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26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拉链机械的导链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拉链的制造过程中,是依靠传动机构的压力胶轮和传动轮带动拉链向前运动的,但是导链机构部分就是由导链杆和活动安装在导链杆上的导链轮组成,导链轮只能起到支持和牵引的作用,而不能将拉链张紧,使得在拉链的后续加工过程中,直接影响到拉链的质量,现在有一种解决上述的方法就是,在导链轮之间加设一个依靠重力的作用将拉链张紧的重力轮,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拉链的张紧问题,但是其张紧的效果不好,在生产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重力轮在下落的过程中卡住,而出现不能张紧拉链的现象,因为是依靠重力的作用来张紧,在有时就会出现拉链的张紧度时紧时松的现象,还有就是在拉链用完的情况下,机器还会运行一段时间而不停止,同样会给拉链的生产带来诸多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面所述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能有效保持拉链张紧度的全自动拉链机导链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包括导链杆和导链轮,导链轮活动的安装在导链杆上,它还包括张力杆、安装在导链杆上的传动装置和拉簧,张力杆的一端铰接在导链杆上,另一端安装有导链装置,导链装置是导链棒,还可以是导链轮,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链杆和张力杆上,传动装置由传动电机、胶轮和两个张紧轮组成,胶轮固定在传动电机的传动轴上,两个张紧轮成对称分布的固定在胶轮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的技术改进它还包括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安装在导链杆上,且位于张力杆向上转动能触及的位置;在张力杆和导链杆相铰接处固定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是1、利用拉簧来控制拉链的张紧度,使得拉链不会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有效的保证了拉链的生产质量。
2、当拉链拉不动时,但传动机构仍在运动,这时张力杆就会被带动向上转动,当张力杆碰到安装在导链杆上的限位开关时,限位开关就会控制传动机构停止运动,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包括导链杆1、导链轮2、张力杆3、限位开关4、传动装置和拉簧5,多个导链轮2活动均匀分布地安装在导链杆1上,张力杆3的一端铰接在导链杆1上,在张力杆3与导链杆1相铰接处固定有限位块6,以使张力杆3只能在规定的位置内转动,张力杆3的另一端安装有导链棒7,也可以是导链轮,拉链绕过该导链棒7或者是导链轮,当拉链过度张紧时,拉链就通过该导链棒7或者是导链轮拉带动张力杆3向上转动,最终会碰到上面的限位开关4,从而停止电机的运转,拉簧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链杆1和张力杆3上,一方面用于张紧拉链,使拉链始终有一个张紧度,另一方面是张力杆3在转上去以后,可帮助张力杆3复位,传动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导链杆1上,它由传动电机8、胶轮9和两个张紧轮10、11组成,胶轮9固定在传动电机8的传动轴上,两个张紧轮10、11成对称分布的固定在安装板上,且位于胶轮9的下方,利用拉链绕过胶轮9和张紧轮10、11时的摩擦力带动拉链运动。
权利要求1.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包括导链杆和导链轮,导链轮活动的安装在导链杆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张力杆、安装在导链杆上的传动装置和拉簧,张力杆的一端铰接在导链杆上,另一端安装有导链装置,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链杆和张力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安装在导链杆上,且位于张力杆向上转动能触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由传动电机、胶轮和两个张紧轮组成,胶轮固定在传动电机的传动轴上,两个张紧轮成对称分布的固定在胶轮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链装置是导链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链装置也可以是导链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张力杆和导链杆相铰接处固定有限位块。
专利摘要全自动拉链机的导链机构,包括导链杆和导链轮,导链轮活动的安装在导链杆上,它还包括张力杆、安装在导链杆上的传动装置和拉簧,张力杆的一端铰接在导链杆上,另一端安装有导链装置,导链装置是导链棒,还可以是导链轮,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链杆和张力杆上,传动装置由传动电机、胶轮和两个张紧轮组成,胶轮固定在传动电机的传动轴上,两个张紧轮成对称分布的固定在胶轮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拉簧来控制拉链的张紧度,使得拉链不会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有效的保证了拉链的生产质量。
文档编号A44B19/00GK2662696SQ2003201288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明炎 申请人:刘明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