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文档序号:672188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特别是一种用计算机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属于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使用计算机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仅仅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方法,其方法和计算方式与人工操作相同,每完成一款式的结构设计都将其整板存储在计算机中,以便下一次调用,虽然比人工操作方便了许多,但由于每一款式的结构设计在计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具体参数和无序的操作步骤,当这些款式再次重复使用时,因为每种款式的结构设计比较独立,很多设计数据是固定的,不可互动的,因此,再次利用率低,更不能在原款式的基础上稍稍改动某个或几个参数变成另一种款式,设计的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每一步的操作都必须有参考点或线,而且参考点或线的选择要与尺寸表的某项尺寸数据有计算关系,步步相连,互相依赖,层层链锁互动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在每一种款式的结构设计时,都是以公式进行参数的输入,对每条结构线的设计分别以可变计算公式输入,当要改变同一款式的整体造型时,只需调用该款式,输入主要的人体尺寸和控制造型的胸腰差、臀腰差、摆放量等参数,即可立刻完成其结构的设计,无需重新调整或更改第一次设计时的参数,其打板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另外,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在某种款式的基础上稍稍改动某个或某几个参数就能演变成另一种款式,其设计灵活方便,效率高。
本发明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1)按照链式互动操作的方法建立上衣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文件,其中链式互动操作的方法为①建立包括有人体测量尺寸的基本尺寸表;②根据基本尺寸表进行结构设计的操作,每一步的操作时都必须有参考点或线,且参考点或线的选择要与尺寸表的某项尺寸数据有计算关系,步步相连,互相依赖,层层链锁互动;
2)在上衣和裙子原形文件基础上,更改主要部位尺寸,调整结构形式,快速互动地设计出断腰式衣裙原形、连身式衣裙原形、公主式衣裙原形、三开式衣裙原形四种主要的服装结构类型;3)按照款式造型的设计要求,调用上述的基本原型文件或四种结构类型的任一种,改变新尺寸后继续按设计要求加入新的造型线,完成分部件的设计,再将袖子和领子组接,调整组接线和点,完成服装的整体设计,并将分部件的设计和整体设计保存。
上述步骤1)中上衣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文件的作图步骤如下第1步作原点0;第2步作上衣后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1为背长+(胸围*5%+2.5)/3,长方形的宽B1为胸围/4-0.5;第3步作上衣前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70cm作长方形,长方形高L2为背长+(胸围*5%+2.5)/3+0.6,宽B2为胸围4+0.5;第4步作裙后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纵向移动10cm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3为裙长,宽B3为臀围/4;第5步作裙前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70cm,纵向移动10cm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4为裙长,宽B4为臀围/4;第6步作上衣后片胸围线——线1,以上衣后片开格的上平线1为基线,纵向移动L5为背长/2+2+(胸围*5%+2.5)/3,作水平线;第7步作上衣前片胸围线——线2,以上衣前片开格的上平线2为基线纵向移动L6为背长/2+2+(胸围*5%+2.5)/3+0.6,作水平线;第8步作裙后片臀围线——线3,以裙后片开格的上平线3为基线,纵向移动L7为臀高,作水平线;第9步作裙前片臀围线——线4,以裙前片开格的上平线4为基线,纵向移动L8为臀高,作水平线;第10步作后领宽点,以p1为基点,横向移动B5为胸围*5%+2.5;第11步作后领深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7为(胸围*5%+2.5)/3;第12步作前领宽点,以p2为基点,横向移动B6为胸围*5%+2.1;第13步作前领深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8为胸围*5%+3.1;第14步作后肩宽控点,以p1为基点,横向移动B7为肩宽+0.5第15步作前肩宽控点,以p2为基点,横向移动B8为肩宽第16步作后肩斜线——线5,后肩宽控点以后领宽点为圆心旋转L9得后肩宽点,直线连接后肩宽点与后领宽点得后肩斜;第17步作前肩斜线——线6,前肩宽控点以前领宽点为圆心旋转L10得前肩宽点,连接前肩宽点与前领宽点得前肩斜;第18步作背褶尖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11为7cm,横向移动B9为胸围/10+2.5;第19步作胸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12为胸高,横向移动B10为胸距/2;第20步作背宽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13为[背长/2+2+(胸围*5%+2.5)/3]/2+2,横向移动B11为胸围*16%+2.7;第21步作胸宽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14为[背长/2+2+(胸围*5%+2.5)/3+0.6]/2+1,横向移动B12为胸围*16%+1第22步作背褶位点,以后领宽点为基点,沿后肩斜线移动L15为6cm;第23步作胸褶位点,以前领宽点为基点,沿前肩斜线移动L16为6cm;第24步作后背褶,以后背褶尖点为圆心,旋转背褶位点、后肩宽点L17为背褶,得新背褶位点和新后肩宽点,直线连接背褶位点、背褶尖点,得线7;直线连接背褶尖点、新背褶位点,得线8;直线连接新背褶位点、新后肩宽点,得线9;第25步作前胸褶,以胸点为圆心,旋转胸褶位点、前肩宽点、前胸宽点L18为胸褶量,得新胸褶位点、新前肩宽点和新前胸宽点,直线连接胸褶位点、胸点,得线10;直线连接新胸褶位点、胸点,得线11;直线连接新胸褶位点、新前肩宽点,得线12;第26步作后领弧线——线13,曲线连接后领深、后领宽二点;第27步作后袖笼弧线——线14,曲线连接新后肩宽、后背宽、后胸围宽三点;第28步作前袖笼弧线——线16,曲线连接新前肩宽、新前胸宽、前胸围宽三点;第29步作上衣后中褶,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B13为胸腰差*10%,得衫后中褶点,直线连接此点与后片开格上平线与胸围线距离的平分点——衫后中褶尖点,得线17;第30步作上衣后褶位,以衫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4为腰围/12+1.5,得衫后褶位点;第31步作上衣后褶,以衫后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5为胸腰差*30%,得衫后褶点,直线连接衫后褶位点与上衣后褶的平分点向胸围线作垂线的交点——衫后褶尖点,得线18;直线连接衫后褶点与衫后褶尖点,得线19;第32步作上衣后侧褶,以衫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6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得后侧褶点,直线连接衫后侧褶点与后胸围宽点,得线20;第33步作上衣前中褶,以p3为基点横向移动B17为胸腰差*5%,得衫前中褶点,直线连接衫前中褶点与上衣胸点向前中线作垂线的交点——衫前中褶尖点,得线21;第34步作上衣前褶位,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8为腰围/12+2.5,