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60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征在于其止动部分的拉链。
2.现有技术的描述拉链包括一对拉链带、安装于所述拉链带的配套侧边上以便于相互接合和分开的许多接合元件、具有连接/分开所述接合元件功能的滑动器以及用于限制滑动器操作端部的止动部分。通常,广泛使用通过编织经纱和纬纱而获得的织物带作为拉链带。流行一种具有经编结构的经编带。
按照惯例,通常用一种金属止动装置作为拉链的前述止动部分。该止动装置具有棘爪,所述棘爪被穿进拉链带中并且当刺入所述带时可通过包绕所述元件而将所述棘爪安装于带上。然而,存在这样一个危险,即,金属止动装置的棘爪可接触并伤害皮肤,或者可由于接触而拉出或切断的纱线。必须避免这样的危险。为此,已改良了止动装置自身的结构以便于避免上述麻烦。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建议,即生产一种例如,如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为No.63-33529和No.5-31932中所披露的用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止动装置。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为No.63-33529涉及一种底部止动装置,其中在拉链元件的一侧,热塑性合成树脂膜与拉链元件整体熔接。在底部止动装置的主体连续地装有边缘部分。边缘部分在拉链带与合成树脂膜粘合的部分具有不匀面。边缘部分具有其中合成树脂膜材料密集存在的高密度部分和其中合成树脂膜材料粗糙存在的低密度部分。
由于拉链带与合成树脂膜在边缘部分的粘合面形成得不均匀,粘合区变大了,因此其粘合强度比其中粘合面为平坦的情况高。此外,由于边缘部分的拉链带部分形成有其中合成树脂膜密集存在的高密度部分和其中合成树脂膜粗糙存在的低密度部分,高密度部分可使得拉链带与合成树脂膜之间的粘合强度增强。而且,低密度部分可保持边缘部分的挠曲性,以防止合成树脂膜从拉链带上脱离。此外,可防止止动部分在边缘部分的损坏。
另一方面,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为No.5-31932涉及一种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U形区的顶部止动装置,所述顶部止动装置被连接于每个拉链元件排的端部,所述拉链元件排沿右拉链带和左拉链带的每个相对侧边安装。在拉链带的每个拉链元件排的内侧形成有通孔。具有U形区的该顶部止动装置的端部延伸以便于接近通孔。接着通过所述通孔该端部熔合并整体形成。这样,形成倒置部分,即,使得它可沿着滑动器的滑动方向相对于整体部分摆动。
对于这样一种结构,特别是滑动器的凸缘与之接触的该顶部止动装置的端部,通过拉链带中具有的通孔被牢牢地熔合和整体形成。此外,部分熔融树脂渗入拉链带中并变硬。同时,顶部止动装置的前后支腿部分和倒置部分夹住拉链带的芯部。这样,即使当由于滑动器的滑动操作而对顶部止动装置施加强影响力时,也不会移动或降落顶部止动装置,从而长时间确保其稳定止动功能。
此外,顶部止动装置的倒置部分是如此构成的,即,使得它可沿着滑动器的滑动方向摆动。因此,如果一列滑动器与该倒置部分接触,就使得倒置部分沿滑动器的前进方向偏转。接着,滑动器的凸缘与顶部止动装置的端部相接触。通过滑动器对顶部止动装置的支柱部分施加影响力可非常容易,从而防止这样的影响力损坏顶部止动装置。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拉链带缝制于其上的成品有波纹,近来将经编带用作拉链的拉链带(尤其是用在衣物中)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在将织物拉链带缝制于薄的柔软衣物或以曲线方式将其缝制于衣物上时,由于拉链带通常具有细密的织物结构,所述结构具有高劲度不可延展,所述成品可能出现波纹。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波纹的产生,拉链与衣物之间的这种缝制要求高的缝纫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其编织结构,由经编结构组成的拉链带可在某种程度上被拉伸/收缩。因此,拉链带的形状可轻易地变形以与衣物相符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中,即使是将拉链带缝制于薄衣物或以曲线方式将其缝制于衣物上,也不会产生波纹。
