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骑行用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48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骑行用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服,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手在骑车时穿着的具有衣袋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
背景技术
作为车手在骑自行车尤其是公路赛车、山地自行车等比赛用自行车时所穿着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已知有自行车用运动衫(Jersey)。在现有的很多自行车用运动衫中,在背面下部设有衣袋,用于放入装有饮料的瓶子、工具或更换用管等物品。现在已知有将这种衣袋分割成三个部分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将衣袋分割后,可在中央的分割部分装入例如瓶子,在其两侧的分割部分分别装入工具、管件等,从而可对物品进行整理。现有技术中,在分割这种衣袋时,利用缝纫机等夹着衣袋的中央部分将两侧缝合在衣服本体上。该缝线从衣袋的下端沿上下方向延伸到上边缘。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298485号说明书在自行车骑行用衣服中,例如,有时会将多个瓶子等质量较大的物品放入衣袋,或者衣袋被其他物体刮住而在衣袋上作用过大的力。此时,若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则有可能会使衣服的衣料撕破、缝合用的线断线等,致使衣袋破损。尤其是在分割衣袋时,用于分割衣袋的缝线大多时候比衣袋两侧的缝合部分强度小,因此衣袋有可能会在用于分割衣袋的缝线处破损,导致衣袋的耐久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自行车骑行用衣服中,提高所缝合的衣袋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是在骑自行车时供骑行者穿着的衣服,包括衣服本体、至少一个衣袋及缝线。衣袋缝合在衣服本体上,并具有开口的边缘部。缝线包括用于将衣袋以边缘部开口的状态缝合在衣服本体上的第一缝线部、以及延伸超过边缘部的第二缝线部。
在该衣服中,将衣袋缝合在衣服本体上的缝线不但设有现有技术中仅有的延伸到衣袋边缘部的第一缝线部,还设有延伸超过衣袋边缘部的第二缝线部。在此,因为第二缝线部延伸超过衣袋边缘部,所以可使作用在衣袋上的力分散。因此,即使在衣袋上作用较大的力,衣袋也不易破损,可提高所缝合的衣袋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一方案记载的衣服中,还包括一对袖子,装在衣服本体的两侧,具有一对袖口。此时,手臂由袖子遮盖。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二方案记载的衣服中,一对袖子以袖口朝向前方的状态装在衣服本体上。此时,因为袖子朝向衣服的前方,所以即使骑在自行车上,以两手握住车把,且手臂延伸到衣服的前方,肩的后侧部也不易绷紧,同时在肩的前侧部袖子不易产生褶皱。因此,可改善握车把时的舒适度且减少空气阻力。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衣服中,第二缝线部是与第一缝线部连续地形成的。此时,因为缝线是连续地形成的,所以缝线容易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衣服中,第二缝线部与第一缝线部至少在一个部位相交,且该第二缝线部是沿着第一缝线部延伸超过边缘部而形成的。此时,因为与第一缝线部至少在一个部位相交的第二缝线部延伸到衣袋内,所以可将作用在衣袋上的力有效地分散在衣服本体的衣料上,可进一步提高所缝合的衣袋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五方案记载的衣服中,第二缝线部包括一对第一部分,夹着第一缝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衣服本体上,且延伸超过边缘部;以及连接超过边缘部的一对第一部分的前端部的第二部分。此时,在第一缝线部的两侧,第二缝线部在衣袋内延伸,即使是超过边缘部的部分,也利用两根第二缝线部的第一部分和与其相连的第二部分进一步有效地进行加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衣袋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一至第六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衣服中,衣袋由缝线分割成多个。此时,可提高分割成多个的衣袋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一至第七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衣服中,缝线在边缘部附近分支成两根。此时,通过应力分散效果,作用在衣袋上的力进一步被分散,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八方案记载的衣服中,分支成两根的缝线在前端部附近连接在一起。