干扰的同时,有效利用安装空间,通气口 132沿第一方向分居导气通道131中轴线两侧,下液通道120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图13示意出的左右方向)分居导气通道131中轴线两侧,而换气出口81设置在导气通道131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也就是说,在换气出口 81尽可能地靠近出气通道21设置的同时,换气出口81尽可能地远离下液通道 120的进液口设置,如此,进一步地降低了换气出口81产生的气泡堵塞下液通道120的进液口的可能性。
82.请参阅图2和图11,壳体20内部还形成有进气通道22,出气通道21连通雾化腔a的顶端,进气通道22连通雾化腔a的底端。也就是说,进气通道22 位于雾化腔a的底侧,出气通道21位于雾化腔a的顶侧。可选地,出气通道 21的一端连通前述一些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导气通道131的敞口端1311,出气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吸嘴50,以实现吸气过程。
8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并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雾化座10包括雾化底座200以及雾化顶座100,雾化底座200与雾化顶座100之间限定出雾化腔a,雾化顶座100开设有导气通道131、通气口132以及下液通道120。雾化芯30设置在雾化腔a内,下液通道120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流至位于雾化腔a内的雾化芯30的雾化面。当雾化器内的发热体(图未示)被通电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雾化芯30的吸液被雾化形成气溶胶并排放至雾化腔a内,当在出气通道21产生气流的吸气动作时,雾化腔a中的气溶胶将进入出气通道21 以被用户使用。
84.需要说明的是,雾化器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为了更好地对雾化器的结构形式进行描述,下面将对两种不同实施例分别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85.如图1至图9所示的为第一种实施例的雾化器:
8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雾化顶座100包括顶座本体110以及凸台130,顶座本体110包括顶壁111和围绕顶壁111的侧壁112,顶壁111和侧壁112围设形成与储液腔b相互独立且一端具有开口的雾化腔a,下液通道120 设置于顶壁111,导气通道131形成在凸台130上,换气出口81形成在凸台130 上,且靠近敞口端1311设置。举例来说,图2至图9示意出的是设置有两条下液通道120的情形,其中一条下液通道120位于雾化顶座100的左侧,其中另一条下液通道120位于雾化顶座100的右侧。当然,也可以每一侧均设置多个下液通道120,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87.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4和图5,凸台130凸出设置于顶壁111上,下液通道120设置于顶壁111,而换气出口81形成在凸台130上,也就是说,换气出口81高于下液通道120的下液口,如此,换气出口81产生的气泡会向上扩张,可以防止换气气泡堵塞下液通道120的下液口,进而可以改善下液通道120发生气泡卡泡的情形,提高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导气通道131通过敞口端1311与出气通道21连通,由此,换气出口81靠近敞口端1311设置,可以使得换气出口81尽可能地靠近出气通道21设置。
88.请参阅图4,顶座本体110的外周壁形成有与换气出口81连通的第一换气槽113,第一换气槽113远离换气出口81的一端与雾化腔a连通。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储液腔b内流入下液通道120,下液通道120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流至位于雾化腔a内的雾化芯30的雾化面。当雾化器内的发热体(图未示)被通电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雾化芯30的吸液被雾化形成气
溶胶并排放至雾化腔a 内,当在出气通道21处产生气流的吸气动作时,雾化腔a中的气溶胶将进入出气通道21以被用户使用。同时,外界进入的气流可以经第一换气槽113传输至换气出口81并进入储液腔b,以实现储液腔b内的换气。
8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第一换气槽113包括连通至换气出口81 的第一子槽1131以及连通至雾化腔a的第二子槽1132,第一子槽1131设置于顶壁111以及凸台130的外周壁,第二子槽1132设置于侧壁112的外周壁。该实施例中,第二子槽1132与雾化腔a连通的一端靠近发热体设置,外界的气流从第二子槽1132流动至第一子槽1131,再经换气通道80的换气出口81进入储液腔b,以进行换气。
9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槽1131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第一子槽1131靠近导气通道131设置,导气通道131附近的温度较高,可以降低进入第一子槽1131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粘度,进而有利于气流通过换气通道80进入储液腔b的顺畅性。
9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槽1131与第二子槽1132连通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间接连通,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雾化底座200的外周壁形成有第二换气槽210,第一子槽1131远离换气出口81 的一端通过第二换气槽210与第二子槽1132连通。如此,外界的气流从雾化器流入第二子槽1132内,再从第二子槽1132流经第二换气槽210后流动至第一子槽1131内,再经换气通道80的换气出口81进入储液腔b,以进行换气。
92.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槽1131远离换气出口81的一端连通至第二子槽 1132。也就是说,第一子槽1131与第二子槽1132直接连通。
9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第二换气槽210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换气槽210依次连通。通过设置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换气槽210,用于防止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换气出口81进入换气通道80后发生漏液的情况。举例说明,当储液腔b中的气压变低时(例如通过飞机运送电子雾化装置时),储液腔b中的气泡体积变大,经第二子槽1132溢出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会容纳在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换气槽210中,从而改善漏液的情况。当储液腔b中的气压恢复正常后,第二换气槽210中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经第二子槽1132回流至储液腔b内,从而改善负压漏液的情况。
94.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9,雾化底座200的外周壁形成有将各第二换气槽210相连通的第一通气槽220。也就是说,各第二换气槽210之间通过第一通气槽220相连通。其中,第一通气槽220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
95.多个第二换气槽210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 6至图9,各第二换气槽210沿雾化底座20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第二换气槽210之间平行设置。
