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震透气型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08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震透气型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吸震透气型鞋中底技术领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体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将鞋中底设为全面弹 性支撑的气囊形式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背景技本鞋子虽然可以美化及保护人体的脚部,不过却也为脚部带来束縛、闷热 等不舒适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相关业者陆续开发设计出如中国台湾公开号第1518910号"轻量型鞋"等专利案所揭露的透气鞋构造,这些透 气鞋是在鞋中底"i殳置防水透气膜,让鞋中底利用防水透气膜的气孔产生透 气作用。另外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2386666号"一种透气鞋"及中国台湾 公告号第2195876号"透气的鞋垫织物"等专利案所揭露的透气式鞋底或 鞋垫,这些鞋底或鞋垫一般是利用垫高、布设孔洞、设置气嚢或编织物等 方式,让鞋底或鞋垫具备通风、透气或减震、换气等效能。利用在鞋垫、鞋中底及鞋底布设气孔的方式,虽然可以减緩鞋子穿着 时的束绰与闷热问题,不过现有鞋体采取设置防水透气膜或于鞋底设置气 孔的方式, 一般都是在鞋体内部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而使汗水汽化后,方能 产生将汗水及热气排出的效果,解决问题的作法明显过于消极被动,并且设 置于鞋帮及鞋底的气孔容易被泥土、泥浆、碎石及尖锐物等杂物阻塞,致使气孔丧失透气功能。又,对于现有在鞋垫或鞋体埋设气嚢来产生减震及换 气作用的方式,由于气嚢一般只是埋设于脚跟的局部位置,不仅换气效果 相当有限,并且容易出现穿着时重心不稳的顾虑。又,现有以人造或自然编 织物来制作鞋垫的方式,由于鞋垫的经绊纱均呈现上下起伏的交错形式,层 叠时网面高低会呈互补而减少透气空间,并且在人体穿着而重压织网组织 时,会将织网組织压平而降低透气效能。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透气鞋构造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 莫不费尽心恩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 欲解决的问題。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实属当前重 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透气鞋构造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亊此类产 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 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 的透气鞋构造,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 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发,内麥为解决现有鞋体所设鞋中底有关于通风透气及吸震效果不够好,无法 有效解决穿着鞋子的束縳与闷热问题的不足及限制,创作人开发设计出一 种吸震透气型鞋中底。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震透气型鞋中底,主要是于鞋中底 设有以多数个弹性体形成全面性支撑的弹性气嚢,能够提供极佳的吸震舒 压作用,并且可以随着人们的行走而推动气流持续地进行换气效能,配合利 用复层立体网材于鞋帮及鞋垫所形成的立体网路空间,能够产生良好的主 动式通风透气效能,解决穿着鞋子的束绰与闷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将鞋中底设为气囊 形式并且包含有一位于底侧的基板、 一以包覆结合于基板上方的胶膜,以及 一设于基板与胶膜间的弹性支撑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釆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 一步实现。前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中所述的胶膜在内部形成一中空状的囊 室,并于对应人体脚掌及脚跟的部位分别分布设有多数个气孔。前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中所述的弹性支撑件设于所述嚢室内部 并包含有一板片以及多数个由板片向上凸起的弹性体,各弹性体是以纵橫 间隔形态分布设置。前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中所述的弹性体是设为扁带状的倒u形 弹性体。前迷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中所述的板片子对应所述各弹性体的位 置各形成一开孔。前迷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中所述的弹性支撑件包含有一板片,以及多数个由板片向上凸起的弹性体,各弹性体是以纵横间隔形态分布设置。 