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带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28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带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设在鞋子上且可系紧鞋带的鞋带扣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现有一种系绳装置1,是装设在一鞋子2上,该鞋子2具有一开口201及二设置在该开口201一侧且可产生相对靠合或分离的鞋带孔片202。该系绳装置1包含有一弹性扣夹101、一固设在该弹性扣夹101上的结部102、二固设在该弹性扣夹101的环圈103、二可穿过弹性扣夹101且定位于鞋带孔片202上的绳段104。该弹性扣夹101具有一壳体105、一装设在该壳体105内部的弹簧106及一装设在该壳体105内部且受弹簧106弹力所顶持的按压件107。
虽然,操作该系绳装置1可使鞋子2的开口201产生束紧或松开,但是要解除系紧时,使用者必须以手指同时按压该弹性扣夹101的壳体105及按压件107才能达成,也就是说,弹性扣夹101的体积要够大,才能供目视观察欲按压的位置,以及供手指有按压的面积,如此一来,该系绳装置1就无法达到缩小化的目的。另外,该结部102与环圈103只是为了与该二绳段104搭配而在弹性扣夹101上产生蝴蝶结的外观,并不能提供实际的操作功能。
再如图2所示,现有另一种可供二鞋带4穿过定位的扣具3是制成板片状,并具有二位于中间的穿入孔301、二分别位于该等穿入孔301外侧的穿出孔302、二可伸设在该穿出孔302内部的弹片303及二分别位于穿出孔302外侧的抵压部304。当该等鞋带4的一定位端部401连结在鞋子(图未示)与穿入孔301之间,而一与定位端部401互相连接的末端部402则在由上朝下穿过穿出孔302时,不但会受弹片303弹抵,更会受到定位端部401的张力作用而被压制在定位端部401与抵压部304之间。利用该扣具3虽然也可使鞋带4达到系紧、定位目的,但是在欲解除系紧时,使用者仍须以手指直接扳动扣具3向上移动,且该扣具3上没有任何可供拉掣的元件。因此,这种扣具3也必须具备相当的体积,才能提供使用者方便操作。
再者,当操作者以手指直接扳动扣具3向上移动,且鞋带4欲由穿出孔302朝穿入孔301方向移动时,鞋带4受到弹片303的弹力弹抵,使得鞋带4与弹片303、穿出孔302内环面之间的滑动空间有限、摩擦力大,会导致松脱的操作动作较不确实。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除系紧的操作动作相当容易、确实的鞋带扣具。
本实用新型的鞋带扣具,是装设在一鞋子上,且可供二穿设在该鞋子上的鞋带元件达到系紧定位,定义该鞋子具有一位于二鞋带孔片之间的中线,该扣具包含一本体、二枢设在该本体上的枢板件及一连结在该等枢板件上的拉掣单元。该本体具有一垂直于中线的长方向、一垂直于该长方向且对应该中线的短方向、一沿该短方向设置在该本体中间的轴枢部、二对应该长方向且分别设在该轴枢部外侧的穿孔、二对应该长方向且分别设置在该穿孔外侧的压制部。该等枢板件各具有一与该轴枢部枢接的轴枢端部、一与该轴枢端部呈相反设置的摆动端部、一对应短方向且介于该轴枢端部与摆动端部之间的定位杆,该等摆动端部趋近于压制部时可使枢板件位在一第一位置,该等摆动端部远离于压制部时可使枢板件位在一第二位置,且该等鞋带元件由下朝上穿入该穿孔一侧及轴枢端部与定位杆之间,且绕过定位杆后,可再由上而下地自定位杆与摆动端部之间及穿孔另一侧穿出。
借此,该枢板件位在第一位置时,该等鞋带元件被系紧定位,当拉动该等拉掣单元并连动该枢板件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可使摆动端部远离压制部,该等鞋带元件可达到解除系紧目的。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鞋带扣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系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现有另一种鞋带扣具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说明该扣具装设在一鞋子上;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解除系紧操作图,说明拉动一拉掣单元而使鞋带元件产生松脱作用;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系紧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操作示意图,说明可单侧拉动该拉掣单元及枢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鞋带扣具100的较佳实施例是装设在一鞋子300上,且可供二穿设在该鞋子300上且呈绳段门面的鞋带元件200达到系紧定位,本实施例的该等鞋带元件200是自该鞋子300的二鞋带孔片310穿出,并具有一趋近于鞋子300的定位端部210及一与该定位端部210呈相反设置的末端部220。且定义该鞋子300具有一位于该等鞋带孔片310之间的中线L。该扣具100包含一本体10、二轴设在该本体10上的枢板件20及一连结在该本体10与枢板件20上的拉掣单元30及一圈绕在该本体10外部且与拉掣单元30连结成一体的固定环圈40。除图5中的扣具100接近真实比例外,其余各图是将该扣具100的比例放大绘制,以便了解,且以下说明的图6、图8、图9也相同。
该本体10是以塑料材质制成板状,具有一垂直于中线L的长方向X、一垂直于该长方向X且对应该中线L的短方向Y、一对应该中线L的轴枢部11、二对应该长方向X且分别设于该轴枢部11外侧的穿孔12、二对应长方向X且分别设于该等穿孔12外侧的压制部13。该轴枢部11设在二轴线对称于沿短方向Y的轴杆111。
该等枢板件20各具有一枢设在该轴杆111上的轴枢端部21、一与该轴枢端部21呈相反设置的摆动端部22,二由该轴枢端部21沿长方向X延伸至摆动端部22的侧杆23及一对应短方向Y且衔接在该等侧杆23中段的定位杆24。对应摆动端部22的各侧杆23侧端部各设有一细孔231。当该等摆动端部22趋近于压制部13时可使枢板件20位在一第一位置,当该等摆动端部22远离于压制部13时可使枢板件20位在一第二位置。