此时,由于在前端部附近连接在一起的缝线形成为环状,所以应力分散效果进一步提高,可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另外,通过对形状进行设定,可使衣袋的开口宽度不会变窄。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九方案记载的衣服中,分支成两根且在前端部附近连接在一起的缝线形成为倒三角形。此时,缝线的上端部(前端部)是沿着与作用在衣袋上的力的方向基本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所以可有效地提高耐久性。另外,通过缩短倒三角形的连接部分(上边)的长度,从而可使衣袋的宽度不会变窄。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九方案记载的衣服中,分支成两根且在前端部附近连接在一起的缝线形成为双重。此时,利用双重的缝线可进一步提高应力分散效果及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十一方案记载的衣服中,双重缝合的缝线形成为倒三角形。此时,缝线的上端部(前端部)是沿着与作用在衣袋上的力的方向基本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所以可有效地提高耐久性。另外,通过缩短倒三角形的连接部分(上边)的长度,从而可使衣袋的开口宽度不会变窄。而且,利用双重的缝线可进一步提高应力分散效果及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案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第一至第十二方案中任一方案记载的衣服中,衣袋缝合在衣服本体的背面下部。此时,即使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也可容易地用手拿出放在衣袋中的物品。
根据本发明,因为缝线延伸超过衣袋边缘部,所以可使作用在衣袋上的力分散。因此,即使在衣袋上作用较大的力,衣袋也不易破损,可提高所缝合的衣袋的耐久性。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运动衫的主视立体图;图2是其后视立体图;图3是按照纸样从衣料上剪裁下其各部分的示意图;图4是其右侧袖子的放大图;图5是用于说明衣袋的缝线的后视放大图;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5的示意图;图7是再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5的示意图;图8是又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5的示意图;以及图9是又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5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及图2中,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的自行车用运动衫10主要是在骑公路赛车、山地自行车等以运动竞技为目的的自行车时穿着的衣服。自行车用运动衫10最好是具有袖子从领口延伸的插肩袖(Raglan Sleeves)的前开式短袖运动衫。自行车用运动衫10包括衣服本体12;缝合在衣服本体12上且最好为矩形的至少一个衣袋13;以及将衣袋13缝合在衣服本体12上的缝线50、51。另外,自行车用运动衫10还包括分别具有袖口14a、15a、装在衣服本体12两侧的左右一对袖子14、15。
衣服本体12包括左右分开的一对衣服前身21、22;衣服后身23;左右一对侧部26、27,配置在衣服前身21、22和衣服后身23之间;以及领部30。上述各部分缝合起来后构成衣服本体12。在分开的衣服前身21、22之间安装有可左右分开的拉链32。拉链32例如是左、右带在下端分开、且可完全分离的开放端(Open End)型拉链。一对袖子14、15包括左右一对袖子本体24、25;以及配置在左右一对袖子本体24、25下部的下袖部28、29。衣袋13用于放入饮料瓶等,设置在衣服后身23的下部。衣袋13由两根分割缝线50、51分割成三个区域16a、16b、16c,这两根分割缝线50、51配置在中央部分的左右两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
接着,参照图3对除拉链32以外的上述各部分的形状进行说明。另外,图3示出按照纸样剪裁例如聚酯制成的具有透气性及伸缩性的带网眼衣料得到各部分的状态。在图3中,可看见露在各部分外侧的表面面料。并且,位于各部分外周内侧的细线是缝合线或折入线,从缝合线或折入线至外周部之间是缝合余量或折叠余量。
如图3右下方所示,衣服本体12的左右一对衣服前身21、22是左右线对称的形状。衣服前身21、22分别包括左右一对第一袖安装部21a、22a,其倾斜地弯曲配置,使车手的肩部在上部两外侧露出;以及第一前后安装部21b、22b,配置在第一袖安装部21a、22a下方且在两外侧。另外,衣服前身21、22还包括第一领圈部21c、22c,从第一袖安装部21a、22a向内侧折弯,弯曲地延伸成圆弧状;拉链安装部21d、22d,从第一领圈部21c、22c的内侧向下方延伸;以及前下摆部21e、22e,连接拉链安装部21d、22d和第一前后安装部21b、22b。