得衫前褶位点;第35步作上衣前褶,以衫前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9为胸腰差*25%,得衫前褶点,直线连接衫前褶位点与上衣前褶的平分点向胸围线作垂线的交点纵向移动1cm所得点——衫前褶尖点,得线22;直线连接衫前褶点与衫前褶尖点,得线23;第36步作上衣前侧褶,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0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得前侧褶点,直线连接衫后侧褶点与前胸围宽点,得线24;第37步作裙后中褶,以p4为基点横向移动B21为臀腰差*10%,得裙后中褶点,直线连接裙后中褶点与臀围线与裙后中线的交点纵向移动2cm所得点——裙后中褶尖点,得线25;第38步作裙后褶位,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2为腰围/12+1.5,得裙后褶位点;第39步作裙后褶,以裙后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3为臀腰差*20%,得裙后褶点,直线连接裙后褶点与裙后褶的平分点向臀围线作垂线的校点纵向移动2cm所得的点——裙后褶尖点,得线26;直线连接裙后褶点与裙后褶尖点,得线27;第40步作裙后侧褶,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4为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得裙后侧褶点,曲线连接裙后侧褶点和后臀宽点,得线28;第41步作裙前中褶,以p5为基点横向移动B25为臀腰差*5%,得裙前中褶点,直线连接裙前中褶点与臀围线与前裙片前中线的交点纵向移动6cm所得的点——裙前中褶尖点,得线29;第42步作裙前褶位,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6为腰围/12+2.5,
得裙前褶位点;第43步作裙前褶点,以裙前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7为臀腰差*15%,得裙前褶点,直线连接裙前褶点与裙前褶的平分点向臀围线作垂线的交点纵向移动6cm所得的点——裙前褶尖点,得线30;直线连接裙前褶点与裙前褶尖点,得线31;第44步作裙前侧褶,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8为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得裙前侧褶点,曲线连接裙前侧褶点和前臀宽点,得线32;第45步作摆后中松,以p6为基点横向移动B29为摆松量*10%,得摆后中松点,直线连接摆后中松点与以裙后中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中松尖点,得线33;第46步作摆后松,p7为基点横向移动摆松量*10%,得摆后松位点,以此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0为摆松量*20%,得摆后松点,直线连接摆后松位点与以裙后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松尖点,得线34;直线连接摆后松点与摆后松尖点、得线35;第47步作摆后侧松,以p8为基点横向移动B31为摆松量*20%,得摆后侧松点,直线连接摆后侧松点与以后臀宽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侧松尖点,得线36;第48步作摆前中松,以p9为基点横向移动B32为摆松量*10%,得摆前中松点,直线连接摆前中松点与以裙前中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2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中缝松尖点,得线37;第49步作摆前松,以p10为基点横向移动摆松量*10%,得摆前松位点,以摆前松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3为摆松量*20%,得摆前松点,直线连接摆前缝松位点与以裙前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3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缝松尖点,得线38;直线连接摆前缝松点与摆前缝松尖点,得线39;第50步作摆前侧松,以p11为基点横向移动B34为摆松量*20%,得摆前侧松点,直线连接摆前侧松点与以前臀宽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4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侧松尖点,得线40。上述步骤2)中断腰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29步的上衣后中褶由胸腰差*10%修改为0
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35%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5%-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5步的上衣前褶由胸腰差*25%修改为胸腰差*30%将第36步的上衣前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7步的裙后中褶由臀腰差*10%修改为0将第38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20%修改为胸腰差*30%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将第41步的裙前中褶由臀腰差*5%修改为0将第43步的裙前褶点由臀腰差*15%修改为胸腰差*20%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0%+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5步的摆后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4)画顺上衣腰围线、裙腰围线和下摆线①修顺上衣腰线a、闭合上衣前褶、侧缝和后褶后,曲线修顺得新腰线b、将新腰围线复制到上衣的腰围处,完成断腰式上衣腰围制作②修顺裙腰线a、裙腰围线的制作,作图方法参照上衣腰围线的制作③修顺裙摆线a、下摆线的制作,作图方法参照上衣腰围的制作。
上述步骤2)连身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5步的衫前褶尖点纵向移动由1cm修改为4cm(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9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将第41步的裙前中褶由臀腰差*5%修改为0将第43步的裙前褶臀腰差*15%由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4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4)转移胸褶、画顺裙摆线和裙子与上衣的对接①转移胸褶a、确定胸褶转移的位置以前胸围宽点为基点,沿线41移动距离L25为5cm,得前侧胸褶位秒点,直线连接前侧胸褶位点和胸点得线42b、胸褶转移以胸点为圆心,闭合胸肩褶旋转前袖笼线、线42,完成胸褶向侧缝线的转移②修顺裙摆线a、下摆线的制作,参照图4断腰式裙子下摆线的制作方法③上衣与裙子的对接a、由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将第4步的裙后片开格由纵向移动10cm修改为纵向移动0cm将第5步的裙前片开格由纵向移动10cm修改为纵向移动0cm上述步骤2)公主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画裙摆线下摆线的制作与断腰式裙下摆的制作方法相同;(2)上衣与裙子的对接①上衣前中与裙子前中的对接将裙前中部分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前中的衫前中褶点对接,得前中;②上衣前侧与裙子前侧的对接将裙前侧部分以裙前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前侧的衫前褶点对接,得前侧;③上衣后中与裙子后中的对接将裙后中部分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后中的衫后中褶点对接,得后中;④上衣后侧与裙子后侧的对接将裙后侧部分以裙后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后侧的衫后褶点对接,得后侧(3)修顺公主线①曲线修顺前中缝分别过衫前中褶尖点、衫前中褶点、裙前中褶尖点画曲线;②曲线修顺前破缝分别过胸褶位点、胸点、衫前褶位点、裙前褶尖点画曲线;③曲线修顺前破缝分别过新胸褶位点、胸点、衫前褶点、裙前褶尖点画曲线;④曲线修顺前侧缝分别过前胸围宽点、衫前侧褶点、前臀宽点画曲线;⑤曲线修顺后中缝分别过衫后中褶尖点、衫后中褶点、裙后中褶尖点画曲线;⑥曲线修顺后破缝分别过背褶位点、衫后褶位点、裙后褶尖点画曲线;⑦线修顺后破缝分别过新背褶位点、衫后褶点、裙后褶尖点画曲线;⑧曲线修顺后侧缝分别过后胸围宽点、衫后侧褶点、后臀宽点画曲线。