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834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骨,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具有高抗挠性的强化塑料材质,所有伞骨构件间的接合均以塑胶材质的凸轴枢接取代传统的铜钉,且具有装载与拆卸便利性结构,另配合可替换模组化设计的按压装置的伞骨。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材质的伞骨结构,沿用已久,其伞骨结构中的各伞骨元件间的枢纽转轴,必须仰赖铜钉接合,而伞骨与主杆上的放射状凹槽间的接合,则必须利用金属环线穿过各延伸伞骨予以定位的传统绑线方式,并且以此金属环线作为枢轴,不仅制造程序上较为繁琐费时,且日后容易在各接合处产生锈蚀、局部断劣或单根伞骨折断的现象,导致开启及收合伞具时产生阻碍或故障等问题,而且在伞面承受风吹阻力的同时,会出现抗挠性不足而导致伞骨承受瞬间强大弯矩而折损的情形。
日后虽在伞具的制作技术不断精进下,使问题的程度及发生的频率减缓许多,但材质及结构上的根本问题仍无法获得有效的解决,以FRP为伞骨的材质的发展虽已行的有年,但材质的改善仅能解决如金属锈蚀等问题,但根本的抗挠特性、拆装便利性及人性化的按压装置模组设计,仍难获致有效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伞骨,以达到该伞骨结构采塑胶材质,防风强度佳,表面毋须电镀且无锈蚀问题,可回收再利用,符合环保概念与要求。其中该前伞骨前段的凸轴卡笋与支撑枢杆前段的凸轴卡笋,分别和上伞骨承座与下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的相互组设,采以凸轴枢接方式取代传统的金属绑线组装结构,不会产生断裂的现象,不需要专业的装配机具辅助即可以快速装载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骨,该伞骨使用高抗挠性的材质所制成,使伞骨结构具备更高的强度与防风性能,可承受较大的外来作用力或侧风阻力,以提高耐用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骨,该伞骨的按压装置更加具备人性化需求,贴近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与操作便利性,以便使用操作上更加地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骨,该伞骨构件间的接合均以塑胶材质的凸轴枢接取代传统的铜钉,达到避免产生锈蚀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能,其具体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方案包括一种以经过特殊处理的高抗挠性塑胶的材质所制成的收折伞的伞骨结构,其中该伞骨结构包括一中央支撑的主杆,主杆上有一突出的可动卡笋,在该主杆上端固接一上伞骨承座,上伞骨承座本身具有数个矩形直槽,分别用以承接前伞骨,在上伞骨承座的上方组合一上承座盖及旋钮盖,上伞骨承座与上承座盖及旋钮盖则固接在主杆的最上方,主杆上另套接一个可沿轴向滑动的下伞骨承座,下伞骨承座本身具有数个矩形直槽,分别用以承接支撑枢杆,在下伞骨承座的下方组合一个下承座盖,最下方则套接一供收伞用的按压套筒或固定套筒;前伞骨的前段部位设置有凸轴卡笋,可以装入上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而结合成可上下某一角度自由摆动的结构,而前伞骨之中段部位设置有前一轴孔,用以连接支撑枢杆;另外,前伞骨的后段部位则设置有前二轴孔,用以连接挠性条,且设置有一前凸轴,用以连接中伞骨;支撑枢杆的前段部位设置有凸轴卡笋,可以装入下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而结合成可上下某一角度自由摆动的机构,且后段部位设置有枢轴孔,用以连接支撑拉杆,并设置有一枢凸轴,用以连接前伞骨;支撑拉杆的前段部位设置有前拉凸轴,用以连接支撑枢杆,且后段部位设置有后拉凸轴,用以连接中伞骨;中伞骨的前段部位设置有中一轴孔,用以连接支撑拉杆,且设置有中二轴孔,用以连接前伞骨,并于中段部位设置有定位座,用以拘束挠性条;又,该中伞骨的后段部位设置有中凸轴,用以连接后伞骨;挠性条的前段部位设置有挠凸轴,用以连接前伞骨,且后段部位则设置有挠轴孔,用以连接后伞骨;后伞骨的前段部位设置有后凸轴,用以连接挠性条,且设置一后轴孔,用以连接中伞骨。
