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尤其是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51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尤其是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尤其是运动鞋,具有一个鞋上部和一个鞋底, 其中该鞋底具有一个支撑部或内部件,它设计成用来容纳穿着者的脚 后跟部分并与鞋上部固定连接,该鞋底还具有一个与支撑部或内部件 连接的鞋底部件。
背景技术
在这种类型的鞋中,通常必须为鞋底提供所期望的减震和緩沖特 性。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
WO 01/17384 A2描迷了 一种鞋的鞋底,其中在支撑部或内部件与 外鞋底之间的脚后部区域内定位许多具有弯曲形状的肋。由此在鞋底 受到踩踏力负荷时,肋发生弯曲,此时肋具有几乎半椭圆形的形状。
还已知采用相对耗费的緩冲部件,它们能够赋予鞋一定的减震和 緩沖特性。对此作为示例列举按照WO 03/09243 Al的解决方案,由 该解决方案已知一个用于运动鞋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緩冲部件。这个緩 冲部件具有大量并排设置的单个元件,它们分别按照活塞-汽缸系统的
样式形成减震和緩冲腔体。在该形式种,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元件通过 一个连接段相互连接,其中在鞋底承载时,较小的元件进入较大的元 件中,它为此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按照上述的解决方案,这种緩冲部件最初被规定用于组合在一个 中间鞋底中,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其他的示例。对此参阅EP0 387 505 Al,它公开了一种蜂窝结构的緩冲部件,其安装在鞋的中间鞋底 中的一个容纳空间中。
已知的解决方案的缺陷是,这种高质量鞋的加工导致非常明显的 成本费用。因此值得致力于,在不必为此容忍高的生产和/或装配成本 的情况下,保证鞋中足够的减震和緩冲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改进上述形式的鞋、尤其是运动鞋,使得 可以实现弹性刚度或緩冲特性的良好可控制性,但同时仍然能保证鞋
的经济加工。此外,要在弹性行程上保持确定的弹性刚度;尤其是要 能够对鞋底的弹性特性施加影响。
这个目的通过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特征是,所述鞋的支撑部或内 部件与鞋底部件在鞋纵向上观察在其部分长度上相互间隔开,其中在
连接,使^:穿;;的脚后:区域的下;:'在i撑;或内;件与鞋底
部件之间得到一个间隙、尤其是空气隙,其中该间隙至少部分地在鞋 底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鞋底部件在鞋的后端区域内与支撑部或内 部件连接。
在此,鞋底部件优选在鞋后端区域内一从鞋的侧面看一围绕支撑 部或内部件拱形或碗形地延伸,其中在支撑部或内部件与鞋底部件之 间至少部分地保留间隙。在此情况下,在地面以上一定高度上,鞋底 部件可以连接在支撑部或内部件上。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
部件在鞋后部区域内建立一种封闭的鞋形状或一种端接(Abschluss )。 在鞋纵向上看在支撑部或内部件与鞋底部件之间的间隙优选设置 在脚后跟或者支撑部或内部件的最低点与支撑部或内部件的后端之 间,其中特别优选地规定,使该间隙至少在脚后跟或者支撑部或内部 件的最低点与支撑部或内部件的在鞋纵向上看的后端之间的区域上延 伸。在此尤其可以规定,使支撑部或内部件与鞋底部件之间的间隙大 鞋纵向上看在鞋的整个长度的至少10%、优选至少15%上延伸。
通过这种扩展结构实现一个"悬浮的鞋底部位",即,在鞋纵向看 一个配有间隙形式间隔的无材料的(只以空气充满的)部位,在该部 位中支撑部或内部件与鞋底部件间隔开,籍此实现鞋底的弹性特性。
从鞋的 一个侧面看,在支撑部或内部件与鞋底部件之间的间隙弧 形地,尤其是圆弧形或镰刀形地构成。在此,设置在鞋后端区域内的 在支撑部或内部件与鞋底部件之间的连接部位的高度可以位于底面以
上的一个高度,该高度对应于鞋在脚后跟区域内的高度的至少20%, 通常至少40%并且优选至少60%。
如果按照扩展的解决方案, 一个支撑部件设置在支撑部或内部件 与鞋底部件之间的间隙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影响鞋的内旋和外旋特 性。在各种情况下都这样设置这个支撑部件,使得在确定的部位一在 鞋的纵轴方向看一保留所述及的间隙。
因此优选地规定,所述支撑部件从脚后跟或者支撑部或内部件的 最低点开始沿鞋纵向朝向支撑部或内部件的前端方向延伸并且尤其空 出剩余的间隙。
此外可以使所述支撑部件只在支撑部或内部件的一部分宽度上延 伸。在此,该支撑部件可以在鞋纵向上向支撑部或内部件的前端方向 加宽。通过该支撑部件向着鞋侧面的非对称加宽,可以有针对性地影 响鞋的内旋和外旋特性。
支撑部或内部件最好构成为碗形体或者说它具有一个碗形主体, 其至少部分地包围鞋的穿着者的脚后跟。
所述鞋底部件优选至少部分地由连接部件和外鞋底组成,其中该 连接部件通过其一个侧面与外鞋底连接。在此尤其可以规定,使外鞋 底在支撑部或内部件与鞋底部件相互间隔开的整个区域上延伸。
