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94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鞋底和/或鞋面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的鞋。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鞋的鞋面和鞋底是由不透气或透气性不好的材料制成的,因而,这种鞋不具有吸收人体脚部汗气和杀菌的功能,当人们穿着这种鞋时,由于鞋内通气不畅,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异味,脚部也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从而造成各种脚病,尤其是,穿着这种鞋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脚部保护和患有其它脚部疾病,如“香港脚”患者的康复,因此,需要一种既能除去鞋内异味,吸收脚部汗气,又能抑制和杀灭脚部细菌的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经过改进的鞋,该鞋的鞋底和/或鞋面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从而可以吸收脚部汗气,除去鞋内异味,抑制和杀灭脚部细菌,使脚部皮肤处于适宜的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包括鞋面和鞋底,其中,该鞋的鞋底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的鞋中,鞋底包括一个填充层,该填充层由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与其它材料混合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鞋的填充层的进一步改进,该填充层设置有从其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延伸的多个盲孔,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放置在填充层的多个盲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鞋的鞋底填充层上多个盲孔的内壁和底部附有能反射远红外线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鞋的鞋底的填充层可以制成独立的鞋垫式填充层。
本实用新型的鞋的鞋底的填充层的第一表面上可以至少覆盖一个由透气材料制成的阻隔层。该鞋底的阻隔层之上可以至少附有一个具有众多通气孔的垫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鞋的进一步改进,该鞋的鞋面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和/或鞋面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的颗粒,由于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和有害分子,因此可以除去鞋内的异味,同时,还可以吸收脚部汗气,起到平衡鞋内湿度,美容脚部皮肤的效果。又由于竹碳或活性竹碳的颗粒能够辐射远红外线,因此可以抑制和杀灭鞋内空气中的细菌和人体脚部的有害细菌,对于各种脚病患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代表具有相同结构的元件。
应当指出,这些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鞋的实施例的一般特性。但是,这些附图并不限制和不能精确地反映出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特性,而且不能把它们理解为用来定义或限制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施例的数值大小或它们的特性。为了使相关的描述更为清晰,实施例中各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它们的相关尺寸可以缩小、放大或重新加以排列。因此,这些附图不能精确地反映出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造出来的实际鞋产品的相关结构部件的相关尺寸和位置。为了图示说明的需要,某些部件相对于其它部件来说,尺寸上加以放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鞋省去了鞋面的鞋底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鞋底的鞋底垫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鞋的鞋底填充层的盲孔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鞋的鞋底填充层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鞋的鞋底填充层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鞋的鞋底垫层、填充层和鞋底底层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非限制性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加以实施,而且不受所给出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此外,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对所给出的实施例进行了充分的和完全的公开。因此,在不离开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做出多种变动。
为避免淡化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对公知的结构和工艺不做详细的介绍。
参看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鞋省去了鞋面的鞋底剖视图,图中所示的鞋底9包括一个鞋底底层93,鞋底底层93可以用耐磨性好且防水的材料制成。一个填充层91,该填充层91由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颗粒与其它材料,如珍珠棉、无纺布等混合制成。
竹炭是选用具有一定生长期的竹子为原料,最好是生长期在5年以上的高山毛竹为原料,并在700℃以上,最好是1000℃以上的无氧高温下碳化制成,因此,竹炭几乎不含水分。炭化后的竹炭可以制成颗粒状。