前伞骨与上伞骨承座间的结合,将前伞骨的凸轴卡笋装入上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间,再将上承座盖及旋钮盖装于上伞骨承座的上方,使前伞骨可达到上下某一角度自由摆动的目的。
支撑枢杆与下伞骨承座间的结合,将支撑枢杆的凸轴卡笋装入下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间,再将下承座盖组合于下伞骨承座的下方,使支撑枢杆可达到上下某一角度自由摆动的目的。
下伞骨承座,为一内部中空的圆筒套件,可套接在主杆上而作轴向的自由滑动,套件上段为圆筒状,其顶部在开伞时会接近上伞骨承座的下端,套件中段为呈放射状分布的矩形直槽,套件下段也为圆筒状,沿圆筒壁轴方向上开有一直槽,下伞骨承座下段所套接的按压套筒为一具有可挠按压钮的圆筒组件;在开伞时以下伞骨承座下段的圆筒上的直槽卡住主杆上的可动卡笋,使伞骨定位,而在收伞时,则压下按压套筒上的可挠按压钮,将可动卡笋按入主杆内,而达成展开及收折目的。
包括前伞骨、支撑枢杆、支撑拉杆、中伞骨、挠性条、后伞骨等主要构件与主杆的组装通过前伞骨的凸轴卡笋与支撑枢杆的凸轴卡笋分别和上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与下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作承接的组装,再经由上伞骨承座与下伞骨承座间的相对轴向运动,以达到伞骨结构展开与收折目的。
挠性条的挠凸轴与前伞骨的前二轴孔以枢轴的方式相连接后,穿过中伞骨上方的定位座后,挠性条的挠轴孔再与后伞骨的后凸轴以枢轴的方式相连接,提供后伞骨的定形牵制力。
中伞骨前段之中一轴孔除了与支撑拉杆的后拉凸轴以枢轴的方式连接外,中一轴孔外沿的凸缘上方同时可卡住前伞骨下方空心凹槽处,以达到开伞时之中伞骨的定位目的;中伞骨前段之中二轴孔则直接与前伞骨后段的前凸轴以枢轴的方式相连接;支撑拉杆前段的前拉凸轴与支撑枢杆后段的枢轴孔以枢轴的方式相连接,支撑枢杆后段的枢凸轴又与前伞骨中段的前一轴孔以枢轴的方式相连接。
包含上伞骨承座、上承座盖、旋钮盖、前伞骨、支撑枢杆、支撑拉杆、中伞骨、挠性条、后伞骨、下伞骨承座、下承座盖及按压套筒或固定套筒等构件,均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高抗挠性塑胶的材质所制成,且所有伞骨构件间的接合均以塑胶材质的凸轴枢接取代传统的铜钉。
上伞骨承座与上承座盖及旋钮盖的组合,利用上伞骨承座上的环形间隔肋与上承座盖的环形间隔肋槽的对准后,予以小角度旋转后,即可紧密结合,再将旋钮盖前端的外螺纹旋入上伞骨承座的螺纹孔内,使上伞骨承座与上承座盖达到组合的目的。
上伞骨承座上的矩形直槽,为非贯穿的槽体,使前伞骨前端的凸轴卡笋可由上承座盖与此非贯穿的矩形直槽槽体拘束于某一微小的移动范围内作枢轴摆动。
下伞骨承座与下承座盖的组合,利用下伞骨承座上的环形间隔肋与下承座盖的环形间隔槽的对准后,予以小角度旋转后,即可紧密结合,使下伞骨承座与下承座盖达到组合的目的。
下伞骨承座上的矩形直槽,为非贯穿的槽体,使支撑枢杆前端的凸轴卡笋可由下承座盖与此非贯穿的矩形直槽槽体拘束于某一微小的移动范围内作枢轴摆动。
按压套筒为可替换的模组,可将套接在下伞骨承座下段圆筒处的按压套筒替换为固定套筒;固定套筒本身为不具可挠按压钮的圆筒状构件,为一具简单阶级外形的圆筒,在开伞时以固定套筒的底面卡住主杆上的可动卡笋,使伞骨定位,而在收伞时则利用手指直接按压可动卡笋,并且将可动卡笋按入主杆内,而达到展开及收折目的。
所有伞骨结构元件的主体结构,由上伞骨承座与下伞骨承座所分别承接前伞骨与支撑枢杆延伸连接支撑拉杆、中伞骨及挠性条至伞骨结构末端的后伞骨,各伞骨结构元件间皆可以枢轴接合方式互相作旋转相对运动。
前伞骨、支撑枢杆、支撑拉杆与中伞骨间的连接会形成类似一组四连杆的机构,以达到开伞及收伞时的伞骨结构运作顺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利用前伞骨与上伞骨承座间及支撑枢杆与下伞骨承座间的卡笋及槽体的简易组装关系来达成可快速装载与拆卸的功效;且由于材质的改进,以高抗挠性塑料取代传统的金属,并以凸轴机构取代传统的绑线结构,增加整体伞骨的结构强度,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另在收合伞骨的按压装置采用模组化的设计概念,大幅提升了生产效能与降低开发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合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