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30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位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尤指在旅行箱中可供拉出使用或缩回收藏的伸缩拉杆内以供控制各拉杆的伸缩活动与定位的制动结构。
以一般底部设有滚轮以便利使用者后拉或前推的硬壳旅行箱而言,为了在拉推使用时能方便握持而在不使用时能不占空间,均会配置有伸缩拉杆结构,使拉柄可借以顺利拉出或推回,并且为使拉柄拉出至适当位置时能暂时将该状态固定,于其伸缩拉杆的第一与第二节管间也设置有主控以下各节管伸缩状态的制动结构。
其中以一种市售旅行箱伸缩拉杆为例,其制动结构具有一壳体,壳体上具有顶孔以及分设于相反二侧的侧孔,顶孔内插设可纵向活动并受主弹性组件顶推的控制件,该控制件上具上下间隔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壳体内另设有分别受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二弹性组件顶推而可横向凸伸至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的第一卡掣件与第二卡掣件,该二卡掣件系上下间隔配置,且各设有分别对应至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斜部。如此当伸缩拉杆上拉或下压时,可利用控制件的第一斜面斜推第一卡掣件的斜部或是利用控制件的第二斜面斜推第二卡掣件的斜部而各令第一卡掣件或第二卡掣件自侧孔缩入,以利伸缩拉杆自由拉伸或收缩。
但是,该种制动结构在组装与使用上将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第一,由于其制动结构的零组件至少包括有由前、后壳所并组成的壳体、控制件、主弹性组件、第一卡掣件、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卡掣件、第二弹性组件等等,不但数量多且各零组件体积又相当精小,壳体又需由前、后半壳相并卡合组成,加上彼此弹性组件又多且分散面易将零组件弹开,因此组装上较耗时费工且不易。第二,虽然其制动结构具有反向作动的第一卡掣件与第二卡掣件而能在拉杆上拉与下推时适时卡入上、下侧孔中定位,但是其却系呈现上下分离而各别独立动作的空间组态,也即彼此间并无互动关系,一方面造成零组件增多与分散,另一方面彼此间往往可能发生不协调而影响伸缩顺畅性与定位稳固性。第三,该种具有双卡掣件的制动结构在设计上主要系供使用在第二拉杆以下的各拉杆中而采用下压的作动方式,欲在第一拉杆中使用时便需采用简化成只具单一卡掣件的另一种不同构造型态的制动结构,即使如此也系利用下压方式作动,因此无法广泛通用。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零组配件更为精简且彼此协调性与互动性更高,而不但更便利组装,并且能使拉杆的伸缩活动与定位更为顺畅与稳定。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不但可广泛使用在伸缩拉杆中的任意二拉杆间,并且更同时可适用于上拉作动方式或是下压作动方式的各式操控机构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其中第一杆与第二杆按常规的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二杆与第三杆的连接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节管即第二杆;一第二节管即第三杆,管径稍大于第一节管而可供第一节管可伸缩活动地插套其中,其近上管口之一侧管壁开设有一上卡掣孔,而近下管口孔的另一相反侧管壁则设有一下卡掣孔在第二节管上管口处套接有一管套
一固定组件,固定装设于第一节管下管口处,其相对于卡掣孔处设置有一横向贯穿的容置孔;一活动组件,活动组合在固定组件上且可相对固定组件上下升降活动,其中设有一纵向延伸的长导孔,且该长导孔邻接固定组件的壁面成型有>形导槽;一上卡掣钮,系配合一第一弹性组件而容置在固定组件的容置孔一端,使该上卡掣钮能在弹性组件之顶推下被迫伸进活动组件的长导孔中,而能在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上拉至适当处时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的上卡掣孔中,且其一侧设有>形导块而能卡入前述之>形导槽中;一下卡掣钮,系配合一第二弹性组件而容置在容置孔另一端,且与前述上卡掣钮呈同轴前后相邻设置而反向作动,以令该下卡掣钮夹挤在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二弹性组件之间,在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下推至适当处时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的下卡掣孔中。