上述步骤2)三开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29步的上衣后中褶由胸腰差*10%修改为胸腰差*15%;将第30步的作上衣后褶位由腰围/12+1.5修改为腰围/6;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50%;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50%-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4步的上衣前褶位由腰围/12+2.5修改为腰围/6+5;将第35步的上衣前褶由胸腰差*25%修改为胸腰差*35%-1.5;将第36步的上衣前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5%-1.5+腰前后差;(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8步的裙后褶位由腰围/12+1.5修改为腰围/6;将第39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20%修改为胸腰差*50%;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臀腰差*50%-腰前后差;将第42步的裙前褶位由腰围/12+2.5修改为腰围/6+5;将第43步的裙前褶点由臀腰差*15%修改为臀腰差*35%-1.5;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臀腰差*35%-1.5+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6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3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4)上下对接与公主式上衣与裙子的对接方法相同;(5)增加前片辅助褶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水平移动B35为8cm作辅助褶宽=1.5cm,腰线以上L28为10cm,腰线以下L29为11cm(6)画后侧片①以后胸围宽点为基点,沿后袖笼弧线移动L26为6cm,得后侧破缝设计点;②用曲线分别连接后侧破缝设计点、衫后褶位点,后侧破缝设计点、衫后褶点得后侧;(7)画前侧片①以后胸围宽点为基点,沿前袖笼弧线移动L27为4cm,得前侧破缝设计点;②用曲线分别连接前侧破缝设计点、衫前褶位点,前侧破缝设计点、衫前褶点得前侧;(8)前侧片与后侧片的对接将以线43、线44、线45、线46组成的前侧片,以前胸围宽点为基点对接到后胸围宽点,与后侧片形成侧片。
本发明每一步的操作都必须有参考点或线,且参考点或线的选择要与尺寸表的某项尺寸数据有计算关系,步步相连,互相依赖,层层链锁互动,其在每一种款式的结构设计时,都是以公式进行参数的输入,当需改变同一种款式中的不同人体尺寸时,只需调用该款式,输入不同的人体尺寸即可立刻完成其结构设计,而不必重新设计,其打板速度块,节省人力物力;另外,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在某种款式的基础上稍稍改动某个或某几个参数就能演变成另一种款式,本发明由于采用链式互动的方法建立基本原型,根据基本原型互动产生主要的断腰式、连身式、公主式、三开式基本型四种结构类型,由于千变万化的服装款式基本是从这几类原形变化而来,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不断地进行各式服装的结构设计,不断地进行各种款式的循环设计,并且不断地部件保存,不断地丰富信息库内容,不断地扩大信息库,且信息库可循环使用,从根本上提高服装打板的速度,提高打板的效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灵活方便,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域的工业、商业制板,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较显著。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图1为本发明基本原型文件作图步骤第1步~第21步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基本原型文件作图步骤第22步~第28步的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基本原型文件作图步骤第29步~第50步的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成断腰式衣裙原形的作图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成连身式衣裙原形的作图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成公主式衣裙原形的作图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成公主式衣裙原形时修顺公主线的作图过程示意图;图8、图9为本发明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成三开式衣裙原形的作图过程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中领的组接方法的作图过程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中将公主式衣裙原形取出,执行新的尺寸表所得的裁剪图12为图11修改裙长所得的裁剪图;图13为图11修改控制纵向外形变化的设计参数1和摆放量所得的裁剪图;图14为图11增大摆放量所得的裁剪图;图15为图11减小摆放量所得的裁剪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本发明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1)按照链式互动操作的方法建立上衣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文件,其中链式互动操作的方法为①建立包括有人体测量尺寸的基本尺寸表;人体测量尺寸通常包括有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背长、裙长、臀高、胸高、胸距、胸褶量、控制纵向外形变化的设计参数1、胸腰差、臀腰差、摆放量、前肩斜、后肩斜、背褶量、控制腰线侧缝位置的腰前后差;②根据基本尺寸表进行结构设计的操作,每一步的操作时都必须有参考点或线,且参考点或线的选择要与尺寸表的某项尺寸数据有计算关系,步步相连,互相依赖,层层链锁互动;2)在上衣和裙子原形文件基础上,更改主要部位尺寸,调整结构形式,快速互动地设计出断腰式衣裙原形、连身式衣裙原形、公主式衣裙原形、三开式衣裙原形四种主要的服装结构类型;3)按照款式造型的设计要求,调用上述的基本原型文件或四种结构类型的任一种,改变新尺寸后继续按设计要求加入新的造型线,完成分部件的设计,再将袖子和领子组接,调整组接线和点,完成服装的整体设计,并将分部件的设计和整体设计保存。