第一袖安装部21a、22a由朝向两外侧沿斜下方延伸、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后在中途反向弯曲的弛缓的大致S字形曲线构成。第一前后安装部21b、22b由略微凹陷的弯曲曲线和直线的组合线构成,形成为从第一袖安装部21a、22a向下方折弯。第一领圈部21c、22c由朝向内侧下降的圆弧状曲线构成。在拉链安装部21d、22d上,安装有连接两衣服前身21、22的拉链32(图1)。前下摆部21e、22e由朝向连接的中央部分向上弯曲成凸状的曲线构成。由此,即使向前弯腰,运动衫10也不易出现褶皱。
如图3中央上部所示,衣服后身23包括左右一对第二袖安装部23a、23b,其倾斜地弯曲配置,使车手的肩部在上部两外侧露出;以及左右一对第二前后安装部23c、23d,配置在第二袖安装部23a、23b下方处的两外侧,通过侧部26、27与第一前后安装部21b、22b连接。另外,衣服后身23还包括后下摆部23e,连接两第二前后安装部23c、23d的下端;以及第二领圈部23f,向上部中央突出地形成。
第二袖安装部23a、23b整体上向外侧弯曲形成为凸状,朝向两外侧沿斜下方延伸。第二前后安装部23c、23d由朝向内侧略微凹陷的曲线构成。后下摆部23e由朝向连接的中央部分突出为圆弧状的弯曲曲线构成。因此,衣服后身23长出衣服前身21、22。由此,即使向前弯腰,运动衫10也能遮盖短裤。第二领圈部23f向上方突出且凹陷形成为圆弧状。
如图3左下方所示,左右一对袖子本体24、25是呈左右线对称形状的短袖。袖子本体24、25配置成覆盖在衣服前身21、22及衣服后身23处露出的肩部。袖子本体24、25包括第一袖口24a、25a;第一袖形成部24b、25b及第二袖形成部24c、25c,该第一袖形成部24b、25b及第二袖形成部24c、25c从第一袖口24a、25a的两侧折弯后弯曲延伸,通过下袖部28、29相互连接;第一缝合部24d、25d,缝合在第一袖安装部21a、22a上,具有从第一袖形成部24b、25b处延伸并剪裁成V字型的V字剪裁部33、34;第二缝合部24e、25e,从第二袖形成部24c、25c处延伸,缝合在第二袖安装部23a、23b上;以及领口24f、25f,连接第一缝合部24d、25d和第二缝合部24e、25e。
第一袖口24a、25a大致以直线构成。第一袖形成部24b、25b及第二袖形成部24c、25c从第一袖口24a、25a的两端向内侧凹陷地延伸。第一袖形成部24b、25b配置在第二袖形成部24c、25c的前方。第一袖形成部24b、25b的长度比第二袖形成部24c、25c的短。这是为了朝向前方配置袖口14a、15a。
接着,参照图4对第一缝合部25d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右侧袖子本体25。因为左侧袖子本体24相对右侧袖子本体25呈线对称且为相同形状,所以省略对第一缝合部24d的说明。
第一缝合部25d的V字剪裁部34包括小弯曲部34a;以及从小弯曲部的两端延伸使间隔逐渐扩大的一对大弯曲部34b、34c。小弯曲部34a距离中心O1的曲率半径R1设为例如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20mm的范围,优选设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为7mm。大弯曲部34b从小弯曲部34a的一端弯曲,朝向第一袖形成部25b延伸。大弯曲部34b距离中心O2的曲率半径R2设为大于等于200mm且小于等于600mm的范围,优选设为大于等于300mm且小于等于400mm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为333mm。并且,大弯曲部34c从小弯曲部34a的另一端弯曲,朝向领口25f延伸。大弯曲部34c距离中心O3的曲率半径R3设为大于等于200mm且小于等于600mm的范围,优选设为大于等于300mm且小于等于400mm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为333mm。两个大弯曲部34b、34c相交的角度、具体为从中心O2向大弯曲部34b的中心引出的半径R2上的切线C1与从中心O3向大弯曲部34c的中心引出的半径R3上的切线C2的相交角度中的较小的第二角度α2,优选为大于等于20度且小于等于80度,在本实施例中为45度。
当在这样的角度范围内形成V字剪裁部34时,袖子15以运动衫10的小弯曲部34a为中心向大致左右轴系的一方向(从左侧看,运动衫10是顺时针旋转)抬起,袖口15a不是朝下而是比其更朝上。第二角度α2越小,该朝上的程度越显著。
另外,相对第一袖口25a实质上为垂直平分线的第一直线L1与从领口25f沿着车手的肩部顶点朝向肩头的第二直线L2相交而成的第一角度α1设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90度的范围,优选设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60度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为57度。当第一角度α1超过90度时,则在穿着时会给穿着者带来压迫感。另外,当第一角度α1小于30度时,袖子本体25朝向侧方,穿着时更容易产生褶皱,同时容易被刮住。由于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以这样的第一角度α1相交,从而整个袖子15对应相交角度朝向衣服的大致纵向轴系的内侧、即前方,袖口15a朝向前方。
如图3所示,第二缝合部24e、25e以可缝合在衣服后身23的第二袖安装部23a、23b上的圆滑的圆弧形成。第二缝合部24e、25e与第二袖形成部24c、25c的接合部分连接成锐角。
领口24f、25f在中途折弯形成,以与衣服前身21、22的第一领圈部21c、22c及衣服后身23的第二领圈部23f连接。并包覆这些缝合有领部30。
