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781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伞结构的改进,尤其是一种两折伞收伞机构之改进。
现有两折伞的收合机构都设有一用于拉簧滑巢定位的定位卡片,所述的拉簧是用于长骨之尾骨拉紧定位的。外拉簧滑巢活动套置在伸缩杆前部的内管上(参见图2),定位卡片则设置在伸缩伞杆的内管内,定位卡片的弹出或缩进均通过活套在内管上的外管对其的压迫或解除来实现的,只有当外管套至内管底部压至内管底部时,外管内壁抵压定位卡片,促使定位卡片缩入内管,此时活套在内管上的拉簧滑巢失去定位卡片的阻止,在拉簧的作用下顺内管下滑,拉簧处于松驰状态,折伞长骨之尾骨便处于轻松状态,此时尾骨方可向外折合。这种结构的折伞收合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只有当内管缩至定位卡片与外管碰触位置,方能将伞收合,因此收伞时,手握的伞把将随伞杆缩短而伸入收合后的伞面内,只有当外管缩至内管近底部时,方能触动定位卡片,解除拉簧滑巢的定位,使长骨之尾骨松驰后向外折合。由此可见,手握伞把必然要伸入尚未收合的伞内,潮湿的伞布会污染手或衣袖,有时还会因操作不慎手被尚未松驰的尾骨尖端划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两折伞收合机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收折伞操作时,伞面收合和伞杆收合同步进行的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
本实用新型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包括现有两折收合伞的所有部件,其特征在于伸缩伞杆内管内用于其定位的定位卡片上设有一可抵压内管内拉簧滑巢定位卡片缩入的连杆。
本实用新型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加设在内管内的连杆,作为操纵内管前部拉簧滑巢定位卡片的部件,使原来依靠外管插入到位方能触压到的拉簧滑巢定位卡片改变成,只要外管压迫用于其定位的内管内卡片,便可通过该外管定位卡片所连接的连杆触压内管前部的拉簧滑巢定位卡片,使定位卡片缩入内管,解除活套在内管上拉簧滑巢之定位限制。此结构改进,达到内管缩入外管的开始,便可解除拉簧滑巢之定位限制,使收折伞的伞面收合和伞杆的收合同步进行,避免了因收伞操作使手或衣袖被湿伞面污染或手触及尾骨尖端被划伤之不愉快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具有使用操作更加快捷方便、使用更加清洁、安全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是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改进前折伞收合机构示意图。
实施例从
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改进后的折伞收合机构基本结构与现有同类伞相同,包括由内管1和外管2构成的伞杆3,安装在伞杆3前端的上巢4,套置在伞杆3上的下巢5和拉簧滑巢6,伞骨架7的长骨8、短骨9和拉簧10分别与上巢4、下巢5和拉簧滑巢6连接,拉簧10的一端与设置在长骨8端的尾骨11连接,内管1的前部开设一供其内定位卡片12伸出的槽孔,该槽孔位置的内管1内设有一用于拉簧滑巢6定位的定位卡片12,内管1下部设有一用于其伸出外管2后定位的卡片13。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部位是在内管定位卡片13的尾部14连接一连杆15,该连杆15直抵拉簧滑巢定位卡片12,当内管定位卡片13被压动时,定位卡片13带动连杆15向上顶动滑巢定位卡片12,使滑巢定位卡片12缩入内管1,以解除滑巢6向下滑动的限制。其工作原理是伞使用状态下(见
图1),设置在伞杆3内管1内的滑巢定位卡片12和内管定位卡片13均处于外伸状态,滑巢定位卡片12阻止滑巢6顺伞杆1下滑,内管定位卡片13则阻止其缩入外管2。伞收合时,对外管2作用一推力,促使内管1缩入外管2,当外管2触压内管定位卡片13时定位卡片被压入内管1,与此同时,内管定位卡片13带动连杆15向上移动,连杆15的顶端触动拉簧滑巢定位卡片12,使该定位卡片12与内管定位卡片13联动缩入内管1,同时解除两定位卡片12、13对拉簧滑巢6下滑和内管1缩入的阻止。
权利要求1.一种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包括现有两折收合伞的所有部件,其特征在于伸缩伞杆内管内用于其定位的定位卡片上设有一可抵压内管内拉簧滑巢定位卡片缩入的连杆。
专利摘要一种折伞收合机构之改进,包括:现有两折收合伞的所有部件,其特征在于:伸缩伞杆内管内用于其定位的定位卡片上设有一可抵压内管内拉簧滑巢定位卡片缩入的连杆。此结构改进,使收折伞的伞面收合和伞杆的收合同步进行,避免了因收伞操作使手或衣袖被湿伞面污染或手触及尾骨尖端被划伤之不愉快情况的发生。本折伞收合机构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具有使用操作更加快捷方便、使用更加清洁、安全之优点。
文档编号A45B25/14GK2476207SQ01209308
公开日2002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0日
发明者庄素芬 申请人:庄素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