上述步骤1)中上衣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文件的作图步骤如下第1步作原点O;第2步作上衣后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1为背长+(胸围*5%+2.5)/3,长方形的宽B1为胸围/4-0.5;第3步作上衣前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70cm作长方形,长方形高L2为背长+(胸围*5%+2.5)/3+0.6,宽B2为胸围4+0.5;第4步作裙后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纵向移动10cm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3为裙长,宽B3为臀围/4;第5步作裙前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70cm,纵向移动10cm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4为裙长,宽B4为臀围/4;第6步作上衣后片胸围线——线1,以上衣后片开格的上平线1为基线,纵向移动L5为背长/2+2+(胸围*5%+2.5)/3,作水平线;第7步作上衣前片胸围线——线2,以上衣前片开格的上平线2为基线纵向移动L6为背长/2+2+(胸围*5%+2.5)/3+0.6,作水平线;第8步作裙后片臀围线——线3,以裙后片开格的上平线3为基线,纵向移动L7为臀高,作水平线;第9步作裙前片臀围线——线4,以裙前片开格的上平线4为基线,纵向移动L8为臀高,作水平线;第10步作后领宽点,以p1为基点,横向移动B5为胸围*5%+2.5;第11步作后领深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7为(胸围*5%+2.5)/3;第12步作前领宽点,以p2为基点,横向移动B6为胸围*5%+2.1;第13步作前领深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8为胸围*5%+3.1;第14步作后肩宽控点,以p1为基点,横向移动B7为肩宽+0.5第15步作前肩宽控点,以p2为基点,横向移动B8为肩宽第16步作后肩斜线——线5,后肩宽控点以后领宽点为圆心旋转L9得后肩宽点,直线连接后肩宽点与后领宽点得后肩斜;第17步作前肩斜线——线6,前肩宽控点以前领宽点为圆心旋转L10得前肩宽点,连接前肩宽点与前领宽点得前肩斜;第18步作背褶尖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11为7cm,横向移动B9为胸围/10+2.5;第19步作胸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12为胸高,横向移动B10为胸距/2;第20步作背宽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13为[背长/2+2+(胸围*5%+2.5)/3]/2+2,横向移动B11为胸围*16%+2.7;第21步作胸宽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14为[背长/2+2+(胸围*5%+2.5)/3+0.6]/2+1,横向移动B12为胸围*16%+1第22步作背褶位点,以后领宽点为基点,沿后肩斜线移动L15为6cm;第23步作胸褶位点,以前领宽点为基点,沿前肩斜线移动L16为6cm;第24步作后背褶,以后背褶尖点为圆心,旋转背褶位点、后肩宽点L17为背褶,得新背褶位点和新后肩宽点,直线连接背褶位点、背褶尖点,得线7;直线连接背褶尖点、新背褶位点,得线8;直线连接新背褶位点、新后肩宽点,得线9;第25步作前胸褶,以胸点为圆心,旋转胸褶位点、前肩宽点、前胸宽点L1
8为胸褶量,得新胸褶位点、新前肩宽点和新前胸宽点,直线连接胸褶位点、胸点,得线10;直线连接新胸褶位点、胸点,得线11;直线连接新胸褶位点、新前肩宽点,得线12;第26步作后领弧线——线13,曲线连接后领深、后领宽二点;第27步作后袖笼弧线——线14,曲线连接新后肩宽、后背宽、后胸围宽三点;第28步作前袖笼弧线——线16,曲线连接新前肩宽、新前胸宽、前胸围宽三点;第29步作上衣后中褶,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B13为胸腰差*10%,得衫后中褶点,直线连接此点与后片开格上平线与胸围线距离的平分点——衫后中褶尖点,得线17;第30步作上衣后褶位,以衫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4为腰围/12+1.5,得衫后褶位点;第31步作上衣后褶,以衫后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5为胸腰差*30%,得衫后褶点,直线连接衫后褶位点与上衣后褶的平分点向胸围线作垂线的交点——衫后褶尖点,得线18;直线连接衫后褶点与衫后褶尖点,得线19;第32步作上衣后侧褶,以衫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6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得后侧褶点,直线连接衫后侧褶点与后胸围宽点,得线20;第33步作上衣前中褶,以p3为基点横向移动B17为胸腰差*5%,得衫前中褶点,直线连接衫前中褶点与上衣胸点向前中线作垂线的交点——衫前中褶尖点,得线21;第34步作上衣前褶位,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8为腰围/12+2.5,得衫前褶位点;第35步作上衣前褶,以衫前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9为胸腰差*25%,得衫前褶点,直线连接衫前褶位点与上衣前褶的平分点向胸围线作垂线的交点纵向移动1cm所得点——衫前褶尖点,得线22;直线连接衫前褶点与衫前褶尖点,得线23;第36步作上衣前侧褶,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0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得前侧褶点,直线连接衫后侧褶点与前胸围宽点,得线24;第37步作裙后中褶,以p4为基点横向移动B21为臀腰差*10%,得裙后中褶点,直线连接裙后中褶点与臀围线与裙后中线的交点纵向移动2cm所得点——裙后中褶尖点,得线25;第38步作裙后褶位,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2为腰围/12+1.5,得裙后褶位点;第39步作裙后褶,以裙后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3为臀腰差*20%,得裙后褶点,直线连接裙后褶点与裙后褶的平分点向臀围线作垂线的校点纵向移动2cm所得的点——裙后褶尖点,得线26;直线连接裙后褶点与裙后褶尖点,得线27;第40步作裙后侧褶,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4为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得裙后侧褶点,曲线连接裙后侧褶点和后臀宽点,得线28;第41步作裙前中褶,以p5为基点横向移动B25为臀腰差*5%,得裙前中褶点,直线连接裙前中褶点与臀围线与前裙片前中线的交点纵向移动6cm所得的点——裙前中褶尖点,得线29;第42步作裙前褶位,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6为腰围/12+2.5,得裙前褶位点;第43步作裙前褶点,以裙前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7为臀腰差*15%,得裙前褶点,直线连接裙前褶点与裙前褶的平分点向臀围线作垂线的交点纵向移动6cm所得的点——裙前褶尖点,得线30;直线连接裙前褶点与裙前褶尖点,得线31;第44步作裙前侧褶,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8为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得裙前侧褶点,曲线连接裙前侧褶点和前臀宽点,得线32;第45步作摆后中松,以p6为基点横向移动B29为摆松量*10%,得摆后中松点,直线连接摆后中松点与以裙后中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中松尖点,得线33;第46步作摆后松,以p7为基点横向移动摆松量*10%,得摆后松位点,以此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0为摆松量*20%,得摆后松点,直线连接摆后松位点与以裙后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松尖点,得线34;直线连接摆后松点与摆后松尖点、得线35;第47步作摆后侧松,以p8为基点横向移动B31为摆松量*20%,得摆后侧松点,直线连接摆后侧松点与以后臀宽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
