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5736发布日期:2024-03-13 20:5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雾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1、雾化设备由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组合连接形成,雾化装置用于将存储于自身内部的待雾化溶液转化为雾化气体,而供电装置则用于为雾化装置供电。用户使用雾化设备抽吸时,外界空气从供电装置上开设的进气口经供电装置内部和雾化装置内部而到达吸嘴部供用户抽吸。为满足用户抽吸时对不同进气量的需求,一些雾化设备设置有通过调节雾化装置与供电装置的相对连接位置而实现调节不同进气量的调气结构。

2、然而,当使用此种具备调气结构的雾化设备进行抽吸时,由于空气在从供电装置进入雾化装置的过程中必须依次经过供电装置的出气通道以及雾化装置的连接通道才能最后进入雾化装置的进气通道,使得气流的流经通道复杂;并且调气结构的存在也使得连接通道和出气通道的结构设计受到诸多限制,因而在使用此种雾化设备抽吸时气流很容易产生哨声,且哨声难以减小,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和雾化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具备调气结构的雾化设备在抽吸时气流容易产生哨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用于与供电装置组合连接形成雾化设备,所述供电装置设有多个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主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咪头启动气道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不同,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3、进气口;

4、挡气部,所述挡气部凸出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的底部,所述挡气部用于遮挡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其中之一;

5、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设有消声结构,所述消声结构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沿气流流动方向相互正对设置。

6、可选地,所述消声结构为降噪片、消音棉或微孔聚合物膜中的任意一种。

7、可选地,所述消声结构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及/或,所述消声结构卡合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

8、可选地,所述消声结构为柱状降噪件,所述柱状降噪件固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所述柱状降噪件上开设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所述中空腔体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正对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螺旋气道,所述螺旋气道即为所述消声结构。

10、可选地,所述消声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的锥形通道结构,所述锥形通道结构的内径朝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锥形通道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锥形通道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正对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内径的2-3倍;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正对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内径的6-7倍。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正对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的距离选取为1.0-1.2mm,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选取为1.2-1.3mm。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底部设置的挡气部能够遮挡多个第一出气通道的其中之一,因此使挡气部遮挡内径不同的第一出气通道就能实现供电装置向雾化装置输送不同的进气量,实现进气量的调节;在雾化装置设有此种调气结构的情况下,雾化装置还设有第一连接通道用于连通供电装置的第一出气通道与进气口,并在第一连接通道内设有与第一出气通道沿气流流动方向相互正对设置的消声结构,因此当使用该雾化装置抽吸时,在气流从第一出气通道流经至第一连接通道的过程中,消声结构能够减小或避免气流产生的哨声。

14、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雾化装置以及供电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组合连接形成所述雾化设备,所述供电装置设有多个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主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咪头启动气道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不同。

15、可选地,第一出气通道设置在供电装置靠近雾化装置的一端,且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朝靠近第一连接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供电装置在面向雾化装置底部的表面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内腔为第一出气通道的一部分,且环形凸起伸入在第一连接通道内。

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雾化设备,因为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雾化装置,所以当使用该雾化设备抽吸时,在气流从第一出气通道流经至第一连接通道的过程中,消声结构同样能够减小或避免气流产生的哨声。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装置,用于与供电装置组合连接形成雾化设备,所述供电装置设有多个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主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咪头启动气道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不同,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结构为降噪片、消音棉或微孔聚合物膜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结构粘贴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及/或,所述消声结构卡合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结构为柱状降噪件,所述柱状降噪件固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所述柱状降噪件上开设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所述中空腔体的另一端经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且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正对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螺旋气道,所述螺旋气道即为所述消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的锥形通道结构,所述锥形通道结构的内径朝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锥形通道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锥形通道结构靠近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正对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内径的0.7-2倍;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正对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内径的6-7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正对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的距离选取为1.0-1.2mm,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选取为1.2-1.3mm。

9.一种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以及供电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组合连接形成所述雾化设备,所述供电装置设有多个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主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供电装置内部的咪头启动气道连通,且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设置在所述供电装置靠近所述雾化装置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朝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供电装置在面向所雾化装置底部的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内腔为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一部分,且所述环形凸起伸入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和雾化设备,雾化装置用于与供电装置组合连接形成雾化设备,供电装置设有多个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多个第一出气通道与供电装置内部的主气流通道连通,第二出气通道与供电装置内部的咪头启动气道连通,且多个第一出气通道的内径不同,雾化装置包括进气口、挡气部和第一连接通道;挡气部凸出设置在雾化装置的底部,用于遮挡多个第一出气通道的其中之一;第一连接通道用于连通第一出气通道与进气口,第一连接通道内设有消声结构,消声结构与第一出气通道沿气流流动方向相互正对设置。本申请的雾化装置,在抽吸时气流从第一出气通道流经至第一连接通道的过程中,消声结构能够减小或避免气流产生的哨声。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柱,王仕明,蔡壮钦,董申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斯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