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6524发布日期:2024-01-23 10:5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弹,具体为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


背景技术:

1、针对现有带储油棉的电子烟的烟弹普遍存在残油率高、烟油释放不均匀、易漏油等问题,经分析发现:因结构和材料的限制,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电子烟弹,通过第一吸油导油棉6更小的毛细尺寸和更强的毛细吸收力与储油棉接触,将烟油传导到包裹发热丝的发热导油棉5供油给发热丝持续的雾化。

2、然后,储油棉4中的纤维则是沿烟弹高度方向呈一维线性分布为主,由于重力因素烟油沿纵向自上而下传导较容易,而粘弹性的差异沿横向由外而内的传导较为困难。

3、在储油棉4的中心由玻纤管和金属支架3构建的发热及烟雾传递通道内,因结构设计和玻纤管2组装密合度不够,较容易在通道中部有气流进入储油棉4区域而形成气泡,这种气泡的出现会阻断烟油的连续相而造成烟油无法顺利流动并补充到第一吸油导油棉6区域。

4、再者,第一吸油导油棉6的安装通常离开油杯底部有一段距离a,现有技术设置为3mm~8mm不等,在终端消费者使用时,一旦烟油在储油棉中液位低于导油棉水平且有气泡生成时,则底部和储油棉外侧的烟油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5、随着一次性电子烟的盛行,大量的废弃整烟或烟弹,也会对环境污染带来极大的压力,国内外各大品牌对于大注油量的产品越来越重视,而随着注油量的增加,如何提高烟油的利用率和改善大注油产品的口感衰减,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挑战,现有技术和结构对大注油产品基本都存在如下问题:

6、储油棉4横向宽度、厚度都需要加大,更大的截面积导致烟油横向传导过程中受气泡隔断的概率极增,储油棉4外侧烟油残留比例也随之加大;

7、第一吸油导油棉6与储油棉4的匹配密合度要求极大的提高,但是储油棉4是由偏蓬松的纤维成型而来,在烟油的浸泡中也较易变形,且在已有技术上很难做出改善;上述两种缺陷直接会导致储油棉4中残留的烟油通常达到30%,部分产品甚至会出现高达50%的烟油无法得到利用,同时电子烟的抽吸过程中口感也会出现不规则的衰减,这对消费者无论是体验还是经济上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环境排放的压力也是非常不乐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包括中心雾化通道,所述的雾化通道上半部分为玻纤管,下半部分为金属支架,金属支架内部为包覆发热导油棉的发热丝,金属支架外部包绕第一吸油导油棉,第一吸油导油棉透过金属支架上的孔洞与发热导油棉接触并传导烟油。雾化通道外侧安装储油棉,储油棉顶部建立的扩散式的进气通道,底部敷设与储油棉截面形状一致的第二吸油导油棉,并与第一吸油导油棉充分接触所述储油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顶部硅胶和底部硅胶,且顶部硅胶和底部硅胶与玻纤管连通,顶部硅胶上延进气口位置向外边缘处均布开设开槽。

3、优选的,所述储油仓的底部铺设有第二吸油导油棉,所述第一吸油导油棉的尾部与第二吸油导油棉充分接触。

4、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油导油棉在部分注油量较小或烟油流动性较好的电子烟产品中,可由发热导油棉通过金属支架的空洞延伸出一定长度头端与第二吸油导油棉接触替代。

5、优选的,所述第二吸油导油棉的中心割设有多道裂纹,与第一吸油导油棉的接触方式,可以是第二吸油导油棉以十字形割裂后,伸出的三角形贴附在金属支架上,以第一吸油导油棉包覆;也可以是第二吸油导油棉切出圆孔,第一吸油导油棉留有一定长度头端压到第二吸油导油棉下方,通过第一吸油导油棉和第二吸油导油棉的接触,建立烟油输送的第二通道。

6、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油导油棉的外缘形状和尺寸与储油棉外缘形状和尺寸一致。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建立顶部的扩散式的中心雾化通道,随着烟油的消耗,而从顶部补充气流,利用气流将烟油均匀向下压,减少顶部和中间的烟油残留;

9、2、利用第一、二导油棉比储油棉对烟油有更强的抽吸能力,让烟油持续均匀的向底部传导,且不会因为储油棉横向锁油不匀而导致外侧烟油无法内流;

10、3、由于随着烟油的消耗,烟油除了可以通过第一吸油导油棉传导,还可以通过毛细效应梯度差从第二吸油导油棉输送,大幅度提高烟油的利用;

11、4、剩油量可以稳定的控制在8%以内,大幅提升了烟油利用率和口感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其特征在于:中心雾化第一通道(20),所述的雾化第一通道(20)的上半部分为玻纤管(2),下半部分为金属支架(3),所述金属支架(3)的内部为包覆发热导油棉的发热丝(31),金属支架(3)的外部包绕第一吸油导油棉(6),第一吸油导油棉(6)透过金属支架(3)上的孔洞与发热导油棉(5)接触并传导烟油;雾化第一通道(20)的外侧安装储油棉(4),储油棉(4)顶部建立的扩散式的进气通道,底部敷设与储油棉截面形状一致的第二吸油导油棉(61),并与第一吸油导油棉(6)充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第一通道(20)的底部铺设有第二吸油导油棉(61),所述第一吸油导油棉(6)的尾部(62)与第二吸油导油棉(61)充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油导油棉(61)的中心割设有多道裂纹(611),与第一吸油导油棉(6)的接触方式,或第二吸油导油棉(61)以十字形割裂后,伸出的三角形贴附在金属支架(3)上,以第一吸油导油棉(6)包覆;或第二吸油导油棉(61)切出圆孔,第一吸油导油棉(6)留有一定长度头端压到第二吸油导油棉(61)下方,通过第一吸油导油棉(6)和第二吸油导油棉(61)的接触,建立烟油输送的第二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管(2)位于金属支架(3)的内侧或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油导油棉(6)由发热导油棉(5)通过金属支架(3)的空洞延伸出一定长度头端与第二吸油导油棉(61)接触替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油导油棉(61)外缘形状和尺寸与储油棉(4)外缘形状和尺寸一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电子烟弹技术领域的一种低剩油量的电子烟弹,包括中心雾化通道,所述的雾化通道上半部分为玻纤管,下半部分为金属支架,金属支架内部为包覆发热导油棉的发热丝,金属支架外部包绕第一吸油导油棉,第一吸油导油棉透过金属支架上的孔洞与发热导油棉接触并传导烟油。雾化通道外侧安装储油棉,储油棉顶部建立的扩散式的进气通道,底部敷设与储油棉截面形状一致的第二吸油导油棉,并与第一吸油导油棉充分接触,随着烟油的消耗,烟油除了可以通过第一吸油导油棉传导,还可以通过毛细效应梯度差从第二吸油导油棉输送,剩油量可以稳定的控制在8%以内,大幅提升了烟油利用率和口感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道光,饶辉,吕晶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鑫鸿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