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25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温度进行医疗保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腰痛是人类共同的烦脑。据统计,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腰痛继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排列第三位。不论年龄、性别、阶层和行业,腰痛已是人类的新祸端。腰痛是一种慢性病,它可以“贯五脏,络六腑”,累及全身各系统、脏器及关节发生病变,给人带来难以名状的巨大痛苦。据医学权威人士统计,世界上80%的人一生都要受到颈腰椎病的困扰,所以腰痛已成为医学界的重大课题之一。引起腰痛的诱因很多,目前尚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比如为什么腰痛容易复发?为什么腰痛容易在20-40岁人群发生?为什么会在不知不觉情况下发生腰痛?导致中医痹病的风湿寒三邪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祖国传统医学虽然对腰痛早有论述,如《黄帝内经》“不通则痛”、“腰是肾之府”、“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等等,认为腰痛是痹症的主要表现,是由于风寒湿邪入侵所致。然而对于如何预防痹病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对于风湿寒三种邪气的成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目前,治疗腰痛在中西医来讲并不困难,但往往花费巨大,疗程漫长且痛苦万分。最可怕的是,腰痛的复发率太高,使人防不胜防。腰痛已成为人们长期挥之不去的心理负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腰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除了我们日常见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椎炎、腰肌劳损等腰部本身的病变外,还有诸如泌尿科、妇科、神经科、普外科、血管科、内科等疾病同样可以引起腰痛。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预防了腰痛,以上据统计大约50余种的疾病就有可能同时被预防。因此,预防腰痛意义十分远大。从养生学角度来看,根治腰痛的关键,是防而不是治。
古医书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觅仙方觅睡方”、“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食不饥之先,衣不寒之前”。这几句经典论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腰痛是痹症的主要表现。中医在阐述痹症时,强调由于风、湿、寒三邪入侵人体,存在于筋、脉、肉、皮、骨之间,造成气血阻滞不畅,从而引起麻木、疼痛、关节不灵等症状;初期病位在经脉,久病则深入筋骨脏腑。因此,弄清楚睡眠与经络的关系,弄清楚风湿寒三邪的成因,就成为我们预防腰痛的首要问题。
腰痛为何容易复发呢?其关键原因就在于睡眠。人只要天天睡觉,就天天存在外感风寒湿邪的危险,就随时可能发生腰痛。根据《黄帝内经》描述,在人体的腰部和腹部,围绕任督二脉及足少阳、少阴经等,有多达几十个穴位,其中有几处是事关生命的大穴,比如“命门”、“肾俞”等等。当人熟睡之时,身体的大部分神经系统都处于休息状态,全身的肌肉以及365个穴位也都处于松弛状态,特别是知觉和触觉这时候不能对轻微的风湿寒变化产生本能的反应和抵御,从而使人体穴位很容易被风邪所伤。
那么,风、湿、寒三种邪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大多数腰痛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得病,自认为没有受过风寒。其实,中医把风湿寒称作“邪”。这种“邪气”往往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人体本身。据资料显示,24℃-26℃是最适宜人入睡的室内温度,而最适宜人入睡的被窝内的温度是32℃-34℃,人体正常温度是摄氏35.5-37℃,当人熟睡时,被窝内的正常循环温度应该是34℃左右。我们不难看出,这中间大约10℃的温差,就是“风邪”的来源。而且,在这种温差中,凉气的总量远远大过热气的总量。所以,作为“热气”一方的人体往往成为凉气攻击的目标而成为受害者。我们知道,2种不同温度的气体碰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气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如果这时候被子外面的湿度很大时,就会产生湿气;如果这时候被子外面的温度很低时,就会产生寒气。如果恰好这时候人体腰部或腹部没有被被子盖严实,那么这种“邪气”就会透过毫无防备的肌肉,由松弛的穴道乘虚而入,或“贯五脏,络六腑”,破坏人的体内经络平衡而使某个内脏器官患病,或存在于人的筋脉皮肉骨之间,让人感到万般无奈和万般疼痛。
“治痹先治血,血行痹自灭。血见热则行,遇凉则凝。”可见,保温活血是预防痹病的关键。这也即是说,只要我们设法阻隔了风湿寒,血自然会正常运行;只要能保持住人体重要穴位的正常体温,痹病就不会发生。
从人体内脏器官的本能特点来看,当人熟睡时,肾脏却在全力工作以完成新陈代谢功能,肾脏这时候的工作效率最快、自身温度最高,对外界没有任何抵御能力,因此,肾脏往往首当其冲成为痹病的第一个受害者。“肾是人的生命之本”,肾脏一但受到风湿寒侵入,势必引发体内各器官产生病变。所以,腰痛成为痹病的首要表现特征就毫不奇怪了。其实,腰痛在一开始的时候都很轻微,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而当感到很严重时,可能已经转移到了肩部、颈部或腿部以及内脏各器官。这些病变往往都以神经感痛表现出来,给人带来巨大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是发明人在发现了上述中医风、湿、寒三种邪气成因的基础上,根据“治痹先治血,血行痹自灭”的中医理论,提出的一套预防痹病的全新技术方案及相关器械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特别强调夜间护腰对人体保健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血见热则行,遇凉则凝”的医学道理,通过保温活血,彻底杜绝夜间风寒湿邪对人体重要经脉的伤害,从而轻松解决了痹病预防这个古老大难题。