如上所述,缝制于衣物上的拉链要求安全第一。此外,要求所述拉链,尤其是拉链的拉链带,相对于拉链缝制于其上的衣物来说不会太明显。特别是,强烈要求女式服装诸如裙装或内<衬>衣不能够从外面看到其拉链。因此,当前普遍尽可能靠近拉链元件地将拉链缝制于衣物,以使得很难从外表上看到拉链带。
然而,如上述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为No.63-33529的

图1到图3中所示的,或如上述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为No.5-31932的图3到图6中所示的,传统顶部和底部止动装置的每个固定端部都比用于连接拉链元件的上部/下部支柱部分的连接部分的端面更向拉链带内部大大延伸。因此,当将拉链缝制于衣物上时,缝纫机底座与顶部/底部止动部分的固定端部相接触,因此缝纫机底座沿拉链宽度方向偏转,从而使得缝纫线扭曲。因此,不仅由于缝纫线的明显扭曲破坏了成品的外观,而且在薄衣物的情况下,在扭曲部分变得绷紧,从而进一步损坏其外观。
如已经描述的,顶部/底部止动装置的正常功能是限制用以开/合拉链的滑动器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并防止滑动器滑出。然而,顶部和底部位置的存在同样不能破坏拉链附着于其上的衣物的外观。
发明概述因此,已实现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其中当将该拉链缝制于衣物上时,其缝纫线不会扭曲,可使得缝纫线尽可能地靠近拉链元件,并且可将顶部/底部止动部分牢牢地安装于拉链带上,同时不破坏拉链的正常功能。
通过本发明可有效地实现上述目的。
依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链,所述拉链在拉链元件排的端部具有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的止动部分,所述拉链元件排是沿由织物制成的拉链带的侧边安装的,其中,所述拉链带具有至少邻近于拉链带内侧上的所述拉链元件排一侧的粗糙图案结构区,并且拉链带内侧上的所述止动部分的端部被布置于粗糙图案结构区中并熔合于粗糙图案结构区中的拉链带的基础结构。
通常,织物制成的拉链带的侧边部分用作为拉链元件安装区,并以高于拉链带的其他部分(诸如带主体区)的密度构成该区。依照本发明,具有粗糙密度的粗糙图案结构区形成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和带主体区之间,更具体地说,形成于元件支柱部分的前端和带主体区的前端之间。依照本发明,将拉链带内侧上的止动部分的端部限制到直到粗糙图案结构区,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位于元件支柱部分的前端附近,因此沿带宽度方向上的止动部分的尺寸可比常规止动部分短。同时,在熔合状态下将止动部分放置于拉链带的止动部分形成部分上,接着,止动部分至少与存在于粗糙图案结构区中的基础结构的复合纱线整体形成,以熔接在那里。同时,止动部分的熔融树脂渗透到粗糙图案结构区的间隙中并与该粗糙图案结构区中的复合纱线熔接,以使其牢牢固定。
通过在带宽度方向上限制止动部分的尺寸,止动部分可更小。因此,当将拉链缝制于织物上时,缝纫机底座不会在存在有止动部分的区域与止动部分相接触,因此缝纫线不会局部地扭曲。因此,不仅可稳定拉链的安装式样,还可生产具有良好外观的产品。
此外,依照本发明,最好拉链带由经编结构组成,并且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形成于拉链带内侧上的元件安装区域一端上的第一条纹与毗连拉链带内侧上第一条纹的第二条纹之间。
作为用于粗糙图案结构区的编织纱,例如,有用于在条纹之间连接的衬经纱、绘编纱的沉降弧以及双针经编纱的沉降弧。在用这样的经纱形成的条纹之间的编织结构中,存在比条纹中所形成的间隙大的间隙,从而确保熔融树脂渗入到基础结构中。
此外,依照本发明,最好所述拉链带由织物结构组成,并且邻近于拉链带内侧上的元件安装区域的一端的结构形成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例如可通过将经纱密度设定得低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和带主体区中的经纱密度而形成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从而确保熔融树脂渗入到基础结构中。