由于竹子的束管纤维是前后相通,左右平行的,因此,碳化后有许多细微小孔沿着束管纤维整齐地散布着,从而使竹炭具有很好的吸湿调湿效果。另外,由于竹炭的分子结构成六角形,细密多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异味。高温碳化后的竹炭还可以释放负离子和辐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波长为4~14μm,可以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当远红外线靠近人体时,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负离子被称为人体的“空气维生素”,其大小只有1-3个纳米,所以可以通过细胞的间隙进入人体,人体正常运转是需要生物电的,负离子能轻松进入细胞为人体“充电”。
鞋底底层93与填充层91可以采用粘合、缝合或热压等方法结合在一起。
图2是图1所示鞋底的鞋底垫层示意图,图中所示的鞋底垫层90可以由皮革类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他透气材料,如人造纤维制成。当使用透气性不好的材料,如皮革时,可以在鞋底垫层90上设置众多透气孔90c,从而保证填充层91可以通过鞋底垫层90上的通气孔90c与外界相通。
参见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鞋的鞋底填充层的盲孔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鞋的鞋底填充层剖面图,图中所示的鞋底填充层92可以用皮革或弹性材料,如橡胶、高密度弹性塑料等制成,该鞋底填充层92上设置有多个从鞋底填充层92的第一表面92a向第二表面92b延伸的盲孔92c,盲孔92c可以是圆形或方形,其大小可以是不相同的,其分布可以是不规则的。另外,还可以对应脚部的不同穴位,有针对性地加大所需穴位处的盲孔92c的尺寸。盲孔92c的内壁92d和盲孔底部92e可以附有能反射远红外线的材料,从而保证竹炭辐射出的远红外线尽可能多地作用到人体脚部,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盲孔92c内放置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炭颗粒8,竹炭颗粒8的功能与上述图1中的竹炭功能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鞋底填充层92上的第一表面92a上至少可以覆盖一个由透气材料,如无纺布制成的阻隔层(图中未示出),以便阻止盲孔92c内的竹炭颗粒8外泄。
竹炭颗粒8最好不要充满盲孔92c,以便给盲孔92c留出适当的空间来调节鞋内的湿度,同时还可以防止在行走中竹炭颗粒8与填充层92上的第一表面92a上的阻隔层硬接触而造成的阻隔层损坏。
参见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鞋的鞋底填充层剖面图;图中所示的鞋底填充层95可以直接着地,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鞋底可以将图1中的鞋底底层93和图4中鞋底填充层92合为一体,构成鞋底填充层95。本实施例中的填充层95的材料和其上的盲孔分布与图4中的填充层9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鞋的垫层、鞋底填充层和鞋底底层的分解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填充层可以制成独立的鞋垫式填充层91a。该独立的鞋垫式填充层91a的构造与图1中的填充层91相同,此处不再重复。独立的鞋垫式填充层91a与鞋底底层93不必进行粘合、缝合或热压等连接,其优点是可以方便地更换填充层。
本实用新型的鞋的鞋面(图中未示出)和鞋底的连接方法是公知技术,这里不再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过改进的鞋,该鞋的鞋底和/或鞋面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的颗粒,由于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和有害分子,因此可以除去鞋内的异味,同时,还可以吸收脚部汗气,起到平衡鞋内湿度,美容脚部皮肤的效果。又由于竹碳或活性竹碳的颗粒能够辐射远红外线,因此可以抑制和杀灭鞋内空气中的细菌和人体脚部的有害细菌,对于各种脚病患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另外,竹碳或活性竹碳辐射的远红外线还可以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保护脚部的关节。再由于竹碳或活性竹碳的颗粒可以释放负离子,负离子被称为人体的“空气维生素”,可以通过脚部皮肤细胞的间隙进入人体,防止脚部皮肤老化并可缓解人体疲劳。
权利要求1.一种鞋,包括鞋面和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一个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由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与珍珠棉混合制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一个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有从其第一表面向第二表明延伸的多个盲孔,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放置在所述多个盲孔内。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所述填充层上的多个所述多个盲孔的内壁和底部附有能反射远红外线的材料。
5.按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所述填充层制成独立的鞋垫式填充层。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填充层的第一表面上至少覆盖一个用透气材料制成的阻隔层。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阻隔层之上至少附有一个具有众多通气孔的垫层。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
专利摘要一种鞋,该鞋的鞋底和/或鞋面内含有能辐射远红外线和释放负离子的竹碳或活性竹碳颗粒,从而可以吸收脚部汗气,除去鞋内异味,抑制和杀灭脚部细菌,使脚部皮肤处于适宜的状态。
文档编号A43B7/06GK2901939SQ2006200016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陈波 申请人:陈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