本发明同时提出了一个睡眠养生学新概念,即夜间护腰理论。认为人在夜间熟睡的时候,时刻有中“痹”的可能,如果佩戴体温保健护腰带,不仅可以时刻有效地阻隔风湿寒三邪的入侵,而且可以时刻有效地确保腰部、腹部血液正常运行,从而达到防痹治痹的目的。本发明的关键,是充分利用人体自身的体温循环来确保腰腹部重要穴位不受外来风湿寒侵袭。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浅显易懂,少花钱不吃药就可以防大病,因而是最为方便的养生之道。
本发明虽然针对的是腰痛,但解决的却是由痹症引起的所有疾病。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甚至有可能从此改变人的某些睡觉习惯,使许多疾病因此而自动消失。
本发明并且提供了一种适合各类人群使用的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选择纯棉布料作为贴近皮肤的底面;2,选择优质薄海棉作为中间层;3,选择优质毛巾布、起毛布、边纶布等搭扣面料作为最上层;4,在搭扣面料的背面涂覆一层保温层(限制透气,增强保暖);5,护腰带腹部高度以肚脐上下各10厘米为宜;6,护腰带腰部高度以覆盖5节腰椎骨为宜;7,护腰带两侧(腋下)高度以7-10厘米为宜;8,在护腰带前段加接几厘米宽的松紧带;9,在护腰带前段缝制4×6厘米左右的魔术贴尼龙勾;10,缝合全部材料制成腰带。
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只需要在夜晚睡觉时佩带,而且要紧贴皮肤(下半部分以裹在内裤里面为宜)。睡醒后可以立即摘除,并且可以时常清洗。腰带长短可随意调节,系的松紧程度以不影响正常呼吸为宜。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不附加任何药垫磁垫及支撑板,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有很好疗效。
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与现有“护腰带”专利产品相比,有许多实质区别。第一,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是发明人在发现了痹病病源——风湿寒三种邪气的成因之后,进行的针对性发明,因此具有独创性。第二,本发明是以防病为前提,而现有的护腰带都是以治病为前提,因此,本发明具有新颖性。第三,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能够有效控制各类腰痛的复发,达到了治本的功效;而现有的护腰带只治标不治本,只对各别腰痛症状有一定疗效,使腰痛极易复发,因此,本发明更具先进性。第四,本发明填补了一项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空白,即发现了痹病病源——风湿寒三种邪气的成因以及致病途径,并且找到了一种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方法,这是现有护腰带专利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发明甚至有可能从此改变人的某些睡觉习惯,使许多疾病因此而自动消失。第五,与现有护腰带产品相比,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造价低廉,浅显易懂,使用方便,少花钱不吃药就可以防大病,是睡眠养生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新成果。
表面上看,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本发明却是在不经意中轻松解决了中医痹病预防的古老大难题。本发明所倡导的夜间护腰说,必将对人的体质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现有的能够查阅到的一些护腰带专利产品,普遍存在这样几个缺陷1,只在腰痛时佩戴,只对各别腰痛症状管用;2,只在人活动或清醒时佩戴;3,药味刺鼻,药垫极易受潮变质;4,药垫、磁垫或支撑板太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功能;5,过于强调护腰带的透气性而忽略了保暖性;6,只重视腰部而忽略了腹部;7,有疗程限制;8,价格昂贵,个人不易制作;9,疗效不显著,不能根治腰痛,病情极易复发。
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完全没有上述护腰带的9类缺陷,并且在诊断及治疗的思路上也完全没有相近之处。
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把中国传统少儿肚兜的防病保健功能反过来用在成年人身上,充分利用人体自身温度来确保腰部、腹部各穴位不受外界风湿寒邪气入侵,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只要做到“兜不离腰”,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就必定成为人体命门的守护神。
根据同样的原理,我们也可以制作“夜间体温护颈带”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环境和个人习惯是造成腰痛的两个重要方面。自然环境下,人们感受风寒湿邪的机率本来就很大,加上现在空调的大量普及,人们在追求舒适的睡觉温度的同时,感受风寒湿邪的机率就更大,这就是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普遍患有腰痛的原因所在。我们只有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保护,才能最有效地防止腰痛(痹病)的发生。幼儿多仰睡,所以我们只注重保护其肚子而给他戴上肚兜;20-40岁男性之所以多患腰痛,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男性睡觉时一般都睡得很沉,而且往往没有固定的睡姿,还常常爱蹬被子,从而使腰部很容易感受风邪,正所谓“睡得越深,伤得越重”;女性患腰痛的比率之所以少,是因为女性从小注意腰部以及下体的保护;孕妇患腰痛较多的原因,是由于怀孕使她们的睡觉习惯改变,使腰部多受风邪所致;老年人多腰痛是由于长期积劳成疾又没有及时治疗所致,但老年人睡觉常醒,所以一般伤得都不很重。