此外,依照本发明,最好通过超声波加热或高频加热实现所述止动部分与粗糙图案结构区中拉链带的基础结构的熔合。通过自生热量执行超声波加热或高频加热。加热位置集中在待熔合到一起的两个部件的接触面。因此,除了其熔合部分中以外的熔合部件的物理特性不会改变,因此熔合部分不会变得非常脆弱。另外,在熔合以后两个部件的裸露面沿基准面的形状变为良好的修整表面,所述基准面为超声波操纵杆或高频电极。此外,由于作为本发明目标的小尺寸的部件(诸如止动部分和拉链带)之间的熔合是在2到5秒的短时间内完成的,可显著增强生产率。
此外,依照本发明,最好通过注塑法形成所述止动部分,并且在所述注塑的同时执行所述止动部分的端部与粗糙图案结构区中拉链带的基础结构的熔合。在上述超声波加热或高频加热的情况中,是通过将用作止动部分的一种材料与用于止动部分的形成位置熔合并整体形成而形成止动部分的,所述材料由膜片或树脂片构成。依照本发明,当将拉链带插入到模具中以和元件一起形成止动部分时,形成止动部分,同时,将其沿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限定在如上所述的粗糙图案结构区范围内。根据这种构成,用于形成止动部分前端的成型树脂渗入到粗糙图案结构区中,从而其与粗糙图案结构区中的各个合成纱整体形成。
此外,依照本发明,最好止动部分为底部止动部分,并且底部止动部分具有基本位于其表面中央上的膨胀部分,所述膨胀部分沿拉链带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拉链元件排。如先前所述的,普通底部止动部分(即从其主体部分延伸覆盖右拉链元件和左拉链元件)的延伸部分(即固定于拉链带的),是有些长并且厚的。为此,当通过向下滑动滑动器而打开拉链时,滑动器凸缘与底部止动部分相接触,从而使得滑动器不能再滑动了。
然而,如果期望形成一种带有底部止动部分的常规拉链,所述底部止动部分不仅具有如本发明所述的沿带宽度方向上的较小长度,而且还具有较小厚度,止动部分可能进入滑动器的元件导槽中,那么当向下拉动其把手时,滑动器会从拉链元件排中滑落。因此,依照本发明,在带宽度方向上沿拉链元件排延伸的膨胀部分基本上形成于底部止动部分的表面中央。当为了打开拉链而向下滑动所述滑动器时,底部止动部分的一部分被接收于滑动器的元件导槽中。同时,膨胀部分与至少滑动器的上部和下部翼的后端面相接触,因此随着底部止动部分的一部分与滑动器的元件导槽的接合,滑动器不能够再移动。
此外,依照本发明,最好底部止动部分的材料由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层状的膜片组成,而至少其最底层的材料具有相对于所述拉链带的复合纤维的粘附性,或者至少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层状的膜片的最顶层的材料包括其熔点高于其他层熔点的材料。
用于底部止动部分的材料可不同于用于拉链带的材料。例如,具有较低熔点的改性聚酯膜用于底部止动部分,而其熔点高于改性聚酯膜的尼龙用作拉链带的复合纱。然而,聚脂树脂和尼龙树脂具有低黏附性。因此,即使改性聚酯膜熔合到尼龙树脂上了,由于它的黏附性是弱的,也可以脱离下来。
因此,本发明最好是底部止动部分和拉链带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尤其是它们的黏附性要弱。依照本发明,相对于拉链带的复合纱具有极好黏附性的材料用作至少是待熔合的底部止动部分的材料的最底层。此外,在本发明中,最好底部止动部分和拉链带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更好的是当只有底部止动部分熔接于拉链带的复合纱而没有熔化复合纱时。
此外,依照本发明,最好拉链带内侧上的拉链元件排侧面位于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中。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安装于拉链的拉链带上的顶部止动部分的结构的解释性视图;图2是示出了在缝纫时顶部止动部分与缝纫机底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注塑于拉链的拉链带上的顶部止动部分的结构的解释性视图;图4是示意性示出了顶部止动部分的安装部分的一个区域的解释性视图;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拉链的拉链带上的底部止动部分的平面结构局部顶视图;图6是部分地示出了当将底部止动部分超声地熔合在拉链带上时,底部止动部分和基准面的外形的截面图;图7是双层薄膜的放大的纵向截面图,所述双层薄膜是底部止动部分的一种材料;图8是部分地和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涉及的顶部止动部分相对于编织拉链的编织拉链带的安装位置的放大顶视图;以及图9是部分地和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涉及的底部止动部分相对于编织拉链的经编拉链带的安装位置的放大顶视图。
