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伞抗风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64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伞抗风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伞抗风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2所示,为现有的折伞结构,包括有利用枢接部3相结合的第一伞骨1和伞尾骨2,在受风吹袭时,伞尾骨2可能会随伞布而向上翻折如图1的假想线或横向偏斜如图2的假想线,此时,由于主要受力点集中在伞尾骨2与枢接部3的套接位置,因此很容易造成伞尾骨2的断裂或扭曲,致使难以使用。其中,现有构造虽有在枢接部3的内端设有一向下的凸出部31,伸入第一伞骨1的U型槽内,如图3所示,以防止横向偏移的情形,但此是点的接触,效果仍然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伞抗风加强结构,通过一支杆的延伸连接于伞尾骨,增加整体的强度,可有效获致防风的功效,改善现有折伞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伞抗风加强结构,包括在一第一伞骨及一伞尾骨,二者是利用一枢接部相结合,其特征在于第一伞骨的外端设为分叉端,而夹合在枢接部的两外侧,伞尾骨上设有固定环,另于第一伞骨上结合有一支杆,所述支杆的外端设有一套合体,是套合在伞尾骨上,于开伞时,套合体紧靠在固定环的外部,使伞骨架整体形成紧蹦的状态。
枢接部是深入伞骨的U型槽内,而其底部平面贴合于U型槽的底面,形成稳定接触。
现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征如后。


图1为现有折伞的平面图;图2为现有折伞的上视图;图3为现有的改良平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架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伞平面图;图6为图4的上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收伞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伞骨;11分叉端;2伞尾骨;21固定环;3枢接部;31凸出部;4支杆;41套合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第一伞骨1及伞尾骨2,其间是利用一枢接部3相连接,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第一伞骨1上结合一支骨4,支骨4的外端设有一套合体41,而套合体41乃套设在伞尾骨2上,呈可滑移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伞尾骨2上另设有一固定环21,可供套合体41在开伞时定位,提供整体伞骨架的紧蹦而增加其强度。另外,第一伞骨1的外端设为分叉端11,是分别靠在枢接部3的两外侧,使枢接部3整个深入伞骨的U型槽内,且枢接部3的底部平面,几乎可贴合在U型槽的底面,获得极佳的稳固接触,以防止枢接部3于伞尾骨2左右摆动时损坏。当收伞时,如图7所示,套合体41可顺利下移,故不会有任何妨碍收伞的情状。
由上述的改良结构可知,通过支骨4的辅助支撑,可增加伞尾骨2的抗力,可避免发生如图1所示向上弯折而折断的情形,而利用第一伞骨1外端的分叉端11夹合枢接部3的两侧,亦可预防伞尾骨2如图2所示左右偏移而受损。因此,本实用新型显然已达到增进功效,获致加强抗风的目的。当然,在相同的基础构造下,亦可应用于三折以上的折伞。
权利要求1.一种折伞抗风加强结构,包括在一第一伞骨及一伞尾骨,二者是利用一枢接部相结合,其特征在于第一伞骨的外端设为分叉端,而夹合在枢接部的两外侧,伞尾骨上设有固定环,另于第一伞骨上结合有一支杆,所述支杆的外端设有一套合体,是套合在伞尾骨上,于开伞时,套合体紧靠在固定环的外部,使伞骨架整体形成紧蹦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伞抗风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枢接部是深入伞骨的U型槽内,而其底部平面贴合于U型槽的底面,形成稳定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伞抗风加强结构,主要于第一伞骨上,设置一支杆,于支杆的外端设有一套合体,套于伞尾骨上,并为可移动状态,藉其稳固住伞尾骨,而增加其抗风强度,并避免伞尾的横向晃动,造成扭曲,达到实用功效。
文档编号A45B25/22GK2872924SQ2005201327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陈秀惠 申请人:陈秀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