还有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类夜晚睡觉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情况很少,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空调的使用,大多数人只盖盖腰腹部,有的甚至啥也不盖。然而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体温是不会因为盖不盖被子而有所改变的,都应当在摄氏35.5-37℃之间。所以,体内体外的温差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随时存在的,因而“中痹”的机率同样随时可能出现。这就是腰痛不分阶层、职业、年龄而普遍存在的原因。白天腰部活动量大的人,“中痹”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是因为肌肉白天过渡疲劳,夜间休息时就更深沉更放松,抵御风寒湿邪的能力也就更微弱。
综上所述,腰痛作为痹病的主要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痹病作为常发病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克制痹病,关键就在于克制风寒湿邪在夜间对人体的侵袭。因此,“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必将使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痹病(腰痛)大难题从此得到解决。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我们天天睡觉时佩戴体温保健护腰带,我们的腰杆子便再也不会有问题,我们便可以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再也不受环境和个人睡觉习惯的影响了,再也不用担心腰痛了!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具体制作方法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选择纯棉布料作为贴近皮肤的底面;2,选择优质簿海棉作为中间层;3,选择优质毛巾布、边纶布等搭扣面料作为最上层;4,在搭扣面料的背面涂覆一层保温层(限制透气,增强保暖);5,护腰带腹部高度以肚脐上下各10厘米为宜;6,腰部高度以覆盖5节腰椎骨为宜;7,护腰带两侧(腋下)高度以7-10厘米为宜;8,在护腰带前段加接几厘米宽的松紧带;9,在护腰带前段缝制4×6厘米左右的魔术贴尼龙勾;10,缝合全部材料制成腰带。
所述护腰带是能够保暖、挡风、隔寒的布质薄带,根据人体高度及腰围不同,护腰带的宽窄、长短和大小会有所不同。
所述的海棉不宜太厚,只要能使腰带成形就可以了。工序“三”所述的优质搭扣面料,是指魔术贴尼龙勾可以随意紧扣上去的一种面料(相当于尼龙魔术贴的毛面)。
在工序“四”时,可以是涂覆的一层保温层,也可以是其它一层隔寒保温材料,比如不太透气的布料、薄皮革等等。
工序“八”所述的松紧带是用于调节人在熟睡时,无论呼气还是吸气,护腰带都能紧贴在皮肤上,以确保体温正常循环。
权利要求
1,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一、选择纯棉布料作为贴近皮肤的底面;二、选择优质薄海棉作为中间层;三、选择优质毛巾布、边纶布、起毛布等搭扣面料作为最上层;四、在搭扣面料的背面涂覆一层保温层(限制透气,增强保暖);五、护腰带腹部高度以肚脐上下各10厘米为宜;六、护腰带腰部高度以覆盖5节腰椎骨为宜;七、护腰带两侧(腋下)高度以7-10厘米为宜;八、在护腰带前段加接几厘米宽的松紧带;九、在护腰带前段缝制4×6厘米左右的魔术贴尼龙勾;十、缝合全部材料制成腰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腰带是能够保暖、挡风、隔寒的布质薄带,根据人体高度及腰围不同,护腰带的宽窄、长短和大小会有所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二”所述的海棉不宜太厚,只要能使腰带成形就可以了。工序“三”所述的优质毛巾布、边纶布、起毛布等搭扣面料,是指魔术贴尼龙勾可以随意紧扣上去的一种面料(相当于魔术贴的毛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四”时,可以是涂覆的一层特别保温层,也可以是其它一层隔寒保温材料,比如不太透气的布料、极薄的真皮革等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八”所述的松紧带是用于调节人在熟睡时,无论呼气还是吸气过程中,护腰带都能紧贴在皮肤上,以确保体温正常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只要没有附加药垫、磁垫、支撑板、电热丝等材料,而是通过布料、海棉等一般隔寒保温材料制成的、利用人的自身体温来进行的夜间腰部、颈部温度保护的方法,都是属于本发明夜间体温保健护腰带的适用保护范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睡眠养生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新成果,是发明人在发现了中医风湿寒三种邪气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防治痹症的全新技术方案及相关护腰带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选择合适大小的布料作为贴近皮肤的底面;选择薄海绵作为中间层;选择丝扣面料作为最上层;在海绵和底面之间涂覆保温层以限制透气增强保暖;缝合全部材料制成护腰带。本发明特别强调夜间护腰对人体防病保健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治痹先治血,血行痹自灭,血见热则行,遇凉则凝”的医学道理,通过自身体温的充分利用,彻底杜绝了风寒湿邪对人体重要经脉可能造成的伤害,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由痹症引发的各类痛病——例如腰椎病的预防、治疗及不再复发等古老难题。
文档编号A41D13/05GK1493231SQ03178359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5日
发明者牛兆瑞 申请人:牛兆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