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侧松尖点,得线36;第48步作摆前中松,以p9为基点横向移动B32为摆松量*10%,得摆前中松点,直线连接摆前中松点与以裙前中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2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中缝松尖点,得线37;第49步作摆前松,以p10为基点横向移动摆松量*10%,得摆前松位点,以摆前松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3为摆松量*20%,得摆前松点,直线连接摆前缝松位点与以裙前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3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缝松尖点,得线38;直线连接摆前缝松点与摆前缝松尖点,得线39;第50步作摆前侧松,以p11为基点横向移动B34为摆松量*20%,得摆前侧松点,直线连接摆前侧松点与以前臀宽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4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侧松尖点,得线40。上述步骤2)中断腰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29步的上衣后中褶由胸腰差*10%修改为0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35%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5%-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5步的上衣前褶由胸腰差*25%修改为胸腰差*30%将第36步的上衣前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7步的裙后中褶由臀腰差*10%修改为0将第38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20%修改为胸腰差*30%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将第41步的裙前中褶由臀腰差*5%修改为0将第43步的裙前褶点由臀腰差*15%修改为胸腰差*20%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0%+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5步的摆后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
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4)画顺上衣腰围线、裙腰围线和下摆线①修顺上衣腰线a、闭合上衣前褶、侧缝和后褶(如图所示)后,曲线修顺得新腰线b、将新腰围线复制到上衣的腰围处,完成断腰式上衣腰围制作②修顺裙腰线a、裙腰围线的制作,作图方法参照上衣腰围线的制作(如图所示)③修顺裙摆线a、下摆线的制作,作图方法参照上衣腰围的制作(如图所示)。上述步骤2)连身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5步的衫前褶尖点纵向移动由1cm修改为4cm(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9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将第41步的裙前中褶由臀腰差*5%修改为0将第43步的裙前褶臀腰差*15%由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4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
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4)转移胸褶、画顺裙摆线和裙子与上衣的对接①转移胸褶a、确定胸褶转移的位置以前胸围宽点为基点,沿线41移动距离L25为5cm,得前侧胸褶位秒点,直线连接前侧胸褶位点和胸点得线42;b、胸褶转移以胸点为圆心,闭合胸肩褶旋转前袖笼线、线42,完成胸褶向侧缝线的转移;②修顺裙摆线a、下摆线的制作,参照图4断腰式裙子下摆线的制作方法;③上衣与裙子的对接a、由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将第4步的裙后片开格由纵向移动10cm修改为纵向移动0cm;将第5步的裙前片开格由纵向移动10cm修改为纵向移动0cm;上述步骤2)公主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画裙摆线下摆线的制作与断腰式裙下摆的制作方法相同;(2)上衣与裙子的对接①上衣前中与裙子前中的对接将裙前中部分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前中的衫前中褶点对接,得前中;②上衣前侧与裙子前侧的对接将裙前侧部分以裙前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前侧的衫前褶点对接,得前侧;③上衣后中与裙子后中的对接将裙后中部分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后中的衫后中褶点对接,得后中;④上衣后侧与裙子后侧的对接将裙后侧部分以裙后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后侧的衫后褶点对接,得后侧;(3)修顺公主线①曲线修顺前中缝分别过衫前中褶尖点、衫前中褶点、裙前中褶尖点画曲线;②曲线修顺前破缝分别过胸褶位点、胸点、衫前褶位点、裙前褶尖点画曲线;③曲线修顺前破缝分别过新胸褶位点、胸点、衫前褶点、裙前褶尖点画曲线;④曲线修顺前侧缝分别过前胸围宽点、衫前侧褶点、前臀宽点画曲线;⑤曲线修顺后中缝分别过衫后中褶尖点、衫后中褶点、裙后中褶尖点画曲线;⑥曲线修顺后破缝分别过背褶位点、衫后褶位点、裙后褶尖点画曲线;⑦线修顺后破缝分别过新背褶位点、衫后褶点、裙后褶尖点画曲线;⑧曲线修顺后侧缝分别过后胸围宽点、衫后侧褶点、后臀宽点画曲线。上述步骤2)三开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29步的上衣后中褶由胸腰差*10%修改为胸腰差*15%;将第30步的作上衣后褶位由腰围/12+1.5修改为腰围/6;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50%;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50%-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4步的上衣前褶位由腰围/12+2.5修改为腰围/6+5;将第35步的上衣前褶由胸腰差*25%修改为胸腰差*35%-1.5;将第36步的上衣前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5%-1.5+腰前后差;(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8步的裙后褶位由腰围/12+1.5修改为腰围/6;将第39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20%修改为胸腰差*50%;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臀腰差*50%-腰前后差;将第42步的裙前褶位由腰围/12+2.5修改为腰围/6+5;将第43步的裙前褶点由臀腰差*15%修改为臀腰差*35%-1.5;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臀腰差*35%-1.5+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6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
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3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4)上下对接与公主式上衣与裙子的对接方法相同;(5)增加前片辅助褶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水平移动B35为8cm作辅助褶宽=1.5cm,腰线以上L28为10cm,腰线以下L29为11cm;(6)画后侧片①以后胸围宽点为基点,沿后袖笼弧线移动L26为6cm,得后侧破缝设计点;②用曲线分别连接后侧破缝设计点、衫后褶位点,后侧破缝设计点、衫后褶点得后侧;(7)画前侧片①以后胸围宽点为基点,沿前袖笼弧线移动L27为4cm,得前侧破缝设计点;②用曲线分别连接前侧破缝设计点、衫前褶位点,前侧破缝设计点、衫前褶点得前侧;(8)前侧片与后侧片的对接将以线43、线44、线45、线46组成的前侧片,以前胸围宽点为基点对接到后胸围宽点,与后侧片形成侧片。
