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55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
(2)背景技术如图1所示,现有的伞都包含有一中棒1、一固设在该中棒1顶部的上巢2、一可沿中棒1的轴线方向产生滑动的下巢3、多个连结在该上巢2与下巢3之间的伞骨元件4及一被覆在该伞骨元件4外部且与伞骨元件4缝接固定的伞面元件5。虽然现有的伞可在开伞状态时达到遮蔽雨水、阳光等目的,但是,滂沱大雨经常会伴随强风,伞面元件5的风阻力相当大,且当伞面元件5受强风吹袭时,会带动伞骨元件4及中棒1产生扭转,且使伞骨元件4及中棒1受到扭转力的作用而导致折损、破坏。另外,当在街上行走时,伞面元件5会碰撞到物体、行人,致使伞面单元5受扭力作用,且连带地造成伞骨元件4或中棒1受扭力作用而折损,或者,因伞面单元5无法适时旋转,当伞骨元件4末端刺伤行人的眼睛、脸部时,会造成刺伤的危险。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面单元在开伞状态且受外力作用时,可带动上巢、下巢相对于中棒产生旋转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
本实用新型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包含有一中棒、一呈可转动轴设在该中棒顶部的上巢、一对应该上巢而呈可转动地套设在该中棒外部的下巢及一可连结在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面单元。该中棒具有有一沿长方向延伸的轴线。该上巢是可相对于轴线产生定位。该伞面单元具有多个连结在该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骨元件及一被覆在该等伞骨元件外部的伞面元件。借此,在开伞状态时,该伞面单元可连动该上巢及下巢相对于中棒产生旋转,可避免伞骨元件及中棒受扭转力作用而损坏。
(4)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伞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5)具有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的第一实施例是包含一中棒10、一轴设在该中棒10顶部的上巢20、一可转动地套设在该中棒10上的下巢30及一伞面单元40。
本实施例的中棒10是制成中空管状,并具有一沿长方向延伸的轴线L、一围绕该轴线L所产生的管壁11、一利用插销12固设在该管壁11顶部的衬套13及一由该衬套13内环面围绕所产生的枢接部14。该枢接部14呈上窄、下宽的凹孔状,并具有一对应该管壁11顶端面的窄部位141及一沿轴线设置在该窄部位141下方的宽部位142。另外,该中棒10近顶部处设有一定位件15。
该上巢20是呈可转动地轴设在该中棒10顶部上,且可相对于轴线L产生定位,该上巢20具有一顶盘部21及一沿轴线L设置在该顶盘部21底部的套接部22,该套接部22呈上窄、下宽的凸柱状,并具有一位于末端部且对应该宽部位142的大径部位221、一衔接在大径部位221与顶盘部21之间且对应窄部位141的小径部位222及一沿轴线L开设的槽道223,利用套接部22与枢接部14的嵌套轴接,可使该上巢20以该轴线L为转动中心相对于中棒10产生旋转,但是不会沿轴线L产生位移。
本实施例的下巢30在撑伞状态时可利用定位件15而相对于轴线L产生定位,但是可相对于中棒10产生旋转。
该伞面单元40具有多个连结在该上巢20的顶盘部21与下巢30上的伞骨元件41及一被覆在该伞骨元件41外部且与伞骨单元41线缝固定的伞面元件42。
如图2所示,组配时,利用插销12可使衬套13固设在中棒10顶部,且利用槽道223的设置可使套接部22的大径部位221可被压缩而轻易地套入枢接部14中(若不开设槽道223则利用材质特性及以迫套方式进行组接),且当大径部位221穿过窄部位141且对称于该宽部位142时,就可向外弹释,促使上巢20轴设在枢接部14中,但是不会沿轴线L相对于衬套13、中棒10产生位移。
且当下巢30与伞面单元40皆组装定位且开伞后,利用套接部22与枢接部14可转动的轴接关系,以及利用下巢30可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的作用,即使该伞面单元40遭遇强风或外力作用(例如下雨天在街上行走时,会因伞面单元40碰撞物体或行人而造成伞面单元40受扭转力作用),伞面单元40就可带动上巢20、下巢30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这样,中棒10及伞骨元件41就不会受扭转力作用而造成损坏,所以可延长伞的使用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伞撑开使用时,错身而过的行人即使遭伞骨元件41末端碰触,但是利用伞面单元40带动上巢20、下巢30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的作用,可降低伞骨元件41伤害程度,且对于人体而言,利用伞面单元40可相对于中棒10产生旋转作用,也可避免伞骨元件41末端刺伤人体的眼睛、脸部。
再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中棒10’也是制成中空管状,且该管壁11’顶部直接设有凹孔状的枢接部14’,该枢接部14’呈上窄、下宽的凹孔状,并具有有一对应该管壁11’顶端面的窄部位141’及一沿轴线设置在该窄部位141’下方的宽部位142’。利用枢接部14’与上巢20’的套接部22’互相嵌套的作用,该伞面单元40’遭遇强风或外力作用而旋转时,也可带动上巢20’及下巢(图未示)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
再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该中棒10″具有一利用插销12″固设在顶部的连接块13″及一凸设在该连接块13″顶部的枢接部14″,该枢接部14″制成上宽、下窄的凸柱状,并具有一位于顶端部的宽部位142″、一沿轴线设置在该宽部位142″下方的窄部位141″及一沿轴线L开设的槽道143″(若不开设槽道143″则利用材质特性及以迫套方式进行组接),且该宽部位142″的顶缘可呈截头圆锥状、半圆球状。该上巢20″具有一顶盘部21″及一沿轴线L设置在该顶盘部21″底部的套接部22″,该套接部22″呈上宽、下窄的凹孔状,并具有一位于底端部且对应该窄部位141″的小径部位222″、一衔接在该小径部位222″与顶盘部21″之间且对应宽部位142″的大径部位221″,利用套接部22″与枢接部14″的嵌套轴接,也可使该上巢20″呈可转动地轴设在中棒10″顶部。