据此,当活动组件受压而相对于固定组件下降时,其>形导槽将斜推上卡掣钮之>形导块,藉以迫使该上卡掣钮自上卡掣孔横向缩入,第一节管即可相对于第二节管收缩,直至下卡掣钮凸卡于下卡掣孔中而获定位。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


图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立体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立体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拉伸并藉上卡掣钮卡扣上卡掣孔而定位的轴向剖视结构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令上卡掣钮自上卡掣孔缩入并使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下压的轴向剖视结构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下推至底时令下卡掣钮卡扣于下卡掣孔而定位的轴向剖视结构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立体图;图7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拉伸并藉上卡掣钮卡扣上卡掣孔而定位的轴向剖视结构图;图8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令上卡掣钮自上卡掣孔缩入并使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下压的轴向剖视结构图;图9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立体图;
图10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拉伸并藉上卡掣钮卡扣上卡掣孔而定位的轴向剖视结构图。
请参阅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其主要可适用于旅行箱或者甚至是任何需要便利拉出使用与缩回收藏的任意适当装置的伸缩拉杆上,其结构基本上包括有一第一节管1、一第二节管2、一固定组件3、一活动组件4、一上卡掣钮5与一下卡掣钮6,其中第一节管1,该第一节管1下管口10的两两相对侧边各设有穿孔100与定位孔101。
第二节管2,其管径稍大于第一节管1而可供第一节管1可伸缩活动地插套其中,其近上管口20的一侧管壁开设有上卡掣孔200与扣孔201,而下管口22的相反侧管壁则开设有下卡掣孔220。上管口20处可另插套有一管套21,该管套21相对二侧各成型有一弹性扣钮210以卡扣于扣孔201中而结合在上管口20处。
固定组件3,其顶部形成有与第一节管1管径相当的环槽30,且二相对槽壁各成型有一凸扣300,使第一节管1能插入该环槽30中并藉其定位孔101受凸扣300所卡扣而能使该固定组件3结合在第一节管1下管口10处,该固定组件3宽径与第二节管2管径相当,当第一节管1插入第二节管2后该固定组件3系位在套管21下方,而即使上拉至最高处也将受套管21的阻挡而不致向外脱出。此外,该固定组件3上另设置有横向贯穿延伸的一贯孔31与相对于前述卡掣孔200的一容置孔33,以及与容置孔33垂直交叉相通的活动槽32。
活动组件4,设置有纵向延伸适当长度之一长导孔40,且该长导孔40邻接固定组件3之二侧壁面各成型有具上斜面410与下斜面411之一>形导槽41。该活动组件4插设于固定组件3的活动槽32中,并以一销杆102贯穿其长导孔40、固定组件3的穿孔31与第一节管1的穿孔100,使活动组件4能与固定组件3相结合并能相对于固定组件3稳定地升降活动,并同时使固定组件3、活动组件4能结合在第一节管1下管口10。
上卡掣钮5,系具有凹槽52以供容纳第一弹性组件50并整个容置在固定组件3的容置孔33一端中,使该卡掣钮5能被伸进活动组件4的长导孔40中而能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2的卡掣孔200中,且其二侧各设有具上斜面510与下斜面511一>形导块51而卡入于前述活动组件4所设之>形导槽41中。
下卡掣钮6,系配合第二弹性组件60而容置在容置孔33另一端,且与前述上卡掣钮5呈同轴前后相邻设置,亦即令该下卡掣钮6夹挤在第一弹性组件50与第二弹性组件60之间,而与上卡掣钮5呈相反之作动方向,以供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2的下卡掣孔220中。
