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伞尾珠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460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的伞尾珠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类,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伞尾珠固定结构。
众所周知,为提供结合伞面的外缘,通常是在伞尾骨的外端组合以一伞尾珠,而伞尾珠上设有一贯穿孔,使缝线得以穿设其间,并结合伞面的端缘,以固设伞面于伞架上部;常见的伞尾珠1结构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在轴向设有一套合孔11,外部设有贯穿孔12,使伞尾骨2的末端穿入套合孔11,利用铆钉13结合,此种结合方式稳固性较佳,但其制造及组合铆钉的程序过于麻烦,其成本也高;另一种常见的伞尾珠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在伞尾骨2的外侧端设有一槽孔21,另于伞尾珠1的侧方设以一扣合片14,具有向内的钩部141,使伞尾骨2可直接插入伞尾珠1的套合孔11,而槽孔21恰为钩部141所卡制,形成嵌合状态;此种组合方式具有便利性,但制造卡合片14及向内的钩部14并不容易,费时费力,其钩部容易断裂,失去嵌合效果,而与伞尾骨2脱离,从而使伞面无法展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两种伞尾珠固定结构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新型的伞尾珠固定结构,具有组合便利、稳固的嵌合效果以及制造简单,确保其伞尾骨与伞面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伞尾珠固定结构,主要是在伞尾骨的外端设有一向外弯折的卡合部,配合伞尾珠一侧开设有卡合槽,可便于二者的直接扣合,形成固定的嵌合构造,其制造简易,实施便利,且不易损坏,提高使用功效。
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为常见伞尾珠组合伞尾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为另一常见伞尾珠组合伞尾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1为伞尾珠、11为套合孔、12为贯穿孔、13为铆钉、14为扣合片、141为钩部、15为卡合槽、2为伞尾骨、21为槽孔、22为卡合部。
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卡合槽15、套孔11、贯穿孔12、卡合部22及伞尾骨2所构成,其中伞尾珠1在其侧方设有一卡合槽15,是从套合孔11的内向外穿透于表面,而伞尾骨2的尾端侧部设有一向外弯折的卡合部22,在伞尾珠上设有一贯穿孔12,使缝线得以穿设其间;伞尾珠上设有一贯穿孔12,使缝线得以穿设其间;伞尾珠1为塑料或木质材料,故可简易的完成其卡合槽15的设置,而伞尾骨2一般为金属材质所制,故可在未组合前,轻易的压制出稍,并具有弹性的外凸卡部22。
当组合时,只将伞尾骨2直接插入伞尾珠1的套合孔11,在卡合部22外端到达卡合槽15的位置时,便自动向外弹出,形成稳固的卡合效果,使伞尾骨2与伞尾珠1间,具有相当稳固的结合性,也具有更佳的强度,而能有效避免其损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合便利,制造容易及嵌合稳固,又可避免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伞尾珠固定结构,它是由一伞尾珠(1)及一伞尾骨(2)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伞尾珠的侧方设有一卡合槽(15),从套合孔(11)的内向外穿透于表面;而在伞尾骨(2)的尾端侧部设有一向外弯折的卡合部(22),具有稍微的弹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伞尾珠固定结构,主要是于伞尾骨2的外端设有一向外弯折的卡合部22,并在伞尾珠一侧开设有卡合槽15,使二者直接扣合,形成稳固的嵌合构造,其结合便利,制造容易及避免其损坏。
文档编号A45B25/00GK2479779SQ01219399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6日
发明者柯金松 申请人:柯金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