实施例的描述在下文中,我们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拉链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当从包括顶部止动部分截面的后侧观察时,本发明典型实施例所涉及的拉链的主要零件的局部平面图。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拉链。沿着一对拉链带11的每个相对侧边用缝纫线18缝合由单丝制成的匝状连续的拉链元件排12。每个拉链带11包括一个经编结构。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的顶部止动部分13分别与拉链带11整体形成,因此它们邻接对应拉链元件排12的端部。附图中的附图标记14表示滑动器。通过前后地滑动该滑动器14而开/合拉链10。前述顶部止动部分13限定了滑动器14的滑动位置的上限,以便于防止滑动器14滑出拉链10的顶部。
依照该实施例,顶部止动部分13是由基本上弯成U形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改性的聚酯)制成的。通过自动加热发生以及使用超声加热压制使顶部止动部分13整体熔合在与拉链元件排12的顶端邻接的间隔部分的端部,所述拉链元件排12位于由聚酯纤维组成的拉链带11中的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处。使用其熔点高于聚酯的树脂(例如尼龙)作为用于拉链元件排12的材料。如果将拉链带11的熔点设定得高于顶部止动部分13的熔点,就可防止拉链带11熔化,而且只有顶部止动部分13被熔化,从而不会导致拉链带11的脆性。
为了通过熔合而整体化,依照本实施例,使得带主体区C侧面上的顶部止动部分13的端部的位置位于拉链带11的粗糙图案结构区B处。粗糙图案结构区B邻近于与联接头12b相对的拉链元件排12的每个元件部分12a的连接部分12c的外部端面形成。通过自动加热发生以及使用超声操纵杆(未示出)压制使带主体区C侧面上的顶部止动部分13的端部熔合,以使得来自于顶部止动部分13的上部/下部前端部分的熔融树脂侵入粗糙图案结构区B的基础结构中。因此,熔融树脂被固定到基础结构的合成纱中,这样上部/下部前端部分相互整体熔合并牢牢固定。在这种情况中,顶部止动部分13的外表面的物理特性不改变并保持极好的精加工表面。
如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本实施例的具有上述经编结构的拉链带11具有用于拉链元件排12的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所述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由大量包括主要复式的链式线迹的条纹形成。形成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和带主体区C之间的粗糙图案结构区B使得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的最接近于带主体区的链式线迹条纹W1与带主体区C的最接近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的链式线迹条纹W2相连接。例如,粗糙图案结构区B是由衬纱织物和/或经编或双针编织的沉降弧构成的,具有带有许多间隙的低编织密度。出于由于理解的目的,所示的结构和纱间距被夸张地放大以便于示出最简单的编织结构。实际使用时,可任意地选择纱的尺寸,同时编织密度更高,而且编织结构更复杂。
朝向带主体区C布置的所述顶部止动部分13的端部和拉链元件排12的侧面,位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特别地,将朝向带主体区C的所述顶部止动部分13的长度形成得更短,以使得所述顶部止动部分1 3的端部不会朝向带主体区C过分地凸出在拉链元件排12的侧面的线以外。
如上所述,将最接近于带主体区的顶部止动部分13的端部设定得位于形成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和带主体区C之间的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因此,如上所述,不仅可使得顶部止动部分13牢牢固定于拉链带11,而且还可减少带宽度方向上的顶部止动部分13的长度。此外,拉链带11由具有足够挠性的针织物构成。因此,即使例如将拉链10缝合到由又软又薄织物制成的女式服装上,或拉链10上的缝合线必须被弯曲,靠近顶部止动部分13的缝合线也不会起伏,并且可防止织物被拉紧。如图2中具体示出的,在缝合时,顶部止动部分13不会妨碍缝纫机底座,因此缝合线不会沿顶部止动部分13扭曲。