上述结构可知,当欲组装出该制动结构时可预先将固定组件3、活动组件4、上卡掣钮5、第一弹性组件50、下卡掣钮6以及第二弹性组件60初步组合成单一的独立组合组件。而后再将第一节管1插入固定组件3并穿设销杆102后即可将前述的独立组合组件安装在第一节管1上而完成预组合,如图2所示。之后再将套管21套入该预组合的第一节管1上后,即可将第一节管1直接插入第二节管2中,藉由迫使套管21卡合于上管口20上,即可轻易将该第一、第二节管1、2相组接一起。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制动结构所采用的零组件不担数量较少,并且彼此间配合度与协调性较高,故不但在生产流程上可循序渐近而有系统地分阶段快速完成组装,减少人力工时的不当耗费,且由于由固定组件3、活动组件4、上卡掣钮5、第一弹性组件50、下卡掣钮6以及第二弹性组件60可预先组合成单一的独立组合组件而非散装在第一节管1上,同时该组合组件也可预先安装在第一节管1上而不受第二节管2所影响,因此该独立组合组件、第一节管1、第二节管2可分别制造、组装、储料与运输,待最后再如前所述地予以组合,即可轻易且快速地完成拉杆的组接作业,故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前实施例的伸缩拉杆至少包括有三节拉杆,而其第一节管1与第二节管2可以是除第一拉杆外其它相插接的任意二拉杆,例如本实施例中分别为第二与第三拉杆。
而在使用上,当使用者将伸缩拉杆拉起而使第一节管1将相对于第二节管2抽拉而出,直至其固定组件3顶住套管21时,如图3所示,上卡掣钮5之>形导块51将与活动组件4>形导槽41相卡合,故在第一弹性组件50与第二性组件60弹力顶推下,该上卡掣钮5将凸卡于上卡掣孔200,不轻易缩回,以保持第一节管1相对于第二节管2呈拉出的稳固定位状态。当将伸缩拉杆下推时而顶压活动组件4时,如图4所示,其上斜面410将滑顺地斜推上卡掣钮5之上斜面511而迫其横向后缩以迅速脱离上卡掣孔200,并压缩第一、第二弹性组件50、60而使其产生较高的复位弹力,如此第一节管1即可自由缩入第二节管2内,直至其下卡掣钮6下移至下卡掣孔220处而能在具有较高弹性势能的二弹性元件弹力顶推下卡入孔中而定位,如图5所示,使伸缩拉杆此时保持固定的收缩状态。亦即整支伸缩拉杆的收缩过程在操作上将相当稳定顺畅。
如图6至图8所示,若伸缩拉杆的拉杆数目又增加至最少具有四支时的第二实施例时,同理,其第三拉杆即为所述第一节管1,而第四拉杆则为所述第二节管2,且所采用的制动机构与操作原理均与前例相同。依此类推。
另值得特别注意是,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更可适用在伸缩拉杆的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上,如图9、10所示,其仅需令其活动组件4所设的接孔42与受拉柄7按压机构70所操纵的作动作相组接即可,而该作动件可采用如图中所示的软质钢丝绳700,而采用上拉方式拉升该活动组件4,由于上卡掣钮5之>形导块51与活动组件4之>形导槽41均另分别设有下斜面511与下斜面411,故可藉由下斜面411斜推下斜面511来达到令上卡掣钮5缩入效果。然而,该作动件亦可采用硬质钢线,其不但同样亦可采用上拉方式拉升活动组件4,并且还可采用下推方式推压该活动组件4,以利用上斜面410斜推上斜面510而令上卡掣钮5缩入。
换句话说,由固定组件3、活动组件4、上卡掣钮5、第一弹性组件50、下卡掣钮6以及第二弹性组件60所组合成的制动结构不但可适用在伸缩拉杆的第二拉杆以下作被动性的动作,并且亦可适用在第一拉杆上而作主动性的动作,尤其更能广用在上拉或者是下压方式作用的各式伸缩拉杆上而更为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即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其中第一杆与第二杆按常规的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二杆与第三杆的连接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节管即第二杆;一第二节管即第三杆,管径稍大于第一节管而可供第一节管可伸缩活动地插套其中,其近上管口之一侧管壁开设有一上卡掣孔,而近下管口孔的另一相反侧管壁则设有一下卡掣孔在第二节管上管口处套接有一管套;一固定组件,固定装设于第一节管下管口处,其相对于卡掣孔处设置有一横向贯穿的容置孔;一活动组件,活动组合在固定组件上且可相对固定组件上下升降活动,其中设有一纵向延伸的长导孔,且该长导孔邻接固定组件的壁面成型有>形导槽;一上卡掣钮,系配合一第一弹性组件而容置在固定组件的容置孔一端,使该上卡掣钮能在弹性组件之顶推下被迫伸进活动组件的长导孔中,而能在