又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该中棒100具有一以螺丝为例的枢接部140,该枢接部140也是呈上宽、下窄的凸柱状,且具有一为螺丝头部的宽部位150及一为螺纹部的窄部位160,该窄部位160下半段可沿轴线L锁固在中棒100顶部,该上巢200的套接部220则呈上宽、下窄的阶梯孔状。利用该枢接部140与套接部222的配合,可使上巢200轴设定位在中棒100顶部。
又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上巢51具有一顶盘部511及一设置在该顶盘部511底部的套接部512,该套接部512是以一插销513固设在该顶盘部511底部,该套接部512制成上窄、下宽的阶梯柱状,且是呈可转动地嵌套在该中棒52顶部的枢接部521中。
如图7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为图6的变化例,且是将该上巢51’的套接部512’制成上宽、下窄的阶梯孔状,该中棒52’顶部则固设一上宽、下窄且呈阶梯柱状的枢接部521’。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中棒61内环面顶部具有一呈凸环状的枢接部611,上巢62具有一顶盘部621及一设置在该顶盘部621底部且呈凹环状的套接部622,利用该枢接部611与套接部622呈凹凸互补的嵌套作用,可使该上巢62相对于中棒61产生旋转,但是不会沿轴线产生位移。且该枢接部611是在该上巢62底部套入中棒61顶部后,再以油压束紧方式所构成。
如图9所示的第八实施例,为图8的变化例,是将枢接部611’是制成凹沟状、该套接部622’是制成凸环状,且套接部622’可采直接迫套方式嵌设在枢接部611’中。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中棒71的内环面顶部也具有一呈凸环状的枢接部711,该上巢72具有一顶盘部721、一以插销固接在该顶盘部721底部的套管722及一环设在该套管722近底部且呈凹沟状的套接部723。该上巢72也可带动套管722相对于中棒71产生转动。
如图11所示的第十实施例,为图10的变化例,是将枢接部711’是制成凹沟状、该套接部723’是制成凸环状,且套接部723’可采用直接迫套方式嵌设在枢接部711’中。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中棒81顶部也具有一枢接部811,该枢接部811具有一内塞812、一垂直于轴线而装设在该内塞812内部的弹簧813及二受该弹簧813所顶持的钢珠814。该上巢82具有一顶盘部821、一以插销固接在该顶盘部821底部的套管822及一环设在该套管822近底部且呈凹环状的套接部823。该上巢82也可带动套管822相对于中棒81的枢接部811产生转动。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不但构件简单、组配容易,且在开伞状态而伞面单元受外力作用时,可带动上巢与下巢相对于中棒转动,以防止中棒受扭力作用而折损及避免伞骨元件末端刺伤行人,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具有一中棒、一装设在该中棒顶部的上巢、一装设在该上巢下方且套设在该中棒外部的下巢及一连结在该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面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中棒,具有一沿长方向延伸的轴线;该上巢,是呈可转动地轴设在该中棒的顶部上,且可相对于轴线产生定位;该下巢,是对应该上巢而呈可转动地套设在该中棒外部;该伞面单元,具有多个连结在该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骨元件及一被覆在该伞骨元件外部的伞面元件,该伞面单元在开伞状态时,可连动该上巢及下巢相对于中棒产生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具有一设置在顶部的枢接部,该上巢具有一与该枢接部嵌套轴接的套接部,该枢接部与套接部是呈凹凸互补且可转动地互相嵌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的枢接部具有一宽部位及一沿轴线设置在该宽部位一侧的窄部位,该上巢的套接部具有一对应宽部位的大径部位、一对应窄部位的小径部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的枢接部呈上窄、下宽的凹孔状,该上巢的套接部呈上窄、下宽的凸柱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制成中空管状,该中棒还具有一固设在顶部的衬套,枢接部是设置在该衬套内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制成中空管状,且枢接部是一体成型设置在中棒顶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的枢接部呈上宽、下窄的凸柱状,该套接部呈上宽、下窄的凹孔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还具有一固设在顶部的连接块,枢接部是凸设在该连接块顶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的枢接部为上宽、下窄的螺丝,且沿轴线锁固在中棒顶部,该套接部呈上宽、下窄的阶梯孔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上巢具有一顶盘部、一以插销固接在该顶盘部底部的套管及一环设在该套管近底部且与枢接部呈凹凸互补的套接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的枢接部具有一垂直于轴线的弹簧及二受该弹簧所顶持的钢珠,该上巢的套管具有一近底部且呈凹环状的套接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的枢接部还具有一沿轴线开设的槽道。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其特征在于该上巢的套接部还具有一沿轴线开设的槽道。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包含有一中棒、一呈可转动轴设在该中棒顶部的上巢、一对应该上巢而呈可转动地套设在该中棒外部的下巢及一可连结在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面单元。借此,该伞面单元在开伞状态且受风吹作用或移动中受外力碰撞而产生扭转时,该伞面单元可连动该上巢及下巢相对于中棒产生旋转,且可防止中棒受扭力作用而折损,并可避免伞骨末端刺伤行人。
文档编号A45B25/00GK2629507SQ0326490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3日
发明者王胜和 申请人:王胜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