(第二实施例)图3和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依照该实施例,当用注塑法模制顶部止动部分13时,它与拉链带11的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整体熔合。还是依照该实施例,拉链带11由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经编结构组成。当模制顶部止动部分13时,最接近于带主体区C的顶部止动部分13的端部位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B使得最接近于带主体区C的链式线迹条纹W1与带主体区C的最接近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的链式线迹条纹W2相连接。本实施例的拉链10具有与先前所述实施例中拉链相同的作用。拉链10的缝合部分不会起伏,不会局部地拉紧织物,在缝合时缝纫机底座不会妨碍顶部止动部分13,因此缝合线不会沿顶部止动部分13扭曲。
(第三实施例)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涉及拉链10的顶部/底部止动部分的底部止动部分15。该底部止动部分15是用热塑性膜片制成的,当其跨过拉链元件排12的底端部分表面时,所述热塑性膜片熔合并与拉链带11中的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整体形成,所述拉链元件排12处于接合状态。朝向带主体区C布置的所述底部止动部分15的端部和拉链元件排12的侧面,位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此外,如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所述底部止动部分15的端部不会朝向带主体区C过分地凸出,这样底部止动部分15在尺寸上可为小型的。拉链带11和拉链元件排1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
双层膜用作本实施例的底部止动部分15的材料。底部止动部分15不仅固定于拉链带11而且还固定于位于拉链元件排12端部的元件部分12a,这是不同于顶部止动部分13的情况。因此,拉链元件排12的熔融还使得拉链的形状易变,还使底部止动部分15的外围变硬了。因此,最好只熔化底部止动部分15的而不熔化所述熔合的底部止动部分所熔合于其上的拉链带11和元件部分12a。
依照本实施例,由于拉链带11是由聚酯纤维组成的,而拉链元件排12是用尼龙制成的,最好使用其熔点低于拉链带11并具有极好黏着力的材料(诸如改性聚酯)作为底部止动部分15的熔合部分。然而,如果底部止动部分15的全部材料都只覆盖改性聚酯树脂,底部止动部分15的已修整的表面也会熔化,以致于使得底部止动部分15的形状变形。因此,不能将底部止动部分15的形状限制为模型(超声操纵杆、高频电极)的形状。
因此,本发明使用双层膜。图7示出了双层膜片15a的一个例子所述双层膜片15a是来自于双层膜的底部止动部分15的一种材料。在该双层膜片15a中,改性的聚酯树脂15a-1用作其底层,而尼龙树脂15a-2用作其顶层。双层膜片15a总共0.6mm厚,其中顶部尼龙层为0.2mm厚,而底层改性聚酯层为0.4mm厚。尼龙层的熔点为215℃到263℃,而改性聚酯层的熔点为120℃。
如果使用这样的材料作为底部止动,底层被熔化并牢牢粘合于用聚酯纤维制成并由于黏着力与底层具有良好亲和性的拉链带11,但不与尼龙制成的与底层之间具有弱亲和性的拉链元件排熔接。因此,可将底部止动部分15牢牢地与拉链带11熔接而不会使得拉链带11和拉链元件排12变形,同时保持稳定的表面形状。
为了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用薄膜片15a形成底部止动部分15,最好使用高频熔合。至于超声波熔合,使得超声波操纵杆(未示出)与膜片15a开始按压接触,接着对超声波操纵杆施加机械的超声波振动。从而,在膜片15a相对于拉链带11与拉链元件排12的压制面的接触面产生了热能,以便于熔合接触部分。为此,以超声速进行机械振动的超声波操纵杆与所述熔合部分开始按压接触,以使得底部止动部分15的表面形状轻微变形。
