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74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鞋带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容易地系紧和解开鞋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鞋带的鞋子的鞋带打绳结系于鞋子上,例如在运动鞋上,以防止鞋子滑脱。这种绳结是这样形成的拉鞋带的两端头,将拉出的两端头绑在一起并形成蝴蝶结,从而形成绳结。不过,系绳结除了麻烦,还浪费时间。而且,它还有这样的缺点走路时绳结有时会自己松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也常把魔术带来代替鞋带来紧固鞋子,但是其系紧效果,即捆绑效果不如鞋带。而且魔术带紧固件易使鞋子变形,因此,它的使用一般只限于童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0年11月22日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99801257.2,发明名称为《系鞋带装置》的系鞋带装置,也即是鞋带扣,其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盖体和与盖体配合的底板,盖体具有一对可收缩的翼形部分、一对辅助孔和鞋带支承销,每个翼形部分分别有一从其下部水平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每个辅助孔形成于壳体的顶部,该鞋带支承销安装在各延伸部分的末端。底板具有一对鞋带穿人孔和一个隔板,该隔板在两鞋带穿人孔之间向上凸出,这样将盖体的内部分割成两个空心部分。鞋带各端头从鞋带支承销的一侧穿过鞋带穿人孔和辅助孔,再从鞋带支承销另一侧反向穿出。在操作过程中,翼形部分被轻微压紧,使得鞋带支承销处在鞋带穿人孔的中间位置;当各穿出的鞋带被水平向外拉时,剩余的鞋带将各引出的鞋带分别紧压在各鞋带穿人孔的角上,从而保持系紧状态。当向内压翼形部分的同时向上提起盖体时,因为引出的鞋带和剩余的鞋带不妨碍相互运动,因而结束系紧状态。
虽然申请号为99801257.2的发明专利《系鞋带装置》已解决了系鞋带绳结麻烦、浪费时间及自动松开等问题,但还存在不足,在松开鞋带时,需要握住系鞋带装置的前后部分,左右翻转,且一般一次翻转不能完成松开鞋带脱鞋,需要多次翻转才能完成;两根鞋带穿过鞋子的最后一个孔的孔之间的间隙距离需要明显大于系鞋带装置的鞋带穿入孔,这样也限制了系鞋带装置的大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系鞋子的鞋带的鞋带扣,即鞋带不容易自己松开、且在松开鞋带时只需握住鞋带扣的顶底部,向前翻转一定角度提起即可松开、能够保持鞋带整洁的系鞋带装置,同时本装置的大小不受两根鞋带穿过鞋子的最后一个孔的孔之间的间隙距离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带扣,包括一截面为“皿”形三孔档的结构,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内框中有二根鞋带支承销,所述鞋带支承销把所述的三孔档分格成左辅助孔、中间辅助孔和右辅助孔,左边鞋带从中间辅助孔穿过再回折经左辅助孔穿回,右边鞋带从中间辅助孔穿过再回折经右辅助孔穿回,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垂直固定在一与鞋带孔平面平行的底板上,所述鞋带支承销的中心线与所述底板平面相垂直,所述的底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辅助孔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上边还固定有一与所述底板平行的顶板。
本实用新型固定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底板的另一端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底板相垂直且截面与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相平行的“回”字形结构,在“回”字形结构平面载面上,所述“回”字形结构与所述顶板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与“回”字形结构之间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槽部,在所述的槽部与顶板之间开有左斜槽和右斜槽。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左斜槽和右斜槽开口处的顶板处设有限制鞋带的左右凸起。
本实用新型固定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的顶板的另一端上设有两个与所述顶板相垂直且与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相平行的“回”字形结构,在“回”字形结构平面载面上,所述“回”字形结构与所述底板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与“回”字形结构之间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槽部,在所述的槽部与底板之间开有左斜槽和右斜槽。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左斜槽和右斜槽开口处的底板处设有限制鞋带的左右凸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松开鞋带扣时,不需要多次翻转,一次动作完成,更为方便快捷,同时穿过鞋带扣外的鞋带还可以回翻折穿回鞋带扣,整体形成漂亮的蝴蝶结形状,由于支承销与鞋带孔平面相垂直,鞋带穿过支承销前需要绕过固定支承销的鞋带孔平面平行的底板,在鞋带与底板边接触折转弯的地方形成了摩擦作用,同时在支承销处鞋带的前后部分互压,产生摩擦力,不易松开,本装置的大小不受两根鞋带穿过鞋子的最后一个孔的孔之间的间隙距离的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有鞋带状态示意图。
