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0114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
【背景技术】
[0002]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电子香烟,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它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甚至比一般香烟的口味要多出很多,也像香烟一样能吸出烟、吸出味道跟感觉来。电子烟没有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他有害成分,生产商也认为电子烟没有弥漫或缭绕的二手烟及有害物质,是香烟的良好替代品,但是目前的电子烟还存在以下缺陷:烟棉放置于储油室,烟棉吸入大量的烟液,很容易达到饱和导致漏液,使用时被吸入口中,不但造成了电子烟的口感差,同时还危害人体健康且这些电子烟的烟雾量较小,满足不了大批吸烟者。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嘴(I)、壳体上盖(2)、上支架
(3)、发热元件(4)、导热容器(5)、下支架(6)、隔热材料(7)、壳体(8)、电极(9);其中,发热元件(4)缠绕或内嵌于导热容器(5)外部,同时,发热元件(4)包裹于隔热材料(7)内部,上下两端分别由上支架(3 )与下支架(6 )进行支撑构成发热组件;
所述发热组件置于壳体(8 )内部,其中上支架(3 )上方还置有一壳体上盖(2 ),壳体上盖(2 )与壳体(8 )上端紧密连接,壳体上盖(2 )上方还有一吸嘴(I)与壳体上盖紧密连接固定,下支架(6)下方还设有一电极(9),电极(9)与壳体(8)之间绝缘固定。
[0005]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的电极端同时与壳体(8)、电极(9)相互接触连接。.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3)、发热元件(4)、导热容器(5)、下支架(6)、隔热材料(7)、壳体(8)、电极(9);其中,发热元件(4)缠绕或内嵌于导热容器(5)外部,同时,发热元件(4)包裹于隔热材料(7)内部,上下两端分别由上支架(3)与下支架(6 )进行支撑构成发热组件。
[0006]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是由Ni200,钛等阻值具有随温度增大而增大特性的金属发热元件构成。
[0007]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及导热容器(5)其中一个元件表面具有电绝缘层。
[0008]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及导热容器(5)两件元件表面同时具有电绝缘层。
[0009]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本发明屏弃了其他方案采用的昂贵元器件如热敏电阻、FPC,采用更通用的发热器件并充分利用自身属性来实现控温,大大降低了成本;其次,本发明设定好发热器件安装方式,如缭绕、内嵌,组装简单,一致性高,受热更均匀;此外,本发明支持绝大多数普通温控电池即可实现烘烤、燃烧等控温,不需要特制开发,兼容性高,使用成本低。
[001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本发明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3]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嘴(1)、壳体上盖(2)、上支架(3)、发热元件(4)、导热容器(5)、下支架(6)、隔热材料(7)、壳体(8)、电极(9);其中,发热元件(4)缠绕或内嵌于导热容器(5)外部,同时,发热元件(4)包裹于隔热材料(7)内部,上下两端分别由上支架(3 )与下支架(6 )进行支撑构成发热组件;
所述发热组件置于壳体(8 )内部,其中上支架(3 )上方还置有一壳体上盖(2 ),壳体上盖(2 )与壳体(8 )上端紧密连接,壳体上盖(2 )上方还有一吸嘴(I)与壳体上盖紧密连接固定,下支架(6)下方还设有一电极(9),电极(9)与壳体(8)之间绝缘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的电极端同时与壳体
(8)、电极(9)相互接触连接。.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3)、发热元件(4)、导热容器(5)、下支架(6)、隔热材料(7)、壳体(8)、电极(9);其中,发热元件(4)缠绕或内嵌于导热容器(5)外部,同时,发热元件(4)包裹于隔热材料(7)内部,上下两端分别由上支架(3)与下支架(6 )进行支撑构成发热组件。
[0015]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是由Ni200,钛等阻值具有随温度增大而增大特性的金属发热元件构成。
[0016]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及导热容器
(5)其中一个元件表面具有电绝缘层。
[0017]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的发热元件(4)及导热容器
(5)两件元件表面同时具有电绝缘层。
[0018]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本发明屏弃了其他方案采用的昂贵元器件如热敏电阻、FPC,采用更通用的发热器件并充分利用自身属性来实现控温,大大降低了成本;其次,本发明设定好发热器件安装方式,如缭绕、内嵌,组装简单,一致性高,受热更均匀;此外,本发明支持绝大多数普通温控电池即可实现烘烤、燃烧等控温,不需要特制开发,兼容性高,使用成本低。
[0019]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本发明充分利用某类电发热元件随着受热温度变化,其阻值会呈现特定关联的特有属性(如NI200,Ti),电池系统通过检测到发热器件阻值的变化,而捕捉到发热器件温度变化,热量通过导热金属容器无损耗传递给被加热物质,系统通过控制发热器件温度实现对最终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同时,本发明屏弃了其他方案采用的昂贵元器件如热敏电阻、FPC,采用更通用的发热器件并充分利用自身属性来实现控温,大大降低了成本;其次,本发明设定好发热器件安装方式,如缭绕、内嵌,组装简单,一致性高,受热更均匀;此外,本发明支持绝大多数普通温控电池即可实现烘烤、燃烧等控温,不需要特制开发,兼容性高,使用成本低。
[002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嘴(I)、壳体上盖(2)、上支架(3)、发热元件(4)、导热容器(5)、下支架(6)、隔热材料(7)、壳体(8)、电极(9);其中,发热元件(4)缠绕或内嵌于导热容器(5)外部,同时,发热元件(4)包裹于隔热材料(7)内部,上下两端分别由上支架(3 )与下支架(6 )进行支撑构成发热组件; 所述发热组件置于壳体(8 )内部,其中上支架(3 )上方还置有一壳体上盖(2 ),壳体上盖(2 )与壳体(8 )上端紧密连接,壳体上盖(2 )上方还有一吸嘴(I)与壳体上盖紧密连接固定,下支架(6)下方还设有一电极(9),电极(9)与壳体(8)之间绝缘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4)的电极端同时与壳体(8 )、电极(9 )相互接触连接。3.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元件(4)、导热容器(5)、下支架(6)、隔热材料(7)、壳体(8)、电极(9);其中,发热元件(4)缠绕或内嵌于导热容器(5)外部,同时,发热元件(4)包裹于隔热材料(7)内部,上下两端分别由上支架(3)与下支架(6 )进行支撑构成发热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4)是由Ni200,钛等阻值具有随温度增大而增大特性的金属发热元件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4)及导热容器(5)其中一个元件表面具有电绝缘层。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4)及导热容器(5)两件元件表面同时具有电绝缘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电子烘焙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嘴(1)、壳体上盖(2)、上支架(3)、发热元件(4)、导热容器(5)、下支架(6)、隔热材料(7)、壳体(8)、电极(9);其中,发热元件(4)缠绕于导热容器(5)外部组成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裹于隔热材料(7)内部,上下两端分别由上支架(3)与下支架(6)进行支撑构成发热组件;本发明屏弃了其他方案采用的昂贵元器件如热敏电阻、FPC,采用更通用的发热器件并充分利用自身属性来实现控温,大大降低了成本;此外,本发明支持绝大多数普通温控电池即可实现烘烤、燃烧等控温,不需要特制开发,兼容性高,使用成本低。
【IPC分类】A24F47/00
【公开号】CN105124766
【申请号】CN201510634976
【发明人】焦志渠, 王凯
【申请人】焦志渠, 王凯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