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84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型阳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大型阳伞。
背景技术
传统伞具通常是由伞中棒、伞下巢、伞上巢、 一组主伞骨及一组 副伞骨构成,伞上巢是固定在伞中棒的顶端,同时伞上巢枢接各主伞 骨的一端,而伞下巢是活动套置在伞中棒上,其枢接各副伞骨的一端, 而副伞骨的另 一端是枢接在各主伞骨上,伞布是固定在伞上巢及主伞 骨的外端。开伞时,是推动伞下巢沿伞中棒向上移动向伞上巢方向驱 进的同时,副伞骨将主伞骨撑开,待伞面完全打开时,伞下巢是定位在伞中棒的近上部位置;收伞时,是将伞下巢脱离定位后,伞下巢沿 伞中棒下移即实现伞具的收合。
而对于较大型的阳伞,采用上述结构势必会存在如下缺陷
1、 由于伞面较大,重量较大,在向上推动伞下巢时,需要较为 用力方可推动伞下巢向上移动,如若是力气较小的使用者在撑伞时会 存在困难。
2、 利用此传统的伞具结构,伞下巢需要由伞中棒的下端移至伞 中棒的上部方可将伞面完全撑开,对于较大型的阳伞,则伞下巢上移 的行程长,此亦为撑伞困难的原因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打开与收合的大型阳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大型阳伞,其 包括伞中棒、伞下巢、伞上巢、 一组主伞骨及一组副伞骨,伞下巢是活动套置伞中棒上,而伞上巢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其中 一复位弹 簧是置于伞中棒上部中,其一端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另一端是穿过 伞中棒与伞下巢固定在一起;各主伞骨的一端是枢接在伞下巢上,各副伞骨的一端是枢接在伞上巢上,另一端是枢接在各主伞骨上;另在 伞下巢上设有与伞中棒定位的定位件。
所述伞中棒由两节内外套管相互套接而成,二者之间由定位连接 件连接,在内套管上设有与定位连接件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开设有纵向滑槽,在此滑槽下部设有与伞下巢 定位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连接件包括一套座,及枢接在套座外侧的活动按钮构 成,活动按钮中部枢接在套座上, 一端由一小弹簧顶持,即小弹簧的 一端是固定在套座上,而另一端是固定在按4丑一端内侧,活动4安4丑的 另一端内侧形成一凸粒。
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另一端是固定在固定片 上, 一穿过伞中棒滑槽的连接块将固定片与伞下巢连接在一起。
所述定位件的中部是枢接在伞下巢外壁上,其一端由一小弹簧顶 持,即小弹簧的一端是固定在伞下巢上,而另一端是固定在定位件一 端的内侧,定位件的另一端内侧形成凸粒,对应此凸粒在伞下巢上开 设有剖槽。
所述复位弹簧正常工作长度是小于伞下巢的行程。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大型阳伞是将副伞骨枢接于伞 上巢上,而主伞骨是枢接在伞下巢上,改变了传统伞具伞下巢、伞上 巢与各伞骨的连接关系,令伞下巢上移实现收伞,而伞下巢下移时实 现开伞,并配合复位弹簧的作用,使得伞具在展开与收合时更加省力, 同时因该结构的设计可使伞下巢在伞中棒上的行程较短,进一步便于 伞具有展开与收合。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1A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1B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合动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1A、 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型阳伞,其包括一伞中 棒l、 一伞下巢2、 一伞上巢3、 一组主伞骨4、 一组副伞骨5及一复 位弹簧6;
伞中棒1由两节内外套管11、 12相互套接而成,二者之间由定 位连接件13连接,该定位连接件13包括一套座131,及枢接在套座 131外侧的活动按钮132构成,活动按钮132中部枢接在套座131上, 一端由一小弹簧134顶持,即小弹簧134的一端是固定在套座131上, 而另一端是固定在按钮132 —端内侧,活动按钮132的另一端内侧形 成一凸粒133,对应此凸粒133在内套管11的下部设有复数个纵向分布的定位孔111,此定位连接件13是固定在外套管12的上端,在 外套管12的下端是形成尖锥状,以便可以插置于软质地面中;另在内套管11的上端开设有纵向滑槽112,另在滑槽112的下部设有定位 孔113。
复位弹簧6是置于内套管11的上部中,其一端是固定在内套管 11的顶端,而另一端是固定在固定片61上, 一穿过内套管11滑槽112的连接块62将固定片61与伞下巢3连接在一起,即将复位弹簧 6的下端与伞下巢2连接在一起。
伞下巢2是活动套置在伞中棒1的上部,即活动套置在伞中棒1 内套管11的上部,在其上部周缘分布有枢接座21,枢接座21枢接 各主伞骨4的一端,而在伞下巢2的侧壁上设有定位件22,此定位 件22的中部是枢接在伞下巢2外壁上,其一端由一小弹簧221顶持, 即小弹簧221的一端是固定在伞下巢2上,而另一端是固定在定位件22—端的内侧,定位件22的另 一端内侧形成凸粒222,对应此凸粒 222在伞下巢2上开设有剖槽,以便于凸粒222可扣合于内套管11 的定位孔113中。