左右一对侧部26、27呈左右线对称的形状。左右一对侧部26、27包括第一连接部26a、27a,缝合在衣服前身21、22的第一前后安装部21b、22b上;第二连接部26b、27b,与第一连接部26a、27a相对配置,缝合在衣服后身23的第二前后安装部23c、23d上;第一袖孔部26c、27c,在上部凹陷配置成圆弧状;侧下摆部26d、27d,向前上方倾斜地配置在下部;以及第三袖安装部26e、27e,从第二连接部26b、27b处弯曲,与第一袖孔部26c、27c连接成锐角。当设置这样的侧部26、27时,则容易使运动衫10更适合人的身体(合身),可抑制由于产生褶皱而引起的空气阻力增大,同时衣服前身21、22及衣服后身23在身体的两侧部不易被刮住,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穿着舒适度。
左右一对下袖部28、29呈左右线对称的形状。左右一对下袖部28、29包括第二袖口28a、29a,配置在袖子本体24、25的第一袖口24a、25a下方,与第一袖口24a、25a一起构成袖口14a、15a;第三连接部28b、29b,从第二袖口28a、29a前侧沿着袖子本体24、25的第一袖形成部24b、25b延伸;第四连接部28c、29c,从第二袖口28a、29a后侧沿着袖子本体24、25的第二袖形成部24c、25c延伸;以及第二袖孔部28d、29d和第三袖孔部28e、29e,与第三连接部28b、29b及第四连接部28c、29c连接成凸状。第三连接部28b、29b缝合在第一袖形成部24b、25b上。第四连接部28c、29c缝合在第二袖形成部24c、25c的除袖孔侧以外的部分上。第二袖孔部28d、29d缝合在侧部26、27的第一袖孔部26c、27c上。第三袖孔部28e、29e缝合在袖子本体24、25的第二袖形成部24c、25c的袖孔侧。另外,第二袖形成部24c、25c的袖孔侧的尖端部分缝合在侧部26、27的第三袖孔部26e、27e上。通过设置这样的下袖部28、29,容易使袖子14、15更适合于上臂,可进一步抑制由于产生褶皱而引起的空气阻力增大,同时袖子14、15不易被刮住,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穿着舒适度。
如图2及图3所示,衣袋13的长度最好与衣服后身23的宽度方向长度(水平方向长度)基本相同。衣袋13以上边缘(端部的一例)13a开口的状态缝制在衣服本体12的背面下部、即衣服后身23的下部。衣袋13的上边缘13a向内侧折入,折入部分例如用锁缝等可维持伸缩性的缝制方法缝制在上边缘13a的稍下方。另外,下端部13b向内侧折弯,折弯部分用例如锁缝等可维持伸缩性的缝制方法缝制在衣服后身23的下部。衣袋13的两侧部13c、13d被衣服后身23的第二前后安装部23c、23d和侧部26、27的第二连接部26b、27b夹住,与第二前后安装部23c、23d及第二连接部26b、27b一起用例如锁缝等可维持伸缩性的缝制方法进行缝制。
另外,如图5所示,衣袋13的分割缝线50、51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到上边缘13a附近以将衣袋13缝合在衣服本体12上的第一缝线部50a、51a;以及从第一缝线部50a、51a处连续地延伸超过上边缘13a、使作用在衣袋13的上边缘13a附近的力分散在衣服本体12的衣料上的第二缝线部50b、51b。第二缝线部50b、51b具有在上边缘13a附近以Y字状分支成两根的分支缝线50d、50e及51d、51e;以及在前端部50c、51c附近连接分支缝线50d、50e及51d、51e的连接缝线50f、51f;该第二缝线部50b、51b形成为倒三角形的环状。分支缝线50d、50e及51d、51e最好在上边缘13a的稍下方分支。前端部50c、51c的倒三角形形状基本上是等腰三角形形状,并设定连接缝线50f、51f的长度,使顶点所成的角度β最好小于等于90度。通过在这样的范围内设定角度β,从而分割成的区域16a、16b、16c的开口宽度不会过窄。
在这样构成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运动衫10中,因为第二缝线部50b、51b的前端部50c、51c延伸超过衣袋13的上边缘13a,所以可对第一缝线部50a、51a的缝合部分进行加固,使作用在衣袋13上的力和作用在第一缝线部50a、51a上的力分散。因此,即使在衣袋13上作用较大的力,利用第一缝线部50a、51a缝合的衣袋13也不易破损,可提高所缝合的衣袋13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第二缝线部50b、51b形成为倒三角形状,从而第二缝线部50b、51b的前端部50c、51c的连接缝线50f、51f沿着与作用在衣袋13上的力的方向基本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所以可有效地提高耐久性。另外,通过缩短连接缝线50f、51f的长度形成倒三角形、即减小角度β,从而在衣袋13的上边缘13a上,不会使分割成的区域16a、16b、16c的开口宽度过窄。
另外,通过在第一直线L1和第二直线L2以第一角度α1相交的状态下形成袖子本体24、25,从而在将袖子14、15缝合到衣服前身21、22及衣服后身23上时,整个袖子可对应第一角度α1朝向衣服的大致纵向轴系的内侧、即前方,使袖口15a朝向前方。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以第二角度α2相交的V字剪裁部34,使其与衣服前身21、22缝合,从而朝向前方的袖子14、15可在运动衫10的大致左右轴系上进一步朝向前方。由此,因为袖子14、15朝向运动衫10的前方,所以即使以前屈的姿势骑在公路赛车等自行车上,以两手握住赛车车把等车把,且手臂延伸到运动衫10的前方,肩的后侧部也不易绷紧,同时在肩的前侧部袖子14、15不易产生褶皱。因此,可改善握赛车车把时的舒适度且减少空气阻力。