所述鞋底的零件优选由塑料、尤其由热塑材料制成。在此特別推 荐的材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酰胺,聚氨酯或这些塑料中 至少两种的混合物。这些塑料可能是透光或透明的。所述外鞋底也可 以用塑料制成,优选由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酰胺,聚氨酯或 这些塑料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或是由橡胶制成,其中所述材料是不 透光或透明的。
为了确定鞋的减震和/或緩冲特性,可以由专业人员选择各个鞋底 組成部分的材料及其几何尺寸。
通过所建议的扩展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至少在一定弹性行程 范围上得到鞋且尤其是其鞋底在承载时所期望的弹性刚度分布。
能够以简单的方法且经济地加工所建议的鞋,为此使用公知的方 法。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 图1示出侧面看的运动鞋,
图2示出按照图1的带有作为脚后跟楔形件构成的支撑部件的鞋 的一个可选择实施例,
图3示出在未示出鞋上部时按照图2的A-B截面图, 图4示出在未示出鞋上部时从后面看的鞋的视图, 图5示出鞋的底视图,以及
图6示出按照图2中的鞋的按照图5的C-D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示出从侧面看的运动鞋,它以公知的方式具有鞋上部1, 其与鞋底2连接。该鞋底2具有一个支撑部或内部件3,它在鞋的后 面区域内都构成为后跟壳(Fersenschale)并且为了部分地包围穿着者 的脚后跟而成型。通过鞋底部件4与地面接触,该鞋底部件在鞋的后 面区域内都由接合部件12組成,在其底面上固定、例如粘接外鞋底 13。
重要的是,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保留一个无材 料的(充满空气的)间隙7,该间隙至少部分地在鞋或鞋底2的整个 宽度上延伸。通过使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在两个连接部位 5和6上相互连接实现这个间隙7,由此在两个连接部位5、 6之间得 到一个无支撑的区域,这个部位可以称为"悬浮的脚后跟区域"。
如图1所示,所述间隙7和由此无支撑区域在长度x上延伸,该 长度在鞋纵向L上测量。与鞋的全长X相比,长度x为全长值的至少 10%,因此使无支撑区域比采用蜂窝部件鞋底的情况大许多,其轴线 横向于纵向L且水平地延伸。在按照图1的实施例中长度x大约是 全长X的30%。
为了使无支撑区域达到所期望的緩冲效果,要使间隙7沿鞋纵向 L看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的最低点8与支撑部或内部件3的后端9之
间延伸。可是在按照图1的实施例中间隙7明显更长。
此外还看出,从鞋侧面看,所述间隙7具有镰刀形或圆弧形的延 伸形状并且在鞋的后部区域内、即在连接部位6处终结于一个高度h, 该高度明显位于地面区域以上。在本实施例中规定,使后部的连接部 位6的高度h对应于鞋在脚后跟区域内的总高度H的大约65%。优选 使连接部位6位于高度H的至少40%上。
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的最低点8和后端9之间,所述间隙7基本 上圆弧形地延伸,其中该圆弧至少在45。、最好60。上延伸。在按照图 1的实施例中该圆弧延伸约为卯°。
在图2中示出的运动鞋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不同,附加地设有 一个支撑部件10,它起到脚后跟楔形物的功能并且相对于鞋底部件4 部分地支承支撑部或内部件3。在本实施例中,这个支撑部件从支撑 部或内部件3的最低点8向支撑部或内部件3的前端11方向延伸。
正如所见,所述间隙7的长度x与图1的解决方案相比减小了, 但仍然如前面那样为鞋全长X的至少10%。
如同借助于按图3的截面图(按照图2的A-B截面)可以看到的 那样,所述支撑部件IO不在鞋的整个宽度上延伸,而是只在部分宽度 上延伸;从鞋纵向L看,在支撑部件10的左面和右面,也沿着支撑 部件10的纵向长度保留一个侧向设置的间隙7。通过支撑部件10的 相应成形即通过其宽度在鞋纵向L的走向,可以对鞋的内旋和外旋特 性产生影响并且使其适配于所期望的特性。
由图4的视图可见,所述外鞋底13如何在鞋脚后跟区域内向上延 伸,在外鞋底上安置接合部件12的外侧面。在此,该外鞋底13配有 所期望的凹凸轮廓,如同图4所示的那样。
由图5的视图也给出外鞋底13的凹凸轮廓的一个实例。
在图6中示出按照图5的C-D截面,从中可以看出,所述鞋底部 件4在鞋的前部区域可以具有一个外鞋底部件14。 附图标记清单
1 鞋上部
2 鞋底
3 支撑部或内部件
4 鞋底部件
5 连接部位
6 连接部位
7 间隙
8 脚后跟或者支撑部或内部件的最低点
9 支撑部或内部件的后端
10 支撑部件(脚后跟楔形物)
11 支撑部或内部件的前端 12接合部件
13 外鞋底
14 外鞋底部件 L 鞋纵向
x 在鞋纵向上的间隙长度
X 鞋的总长度
h 后面的连接部位在地面以上的高度
H 鞋在脚后跟区域内的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尤其是运动鞋,具有一个鞋上部(1)和一个鞋底(2),其中该鞋底(2)具有一个支撑部或内部件(3),该支撑部或内部件设计用来容纳穿着者的脚后跟部分并且与鞋上部(1)固定连接,该鞋底还具有一个与支撑部或内部件(3)连接的鞋底部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至少在其沿鞋纵向(L)看的部分长度上相互间隔开,其中在两个相互间隔的部位(5,6)上这样实现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连接,使得在穿着者的脚后跟部分下面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形成一个间隙(7)、尤其是空气隙,其中该间隙(7)至少部分地在鞋底(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鞋底部件(4)在鞋的后端区域内与支撑部或内部件(3)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 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间隙(7),在鞋纵向(L)看,在脚后跟或者 支撑部或内部件(3)的最低点(8)与支撑部或内部件的后端(9)之 间延伸。