在高频熔合的情况中,另一方面,高频电极(未示出)的基准面没有振动,但是由于电极之间所产生的高频电压导致在膜片15a相对于拉链带11与拉链元件排12的压制面的接触面产生了热能,从而熔化了膜片15a。因此,可以以良好的外观完成以使得底部止动部分15的表面变形。为此,由于该实施例使用了高频熔合方法,只使得包括两层的膜片15a的底层的具有较低熔点的改性聚酯树脂15a-1熔化了,而顶层的尼龙未被熔化。此外,底部止动部分15可确保良好的完成表面,同时保持其原样。
如图5和图6所示的,在该实施例的底部止动部分15中,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其上/下端部分以较小宽度形成。肋状膨胀部分15b从基本为底部止动部分15的中央的表面突出,沿着带宽度方向从这端到那端延伸。如果以图5中所示的形状形成底部止动部分15,当滑动器14滑落到位于下面的底部止动部分15时,底部止动部分15的上端部分被接收在滑动器14的用于接合拉链元件排的导槽中,这样滑动器14的后部的端面就会与前述肋状膨胀部分15b接触。因此,限制了滑动器14的进一步滑动操作。也就是说,这防止了底部止动部分15过分地侵入滑动器14中,因此滑动器14可以以顺滑的方式开始滑动。
为了形成上述底部止动部分15的肋状膨胀部分15b,首先,形成带有与底部止动部分15的表面形状对应的模制面的上部电极(未示出),而基准面17的上表面具有如图6中所示的突出的肋17a,所述基准面17是放置于拉链链条16下面的下部电极。当基准面17的上表面通过肋17a接收拉链链条16时,肋17a被上推于缝纫线18的邻近环之间,缝合并连接拉链链条16的拉链元件排12。这样,可使得肋状膨胀部分15b紧紧地形成于膜片15a上,所述膜片15a为布置并熔合于拉链链条16表面的底部止动部分15的一种材料。接着,可获得期望形状的底部止动部分15。
(第四实施例)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涉及的拉链20的部分。依照该实施例,拉链带21具有通过经纱和纬纱而获得的编织结构。此外,拉链20是所谓的编织拉链,其中在编织拉链带21的同时,单丝制成的连续的匝状拉链元件22被依次编织到拉链带21的一个侧边上。在该实施例中,沿拉链带21的侧端部分行进的位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的元件固定经纱27的元件固定经纱27a跨过一对复选的纬纱,然后在下一个位置在纬纱26之下行进,重复进行该程序,所述元件固定经纱27a最接近于元件部分22a的联接头。
另一方面,第二接近于元件部分22a的联接头行进的元件固定经纱27b跨过一个元件部分22a的上部支柱的顶侧。之后,元件固定经纱27b在复选的基础纬纱26之下行进,所述纬纱26位于下一个位置处的元件部分22a的下部支柱之下,然后再跨过再下一个元件部分22a的上部支柱部分。元件固定经纱27b交替重复该图案,从而被编织成拉链带21。此外,沿最接近于元件部分22a的连接部分行进的元件固定经纱271依次遍布相邻元件部分22a的每个上部支柱部分,然后沿带宽度方向弯曲。在带主体区C中,元件固定经纱271与复选的纬纱26一起起到纬纱的作用。
与位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中的经纱27a到271相比(除了其一部分以外),以更粗糙的经密编织本实施例的带主体区C中的经纱28a到28n,并且其结构是平纹编织结构。依照该实施例,位于邻近于沿最接近于元件部分22a的连接部分行进的元件固定经纱271的三个经纱28a到28c具有与第六和随后的元件固定经纱271的经纱28f到28n基本上相同的经密。元件固定经纱271的第三经纱28c与第四经纱28d,以及与第五经纱28e之间的间隙基本上是带主体区C中其他部分的经密的两倍大。这三个经纱28c到28e构成本发明的粗糙图案结构区B。此外,依照本实施例,在元件部分22和沿最接近于元件部分22a的连接部分行进的元件固定经纱271之上/之下行进的经纱26、27a到271,构成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机织(weave-in)型拉链20中,如图8中所示的,使顶部止动部分23形成得毗连拉链元件排22的顶端,并遍布整个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和部分粗糙图案结构区B。与第一实施例一样,通过设定基本为U形的热塑性树脂片以便于夹持所述带的边缘部分而形成顶部止动部分23,而后通过超声波熔接使其与拉链带21整体熔合。此时,顶部止动部分23在带主体侧上的端部位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并且侵入纬纱26和经纱28c到28e的部分并与之熔合,所述纬纱26和经纱28c到28e是粗糙图案结构区B的合成纱。这样,顶部止动部分23就被牢牢地整体形成了。如上所述,在带宽度方向上顶部止动部分23的长度比常规顶部止动部分的长度更短。因此,和上述实施例一样,在缝合时,顶部止动部分13不会妨碍缝纫机底座,因此缝合线不会沿顶部止动部分13扭曲。