其他实施例(a)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合身感而设置了侧部26、27及下袖部28、29,但在利用伸缩性得到合身感的场合,也可以不设置这些部分。
(b)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易于穿脱而将衣服前身分割成两部分,但也可以使衣服前身与衣服后身一样由一体的衣料构成。此时,最好在上部设置拉链以便于穿脱。
(c)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了公路赛车用的自行车用运动衫,但根据本发明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也可以是山地自行车或其他自行车用的衣服。另外,不仅是运动衫,也可以是防雨茄克等其他自行车骑行用上衣,还可以是没有袖子的无袖衣服。
(d)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了穿着者上半身穿的自行车用运动衫,但根据本发明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也可以是穿着者下半身穿的自行车短裤。
(e)在上述实施例中,以与短裤分离的自行车用运动衫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与短裤一体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这种与短裤一体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中,也可将衣袋缝合在短裤部分上。另外,以短袖衣服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长袖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
(f)在上述实施例中,衣袋13设置在衣服本体12的背面下部,但衣袋13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在衣服本体12的任意位置上。
(g)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将衣袋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分割缝线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对衣袋的两侧部进行缝合的缝线。
(h)在上述实施例中,超出上边缘13a向上方延伸的第二缝线部50b、51b的形状形成为倒三角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第二缝线部超过上边缘13a,则形成为任何形状均可。另外,对于环状的前端部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或矩形等任意形状。而且,也可如图6所示,在衣袋113中,不分支出第二缝线部,而用连续的一根缝线150、151构成第一缝线部150a、151a和第二缝线部150b、151b。另外,也可如图7所示,在衣袋213中,不设置连接缝线,而用分支的两根分支缝线250d、250e构成第二缝线部250b。而且,在图7中,用一根第一缝线部250a分割成两个区域216a、216b。此时,分支缝线的根数不限定为两根。另外,分支缝线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另外,也可如图8所示,在衣袋313中,由双重分支缝线350d、350e及350g、350h和连接缝线350f、350i构成第二缝线部350b。在此,分支缝线350d、350e及350g、350h以不同角度延伸。此时,分支缝线和连接缝线的配置形态不限定为图8的配置形态,也可以互相平行地配置,或以其他形态配置。
(i)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缝线部是从第一缝线部处连续地形成的,但也可如图9所示,在缝线450中,分别形成第一缝线部450a和第二缝线部450b。第二缝线部450b与第一缝线部450a至少在一个部位相交,且第二缝线部450b沿着第一缝线部450a延伸超过上边缘413a而形成。第一缝线部450a包括朝向上边缘413a上下延伸的第一部分450a1、以及在上边缘413a的稍下方沿着上边缘413a左右延伸的第二部分450a2。第二缝线部450b包括一对第一部分450b1,夹着第一缝线部450a的第一部分450a1配置在衣服本体12上,同时与第一缝线部450a的第二部分450a2相交,并延伸超过上边缘413a;以及第二部分450b2,其连接超过上边缘413a的第一部分450b1的前端部。因此,第二缝线部450b的第一部分450b1仅配置在衣服本体12的衣料上,不对衣袋413进行缝合。而且,在图9中,第一部分450b1中的配置在衣袋413里面侧的部分用间距比其他部分细密的细密虚线表示。第二部分450b2在上边缘413a的上方沿着上边缘413a向第一部分450b1的两侧延伸。在这样构成的缝线450中,因为与第一缝线部450a至少在一个部位相交的第二缝线部450b一直配置到被衣袋413覆盖的衣服本体的衣料上,所以作用在衣袋413上的力可有效地分散到衣服本体的衣料上,可提高所缝合的衣袋413的耐久性。另外,对处于衣袋413的上边缘413a附近的第一缝线部450a的两侧进行加强,并且,对于超过上边缘413a的部分,还利用两根第二缝线部450b的第一部分450b1和与其相连的第二部分450b2进一步有效地进行加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另外,作为第二缝线部,可以仅设置第一部分,也可以不是沿着第一缝线部的两侧而是沿着单侧配置一根第一部分。而且,也可在沿着单侧配置的第一部分上沿着上边缘设置第二部分。另外,也可以用第二缝线部与第一缝线部一起将衣袋缝合在衣服本体上。