组合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伞骨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伞骨完成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局部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装置剖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按压装置剖面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装置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按压装置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请参阅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1~图5所示,为整体伞骨的展开外观图和立体图,图中各伞骨元件,包含主杆1、上伞骨承座20、上承座盖21、旋钮盖22、前伞骨50、支撑枢杆60、支撑拉杆70、中伞骨80、挠性条90、后伞骨10、下伞骨承座30、下承座盖31、按压套筒40A及可挠按压钮40A1等,在展开时的外观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2则为整体伞骨的收合外观图,图中各伞骨元件,包含主杆1、上伞骨承座20、上承座盖21、旋钮盖22、前伞骨50、支撑枢杆60、支撑拉杆70、中伞骨80、挠性条90、后伞骨10、下伞骨承座30、下承座盖31、按压套筒40A及可挠按压钮40A1等等,在收合时的外观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3则为伞骨立体分解图,图中前伞骨50的右端设有一凸轴卡笋501,中间设有前一轴孔502,与支撑枢杆60左端的枢凸轴603连接;前伞骨50的左端另设有前二轴孔503,与挠性条90右端的挠凸轴901连接;前伞骨50的左端又设有前凸轴504与中伞骨80右端之中二轴孔802连接;支撑枢杆60的右端设有一凸轴卡笋601,中间设有枢轴孔602,与支撑拉杆70右端的前拉凸轴701连接;支撑枢杆60的左端另设有一枢凸轴603,与前述前伞骨50中间的前一轴孔502连接;支撑拉杆70的右端设有一前拉凸轴701,与前述支撑枢杆60左端的枢轴孔602连接;支撑拉杆70的左端另设有一前拉凸轴702,与中伞骨80右端之中一轴孔801连接;中伞骨80的右端设有中一轴孔801,与前述支撑拉杆70左端的前拉凸轴702连接;中伞骨80的右端另设有中二轴孔802,与前述前伞骨50左端的前凸轴504连接;中伞骨80的左端又设有中凸轴804,与后伞骨10右端的后轴孔102连接;中伞骨80之中段部位则设有定位座803,用以拘束挠性条90;挠性条90的右端设有挠凸轴901与前述前伞骨50左端的前二轴孔503连接;挠性条90的左端另设有挠轴孔902,与后伞骨10右端的后凸轴101连接;挠性条90之中段部位则穿过前述中伞骨80上方的定位座803,在连接后伞骨10后,提供后伞骨10抵抗下弯的定形牵制拉力;后伞骨10的右端设有后凸轴101,与前述挠性条90左端的挠轴孔902连接;后伞骨10的右端另设有后轴孔102,与前述中伞骨80左端之中凸轴804连接。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4则为伞骨组合立体图,前伞骨50、支撑枢杆60、支撑拉杆70、中伞骨80、挠性条90、后伞骨10在依图3的组合关系完整组装后即如图所示,前伞骨50右端的凸轴卡笋501及支撑枢杆60右端的凸轴卡笋601为分别预备组装在上伞骨承座20与下伞骨承座30上,详细阐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5则为组装伞骨的立体图,图中所示主杆1上端套接上伞骨承座20,上伞骨承座20中间有一螺纹孔203,用于与加装在上伞骨承座20顶部的旋钮盖22的外螺纹221结合之用。如前述组装完成的伞骨主体,将前伞骨50的凸轴卡笋501套入上伞骨承座20上的矩形直槽201内,而此矩形直槽201底部为非贯穿槽孔,凸轴卡笋501会抵住槽孔底部而不致朝下脱落,再将上承座盖21的环形间隔槽211对准上伞骨承座20上的环形间隔肋202,即完成伞骨上半部的组装;再将支撑枢杆60的凸轴卡笋601套入下伞骨承座30上的矩形直槽301内,而此矩形直槽301顶部为非贯穿槽孔,凸轴卡笋601会抵住槽孔底部而不致朝上脱落,再将下承座盖31与下伞骨承座30作结合,即完成伞骨下半部的组装。