前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中所述的弹性体是设为扁带状的倒u形弹性体。前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中所述的板片于对应所述各弹性体的位 置各形成一开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吸震透气型鞋中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将鞋中底设为气囊形式,并且于鞋中底设有前、后气孔 及弹性支撑件,能够利用人行走时的脚部动作,自然地循环产生进气及喷 气的换气作用。2、 本实用新型的气嚢形式的鞋中底所提供的气流喷出及推动作用,搭 配通风透气的鞋帮及鞋垫构造,能够有效地让气流在鞋体内部循环流动及 透气,有效地以主动形式达到散热作用。3、 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设为气囊形式且于内部设有弹性支撑件,能够 提供吸震、增空及舒压等作用,并且可以保持脚部与鞋体应有的紧密度作 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吸震透气型鞋中底,主要是将鞋 中底设为全面性支撑的气囊形式,并配合人体的脚掌及脚跟部位于鞋中底 的前、后部份设有气孔构造,能够在人们行走时,通过人体的脚部动作而 自然的产生进气及喷气的换气作用,搭配以透气性鞋帮及鞋垫所形成的环 绕立体网路空间,能够有效地以主动模式进行通风散热的作用,解决现有 鞋体因为通风透气不良所产生的闷热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 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 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透气鞋构造具有增进的多 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 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圉说明图l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鞋体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鞋体的橫向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搭配鞋帮的局部构造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搭配鞋帮的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搭配鞋垫的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搭配鞋垫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与鞋垫的立体剖面示意图。10:鞋帮 11:鞋面构材12:复屋立体网材 121/122/123:非织物网层 30:鞋中底 32:胶膜13:纤维网材20:鞋大底 31:基板 321:嚢室41:复层立体网材322/323:气孔331:板片 333:开孔33:弹性支撑件 332:弹性体 40:鞋垫411/412/413:非织物网层42:纤维网材具体JHfe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震透气型鞋 中底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产生吸震、舒压、通风功能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如图l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以及本实用新型运用于鞋体的较佳 实施例,该鞋体包含有一位于外部的鞋帮10、 一结合于鞋帮IO底部的鞋大 底20、 一位于鞋帮10内部且结合于鞋大底20顶侧的鞋中底30,以及一位 于鞋帮10内部且设于鞋中底30顶侧的鞋垫40。如


图1、图3及图4所示,前埃的鞋帮10包含有一设于外表面的鞋面 构材11及依序结合于鞋面构材11内側面的一复层立体网材12与一纤维网 材13;其中,该鞋面构材ll与现有的鞋体构造相同,并且一般是依照鞋体 的功能及外观形式来设定;该复层立体网材12是由二层以上的非织物网层 121/122/123叠合组成,并且各非织物网层121/122/123可以设为不同或相 同粗细的网目形态,或者是设为粗细相间形态,或者是设为以单一网目形 态等,连同位于最内侧的纤维网材13复层叠合至适当厚度后,以缝绽方式 或以热融胶方式层叠结合成一体;如图3及图4所示的复层立体网材12是包含有三层非织物网层 121/122/123 , 各非织物网层 121/122/123 是由如 PE (聚乙 烯,Polyethylene) 、 EVA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 TPE (热塑性弹性体,The簡plast ic Elastomer)及TPR (热塑性 橡胶,Thermal Plastic Rubber)等热可塑性塑、橡胶材料,经过押出成型 作发泡或不发泡的2D立体形态的非织物网体构造,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各非织物网层121/122/123均是由经向及绰向的网线交错连结组成,并 且将越接近蹄维网材13的非织物网层121/122/123的网目越细;该纤维网 材13是由天然或合成纤维(如棉、麻、尼龙等)所制成,并且网线的线径以 小于各非织物网层121/122/123的线径为最佳,借以提高鞋体穿着的舒适性。如
