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2726发布日期:2024-02-22 21:1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雾化部件无论是单发还是双竖发的结构,均是采用气道直通式的设计,这导致由雾化部件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基质与装置中其结构接触而产生冷凝液,因为是气道直通式的设计,冷凝液可以直接流到吸嘴部件,从而导致漏油产生误食的使用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旨在解决气溶胶产生装置中漏油产生误食的安全隐患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密封硅胶、储油棉、pctg管、雾化组件;所述上密封硅胶设置于所述pctg管上,所述pctg管上设置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上密封硅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道对应的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对应的第二气孔和集合气道,所述集合气道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集合气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上密封硅胶与所述储油棉连接,所述储油棉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所述储油棉和所述雾化组件均设置于所述pctg管内;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丝组件和第二发热丝组件,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件均用于雾化气溶胶基质。

3、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棉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所分别对应的凹槽。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道设置于所述pctg管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气道设置于所述pctg管的另一侧面上。

5、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油棉,所述导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件上方。

6、进一步的,还包括下密封硅胶,所述下密封硅胶与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件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上密封硅胶设置于所述pctg管顶端,所述下密封硅胶设置于所述pctg管底端。

8、进一步的,还包括pcb连接板,所述pcb连接板与所述下密封硅胶连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设置于所述上密封硅胶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板上设置有出气孔,用于排出气溶胶。

1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中,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还包括电池部件和吸嘴部件。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其中,上密封硅胶设置于pctg管上,pctg管上设置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上密封硅胶上设置有与第一气道对应的第一气孔、与第二气道对应的第二气孔和集合气道,所述集合气道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集合气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连接;第一发热丝组件和第二发热丝组件用于雾化气溶胶基质。这实现了雾化部件中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设计,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集合气道的结合设计,降低了雾化部件中因产生冷凝液导致漏油的可能性,且降低了误食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密封硅胶、储油棉、pctg管、雾化组件;所述上密封硅胶设置于所述pctg管上,所述pctg管上设置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上密封硅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道对应的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对应的第二气孔和集合气道,所述集合气道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集合气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上密封硅胶与所述储油棉连接,所述储油棉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所述储油棉和所述雾化组件均设置于所述pctg管内;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丝组件和第二发热丝组件,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件均用于雾化气溶胶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棉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道和与所述第二气道所分别对应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设置于所述pctg管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气道设置于所述pctg管的另一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导油棉,所述导油棉设置于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件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密封硅胶,所述下密封硅胶与所述第一发热丝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丝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硅胶设置于所述pctg管顶端,所述下密封硅胶设置于所述pctg管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cb连接板,所述pcb连接板与所述下密封硅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设置于所述上密封硅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上设置有出气孔,用于排出气溶胶。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还包括电池部件和吸嘴部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雾化部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其中,上密封硅胶设置于PCTG管上,PCTG管上设置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上密封硅胶上设置有与第一气道对应的第一气孔、与第二气道对应的第二气孔和集合气道,所述集合气道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集合气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连接;第一发热丝组件和第二发热丝组件用于雾化气溶胶基质。这实现了雾化部件中双气道与双发热丝组件的设计,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集合气道的结合设计,降低了雾化部件中因产生冷凝液导致漏油的可能性,且降低了误食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