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76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风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可遮阳又能取凉的通风伞装置,目前公知的伞只有遮阳的功能,特别是在夏天高温无风的情况下,就使人在伞内感到闷热难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夏天高温下既可遮阳又能通风的通风伞装置,它能有效的解决伞内闷热难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例一,用一根空管作为伞杆,在伞杆的一端内,设置有风源装置,该风源装置是由一微型电风扇、电池及控制其工作与否的电源开关组成(这装置部分简称风源部分、下同),在电风扇扇叶的下方和上方的伞杆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和排风口,在空管的另一端,安装有能起遮阳功能的伞面,这一端的空管伞杆被封闭(这部分简称为伞面部分、下同)。
当一旦需要通风取凉时,只要接通电源,使微型电风扇工作,风就会从电风扇扇叶的下方伞杆上的进风口进入伞杆,因伞杆的另一端被封闭,所以风只能从电风扇扇叶的上方,伞杆上的排风口排出,这样就能达到在伞内通风取凉的目的。
目前在公众场合,如休闲广场、海滨浴场等等所使用的太阳伞,也可以依据例一的技术构思,做成能通风的太阳伞,但风源装置要换大一些,电源也可能要换成交流电电源。但太阳伞放置的位置,往往远离交流电电源,势必造成交流电电源引线过长,而且用交流电电源的电风扇又在伞杆内,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极不安全。为了安全起见,就要设法把带交流电电源的风源装置部分与伞面部分从中间断开,具体实施办法是依据例一的技术构思简述如下例二,只要把带交流电电源的风源装置部分与伞面部分之间的伞杆从中断开,具体位置是在电风扇扇叶的上方(这部分伞杆内包括电风扇及电风扇扇叶,电源开关及伞杆上的进风口)和在排风口的下方之间(这部分包括伞杆上的排风口、伞面、被封闭的伞杆)将伞杆断开,然后在把风源装置部分和伞面部分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在适当位置,再在中间根据距离需要,用一根管子将它连通。事实上这是把伞杆根据需要而延长。
这样当太阳伞需要通风取凉时只要接通电源使电风扇工作,风就会从风源部分的进风口进入伞杆的延长部分,因伞杆的另一端被封闭,风只能从伞面部分的排风口排出,这样就能达到太阳伞通风取凉的目的。而且太阳伞本身远离交流电电源,所以对人群绝对安全。
再在伞杆内适当部位设置上香料或药料就可做成香风伞或保健伞。
本实用新型只要在用空管做成的伞杆的一端设置一风源装置,在另一端的伞杆上安装有伞面,伞杆被封闭。再在伞杆上的适当部位开设若干个进风口和排风口,在风源装置接通电源使之工作风就会从进风口进入伞杆,因另一端被封闭,所以风就会从伞杆上的排风口排出,这样就达到了通风取凉的目的,结构简单。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附图是根据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通风伞装置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例一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空管伞杆(1)、微型电风扇(2)、电池(3)、电风扇扇叶(4)、进风口(5)、排风口(6)、伞面(7)、封闭的伞杆(8)及控制其工作与否的电源开关(未画出)组成。
当空管伞杆(1)内的微型电风扇(2)经电源开关(图中未画出)接通电池电源(3)后微型电风扇工作,风就会从电风扇扇叶(4)下方伞杆上的进风口(5)进入伞杆,因伞杆另一端被封闭(8),所以风只能从伞杆上的排风口排出。这样就达到了伞内通风取凉的目的。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高温下可通风取凉的通风伞装置,该装置是用一空管做成的伞杆,在伞杆的一端内设置有微型电风扇、电池、电源开关,他们组成一风源装置(简称风源装置部分,下同),在另一端的伞杆上有一起遮阳功能的伞面,这一端空管伞杆被封闭,在微型电风扇扇叶的下方和上方的伞杆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和排风口,其特征在于在空管伞杆内一端设置有风源装置,并将对进风口和排风口起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微型电风扇扇叶的下方和上方的伞杆上分别开设若干个进风口和排风口,并受风源装置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有伞面的空管伞杆被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旦接通电源开关,使风源装置工作风就从伞杆上的进风口进入伞杆,因伞杆的另一端被封闭,所以风只能从伞杆的排风口排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下通风取凉的通风伞,它是由一空管做成的伞杆,在伞杆的一端内设置有微型电风扇、电池、电源开关等组成的风源装置,在伞杆的适当部位开设若干个进风口和排风口,并将伞杆的另一端封闭,这样当接通电源使风源装置工作,风就从伞杆上的进风口进入伞杆,因另一端被封闭,风只能从伞杆上的排风口排出,这样就达到了通风取凉的目的。再在伞杆内适当部位装上香料或药料,可做成香风伞或保健伞。
文档编号A45B3/00GK2472553SQ0120859
公开日2002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3日
发明者朱江 申请人:朱江, 朱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