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55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尤其是指双开口拉链的固定销加以改进的设计。
背景技术
习用的双开口拉链(8)如附图1所示,其左上止(81),右上止(图未示),插销(83),固定销(84)皆采金属材料而冲打固定,由于该金属材料通常包含有铅与镍等材料而不符合环保要求,因金属固定销(84)在与链带(80)冲打固定时若打得太扁则容易因下拉头(91)下拉力量过大而导致下拉头(91)脱离,若冲打不够紧密则固定销(84)容易松脱,且下拉头(91)下拉至最下端时该下拉头(91)的下端系向下超出链带(80)的下端(801)(参考图2),因此较不美观,且整体拉链(8)在车缝于衣物上方的作业时较不方便。
有些业者乃系在开口拉链的上方与下方分别采塑胶材质一体射出左、右上止以及插销、固定销(图未示),如此虽然因采塑胶材料而较符合环保需求,但其缺点为左,右上止以及插销,固定销不能一次同时与链带射出成形,故无论就模具制造以及成品制造生产而言不但效率隆低而且成本亦相对提高。
同一申请人的实用新型第02284743.X号专利申请已有所改进,唯当其实施于体积小的三号或四号拉链时,上,下拉头的穿设动作相对于体积大的拉链则显得较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克服现有产品的上述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该拉链具有射出而包覆于链带上方的左上止、右上止以及包覆于链带下方的插销与固定销,且其中插销与固定销分别具有一滑道,该固定销的滑道相邻接的一侧壁下方向滑道方向延伸有一弹性挡钩块,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外侧具有一斜凸面,而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内侧与滑道相邻接的另一侧壁形成较小的间隙,上、下拉头可分别由此间隙穿入,并藉其侧壁将弹性挡钩块的钩部撑开而通过该滑道穿设入链带,而前述的上,下拉头通过弹性挡钩块的钩部后,该钩部即可藉其弹性恢复力量而归复原位以防止上、下拉头脱离,且其中前述的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下方侧边并连接一止挡部,进而当前述已穿入链带的下拉头被向下拉至最下端时,该下拉头的侧壁的端缘可被该止挡部所止挡。
藉由前述特征,由于上、下拉头可分别依序由固定销的间隙穿入链带,因此就制造流程而言,左上止、右上止、插销、固定销可一次射出成形于链带上方然后再穿设上、下拉头,相对可达到简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且由于上、下拉头可以穿入或取出,因此当上、下拉头产生故障或脱漆等损坏情形时可取出而进行更换,另外由于左、右上止、插销、固定销皆采用不含铅或镍的塑胶材质,相对亦符合环保的需求,且由于前述弹性挡钩块的钩部外侧具有一斜凸面,因此籍该斜凸面具止挡作用而可在下拉头装入拉链的后向下拉时具防止脱离的作用。该固定销的滑道邻接的另一侧壁另形成有一内陷凹弧部,该内陷凹弧部系接近于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内侧,当上、下拉头穿过时恰令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内侧可抵靠于该内陷凹弧部以利于前述上、下拉头的穿入动作,并同时由于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最宽部位的宽度加上固定销另一侧壁的具有内陷凹弧部的部位的总和宽度系略小于上、下拉头的通道的宽度,因而即使是制造三号或四号的体积较小的拉链时仍可保有上、下拉头可顺利穿设于拉链的方便性;该固定销的滑道乃具有一界于其邻接的两侧壁的薄片体;该固定销的一侧壁系由其上、下与侧边包覆链带,而其另一侧壁系由其上、下与侧边包覆链带,以具有较佳的包覆稳固性。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其固定销的滑道邻接的另一侧壁另形成有一凸卡,该凸卡是接近于弹性挡钩块的钩部,藉由该凸卡具上挡作用进一步具有防止下拉头向下拉时从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旁边接脱离的作用。
其固定销的弹性挡钩块的钩部外侧具有一斜凸面,藉该斜凸面具止挡作用而可在下拉头装入拉链之后向下拉时具防止脱离的作用,且该固定销的滑道邻接的另一侧壁另形成有一内陷凹弧部,当上,下拉头穿过时恰令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内侧可抵靠于该内陷凹弧部以利于前述上,下拉头的穿入动作,并同时由于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最宽部位的宽度加上固定销另一侧壁的具有内陷凹弧部的部位的总和宽度系略小于上,下拉头的通道的宽度,因而即使是生产三号或四号的体积较小的拉链时仍可保有上,下拉头可顺利穿设于拉链上的方便性。


图1系习用双开口拉链的立体图。
图2系习用双开口拉链的下拉头至下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链带尚未啮合的立体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链带尚未啮合的部份背视立体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上,下拉头未穿入一侧的链带的立体分解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上,下拉头未穿入一侧的链带的平面示意图。
图7系本实业新型实施例其中上,下拉头已穿入一侧的链带的平面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固定销的平面放大组合示意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上,下拉头穿设定位后的部分平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9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开口拉链的固定销改进结构,其中该拉链具有射出而包覆于链带1上方的左上止2,右上止3以及包覆于链带1上方的左上止,右上止以及包覆于链带1下方的插销4与固定销5,且其中插销4与固定销5,且其中插销与固定销乃分别具有一滑道41、51。