下伞骨承座30上的直槽303为作为伞骨展开时的定位用。在下伞骨承座30下方套接一按压套筒40A,上方有一与按压套筒40A为一体的可挠按压钮40A1,作为伞骨收合的按压部位,此可挠按压钮40A1的面积加大,较原本主杆1上的可动卡笋11的接触面积大出许多,可大幅减低手指按压收伞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6则为组装伞骨完成的立体图,其中前伞骨50、支撑枢杆60、支撑拉杆70、中伞骨80、挠性条90、后伞骨10等伞骨元件在先后按图3及图5的组合关系完整组装后即为本伞骨的完成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7则为伞骨局部剖面图,图中上方可以清楚表示出前伞骨50的凸轴卡笋501套入上伞骨承座20上的矩形直槽201内的实际情形,并且充分解释矩形直槽201为非贯穿槽孔,可使凸轴卡笋501不致朝下脱落的功效,而上伞骨承座20上方有一上承座盖21,确保凸轴卡笋501能在定位在矩形直槽201的小量移动空间内作枢接转动;下方可以清楚表示出支撑枢杆60的凸轴卡笋601套入下伞骨承座30上的圆柱形凹槽301内的实际情形,并且充分解释矩形直槽301为非贯穿槽孔,可使凸轴卡笋601不致朝上脱落的功效,而下伞骨承座30下方有一下承座盖31,确保凸轴卡笋601能在定位在圆柱形凹槽301的小量移动空间内作枢接转动;中间则表示前伞骨50与撑枢杆60分别以前一轴孔502与枢凸轴603和对方作连接;最下方则是按压套筒40A与可挠按压钮40A1。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8则为按压装置剖面图,图中下伞骨承座30与按压套筒40A组合为一整体,并且套接于主杆1上,在伞骨展开时,下伞骨承座30与按压套筒40A逐渐上推,可动卡笋11会因为受压而而逐渐缩入主杆内,等下伞骨承座30下方的直槽303对准可动卡笋11的位置时,可动卡笋11会逐渐弹出而卡住直槽303上缘而使展开的伞骨定位,同时按压套筒40A上的可挠按压钮40A1的内缘会与可动卡笋11接触;当按下可挠按压钮40A1时即可将可动卡笋11压入主杆1内而收合伞骨。
图中另可清楚表示下承座盖31的环形间隔槽311与下伞骨承座30上的环形间隔肋302的配合状态,其原理与上承座盖21及上伞骨承座20之间的槽肋配合者完全相同。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9则为另一按压装置剖面图,图中下伞骨承座30与固定套筒40B组合为一整体,并且套接于主杆1上,在伞骨展开时,下伞骨承座30与固定套筒40B逐渐上推,可动卡笋11会因为受压而逐渐缩入主杆内,等可动卡笋脱离受压时,可动卡笋11会逐渐弹出而卡住固定套筒40B下缘而使展开的伞骨定位;当按下可动卡笋11使其压入主杆1内即可收合伞骨。
图中另可清楚表示下承座盖31的环形间隔槽311与下伞骨承座30上的环形间隔肋302的配合状态,其原理与上承座盖21及上伞骨承座20之间的槽肋配合者完全相同。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10则为按压装置立体分解图,图中上方为下伞骨承座30,其上具有矩形直槽301与直槽303;中间为下承座盖31,其中间具有环形间隔槽311,下方则为附有可挠按压钮40A1的按压套筒40A,组装方式请参阅前述图5的图面与解说。
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图11则为另一按压装置立体分解图,图中的上方为下伞骨承座30,其上具有矩形直槽301与直槽303;中间为下承座盖31,其中间具有环形间隔槽311,下方则为固定套筒40B,组装方式请参阅前述图5的相同。
对照图8与图10与说明,为本实用新型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对照图9与图11与说明,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比较图10与图11,两种不同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其按压装置均由三个构件所组成,其中下伞骨承座30与下承座盖31为其共同构件,差别在于最下方的套接构件的不同,两种较佳实施例分别采用按压套筒40A与固定套筒40B,而两者的差别仅在于前者有可挠按压钮40A1,后者则无;换言之,两种实施例为替换弹性高的模组化设计,共用元件可提高功能互换性及减低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伞骨,包含