上述步骤1)、步骤2)中对袋口位置、设计的分割线位置、曲线设计造型量、褶量的大小等人工裁剪中没有公式可依的常现数据的处理方法为将固定的数据转化为依赖于尺寸表的公式,转换的基本原则是横向分割线以衣长为比例计算,竖向分割线没有公式可依的胸围为比例计算,例如上衣前胸设计一横分割线,其位置不能直接使用固定的数据20厘米或30厘米,必须转化为衣长的百分比,如衣长的30%。
上述步骤1)、步骤2)中曲线的绘画方法为在两点间或直线上或某一裁片上作设计弧线时需要在弧线上设置链式的控制点,控制点的设置为以尺寸表中尺寸为参考的公式设置,当表中尺寸改变时,弧线随控制点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当画裙侧胯弧线时,除了起止点外,还需要增加弧线弯度的控制点,可用臀腰差百分比,使侧胯弧线依赖于起、始和控制点三点,以达到使表中尺寸改变时,侧胯弧线也随之而改变。
本发明中领的组接方法为以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接领,作图方法如下(1)在衫身前片作对接三角形①以前领深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5为2.5cm,得A点;②以A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30为25cm,得C点;③直线连接B点、C点和A点,得三角形ABC;(2)作可对接领的三角形①以A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6为30cm得A1点;②以A1点为基点作与衫身前片三角形ABC相同的三角形A1B1C1,即A1C1=25cm、A1B1=L31、B1C1=L32;余下的领作图必须依赖于三角形A1B1C1,这样作的领子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用于其他款式时,首先保证三角形A1B1C1与衫身三角形ABC为相同三角形,通过修改使B36等于0时两个三角形完全对接,依赖于三角形ABC的领子就会准确的与衫身对接。
上述步骤1)、步骤2)中各衣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从整体文件应该为链条式,但相对于每一衣片之间应该是独立的,所选择的参考点应选择在本衣片内,新衣片的支撑点参考于前一衣片某主要点,这样,在组合打板中能任意插入衣片的某一裁片,如只单独调入前片或后片、领、袖、口袋等部件,独立性越强,组合越灵活。
本发明在使用时,如款式及基本尺寸相同,则可直接调用,如不相同,则可按下列方法使用1、取出所接近的裁剪图文件;2、修改尺寸表,执行新的外形规格;3、调整结构线和装饰线,增加设计线条;4、测量领、袖部件的控制参数,加入领、袖的裁剪图,调整领、袖的对合弧线;5、完成新的款式后,除了本式样要保存外,分部件也需要重复分解保存,以作为信息库新成员入库。随着服装信息库的不断建立,信息库的内容不断丰富,可参考选择的款式就越多。
例如如要设计公主式衣裙,其尺寸表如下胸围(92cm)、腰围(66cm)、臀围(94cm)、肩宽(38cm)、背长(38cm)、裙长(40cm)、臀高(18cm)、胸高(25cm)、胸距(18cm)、胸褶量(13度)、设计参数1(4cm)、胸腰差(13cm)、臀腰差(14cm)、摆放量(30cm)、前肩斜(20度)、后肩斜(15度)、背褶量(12度)、腰前后差(0.75cm)设计时,将公主式衣裙原形裁剪图文件取出,执行该新的外形规格,则得图11的裁剪图;如需修改裙长,裙长由40cm修改为80cm,其它保持不变,则执行该新的裙长规格,得图12的裁剪图;如需修改设计参数1和摆放量,设计参数1由4cm修改为15cm,摆放量由30cm修改为60cm,其它保持不变,则执行该新的设计参数1和摆放量,得图13的裁剪图;如需修改摆放量,摆放量由30cm修改为60cm,其它保持不变,则执行该新的摆放量,得图14的裁剪图;如需修改摆放量,摆放量由30cm修改为15cm,其它保持不变,则执行该新的摆放量,得图15的裁剪图。
权利要求
1.一种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1)按照链式互动操作的方法建立上衣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文件,其中链式互动操作的方法为①建立包括有人体测量尺寸的基本尺寸表;②根据基本尺寸表进行结构设计的操作,每一步操作时都必须有参考点或线,且参考点或线的选择要与尺寸表的某项尺寸数据有计算关系,步步相连,互相依赖,层层链锁互动;2)在上衣和裙子原形文件基础上,更改主要部位尺寸,调整结构形式,快速互动地设计出断腰式衣裙原形、连身式衣裙原形、公主式衣裙原形、三开式衣裙原形四种主要的服装结构类型;3)按照款式造型的设计要求,调用上述的基本原型文件或四种结构类型的任一种,改变新尺寸后继续按设计要求加入新的造型线,完成分部件的设计,再将袖子和领子组接,调整组接线和点,完成服装的整体设计,并将分部件的设计和整体设计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中上衣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文件的作图步骤如下第1步作原点O;第2步作上衣后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1为背长+(胸围*5%+2.5)/3,长方形的宽B1为胸围/4-0.5;第3步作上衣前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70cm作长方形,长方形高L2为背长+(胸围*5%+2.5)/3+0.6,宽B2为胸围4+0.5;第4步作裙后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纵向移动10cm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3为裙长,宽B3为臀围/4;第5步作裙前片开格,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70cm,纵向移动10cm作长方形,长方形的高L4为裙长,宽B4为臀围/4;第6步作上衣后片胸围线——线1,以上衣后片开格的上平线1为基线,纵向移动L5为背长/2+2+(胸围*5%+2.5)/3,作水平线;第7步作上衣前片胸围线——线2,以上衣前片开格的上平线2为基线纵向移动L6为背长/2+2+(胸围*5%+2.5)/3+0.6,作水平线;第8步作裙后片臀围线——线3,以裙后片开格的上平线3为基线,纵向移动L7为臀高,作水平线;第9步作裙前片臀围线——线4,以裙前片开格的上平线4为基线,纵向移动L8为臀高,作水平线;第10步作后领宽点,以p1为基点,横向移动B5为胸围*5%+2.5;第11步作后领深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7为(胸围*5%+2.5)/3;第12步作前领宽点,以p2为基点,横向移动B6为胸围*5%+2.1;第13步作前领深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8为胸围*5%+3.1;第14步作后肩宽控点,以p1为基点,横向移动B7为肩宽+0.5第15步作前肩宽控点,以p2为基点,横向移动B8为肩宽第16步作后肩斜线——线5,后肩宽控点以后领宽点为圆心旋转L9得后肩宽点,直线连接后肩宽点与后领宽点得后肩斜;第17步作前肩斜线——线6,前肩宽控点以前领宽点为圆心旋转L10得前肩宽点,连接前肩宽点与前领宽点得前肩斜;第18步作背褶尖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11为7cm,横向移动B9为胸围/10+2.5;第19步作胸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12为胸高,横向移动B10为胸距/2;第20步作背宽点,以p1为基点,纵向移动L13为[背长/2+2+(胸围*5%+2.5)/3]/2+2,横向移动B11为胸围*16%+2.7;第21步作胸宽点,以p2为基点,纵向移动L14为[背长/2+2+(胸围*5%+2.5)/3+0.6]/2+1,横向移动B12为胸围*16%+1;第22步作背褶位点,以后领宽点为基点,沿后肩斜线移动L15为6cm;第23步作胸褶位点,以前领宽点为基点,沿前肩斜线移动L16为6cm;第24步作后背褶,以后背褶尖点为圆心,旋转背褶位点、后肩宽点L17为背褶,得新背褶位点和新后肩宽点,直线连接背褶位点、背褶尖点,得线7;直线连接背褶尖点、新背褶位点,得线8;直线连接新背褶位点、新后肩宽点,得线9;第25步作前胸褶,以胸点为圆心,旋转胸褶位点、前肩宽点、前胸宽点L18为胸褶量,得新胸褶位点、新前