(j)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开口的端部列举了上边缘,但开口的端部也可以是衣袋两侧中的任一侧。另外,衣袋的外形是矩形,但衣袋的外形并不限定为矩形,也可以是各种多边形或U字形等任意形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方向”是指在穿上自行车骑行用衣服的状态下连接穿着者的头部和脚尖而延伸的方向。同样,“左右方向”是指与上述“上下方向”正交的、上下分割穿着者的身体而延伸的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10 运动衫12 衣服本体13、113、213、313、413 衣袋13a、113a、413a 上边缘14、15 袖子16a、16b、16c、216a、216b 区域14a、15a 袖口50、150、250、350、450 缝线(Stitch Line)50a、150a、250a、350a、450a 第一缝线部50b、150b、250b、350b、450b 第二缝线部50c 前端部50d、50e、250d、250e、350d、350e、350g、350h 分支缝线51d、51e 分支缝线50f、51f、350f、350i 连接缝线450b1 第一部分450b2 第二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在骑自行车时供骑行者穿着,包括衣服本体;至少一个衣袋,缝合在所述衣服本体上,并具有开口的边缘部;以及缝线,具有用于将所述衣袋以所述边缘部开口的状态缝合在所述衣服本体上的第一缝线部、以及延伸超过所述边缘部的第二缝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还包括一对袖子,装在所述衣服本体的两侧,每个所述袖子具有袖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所述一对袖子以袖口朝向前方的状态装在所述衣服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所述第二缝线部是与所述第一缝线部连续地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所述第二缝线部与所述第一缝线部至少在一个部位相交,且所述第二缝线部是沿着所述第一缝线部延伸超过所述边缘部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所述第二缝线部包括一对第一部分,夹着所述第一缝线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衣服本体上,并延伸超过所述边缘部;以及第二部分,连接超过所述边缘部的所述一对第一部分的前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所述衣袋由所述缝线分割成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所述缝线在所述边缘部附近分支成两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分支成两根的所述缝线在前端部附近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分支成两根且在所述前端部附近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缝线形成为倒三角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分支成两根且在所述前端部附近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缝线形成为双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形成为所述双重的所述缝线形成为倒三角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其中所述衣袋缝合在所述衣服本体的背面下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骑行用衣服,可提高所缝合的衣袋的耐久性。本发明的自行车用运动衫(10)是在骑自行车时供骑行者穿着的衣服,包括衣服本体(12)、至少一个衣袋(13)及缝线(50、51)。衣袋(13)缝合在衣服本体(12)上,且具有开口的上边缘(13a)。缝线(50、51)包括用于将衣袋(13)以上边缘(13a)开口的状态缝合在衣服本体(12)上的第一缝线部(50a、51a)、以及延伸超过上边缘(13a)的第二缝线部(50b、51b)。
文档编号A41D27/10GK1895108SQ20061008703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1日
发明者冈岛伸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