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全自收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203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全自收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品中的“伞”,特别是一种手撑开、全自收的折叠伞。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是目前市场上伞的主流产品三折伞,这种三折伞的开伞、收伞均需双手操作来完成。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只手被占用(如拿物品、抱小孩等等),往往绝对需要单手操作(指头按下按钮)实现收伞,现有技术的折叠伞无法完成这个单手收伞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只需单手操作(按下按钮)就能实现收伞动作的全自收伞。
下面结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描述方便,将上盘5的方向定为上方,将手柄11的方向定为下方。
从附图可知,本发明其中包括有套叠组合的伞杆,由多节伞杆1、2、3、4组成,第二节杆2、第三节杆3、第四节杆4上分别设有第一阻卡8、第2阻卡9、第三阻卡10,能固定各节伞杆间的相对位置,使伞杆呈伸长状态。第一节杆1上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上盘5,第一节杆1外围设有下盘7,第四节杆4下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手柄11。伞杆外围还设有折叠式伞骨及伞面。伞骨与上盘5、下盘7相绞连。本发明的独特之处在于设有软绳12,其一端与上盘5固定连接,向下绕行下盘7上的下滑轮13,行走于第一节杆1外侧,向上绕行上盘5进入各节杆内空间,再向下行与第四节杆4固定连接,收伞力设置有第一节杆1外围、上盘5与下盘7之间设有收伞压簧14和/或第一折骨18与第二折骨19之间设有收伞内拉簧15和/或第二折骨19与第三折骨20之间设有收伞外拉簧16,第三阻卡10外侧设有收伞按钮17。
现通过本发明的使用方法进一步阐明技术方案。
需开伞时,人们一只手握住手柄11,另一只手握住下盘7,两手相分离用力各节伞杆由缩杆状态被拉出处于伸杆状态,手柄11以及第四节杆4因人手拉力而向下移动,牵拉软绳12,通过下滑轮13使下盘7上移,这是一个典型的动滑轮结构原理。下盘7上移带动伞骨及伞面使伞张开。第一阻卡8、第二阻卡9、第三阻卡10固定各节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一长度较长的组合伞杆,下盘7被软绳12牵拉固定在第一节杆1较上的部位,伞即处于张开状态。这个过程中收伞压簧14被压缩和/或收伞内拉簧15和/或收伞外拉簧16被拉长,蓄能以备收伞所需之能。由于采用了动滑轮(下滑轮13)的结构,人们用手撑开伞所需的力明显减小。
收伞动作有二个内容一是伞骨收拢称收骨,一是各节伞杆由伸长状态变为缩短状态称缩杆。实现收伞动作必须将固定各节伞杆的各个阻卡脱开,在收伞力的作用下(收伞压簧14伸张和/或收伞外拉簧16缩短和/或收伞内拉簧15缩短),下盘7下移,带动伞骨收拢实现收骨动作,下盘7下移通过软绳12拉动各节伞杆实现缩杆动作。各阻卡脱开的具体发生方式是按下收伞按钮17,使第三阻卡10与第三节杆3脱开,在收伞力的作用下启动第四节杆4上移缩杆;由于第四节杆4缩杆,软绳12放松,下盘7下行一段距离,到达第一阻卡8的位置并将其压下,使之与第一节杆1脱开,进而启动第二节杆2上移缩杆;第二节杆2上移使第二阻卡9到达第一节杆1下端的位置,第二阻卡9被第一节杆1压下,使之与第二节杆2脱开,进而启动第三节杆3上移缩杆。缩杆过程的顺序是第四节杆4缩杆→第二节杆2缩杆→第三节杆3缩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按下收伞按钮就可以实现收伞(包括收骨和缩杆)动作,也即收伞只需单手操作。
②由于采用了动滑轮结构,撑开伞所需的力明显减小。