肩宽点和新前胸宽点,直线连接胸褶位点、胸点,得线10;直线连接新胸褶位点、胸点,得线11;直线连接新胸褶位点、新前肩宽点,得线12;第26步作后领弧线——线13,曲线连接后领深、后领宽二点;第27步作后袖笼弧线——线14,曲线连接新后肩宽、后背宽、后胸围宽三点;第28步作前袖笼弧线——线16,曲线连接新前肩宽、新前胸宽、前胸围宽三点;第29步作上衣后中褶,以原点O为基点横向移动B13为胸腰差*10%,得衫后中褶点,直线连接此点与后片开格上平线与胸围线距离的平分点——衫后中褶尖点,得线17;第30步作上衣后褶位,以衫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4为腰围/12+1.5,得衫后褶位点;第31步作上衣后褶,以衫后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5为胸腰差*30%,得衫后褶点,直线连接衫后褶位点与上衣后褶的平分点向胸围线作垂线的交点——衫后褶尖点,得线18;直线连接衫后褶点与衫后褶尖点,得线19;第32步作上衣后侧褶,以衫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6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得后侧褶点,直线连接衫后侧褶点与后胸围宽点,得线20;第33步作上衣前中褶,以p3为基点横向移动B17为胸腰差*5%,得衫前中褶点,直线连接衫前中褶点与上衣胸点向前中线作垂线的交点——衫前中褶尖点,得线21;第34步作上衣前褶位,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8为腰围/12+2.5,得衫前褶位点;第35步作上衣前褶,以衫前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19为胸腰差*25%,得衫前褶点,直线连接衫前褶位点与上衣前褶的平分点向胸围线作垂线的交点纵向移动1cm所得点——衫前褶尖点,得线22;直线连接衫前褶点与衫前褶尖点,得线23;第36步作上衣前侧褶,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0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得前侧褶点,直线连接衫后侧褶点与前胸围宽点,得线24;第37步作裙后中褶,以p4为基点横向移动B21为臀腰差*10%,得裙后中褶点,直线连接裙后中褶点与臀围线与裙后中线的交点纵向移动2cm所得点——裙后中褶尖点,得线25;第38步作裙后褶位,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2为腰围/12+1.5,得裙后褶位点;第39步作裙后褶,以裙后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3为臀腰差*20%,得裙后褶点,直线连接裙后褶点与裙后褶的平分点向臀围线作垂线的校点纵向移动2cm所得的点——裙后褶尖点,得线26;直线连接裙后褶点与裙后褶尖点,得线27;第40步作裙后侧褶,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4为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得裙后侧褶点,曲线连接裙后侧褶点和后臀宽点,得线28;第41步作裙前中褶,以p5为基点横向移动B25为臀腰差*5%,得裙前中褶点,直线连接裙前中褶点与臀围线与前裙片前中线的交点纵向移动6cm所得的点——裙前中褶尖点,得线29;第42步作裙前褶位,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6为腰围/12+2.5,得裙前褶位点;第43步作裙前褶点,以裙前褶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7为臀腰差*15%,得裙前褶点,直线连接裙前褶点与裙前褶的平分点向臀围线作垂线的交点纵向移动6cm所得的点——裙前褶尖点,得线30;直线连接裙前褶点与裙前褶尖点,得线31;第44步作裙前侧褶,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28为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得裙前侧褶点,曲线连接裙前侧褶点和前臀宽点,得线32;第45步作摆后中松,以p6为基点横向移动B29为摆松量*10%,得摆后中松点,直线连接摆后中松点与以裙后中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中松尖点,得线33;第46步作摆后松,以p7为基点横向移动摆松量*10%,得摆后松位点,以此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0为摆松量*20%,得摆后松点,直线连接摆后松位点与以裙后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松尖点,得线34;直线连接摆后松点与摆后松尖点、得线35;第47步作摆后侧松,以p8为基点横向移动B31为摆松量*20%,得摆后侧松点,直线连接摆后侧松点与以后臀宽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19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后侧松尖点,得线36;第48步作摆前中松,以p9为基点横向,移动B32为摆松量*10%,得摆前中松点,直线连接摆前中松点与以裙前中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2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中缝松尖点,得线37;第49步作摆前松,以p10为基点横向移动摆松量*10%,得摆前松位点,以摆前松位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3为摆松量*20%,得摆前松点,直线连接摆前缝松位点与以裙前褶尖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3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缝松尖点,得线38;直线连接摆前缝松点与摆前缝松尖点,得线39;第50步作摆前侧松,以p11为基点横向移动B34为摆松量*20%,得摆前侧松点,直线连接摆前侧松点与以前臀宽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24为设计控点1所得点——摆前侧松尖点,得线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断腰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29步的上衣后中褶由胸腰差*10%修改为0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35%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5%-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5步的上衣前褶由胸腰差*25%修改为胸腰差*30%将第36步的上衣前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7步的裙后中褶由臀腰差*10%修改为0将第38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20%修改为胸腰差*30%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将第41步的裙前中褶由臀腰差*5%修改为0将第43步的裙前褶点由臀腰差*15%修改为胸腰差*20%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0%+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5步的摆后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4)画顺上衣腰围线、裙腰围线和下摆线①修顺上衣腰线a、闭合上衣前褶、侧缝和后褶后,曲线修顺得新腰线b、将新腰围线复制到上衣的腰围处,完成断腰式上衣腰围制作②修顺裙腰线a、裙腰围线的制作,作图方法参照上衣腰围线的制作③修顺裙摆线a、下摆线的制作,作图方法参照上衣腰围的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连身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5步的衫前褶尖点纵向移动由1cm