图1、困2及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30是设为气嚢 形式,并且包含有一位于底侧的基板31、 一以包覆结合于基板31上方的胶 膜32,以及一设于基板31与胶膜32之间的弹性支撑件33;其中,该基板31 是以模刀裁切成型,该胶膜32为天然或合成橡胶材料所制成的膜片,并且以 相对应的外周緣结合固定而于该胶膜32内部形成一中空状的嚢室321,在胶 膜32对应于人体脚掌及脚跟的部位分别分布设有多数个气孔322/323;前迷的弹性支撑件33设于嚢室321内部,其包含有一形状与基板31 相符合的板片331,以及多数个由板片331向上凸起的扁带状的倒U形弹性 体332,这些倒U形弹性体332是以纵横间隔形态分布设置,并且板片331 于对应各倒U形弹性体332的位置各形成一开孔333;各倒U形弹性体332 所隆起凸出的高度大致相等,通过各倒U形弹性体332的弹性支撑作用,让 胶膜32的顶面保持为平顺接续的平面形态,并且可以依据脚底各部位的受 力的程度而调整各倒U形弹性体332的厚度或分布密度,借以达到调整设 定最佳的硬度与弹性。如
图1、围2及图7、图8所示,前述的鞋垫40是设为具立体网路空 间的网层构造形态,并且包含有一复层立体网材41及一设于复层立体网材 41上方的纤维网材42;其中,该复层立体网材41是由二层以上的非织物 网层411/412/413叠合组成,并且各非织物网层411/412/413可以设为不 同或相同粗细的网目形态,或者设是粗细相间形态,或者是设为以单一 网 目形态,连同纤维网材42复层叠合至适当厚度后,以缝绽方式或以热融胶 方式层叠结合成一体,并且该纤维网材42的外周轮廓略大于复层立体网材 41,让纤维网材42的外周缘可以弯折包覆于复层立体网材41的周缘而形成 包边形态。该鞋垫40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而选用不同的材质、堆叠层 数及网目形式,如图7及图8所示的复层立体网材41包含有三层非织物网 层411/412/413,并且由下向上将各非织物网层411/412/413的网目设为由 粗变细形态。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设鞋中底30与鞋垫40相叠设的构造形态。 如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30设为气嚢形式,利用人行 走时脚跟先着地即闭锁鞋中底30位于脚跟部位的后气孔323,紧接着在脚 掌往前下压的过程推动气流由位于脚掌部位的前气孔322喷出,同时闭锁 前气孔322,当脚根再次提起时,鞋中底30设于脚跟部位的后气孔323即 会开启及进气,如此重复动作,即会自然地循环产生后气孔323进气且前 气孔322喷气的^^气作用,并且鞋中底30可以利用设于内部的弹性支撑件 33,进一步提供吸震、增空及舒压等效能,同时利用弹性支撑件33在将脚 部抬起时,鞋中底30会即时回复原状,借以保持脚部与鞋体原有紧密度的作用。如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搭配使用的鞋帮IO及鞋垫40均利 用复层立体网材所形成立体网路空间,可以提供良好的通风透气作用、高立 体架空、减少脚部与鞋体接触面积及易加工、成本低等功能效果,并且能 够形成环绕整个鞋体内部的立体网路空间,搭配气嚢形式鞋中底30所提供 的气流喷出及推动作用,有效地以主动行式达到散热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 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将鞋中底设为气囊形式并且包含有一位于底侧的基板、一以包覆结合于基板上方的胶膜,以及一设于基板与胶膜间的弹性支撑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胶膜在内部形成一中空状的嚢室,并于对应人体脚掌及脚跟的部位分别分 布设有多数个气孔。
3、 根椐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弹性支撑件设于所述嚢室内部并包含有一板片以及多数个由板片向上凸起 的弹性体,备弹性体是以纵横间隔形态分布设置。
4、 根振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弹性体是设为扁带状的倒U形弹性体。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板片子对应所述各弹性体的位置各形成一开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弹性支撑件包含有一板片,以及多数个由板片向上凸起的弹性体,各弹性体 是以纵橫间隅形态分布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 弹性体是设为扁带状的倒U形弹性体。
8、 根椐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吸震透气型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板片于对应所述各弹性体的位置各形成一开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吸震透气型鞋中底,主要是将鞋中底设为全面性支撑的气囊形式,并配合人体的脚掌及脚跟部位于鞋中底的前、后部份设有气孔构造,能够在人们行走时,通过人体的脚部动作而自然的产生进气及喷气的换气作用,搭配以透气性鞋帮及鞋垫所形成的环绕立体网路空间,能够有效地以主动模式进行通风散热的作用,解决现有鞋体因为通风透气不良所产生的闷热问题。
文档编号A43B13/20GK201042231SQ2007201436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
发明者林永渐 申请人:林永渐;蔡秀真;林昭仁;林沛宏;林澍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