主杆、前伞骨和中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杆,其上有一突出的可动卡笋,且上端固接一上伞骨承座;上述该上伞骨承座具数个用于承接前伞骨的矩形直槽,其上方组合一个上承座盖及旋钮盖,固接在主杆的最上方;另外,该主杆上另套接一可沿轴向滑动的下伞骨承座;上述该下伞骨承座具有用于承接支撑枢杆的数个矩形直槽,且下方组合一下承座盖,并于最下方则套接一供收伞用的按压套筒或固定套筒;所述的前伞骨,其前段部位设置有装入上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而结合成可上下某一角度自由摆动的凸轴卡笋,且中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枢杆的前一轴孔,并于后段部位则设置有用于连接挠性条的前二轴孔,另设置有一用于连接中伞骨的前凸轴;上述该支撑枢杆的前段部位设置有可装入下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而结合成可上下某一角度自由摆动的凸轴卡笋,且后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拉杆的枢轴孔,另设置有一用以连接前伞骨的枢凸轴;上述该支撑拉杆的前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枢杆的前拉凸轴,且后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中伞骨的后拉凸轴;所述的中伞骨,其前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拉杆之中一轴孔,且设置有用于连接前伞骨之中二轴孔,并于中段部位设置有用于拘束挠性条的定位座;另外,该中伞骨的后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后伞骨之中凸轴;上述该挠性条的前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前伞骨的挠凸轴,且后段部位则设置有用于连接后伞骨的挠轴孔;上述该后伞骨的前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连接挠性条的后凸轴,另设置一用于连接中伞骨的后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其特征在于该主杆上所套接的下伞骨承座,其上段呈圆筒状,且中段为呈放射状分布的矩形直槽,而下段呈圆筒状,并且沿圆筒壁轴方向上开有一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其特征在于该前伞骨的挠性条,其挠凸轴与前伞骨的前二轴孔以枢轴相连接,且穿过中伞骨上方的定位座后,该挠性条的挠轴孔再与后伞骨的后凸轴以枢轴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其特征在于该中伞骨前段之中一轴孔除了与支撑拉杆的后拉凸轴以枢轴连接外,该中一轴孔外沿的凸缘上方同时卡住前伞骨下方空心凹槽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其特征在于该前伞骨、支撑枢杆、支撑拉杆、中伞骨、挠性条及后伞骨,均以凸轴作相互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骨;其特征在于该主杆下方所套接的按压套筒,为固定套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骨,该伞骨由经过特殊处理的高抗挠性塑胶的材质所制成,主要包括主杆、前伞骨与中伞骨等主要构件所组成;其中该前伞骨前段的凸轴卡笋与支撑枢杆前段的凸轴卡笋,分别和上伞骨承座与下伞骨承座的矩形直槽作装载与拆卸,不同于现有的金属绑线结构,可方便自行拆装,而前伞骨分别与支撑枢杆与中伞骨作枢轴接合,支撑拉杆分别与支撑枢杆及中伞骨作枢轴接合,而挠性条则定位于中伞骨上且分别与前伞骨与后伞骨作枢轴接合,使整个伞骨骨架可在收折与展开时作自由的运动,利用按压套筒上具可挠按压钮的按压装置来增加受力面积,减轻手指的承受压力,便于操作,同时可承受较大的侧风阻力而不致折断。
文档编号A45B19/00GK2847939SQ200520104159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2日
发明者李明恭 申请人:李明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