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折伞中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646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折伞中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晴雨伞的构件,尤其涉及一种多折式晴雨伞的中棒。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多折伞的中棒,其多节管体之间的连接采用管径较大的外管在衔接端缩小,管径较小的内管在衔接端扩大的卡接方式,如申请号为02227707.2、名称为“用于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的中棒”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棒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滑动套接的内管5和外管6,其中,内管5的顶部设有往外扩大的扩大部51,其外管6的底部则往内收缩形成缩小部61,当伞中棒完全展开时,所述扩大部51卡在缩小部61处防止内管脱出。采用这种结构的伞中棒,其缩小部61需做得较长,这样中棒展开时才不至于晃动得太厉害,但这样使伞中棒看上去不太美观。此外,为了减轻伞的重量,伞中棒大多采用质轻的铝质材料,而铝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相对滑动时摩擦力较大,开伞和收伞时感觉不够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缩小部较短且开收顺畅的多折伞中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多折伞中棒,由多节铝管体依管径大小从外向内依次伸缩套合而成,所述相邻套接的两节管体在其衔接的变径端部,管径相对较小的内管的变径端部的横截面向外扩张以吻合管径较大的管体横截面的形状,形成该内管的扩大部,管径大的外管变径处的横截面向内收缩以吻合管径小的内管的横截面的形状,形成该外管的缩小部,本实用新型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内管的扩大部通过在内管的端部固定套接一铜套而形成,该铜套的外壁面与所述外管的内管壁面滑动配合,两者间的摩擦力较小,且铜套的外径略大于外管缩小部的内径。由此可大大缩短外管缩小部的长度。
所述内管的变径端部设有限制所述铜套向外移动的扩张端口。
所述铜套的外壁与所述内管的扩张端口的外壁平齐。
所述铜套的长度为10至20毫米。
所述内管与铜套套接处的管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铜套与该定位孔对应处设有冲压成型的内凹位,该内凹位正好卡入所述定位孔内将铜套固定。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在内管的衔接部外套一铜套,可有效避免伞中棒展开时产生晃动,由此可大大缩短外管缩小部的长度,使中棒更加美观;另外,铜套与铝质外管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使伞开收顺畅。


图1为现有多折伞中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的外管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的内管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伞中棒展开时所述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铜套3与内管2连接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中棒,由两节或以上的铝管体依管径大小从外向内依次伸缩套合而成,如图2和图4所示,在相邻套接的两节管体衔接的端部,管径大的外管1的变径处横截面向内收缩以吻合管径小的内管2横截面的形状,形成该外管的缩小部11。如图3或图4所示,所述管径小的内管2的衔接端外部固定套接一铜套3而形成内管2的扩大部,该铜套3位于外管1内,其横截面形状与内管2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其外径略大于外管1缩小部11的内径但略小于外管1的内径,铜套3的外壁面与铝质外管1的内管壁面滑动配合,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伞开收时感觉很顺畅。当伞中棒展开时,所述铜套3卡在外管的缩小部11处而不能脱出,铜套3外壁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很小,能有效防止伞中棒展开时产生晃动。
所述内管2的衔接端可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形式其一、直接在内管2的衔接端部外固定套接所述铜套3,无需对内管2端部作扩口处理,可减小工序。
其二、如图3所示,所述内管2的变径末端部往外扩大形成限制所述铜套3向外移动的扩张端口21,所述铜套3位于该扩张端口21的下方,其顶缘紧靠扩张端口21的底端,其外壁与扩张端口21的外壁平齐,铜套3的高度为10至20毫米,此结构使铜套3不容易与内管2脱离,使用起来较为可靠。
如图5所示,为了将铜套3固定在内管2上,所述内管2与铜套3套接处的管壁上开设有定位孔23,所述铜套3侧壁上与该定位孔23对应处设有冲压成型的内凹位31,该内凹位31正好压入该定位孔22内将铜套3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多折伞中棒,由多节铝管体依管径大小从外向内依次伸缩套合而成,所述相邻套接的两节管体在其衔接的变径端部,管径相对较小的内管(2)的变径端部的横截面向外扩张以吻合管径较大的管体横截面的形状,形成该内管(2)的扩大部,管径大的外管(1)变径处的横截面向内收缩以吻合管径小的内管(2)的横截面的形状,形成该外管(1)的缩小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扩大部通过在内管(2)的端部固定套接一铜套(3)而形成,该铜套(3)的外壁面与所述外管(1)的内管壁面滑动配合,其外径略大于外管(1)缩小部(11)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变径末端部设有限制所述铜套(3)向外移动的扩张端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3)的外壁与所述内管(2)的扩张端口(21)的外壁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3)的长度为10至2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与铜套(3)套接处的管壁开设有定位孔(23),所述铜套(3)与该定位孔(23)对应处设有冲压成型的内凹位(31),该内凹位(31)正好卡入所述定位孔(22)内。
专利摘要一种多折伞中棒,由多节铝管体依管径大小从外向内依次伸缩套合而成,相邻套接的两节管体在其衔接的变径端部,管径相对较小的内管(2)的变径端部的横截面向外扩张形成该内管(2)的扩大部,管径大的外管(1)变径处的横截面向内收缩形成该外管(1)的缩小部(11),所述内管(2)的扩大部通过在内管(2)的端部固定套接一铜套(3)而形成,该铜套(3)的外壁面与所述外管(1)的内管壁面滑动配合,其外径略大于外管(1)缩小部(11)的内径。所述铜套(3)采用铜质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中棒可大大缩短缩小部的长度,使伞中棒更加美观,而且多节管体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小,伞开收更加顺畅。
文档编号A45B19/04GK2875148SQ2006200545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黄禄财 申请人:黄禄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