图3是“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回”字形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穿有鞋带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外形为足球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动作过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原有技术的鞋带扣,包括一个盖体,该盖体由弹性材料制成并包括一对翼形部分、一对辅助孔和鞋带支承销,每个翼形部分分别有一从其下部水平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并能通过被适当地向内挤压而收缩,每个辅助孔形成于壳体的顶部,该鞋带支承销安装在各延伸部分的末端;一底板,该底板有一对鞋带穿入孔和一个隔板,该隔板在两鞋带穿入孔之间向上凸出,这样将盖体的内部分割成两个空心部分;其中鞋带的每个端头从鞋带支承销的一侧穿过鞋带穿入孔和辅助孔,再从鞋带支承销另一侧反向穿出,当将鞋带的每个端头水平向外拉出时,穿出的鞋带将留在盖体内的鞋带紧压在鞋带穿入孔的角上,保持系紧状态,当向内压翼形部分的同时向上提起盖体时,结束系紧状态。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鞋带扣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鞋带扣包括一截面为“皿”形三孔档的结构,“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内框中有二根鞋带支承销11和12,鞋带支承销把三孔档分格成左辅助孔14、中间辅助孔15和右辅助孔16,左边鞋带从中间辅助孔15穿过再回折经左辅助孔14穿回,右边鞋带从中间辅助孔15穿过再回折经右辅助孔16穿回,“皿”形三孔档结构垂直固定在一与鞋带孔平面平行的底板21上,鞋带支承销11和12的中心线与所述底板21平面相垂直,底板21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辅助孔15的宽度;“皿”形三孔档结构上边还固定有一与所述底板21平行的顶板22;固定“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底板21的另一端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底板21相垂直且截面与“皿”形三孔档结构相平行的“回”字形结构45和46,在“回”字形结构45和46平面载面上,“回”字形结构45和46与顶板22不相连接。
图3为“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回”字形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鞋带扣还在“皿”形三孔档结构与“回”字形结构45和46之间顶板22与底板21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槽部31,在槽部31与顶板22之间开有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以供鞋带通过,为了使打完结后的鞋带成蝴蝶形,鞋带末端穿过“回”字形结构45和46和左右斜槽,为了确保打成蝴蝶形的鞋带末端相对固定,本实施例还在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开口处的顶板22处设有限制鞋带的左凸起321和右凸起331。
本实用新型还可制成,固定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的顶板22的另一端上设有两个与顶板22相垂直且与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相平行的“回”字形结构45和46,在“回”字形结构45和46两平面载面上,“回”字形结构45和46与底板21不相连接;“皿”形三孔档结构与“回”字形结构45和46之间顶板22与底板21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槽部31,在槽部31与底板21之间开有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在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开口处的底板21处设有限制鞋带的左凸起321和右凸起33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图2的实施例不同的之处是“回”字形结构45和46固定在底板21或顶板22上,因其固定的位置不同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的位置也随着相应改变。
在图2中的蝴蝶形鞋带结构中,鞋带41、42部分为刚穿出左右辅助孔部分也是用于系紧鞋带往外拉的部分,图中43、44部分为穿过斜槽部分。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首先把鞋带在鞋上的鞋带孔中穿好,调整两边出头的鞋带等长,左右边的鞋带绕过底板从侧边孔穿入,穿过“皿”形三孔档结构的中间辅助孔15再分别回折经左、右辅助孔穿回,从左右辅助孔穿过的鞋带末端再分别穿过左右“回”字形结构,再把鞋带的43、44部分经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从其开口处转出,扣压在由限制鞋带的左凸起321和右凸起331半封闭的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开口处,这样就形成了漂亮的蝴蝶形鞋带结构。
穿好鞋子后或是在系紧鞋带时只需要用双手往外拉蝴蝶形鞋带结构的41、42,直到鞋带扣贴近脚背则可以拉紧鞋带;如果要脱下鞋子或是松开鞋带时,只需要用手指握住鞋带扣的顶板和底板,向前翻转一定角度,一般以转过九十度为最佳状态,向上提起鞋带扣,即可轻松松开鞋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左右翻转多次操作麻锁且易出现翻转过多鞋带从鞋带扣掉出等不利因素。