(第五实施例)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依照该实施例,拉链带31是其中编织经纱的经编类型的。该图示出了所谓的编织拉链链条30,其中在编织拉链带31的同时,将连续拉链元件排32编织在其拉链带31的一个侧边中,所述连续拉链元件排32是通过将单丝形成为匝状而获得的。可用具有单排针板的普通经编机生产该实施例的编织拉链。通过链式线迹、经编、和嵌入三条纹的衬纬纱形成该实施例的带主体区C的基础结构。依照该实施例,拉链带31的一个侧边上的三条纹W1到W3用作为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沿带宽度方向通过每隔一个线圈横列使线材往复而将形成匝状拉链元件排32的一种线材编织到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中,以便于形成连续的拉链元件排32,所述线材由塑料单丝制成。将该拉链元件排32每隔一个线圈横列编织到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中,并用二条纹W2、W3的固定链式线迹纱线使其固定,在形成匝状拉链元件排32的同时,所述二条纹W1、W2的每个都以链式线迹结构0-1/1-0形成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中。
在这种情况中,沿拉链元件排32的长度方向编织固定的链式线迹纱线,以使得每个针编弧都越过拉链元件排32的每个元件部分的支柱部分的顶侧。接着,将拉链元件排32下压到具有每个针编弧组的基础结构以使得其固定于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中,所述每个针编弧组沿条纹的方向连续。此时,沉降弧存在于拉链元件排32的每个支柱部分之下,以便于形成沿条纹方向连续的沉降弧组,从而形成将在其中编织拉链元件排32的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的基础结构的部分。依照该实施例,以1-0/0-1的编织结构将衬纬纱嵌入并编织到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的基础结构中,同时与固定链式线迹纱线的每个沉降弧组的所有沉降弧缠在一起。同时,依照该实施例,不仅沿着二条纹W2、W3的固定链式线迹纱线而且沿着构成条纹W1的带基础结构的链式线迹纱线以Z字形式样嵌入衬纬纱,所述条纹W1位于二条纹W2、W3的外侧上。因此,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的整个的基础结构具有平布一样的手感和结构。此外,在幅员上纵向和横向,基础结构都是稳定的,因此可更稳定地固定拉链元件排32。
此外,依照本实施例,在拉链元件安装区域A和带主体区C之间形成粗糙图案结构区B。如图9中所示的,如前述实施例那样由膜片形成的底部止动部分35通过熔合与编织拉链元件排32的底端部分整体形成。在该实施例中,沿带宽度方向上的右端和左端分别位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底部止动部分35的主体覆盖了编织拉链元件排32的底端部分的一部分,这样右端和左端穿过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的经编的沉降弧和衬纬纱之间,接着熔合于各个经编组织的沉降弧和衬纬纱。
与常规底部止动部分相比,具有该实施例的这样一种结构,可大大减少沿带宽度方向上的底部止动部分35的长度。因此,底部止动部分35的端部不再过分地突出到带主体区C中。当将编织的拉链30缝纫到衣物等上时,缝纫线不会如前述实施例中那样被与缝纫机底座接触的底部止动部分35所扭曲。此外,由于省略了拉链元件排32与带主体区C之间的条纹以形成粗糙图案结构区B,当熔合时合成树脂易于穿透。因此可将底部止动部分35牢牢固定于拉链带31。