为了更明确地阐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将现有折叠伞的开、收伞技术结构与本发明技术结构进行对比。现有技术中设置了下盘与伞杆相互卡住的结构下盘上设计有卡片结构或第一节伞杆较上部位设有尾弓结构,手力推动下盘上移,下盘上的卡片卡住伞杆或伞杆上的尾弓卡住下盘,使下盘固定在第一节伞杆的较上部位,实现和保持伞骨呈张开状态。收伞时需用手指压力使下盘与伞杆脱开,双手相向用力完成收骨缩杆的动作。本发明未设计下盘7与第一节杆1相互卡住的结构,各节伞杆被拉出并被各节伞杆的阻卡固定为一长度较长的组合伞杆,软绳12与第四节杆4固定连接,因此软绳12可将下盘7牵拉固定(而不是卡住固定)在第一节杆1的较上部位上,从而实现和保持伞骨的张开状态。同理相反,本发明中收伞按钮17可将第三阻卡10压下并如前所述依次使各个阻卡脱开,下盘7受收伞力的作用而下移,从而实现了收骨缩杆的动作。

图1是本发明在收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2是本发明在开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中1、第一节杆;2、第二节杆;3、第三节杆;4、第四节杆;5、上盘;6、伞帽;7、下盘;8、第一阻卡;9、第二阻卡;10、第三阻卡;11、手柄;12、软绳;13、下滑轮;14、收伞压簧;15、收伞内拉簧;16、收伞外拉簧;17、收伞按钮;18、第一折骨;19、第二折骨;20、第三折骨;21、第四折骨;22、上滑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于人手拇指长度的限制,收伞按钮17与手柄11之间的距离较短,第四节杆4较短,其缩杆距离较短,下盘7向下移行的距离较小,因此第一阻卡8所设的位置应在第一节杆1中段的位置上(现有技术中此阻卡设在第一节杆的下段),以便下盘7仅下移一小段距离就可以到达第一阻卡8的位置,并将其压下以启动第二节杆2的缩杆。
软绳12向上绕行上盘5,上盘5上可设计上滑轮22,以减小软绳12与下盘5之间的摩擦力;上盘5也可仅采用一段弧线的结构而非滑轮结构,这样比较简单,便于生产。
软绳12可设置一条,也可设置二条,设置二条软绳时力比较对称,可提高各零部件配合的稳定性。
收伞力设有收伞压簧14、收伞内拉簧15、收伞外拉簧16,其设计目的是相同的都具有使下盘7下移以带动伞骨实现收伞的相同作用,因此可分别单独设置或组合设置,单独设置是必不可少的,组合设置可使收伞力增大,但同时增加了制造成本。
折叠式伞骨可采用外翻形式(第四折骨外翻),这种伞骨在浙江伞制造企业中多采用,如图二所示;也可采用内翻形式(第四折骨内翻),这种伞骨在福建伞制造企业中多采用,如图三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式全自收伞,包括有套叠组合的多节伞杆,各节伞杆上设置有阻卡,设有上盘、伞帽、下盘、手柄、折叠式伞骨、伞面,其特征在于设有软绳(12),下盘(7)上设有下滑轮(13),软绳(12)一端与上盘(5)固定连接,向下绕行下滑轮(13),向上绕行上盘(5),另一端与第四节杆(4)固定连接,第一节杆(1)外围、上盘(5)与下盘(7)之间设有收伞压簧(14)和/或第一折骨(18)与第二折骨(19)之间设有收伞内拉簧(15)和/或第二折骨(19)与第三伞骨(20)之间设有收伞外拉簧(16),第三阻卡(10)外侧设有收伞按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自收伞,其特征在于上盘(5)上设有上滑轮(2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收的三折伞,旨在提供一种按下按钮就能实现收伞的三折伞。其中设有套叠组合的多节伞杆,各节伞杆设有阻卡,设有伞帽、上盘、下盘、折叠式伞骨、伞面、手柄,特别是设有软绳,其一端与上盘固定连接,向下绕行下滑轮,向上绕行上盘,另一端与第四节杆固定连接。收伞力设有收伞压簧和/或收伞拉簧,阻卡外侧设有收伞按钮。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单手操作收伞的场合。
文档编号A45B25/00GK101036548SQ20061001853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4日
发明者刘民强 申请人:刘民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