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上拉至适当处时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的上卡掣孔中,且其一侧设有>形导块而能卡入前述之>形导槽中;一下卡掣钮,系配合一第二弹性组件而容置在容置孔另一端,且与前述上卡掣钮呈同轴前后相邻设置而反向作动,以令该下卡掣钮夹挤在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二弹性组件之间,在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下推至适当处时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的下卡掣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相对于二侧各成型有一弹性扣钮,而第二节管近上管口处的相对二管壁则设有扣孔,套管可藉弹性扣钮卡扣于扣孔中而结合在第二节管上管口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管近下管口的相对二管壁设有穿孔,所述固定组件上相对应处也设有一贯孔,通过销杆贯穿该穿孔、贯孔以及活动组件的长导孔中而将固定组件、活动组件与第一节管三者相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与套管宽径相当而当其在第二节管中升至最高时能受顶于套管,所述固定组件顶部设有与第一节管管径相当的环槽,且二相对槽壁各成型有一凸扣,所述近下管口之二侧管壁各设有定位孔的第一节管能插入环槽中,藉凸扣卡扣于定位孔中而与固定组件扣固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拉杆制动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中设置有与横向容置孔垂直相通的纵向活动槽,以供活动组件具>形导槽的一端能插入其中而与上卡掣钮之>形导块相活动卡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的连接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节管即第二杆,其中的活动组件连接至拉柄按压机构之作动件;一第二节管即第二杆,管径稍大于第一节管而可供第一节管可伸缩活动地插套其中,其近上管口之一侧管壁开设有一上卡掣孔,而近下管口孔的另一相反侧管壁则设有一下卡掣孔,在第二节管上管口处套接有一管套;一固定组件,固定装设于第一节管下管口处,其相对于卡掣孔处设置有一横向贯穿的容置孔;一活动组件,活动组合在固定组件上且可相对固定组件上下升降活动,其中设有一纵向延伸的长导孔,且该长导孔邻接固定组件的壁面成型有>形导槽;一上卡掣钮,系配合一第一弹性组件而容置在固定组件的容置孔一端,使该上卡掣钮能在弹性组件之顶推下被迫伸进活动组件的长导孔中,而能在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上拉至适当处时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的上卡掣孔中,且其一侧设有>形导块而能卡入前述之>形导槽中;一下卡掣钮,系配合一第二弹性组件而容置在容置孔另一端,且与前述上卡掣钮呈同轴前后相邻设置而反向作动,以令该下卡掣钮夹挤在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二弹性组件之间,在第一节管相对于第二节管下推至适当处时适时凸卡于第二节管的下卡掣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件可为硬质钢丝绳,且以上拉方式拉升该活动组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件可为硬质钢线,且以下推方式推压该活动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钢线可以上拉方式拉升该活动组件。
专利摘要一种伸缩拉杆改进的制动结构,其中活动组件可升降地插组于固定组件中,上、下卡掣钮与二弹性组件系同轴前后设置于固定组件中并穿入活动组件,使上、下卡掣钮能在拉杆拉伸与收缩时分别卡入上、下卡掣钮中定位,该活动组件与上卡掣钮相对处分设有>形导槽与导块,使活动组件不论是受到上拉或下压均能斜推该上卡掣钮而令其缩回。该结构不但更便利组装,且拉杆的伸缩活动与定位更顺畅与稳定。
文档编号A45C13/26GK2427111SQ00235968
公开日2001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3日
发明者郭忠贤 申请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