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10,20,30),所述拉链(10,20,30)在拉链元件排(12,22,32)的端部具有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的止动部分(13,15,23,25),所述拉链元件排(12,22,32)是沿由织物制成的拉链带的侧边安装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带(11,21,31)具有至少邻近于拉链带(11,21,31)内侧上的所述拉链元件排(12,22,32)一侧的粗糙图案结构区(B),并且拉链带(11,21,31)内侧上的所述止动部分(13,15,23,25)的端部被布置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并熔合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的拉链带(11,21,31)的基础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带(11,21,31)由经编结构组成,并且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B)形成于拉链带(11,21,31)内侧上的元件安装区域(A)一端上的第一条纹与毗连第一条纹的第二条纹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带(11,21,31)由织物结构组成,并且邻近于拉链带(11,21,31)内侧上的元件安装区域(A)的一端的结构形成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通过超声波加热或高频加热实现所述止动部分(13,15,23,25)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拉链带(11,21,31)的基础结构的熔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通过注塑法形成所述止动部分(13,15,23,25),并且在所述注塑的同时执行所述止动部分(13,15,23,25)的端部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拉链带(11,21,31)的基础结构的熔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分为底部止动部分(15,35),并且底部止动部分具有基本位于其表面中央上的膨胀部分,所述膨胀部分沿拉链带(11,21,31)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拉链元件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分为底部止动部分(15,35),并且该底部止动部分(15,35)的材料由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层状的膜片(15a)组成,而至少其最底层的材料具有相对于所述拉链带(11,21,31)的复合纤维的粘附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分为底部止动部分(15,35),并且该底部止动部分(15,35)的材料由具有两层或多层的层状的膜片(15a)组成,而至少其最顶层的材料是由其熔点高于其他层熔点的材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拉链带(11,21,31)内侧上的拉链元件排(12,22,32)的所述侧面位于所述粗糙图案结构区(B)。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织物制成的拉链(10),拉链(10)具有由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组成的止动部分(13)。其中,拉链带(11)包括至少邻近于拉链带(11)内侧上的拉链元件排(12)一侧的粗糙图案结构区(B),拉链带(11)内侧上的止动部分(13)的一端位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并与粗糙图案结构区(B)中拉链带(11)的基础结构熔合。即使沿带宽度方向上止动部分的长度是短的,在缝纫时止动部分也不会妨碍缝纫机底座,因此甚至在靠近拉链元件排(12)的位置,缝纫线也不会扭曲。可将止动部分的端部熔接并固定于粗糙图案结构区(B)的基础结构。拉链的止动部分(13)确保了顶部和底部止动部分与拉链带的充分的安装强度。因此,可维持止动部分的原始功能。
文档编号A44B19/54GK1433726SQ0215608
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松田义雄, 仲田佳史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