修改为4cm(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9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将第41步的裙前中褶由臀腰差*5%修改为0将第43步的裙前褶臀腰差*15%由修改为胸腰差*25%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4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50%(4)转移胸褶、画顺裙摆线和裙子与上衣的对接①转移胸褶a、确定胸褶转移的位置以前胸围宽点为基点,沿线41移动距离L25为5cm,得前侧胸褶位秒点,直线连接前侧胸褶位点和胸点得线42b、胸褶转移以胸点为圆心,闭合胸肩褶旋转前袖笼线、线42,完成胸褶向侧缝线的转移②修顺裙摆线a、下摆线的制作,参照图4断腰式裙子下摆线的制作方法③上衣与裙子的对接a、由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将第4步的裙后片开格由纵向移动10cm修改为纵向移动0cm将第5步的裙前片开格由纵向移动10cm修改为纵向移动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公主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画裙摆线下摆线的制作与断腰式裙下摆的制作方法相同;(2)上衣与裙子的对接①上衣前中与裙子前中的对接将裙前中部分以裙前中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前中的衫前中褶点对接,得前中;②上衣前侧与裙子前侧的对接将裙前侧部分以裙前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前侧的衫前褶点对接,得前侧;③上衣后中与裙子后中的对接将裙后中部分以裙后中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后中的衫后中褶点对接,得后中;④上衣后侧与裙子后侧的对接将裙后侧部分以裙后褶点为基点与上衣后侧的衫后褶点对接,得后侧(3)修顺公主线①曲线修顺前中缝分别过衫前中褶尖点、衫前中褶点、裙前中褶尖点画曲线;②曲线修顺前破缝分别过胸褶位点、胸点、衫前褶位点、裙前褶尖点画曲线;③曲线修顺前破缝分别过新胸褶位点、胸点、衫前褶点、裙前褶尖点画曲线;④曲线修顺前侧缝分别过前胸围宽点、衫前侧褶点、前臀宽点画曲线;⑤曲线修顺后中缝分别过衫后中褶尖点、衫后中褶点、裙后中褶尖点画曲线;⑥曲线修顺后破缝分别过背褶位点、衫后褶位点、裙后褶尖点画曲线;⑦线修顺后破缝分别过新背褶位点、衫后褶点、裙后褶尖点画曲线;⑧曲线修顺后侧缝分别过后胸围宽点、衫后侧褶点、后臀宽点画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三开式衣裙原形为将基本原型文件修改而成,修改步骤如下(1)上衣腰褶的重新分配将第29步的上衣后中褶由胸腰差*10%修改为胸腰差*15%;将第30步的作上衣后褶位由腰围/12+1.5修改为腰围/6;将第31步的上衣后褶由胸腰差*30%修改为胸腰差*50%;将第32步的上衣后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3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50%-腰前后差;将第33步的上衣前中褶由胸腰差*5%修改为0;将第34步的上衣前褶位由腰围/12+2.5修改为腰围/6+5;将第35步的上衣前褶由胸腰差*25%修改为胸腰差*35%-1.5;将第36步的上衣前侧褶由腰围/4+胸腰差*2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胸腰差*35%-1.5+腰前后差;(2)配合上衣腰褶的变化重新分配裙腰褶将第38步的裙后褶位由腰围/12+1.5修改为腰围/6;将第39步的裙后褶由臀腰差*20%修改为胸腰差*50%;将第40步的裙后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20%-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臀腰差*50%-腰前后差;将第42步的裙前褶位由腰围/12+2.5修改为腰围/6+5;将第43步的裙前褶点由臀腰差*15%修改为臀腰差*35%-1.5;将第44步的裙前侧褶由腰围/4+臀腰差*15%+腰前后差修改为腰围/4+臀腰差*35%-1.5+腰前后差;(3)重新分配裙摆松量将第46步的摆后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60%;将第47步的摆后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将第48步的摆前中松由摆松量*10%修改为0;将第49步的摆前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摆松量*30%;将第50步的摆前侧松由摆松量*20%修改为0;(4)上下对接与公主式上衣与裙子的对接方法相同;(5)增加前片辅助褶以衫前中褶点为基点,水平移动B35为8cm作辅助褶宽=1.5cm,腰线以上L28为10cm,腰线以下L29为11cm(6)画后侧片①以后胸围宽点为基点,沿后袖笼弧线移动L26为6cm,得后侧破缝设计点②用曲线分别连接后侧破缝设计点、衫后褶位点,后侧破缝设计点、衫后褶点得后侧(7)画前侧片①以后胸围宽点为基点,沿前袖笼弧线移动L27为4cm,得前侧破缝设计点②用曲线分别连接前侧破缝设计点、衫前褶位点,前侧破缝设计点、衫前褶点得前侧(8)前侧片与后侧片的对接将以线43、线44、线45、线46组成的前侧片,以前胸围宽点为基点对接到后胸围宽点,与后侧片形成侧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步骤2)中领的组接方法为以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接领,作图方法如下(1)在衫身前片作对接三角形①以前领深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5为2.5cm,得A点;②以A点为基点纵向移动L30为25cm,得C点;③直线连接B点、C点和A点,得三角形ABC;(2)作可对接领的三角形①以A点为基点横向移动B36为30cm得A1点;②以A1点为基点作与衫身前片三角形ABC相同的三角形A1B1C1,即A1C1=25cm、A1B1=L31、B1C1=L32;③余下的领作图必须依赖于三角形A1B1C1,这样作的领子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用于其他款式时,首先保证三角形A1B1C1与衫身三角形ABC为相同三角形,通过修改使B36等于0时两个三角形完全对接,依赖三角形ABC的领子就会准确的与衫身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步骤2)中对袋口位置、设计的分割线位置、曲线设计造型量、褶量的大小等人工裁剪中没有公式可依的常现数据的处理方法为将固定的数据转化为依赖于尺寸表的公式,转换的基本原则是横向分割线以衣长为比例计算,竖向分割线没有公式可依的胸围为比例计算。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步骤2)中各衣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从服装的整体文件看各衣片之间为链条式,但每一衣片间又是独立的,操作衣片时所选择的参考点应选择在本衣片内,新衣片所选择的支撑点参考前一衣片的某主要点,以便在组合打板中能任意插入衣片的某一裁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1)按照链式互动操作的方法建立上衣和裙子的基本原型文件,2)在上衣和裙子原形文件基础上,更改主要部位尺寸,调整结构形式,快速互动地设计出断腰式衣裙原形、连身式衣裙原形、公主式衣裙原形、三开式衣裙原形四种主要的服装结构类型;3)按照款式造型的设计要求,调用上述的基本原型文件或四种结构类型的任一种,改变新尺寸后继续按设计要求加入新的造型线,完成分部件的设计,再将袖子和领子组接,调整组接线和点,完成服装的整体设计。本发明可不断地进行各式服装的结构设计,从根本上提高服装打板的速度,提高打板的效率,其可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域的工业、商业制板。
文档编号A41H3/00GK1389165SQ0211527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4日
发明者胡大芬, 雷鸣 申请人:广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