伞上巢3中部是固定在伞中棒l的顶端,即内套管11的顶端,另其周缘分布有枢接座31,枢接座31是枢接各副伞骨5的一端,副伞骨5的另一端是枢接在主伞骨4上。伞布是固定在伞上巢3与主伞 骨4的外端缘(图中未示出)。
配合图2示,各部件组合后,复位弹簧6正常工作长度是小于伞下巢2的行程。
如图3、 4所示,由于主伞骨4是枢接在伞下巢2上,而副伞骨5是枢接在伞上巢3上,伞具正常收合时,伞下巢2是位于伞中棒1的上部,即与伞上巢3靠合,将主伞骨4依靠外力(如利用绑绳将各 伞骨绑扣在一起)完全靠在伞中棒1时,伞下巢2是与伞上巢3接近 靠合,与此同时,复位弹簧6是处于压缩蓄能状态。
配合图2示,当需要开伞时,将伞中棒1的内外套管11、 12拉开,并利用定位连接件13定位固定,将主伞骨4收靠于伞中棒1的外力去除,则在复位弹簧6回复力的作用下,伞下巢2会在复位弹簧 6的顶持下向下移动一个位移,同步将伞具的主伞骨4相对伞中棒1 向外展开一个角度,此时再向下继续拉动伞下巢2下移至其上的定位 件22与定位孔113扣合定位时,主伞骨4及副伞骨5便完全展开, 以此将伞面撑开,此时的复位弹簧6是处于拉伸蓄能状态。
反之收伞时,按压伞下巢2上的定位件22,使其脱离与伞中棒l的定位关系,伞下巢2在复位弹簧6的复位作用力下会自动沿伞中棒 1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再利用外力将主伞骨4完全靠在伞中棒1即完 成了收伞动作。
详观上述结构的展开与收合动作,可知,因为本实用新型大型阳 伞改变了传统伞具伞下巢、伞上巢与各伞骨的连接关系,令伞下巢上 移实现收伞,而伞下巢下移时实现开伞,并配合复位弹簧的作用,使 得伞具在展开与收合时更加省力,同时因此结构的设计可使伞下巢在 伞中棒上的行程较短,进一步便于伞具有展开与收合。
权利要求1. 一种大型阳伞,其包括伞中棒、伞下巢、伞上巢、一组主伞骨及一组副伞骨,伞下巢是活动套置伞中棒上,而伞上巢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其特征在于一复位弹簧是置于伞中棒上部中,其一端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另一端是穿过伞中棒与伞下巢固定在一起;各主伞骨的一端是枢接在伞下巢上,各副伞骨的一端是枢接在伞上巢上,另一端是枢接在各主伞骨上;另在伞下巢上设有与伞中棒定位的定位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阳伞,其特征在于伞中棒由 两节内外套管相互套接而成,二者之间由定位连接件连接,在内套管 上设有与定位连接件配合的定位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阳伞,其特征在于在内套管 的上端开设有纵向滑槽,在此滑槽下部设有与伞下巢定位的定位孔。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阳伞,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连 接件包括一套座,及枢接在套座外侧的活动按钮构成,活动按钮中部 枢接在套座上, 一端由一小弹簧顶持,即小弹簧的一端是固定在套座 上,而另一端是固定在按钮一端内側,活动4要4丑的另一端内侧形成一 凸粒。
5、 如权利要求l或3所迷的一种大型阳伞,其特征在于复位 弹簧一端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另一端是固定在固定片上, 一穿过伞 中棒滑槽的连接块将固定片与伞下巢连接在一起。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阳伞,其特征在于定位件的 中部是枢接在伞下巢外壁上,其一端由一小弹簧顶持,即小弹簧的一 端是固定在伞下巢上,而另一端是固定在定位件一端的内侧,定位件 的另 一端内侧形成凸粒,对应此凸粒在伞下巢上开设有剖槽。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阳伞,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 正常工作长度是小于伞下巢的行程。
专利摘要一种大型阳伞,其包括伞中棒、伞下巢、伞上巢、一组主伞骨及一组副伞骨,伞下巢是活动套置伞中棒上,而伞上巢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其中一复位弹簧是置于伞中棒上部中,其一端是固定在伞中棒顶端,另一端是穿过伞中棒与伞下巢固定在一起;各主伞骨的一端是枢接在伞下巢上,各副伞骨的一端是枢接在伞上巢上,另一端是枢接在各主伞骨上;另在伞下巢上设有与伞中棒定位的定位件。由于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伞具伞下巢、伞上巢与各伞骨的连接关系,令伞下巢上移实现收伞,而伞下巢下移时实现开伞,并配合复位弹簧的作用,使得伞具在展开与收合时更加省力,同时因该结构的设计可使伞下巢在伞中棒上的行程较短,进一步便于伞具有展开与收合。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076113SQ20072000779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7日
发明者崔宽峻 申请人:厦门革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