本实施例的该等拉掣单元30是制成双环圈状且与固定环圈40连结成一体。该固定环圈40与拉掣单元30是由同一环圈状的绳带直接打结而成,且固定环圈40对应短方向Y而套设在本体10外部,促使拉掣单元30与本体10达到连结目的。且该拉掣单元30及固定环圈40是与该鞋带元件200相同材质。该等拉掣单元30的中段处是以缝线穿过细孔231,以使该拉掣单元30也与枢板件20达到连结目的。
如图4、图5所示,当枢板件20轴设在该本体10的轴杆111上,且拉掣单元30与固定环圈40也组配固定于本体10、枢板件20上时,使用者将鞋带元件200由下朝上穿入该穿孔12其中一侧及轴枢端部21与定位杆24之间,且绕过定位杆24后,再由上而下地自定位杆24与摆动端部22之间及穿孔12另一侧穿出,且使末端部220自穿孔12穿出后恰位在定位端部210与压制部13之间。且利用拉掣单元30、固定环圈40及鞋带元件200的末端部220可产生蝴蝶结的外观。
再如图4、图5所示,当使用者的脚部套入鞋子300内部且拉掣该鞋带元件200的末端部220朝远离于中线L的一第一方向I移动,直到脚部感觉至相当紧度且释放对末端部220的施力时,利用脚部的撑张可使定位端部210保有相当大的张力,且定位端部210的张力会将末端部220向上压制在该压制部13上,就可使鞋带元件200达到单向掣动、反向止回的目的。
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施力并将该拉掣单元30向上提起时,可使枢板件20的摆动端部22相对于本体10的压制部13产生向上摆动且使枢板件20由第一位置旋摆至第二位置,则定位杆24远离于压制部13,且使定位杆24与压制部13之间的空间变大,随即,本体10也受拉掣作用而使得压制部13远离定位端部210,末端部220随即解除压制,而可使鞋带元件200朝一趋近中线L的第二方向II反向移动,以达到解除系紧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扣具100对鞋带元件200解除系紧时,只需向上拉动该拉掣单元30就可连动枢板件20及本体10,且达到解除系紧目的。所以扣具100不需要制成较大的体积。整体外型也较美观、轻巧。
另外,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扣具100′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也包含一本体10′、二轴设在该本体10′上的枢板件20′、一呈变绳段状的拉掣单元30′及一圈绕在该本体10′外部且与拉掣单元30′连结成一体的固定环圈40′。本实施例的固定环圈40′与拉掣单元30′是由同一条绳带打结而成,且拉掣单元30′也可以缝线缝固在该等枢板件20′上。该扣具100′是可使二呈环圈状的鞋带元件200′达到系紧目的。该等鞋带元件200′各具有二顶部互相连结的绳段230′。利用该扣具100′可使鞋带元件200′达到系紧目的、拉动该拉掣单元30′也可解除系紧,且利用拉掣单元30′、固定环圈40′及鞋带元件200′可产生蝴蝶结外观。
再如图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鞋带扣具,对穿绕过位于右侧枢板件20的定位杆24的鞋带元件200,将定位端部210与末端部220缝合固定,且使得该定位杆24与该鞋带元件200连结固定,如此一来,穿绕过左侧定位杆24的鞋带元件200仍然可以相对于本体10产生位移,且向上拉动该拉掣单元30时也可使得本体10相对于已缝合固定的鞋带元件200产生摆动,且可达到解除系绳目的。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鞋带扣具,不但具有系紧鞋带元件的功效,且操作解除系紧时只需拉动拉掣单元就可牵动枢板件产生摆动,以增加鞋带元件的滑动空间,所以操作相当容易、鞋带元件的松脱较为确实,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鞋带扣具,是装设在一鞋子上,且供二穿设在该鞋子上的鞋带元件达到系紧定位,定义该鞋子具有一位于二鞋带孔片之间的中线,该扣具包含一本体、二枢设在该本体上的枢板件及一连结在该等枢板件上的拉掣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垂直于中线的长方向、一垂直于该长方向且对应该中线的短方向、一沿该短方向设置在该本体中间的轴枢部、二对应该长方向且分别设在该轴枢部的穿孔、二对应该长方向且分别设置在该穿孔外侧的压制部;该二枢板件,各具有一与该轴枢部枢接的轴枢端部、一与该轴枢端部呈相反设置的摆动端部、一对应短方向且介于该轴枢端部与摆动端部之间的定位杆,该等摆动端部趋近于压制部枢板件位在一第一位置,该等摆动端部远离于压制部枢板件位在一第二位置,且该等鞋带元件由下朝上穿入该穿孔一侧及轴枢端部与定位杆之间,且绕过定位杆后,可再由上而下地自定位杆与摆动端部之间及穿孔另一侧穿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具,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对应短方向圈绕在本体的轴枢部外部且与拉掣单元连结成一体的固定环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拉掣单元呈双绳段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拉掣单元是呈双环圈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其中一个定位杆与所对应的鞋带元件连结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具,其特征在于该拉掣单元与鞋带元件采相同材质。
专利摘要一种鞋带扣具,可供二鞋带元件穿设并达到止回定位,该扣具包含一本体、二枢设在该本体上的枢板件及一连结在该等枢板件上的拉掣单元。鞋带元件可由下朝上穿过本体的二穿孔且绕过枢板件的一定位杆后,再由上朝下穿出于穿孔。借此,向上拉动该拉掣单元时,可连动枢板件且使鞋带元件获得松释,以达到解除系紧目的。
文档编号A43C11/00GK2642090SQ032081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4日
发明者刘坤钟 申请人:刘坤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