这样的结构,因为底板的宽度大于中间辅助孔的宽度,这样在正常使用,也即处于系紧状态时,穿过鞋带支承销部分的鞋带41、42压住穿入中间辅助孔之前的鞋带部分,这样起到系紧作用,同时因为鞋带在进入中间辅助孔之前紧压在底板的边缘处转折,压住底板的边缘,多了一层的压紧与摩擦,这样比起现有技术,鞋带在鞋带扣上又多了一个折回,更为紧固,更不易自动松开。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制成外形象足球型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也解决了原有技术中两根鞋带穿过鞋子的最后一个孔的孔之间的间隙距离需要明显大于系鞋带装置的鞋带穿入孔,限制了系鞋带装置的大小的技术问题,因为有些童鞋因为其小,两行鞋带孔之间的距离很小,这种新的鞋带扣在这种童鞋上的应用就不受到限制了。
另处,原有的鞋带扣因为其鞋带支承销中心线基本上与鞋带孔的基面平行且与两侧鞋带孔相平行,这样穿过支承销的鞋带折弯处暴露于壳体的顶部,容易弄脏,常需要加上盖来加于盖闭,本实用新型由于穿过支承销的鞋带折弯处不位于壳体的顶部,可以设计成内藏于鞋带扣内,不必在顶部增加防尘的盖,更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材料可以用轻质透明材料,如透明塑料制成,可以是金属的材料;颜色可以为红、蓝、黄、黑、白等各种颜色的单色或是组合,在设计上也可以有小的变形,如制成各种小动物状,如十二生肖,熊猫、甲虫或足球、飞机等形状。表面可制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是卡通的艺术形状和图案。
本实用新型介绍的为鞋带扣,但此鞋带扣也可以应用于帽子的带子系紧装置或是袋绳、饰物、衣服上的系紧带的系紧装置。任何产品只要其为有二根带子,即可把它们穿过本实用新型的鞋带扣,同时也可形成蝴蝶结,使用方法基本上与应用于鞋子上一样。
权利要求1.一种鞋带扣,包括一截面为“皿”形三孔档的结构,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内框中有二根鞋带支承销(11,12),所述鞋带支承销把所述的三孔档分格成左辅助孔(14)、中间辅助孔(15)和右辅助孔(16),左边鞋带从中间辅助孔(15)穿过再回折经左辅助孔(14)穿回,右边鞋带从中间辅助孔(15)穿过再回折经右辅助孔(16)穿回,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垂直固定在一与鞋带孔平面平行的底板(21)上,所述鞋带支承销(11,12)的中心线与所述底板(21)平面相垂直,所述的底板(21)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辅助孔(15)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上边还固定有一与所述底板(21)平行的顶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的底板(21)的另一端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底板(21)相垂直且截面与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相平行的“回”字形结构(45,46),在“回”字形结构(45,46)平面载面上,所述“回”字形结构(45,46)与所述顶板(22)不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与“回”字形结构(45,46)之间在所述顶板(22)与所述底板(21)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槽部(31),在所述的槽部(31)与顶板(22)之间开有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开口处的顶板(22)处设有限制鞋带的左右凸起(321,3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的顶板(22)的另一端上设有两个与所述顶板(22)相垂直且与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相平行的“回”字形结构(45,46),在“回”字形结构(45,46)平面载面上,所述“回”字形结构(45,46)与所述底板(21)不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皿”形三孔档结构与“回”字形结构(45,46)之间所述顶板(22)与所述底板(21)之间设有相连接的槽部(31),在所述的槽部(31)与底板(21)之间开有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带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斜槽(32)和右斜槽(33)开口处的底板(21)处设有限制鞋带的左右凸起(321,3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鞋带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容易地系紧和解开鞋带的鞋带扣。其包括截面为“皿”形三孔档的结构,二根鞋带支承销把三孔档分格成左右及中间辅助孔,两边鞋带从中间辅助孔穿过再回折经左右辅助孔穿回,三孔档结构垂直固定在一与鞋带孔平面平行的底板上,鞋带支承销的中心线与底板平面相垂直,底板的宽度大于中间辅助孔的宽度;还有一顶板,在三孔档结构另一端的两“回”字形结构垂直固定在底板或顶板上,在顶板或底板上开有左右斜槽,槽口有限制鞋带的凸起。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松鞋带扣时,不需要多次翻转,只需一次动作完成,同时鞋带形成漂亮的蝴蝶结形状,不受鞋子的两排孔最后一个孔之间的间隙距离的限制。
文档编号A43C11/00GK2742807SQ200420095239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古惠娟 申请人:古惠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