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支撑部或内部件 (3)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间隙(7),在鞋纵向(L)上看,至少在 脚后跟或者支撑部或内部件(3 )的最低点(8 )与支撑部或内部件(3 ) 的在鞋纵向(L)看的后端(9)之间的区域上延伸。
4.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支撑部 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间隙(7)在鞋纵向(L)上看 的长度(x)在鞋全长(X)的至少10%上延伸。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 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间隙(7)在鞋纵向(L)上看的长度(x)在 鞋全长(X)的至少15%上延伸。
6. 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从鞋的侧 面看,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间隙(7)弧形 地、尤其是圆弧形地构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鞋后端区域内的 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连接部位(6)位于地 面以上的一个高度(h)上,该高度对应于鞋在脚后跟区域内的高度 (H)的至少20%。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鞋后端区域内的 连接部位(6)位于地面以上的一个高度(h)上,该高度对应于鞋在 脚后跟区域内的高度(H)的至少60%。
9. 如权利要求l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 一个支撑 部件(10)设置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间隙 (7)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0) 从脚后跟或者支撑部或内部件(3 )的最低点(8 )开始沿着鞋纵向(L ) 朝向支撑部或内部件(3 )的前端(11)方向延伸并且尤其空出间隙(7 ) 的剩余部分。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0 ) 仅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的部分宽度上延伸。
12. 如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撑部件(10)沿着鞋纵向(L)朝向支撑部或内部件(3)的前端(11) 方向加宽。
13. 如权利要求l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撑部或内部件(3)构成为碗形体或具有一碗形主体,它至少部分地包 围鞋穿着者的脚后跟。
14. 如权利要求l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 底部件(4)至少部分由一接合部件(12)和一外鞋底(13)构成,其 中该接合部件(12)通过其一个侧面与外鞋底(13)连接。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13)在 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相互间隔开的整个区域上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尤其是运动鞋,具有一个鞋上部(1)和一个鞋底(2),其中该鞋底(2)具有一个支撑部或内部件(3),它设计用来容纳穿着者的脚后跟部分并与鞋上部(1)固定连接,该鞋底还具有一个与支撑部或内部件(3)连接的鞋底部件(4)。为了改善鞋的弹性或缓冲特性本发明规定,使所述鞋的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在其沿鞋纵向(L)看的部分长度上相互间隔开,其中在两个相互间隔的部位(5,6)上这样实现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的连接,使得在穿着者的脚后跟部分下面在支撑部或内部件(3)与鞋底部件(4)之间形成一个间隙(7)、尤其是空气隙,其中该间隙(7)至少部分地在鞋底(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使鞋底部件(4)在鞋的后端区域内与支撑部或内部件(3)连接。
文档编号A43B13/14GK101208021SQ200680022906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5日
发明者J·罗韦尔-卡尔曼 申请人:鲁道夫·达斯勒体育用品彪马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