96.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9,第二子槽1132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子槽1132与对应的第二换气槽210对接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二子槽 1132与雾化腔a连通,即雾化腔a中的气流可以从多个第二子槽1132同时进入第二换气槽210,并经第二换气槽210进入储液腔b,如此,多个第二子槽1132 不仅便于雾化腔a中的气流更大量地进入储液腔b中,以提高换气效率,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第二子槽1132堵塞引起无法换气的情况。
97.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9,雾化器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0,第一密封件40设置于雾化顶座100的顶端,雾化顶座100与收容腔c的侧壁 112之间会存在一些安装间隙,通过在雾化顶座100的顶端设置第一密封件40,用于密封雾化顶座100与收容腔c的侧壁112
之间的安装间隙,可以防止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雾化顶座100与收容腔c的侧壁112之间的安装间隙流入,发生漏液现象。
98.第一密封件40与第一子槽1131的槽壁之间限定出部分换气通道80,收容腔c的侧壁112与第二子槽1132以及第二换一实施例中,气槽的槽壁之间限定出另一部分换气通道80;其中,第一密封件40上还开设有第一换气孔41,第一换气孔41连通于储液腔b与换气出口81之间。如此,外界的气流通过换气通道80流动至换气出口81,再通过换气孔进入储液腔b,以实现储液腔b的换气。
99.如图10至图17所示的为第二种实施例的雾化器:
100.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至图15,下液通道120的进液口、敞口端1311 以及换气出口81均形成在雾化顶座100的顶端。雾化顶座100的顶端与壳体 20限定出储液腔b,示例性地,敞口端1311设置在雾化顶座100的顶端的中间位置,2个下液通道120的进液口沿出气通道2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2个换气出口81沿出气通道2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01.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3至图15,雾化顶座100形成有与换气出口 81连通的第三换气槽114,第三换气槽114远离换气出口81的一端连通至雾化腔a,外界进入的气流可以经第三换气槽114传输至换气出口81并进入储液腔 b,以实现储液腔b内的换气。
102.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和图17,雾化底座200上形成有与雾化腔a连通的第四换气槽230,第三换气槽114远离换气出口81的一端通过第四换气槽 230与雾化腔a连通。该实施例中,第四换气槽230与雾化腔a连通的一端靠近发热体设置,外界的气流从第四换气槽230流动至第三换气槽114,再经换气通道80的换气出口81进入储液腔b,以进行换气。
103.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三换气槽114包括多个形成在雾化顶座100外周壁的第三子槽1141,各第三子槽1141依次连通。通过设置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三子槽1141,用于防止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换气出口 81进入换气通道80后发生漏液的情况。举例说明,当储液腔b中的气压变低时(例如通过飞机运送电子雾化装置时),储液腔b中的气泡体积变大,经换气出口81溢出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会容纳在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三子槽1141中,从而改善漏液的情况。当储液腔b中的气压恢复正常后,第三子槽1141中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经换气出口81回流至储液腔b内,从而改善负压漏液的情况。
104.一实施例中,雾化顶座100的外周壁形成有将各第三子槽1141相连通的第二通气槽(图未示)。也就是说,各第三子槽1141之间通过第二通气槽相连通。其中,第二通气槽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
105.第四换气槽230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个第三子槽1141连通,换气出口 81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最后一个第三子槽1141连通。如此,外界的气流从第四换气槽230流动至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个第三子槽1141,并经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最后一个第三子槽1141流动至换气出口81,再经换气出口81进入储液腔b,以进行换气。
106.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雾化底座200包括本体240以及凸出设置于本体240的连接部250,雾化顶座100的底部与本体240抵接,雾化顶座100的外周壁与连接部250卡接。在装配的时候,将雾化顶座100朝向本体240靠近,当雾化顶座100的底部与本体240抵接,雾化顶座100的外周壁与连接部250 卡接,以实现雾化顶座100与雾化底座200的连接。
107.雾化顶座100与雾化底座200卡接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雾化顶座100的外周壁设置有卡扣,连接部250的侧壁112设置有卡孔,当雾化顶座100的
底部与本体240抵接,卡扣与卡孔卡接配合,以实现雾化顶座100与雾化底座200的连接。
108.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雾化腔a的侧壁112形成部分第四换气槽230,本体240的顶端形成另一部分第四换气槽230,第三换气槽114包括沿雾化顶座100的外周壁向内延伸的第四子槽1142,第四换气槽230通过第四子槽1142 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个第三子槽1141连通。也就是说,一部分第四换气槽 230形成在雾化腔a的侧壁112上,与雾化腔a连通,另一部分第四换气槽230 形成在本体240的顶端,用于与第三换气槽114连通,第三换气槽114包括沿雾化顶座100的外周壁向内延伸的第四子槽1142,即第四子槽1142与形成在本体240的顶端的第四换气槽230对接连通,进而使得第四换气槽230通过第四子槽1142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个第三子槽1141连通。
109.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雾化器还包括第二密封件90,第二密封件90设置于雾化顶座100的顶端;雾化顶座100与收容腔c的侧壁112之间会存在一些安装间隙,通过在雾化顶座100的顶端设置第二密封件90,用于密封雾化顶座100与收容腔c的侧壁112之间的安装间隙,可以防止储液腔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雾化顶座100与收容腔c的侧壁112之间的安装间隙流入,发生漏液现象。
110.第二密封件90与各第三子槽1141的槽壁之间限定出部分换气通道80,雾化顶座100与雾化底座200之间限定出另一部分换气通道80;其中,第二密封件90上还开设有第二换气孔91,第二换气孔91连通于储液腔b与换气出口81 之间。如此,外界的气流通过换气通道80流动至换气出口81,再通过换气孔进入储液腔b,以实现储液腔b的换气。
11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又一些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技术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11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