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的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93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包的提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包的提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箱包的提手包括底衬板和设置于底衬板上的提手,通常底衬板与提手相对固定,这使得提手在使用和非使用两种状态下都高高地凸出于底衬板上,导致箱包在运输时的体积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箱包的提手,其在非使用状态下可将提手收拢靠近底衬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包的提手,包括底衬板、设置于所述的底衬板上的提手,所述的底衬板上开有两个导孔,所述的提手的两端部穿过导孔后位于底衬板的下方,所述的提手的中部位于底衬板的上方。所述的提手的两端部设置有挡块,所述的挡块的宽度大于导孔的宽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提手的两端部穿过导孔,而挡块在底衬板的下方起阻挡作用,使得提手的两端部可在导孔内滑动,故在非使用状态下,可将提手压平,使其靠近底衬板,而在使用状态下拉出提手即可,由此即可节省箱包所占的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非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非使用状态下的主剖视图;附图3为附图1中的A-A方向的剖视放大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附图6为附图5中的B-B方向的剖视放大图;其中1、底衬板;2、提手;3、导向片;4、挡块;5、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6,一种箱包的提手,包括底衬板1、设置于所述的底衬板1上的提手2,所述的底衬板1上开有两个导孔5,所述的提手2的两端部穿过导孔5后位于底衬板1的下方,所述的提手2的中部位于底衬板1的上方。所述的提手2的两端部设置有挡块4,所述的挡块4的宽度大于导孔5的宽度,当所述的提手2处于上拉状态时,所述的挡块4的邻近提手2的边缘与所述的底衬板1的下表面相抵。
参见附图4,所述的提手2的两端部具有宽度变窄的导向片3,所述的导向片3穿过导孔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常将底衬板1固定在箱包上,提手2则露出箱包的外表面。参见附图5-附图6,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上拉提手2,通过挡块4的边缘与底衬板1的下表面相抵的阻挡作用,可防止提手2脱离底衬板1,直接提起提手2即可提起箱包。参见附图1-附图3,当本实用新型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时,下压提手2,导向片3则在导孔5内滑动,使得提手向底衬板1靠拢,直至提手2被压平,从而可减小整个箱包所占的空间,以节省箱包的运输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箱包的提手,包括底衬板[1]、设置于所述的底衬板[1]上的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衬板[1]上开有两个导孔[5],所述的提手[2]的两端部穿过导孔[5]后位于底衬板[1]的下方,所述的提手[2]的中部位于底衬板[1]的上方,所述的提手[2]的两端部设置有挡块[4],所述的挡块[4]的宽度大于导孔[5]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的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2]的两端部具有宽度变窄的导向片[3],所述的导向片[3]穿过导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的提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提手[2]处于上拉状态时,所述的挡块[4]的邻近提手[2]的边缘与所述的底衬板[1]的下表面相抵。
专利摘要一种箱包的提手,包括底衬板、设置于所述的底衬板上的提手,所述的底衬板上开有两个导孔,所述的提手的两端部穿过导孔后位于底衬板的下方,所述的提手的中部位于底衬板的上方。所述的提手的两端部设置有挡块,所述的挡块的宽度大于导孔的宽度。挡块在底衬板的下方起阻挡作用,使得提手的两端部可在导孔内滑动,故在非使用状态下,可将提手压平,使其靠近底衬板,由此即可节省箱包所占的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文档编号A45C13/00GK2770436SQ200520070129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2日
发明者杨松 申请人:杨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