该固定销5的滑道51相邻接的一侧壁52下方乃向滑道51方向延伸有一弹性挡钩块521,该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的外侧具有一斜凸面5213,而该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的内侧则与滑道51相邻接的另一侧壁53形成较小的间隙A(另参考图8,9),进而令上、下拉头6、7可分别由此间隙A穿入,并藉其侧壁61,71将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撑开而通过该滑道51穿设入链带1,而前述的上、下拉头6、7通过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后,该钩部5211即可藉其弹性恢复力量而归复原位以防止上、下拉头6、7脱离,且其中前述的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的下方侧边并连接一止挡部5212,进而当前述已穿入链带1的下拉头7被向下拉至最下端时,该下拉头7的侧壁71的端缘可被该止挡部5212所止挡(参考图8、9)。
藉由前述特微,由于上、下拉头6、7可分别依序由固定销5的间隙A穿入链带1,参考图5,图6,图7,图8,因此就制造流程而言,左上止2,右上止3,插销4,固定销5可一次射出成形于链带1上方然后再穿设上、下拉头6、7,相对可达简化制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且由于上、下拉头6、7可以穿入或取出,因此当上、下拉头6、7产生故障或脱漆等损坏情形时可取出而进行更换,另外由于左,右上止2,3,插销4,固定销5皆采用不含铅或镍的塑胶材质,相对亦符合环保的需求,且由于前述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外侧具有一斜凸面5213,因此藉该斜凸面5213具上挡作用而可在下拉头7装入拉链的后向下拉时具防止脱离的作用。
再者,前述固定销5的滑道51邻接的另一侧壁53另形成有一内陷凹弧部530,该内陷凹弧部530系接近于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的内侧,当上、下拉头6、7穿过时恰令该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内侧可抵靠于该内陷凹弧部530以利于前述上,下拉头6,7的穿入动作,并同时由于该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的最宽部位的宽度加上固定销5另一侧壁53的具有内陷凹弧部530的部位的总和宽度W(参考图9),系略小于上、下拉头6、7的通道60、70的宽度,因而即使是制造生产三号或四号的体体积较小的拉链时仍可保有上、下拉头6、7可顺利穿设于拉链的方便性。
前述固定销5的滑道51乃具有一界于其邻接的两侧壁52、53的薄片体510(参考图9)。
前述固定销5的滑道51邻接的侧壁52上方具有连通至链带1的复数贯穿孔522,可释除该塑胶材质的固定销5射出成形于链带1时的应变并系。
前述固定销5的一侧壁52系由其上、下与侧边包覆链带1(参考图4),而其另一侧壁53亦系由其上、下与侧边包覆链带1,以具有较佳的包覆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归纳具有下列功效1.固定销5的滑道51邻接的另一侧壁53另形成有一内陷凹弧部530,当上、下拉头6、7穿过时恰令该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内侧可抵靠于该内陷凹弧部530以利于前述上、下拉头6、7的穿入动作,并同时由于该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的最宽部位的宽度加上固定销5另一侧壁53的具有内陷凹弧部530的部位的总和宽度W(参考图9)系略小于上、下拉头6、7的通道60,70的宽度,因而即使是制造生产三号或四号的体积较小的拉链时仍可保有上、下拉头6、7可顺利穿设于拉链的方便性;2.固定销5的弹性挡钩块521的钩部5211外侧具有一斜凸面5213,因此藉该斜凸面5213具止挡作用而可在下拉头7装入拉链之后向下拉时具防止脱离的作用;3.上、下拉头6、7可分别依序由固定销5的间隙A穿入链带1,因此就制造流程而言,左上止2,右上止3,插销4,固定销5可一次射出成形于链带1上方然后再穿设上、下拉头6、7,相对可达到简化制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该拉链具有射出而包覆于链带上方的左上止、右上止以及包覆于链带下方的插销与固定销,且其中插销与固定销分别具有一滑道,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销的滑道相邻接的一侧壁下方向滑道方向延伸有一弹性挡钩块,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外侧具有一斜凸面,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内侧与滑道相邻接的另一侧壁形成较小的间隙,上、下拉头分别由此间隙穿入,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下方侧边并连接一止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销的滑道邻接的另一侧壁另形成有一内陷凹弧部,该内陷凹弧部系接近于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内侧,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最宽部位的宽度加上固定销另一侧壁的具有内陷凹弧部的部位的总和宽度小于上、下拉头的通道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销的滑道具有一界于其邻接的两侧壁的薄片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销的一侧壁系由其上、下与侧边包覆链带,而其另一侧壁亦由其上、下与侧边包覆链带。
专利摘要一种双开口拉链的改进结构,其固定销具有弹性挡钩块可便于上、下拉头依序穿入链带,该上、下拉头可分别依序由固定销的间隙穿入链带,且该弹性挡钩块的钩部的外侧亦可具有斜凸面而具止挡作用,可在下拉头向下回拉时具防止脱离作用,并可由前述钩部配合固定销侧壁预设的内凹陷弧部达到穿设上、下拉头时更顺利方便而亦可特别选用于体积小、精确度要求高的三号、四号拉链。
文档编号A44B19/26GK2629501SQ0326490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3日
发明者王联洲 申请人:王瑞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