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面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47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防护面罩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护面罩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可便捷的附加在一 个既有工程安全帽上使用的防护面罩构造。
背景技术
请再参阅图1,图中所示是一种现有头戴式安全防护面罩构造的立体外观 图,如图所示,安全防护面罩构造IO主要是由一头套101、 一组合件102与一 防护面罩103所组成,其中,防护面罩103是凭借组合件102 (螺栓)枢设在头 套101的环缘边,以使防护面罩103相对于头套101作上下摆动自由旋转,此 安全防护面罩构造10是可凭借头套101穿戴在头部;当需要使用防护面罩103 时,仅需以手动将防护面罩103向下拨动,使防护面罩103覆盖在脸部前方, 达到脸部与眼睛的保护作用;而使用完毕后,可再以手动将防护面罩103向上 掀开即可。
如上述的头戴式安全防护面罩构造10是利用头套101使防护面罩103置在 脸部前方而不须以手握持,所以工作者可以双手进行工作而改良前一现有构造 的缺点;然而,所述的安全帽防护面罩构造10中的头套101是由一环带1011 与至少在环带1011上以纵向或/与横向加设一弧形带1012所组成,致其呈镂空 装的型态,因此,其缺点就是所述的头套101是呈镂空状而不具头部的防护功 效,但在工地中戴安全帽是一种很重要的常识,也是一个必需的配备,况且在
施行电焊时的电极火花也可能跳到头发内,而对个人与i:作均可能造成影响,
又,若要直接在已戴好所述的防护面罩的头上拜戴工程安全帽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对所述的一头戴式安全防护面罩构造10实有再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 兼具头部与脸部保护功效的安全防护面罩构造。
为实现卜.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防护面罩构造,是可组设在一既有工程安全帽环缘边的插孔J:,
而具有保护脸部与头部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防护面罩,在其上缘 的两侧端各向后延伸有一接合部,所述的接合部上设有- -穿孔;以及,两个连 接构件,所述的连接构件在一端延伸有一外侧板,所述的外侧板表面设有 -穿 孔,另一端经向内且向下连续弯折延伸有一插板; 一螺栓穿设构件上的穿孔与 防护面罩的穿孔,使所述的防护面罩与连接构件相互组合,所述的连接构件另 端的所述的插板则组设在工程安全帽上的插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据 上述构造使用时,其可利用连接构件一端的插板装设在一般工程安全帽两侧既 有的插孔上,而达到快速组装使用,与可兼具头部与脸部防护的使用功效;另 外,其中的连接构件的构造简单,拆卸组装方便,而可增进所述的一产品的实 用性与经济价值。


图1,为 -现有头戴式防护面罩构造的立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立体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立体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全防护面罩构造;lOl-头套;lOll-环带;1012-弧形带; 102-组合件;103-防护面罩;安全防护面罩构造;201-防护面罩;2010-接合部; 2011-穿孔;2012-第二穿孔;202-连接构件;2021-外侧板;2022-穿孔;2023-衔 接板;2024-插板;2025-凸部;203-螺栓;204-螺帽;205-第一垫片;206-第. 垫片;207-弹簧;30-工程安全帽;30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2与图3,图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 用新型安全防护面罩构造20主要是由 -防护面罩201与两个连接构件202所组成,其中,防护面罩201上缘两侧各向后延伸有一接合部2010,所述的接合部
2010上至少各设有一穿孔2011,而连接构件202是以金属板-一体弯折成型,在 其外侧板2021的 -端设有一穿孔2022,另一端是向内且向下连续弯折两次成n 形,其中,第一个弯折部是衔接板2023,而第二个弯折部是向下延伸成一插板 2024。
如上述构造组合时,先使连接构件202穿孔2022与防护面罩201接合部2011 相对应,再以一螺栓203穿过,并将连接构件202与防护面罩201枢接连结成 一体,而螺栓203所穿出的末端,是以-螺帽204枢接,且当以手动将螺帽204 与螺栓203螺合时,可调整连接构件202与防护面罩201之间的组合紧密度; 另,在连接构件202与防护面罩201相互组合前,可在螺栓203与防护面罩201 间,与防护面罩201与连接构件202间,分别相对应一第一垫片205与 -第二 垫片206,而在第一垫片205与螺帽204之间可组设 -弹簧207,再凭借螺栓203 依序穿设连接构件202、第一垫片205、防护面罩201、第二垫片206、弹簧207 与螺帽204。
再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图,如图所示,由于防护 面罩201与前述螺栓203的螺丝头之间,与防护面罩201与连接构件202之间, 分别组设有前述第一垫片205与第二垫片206,而第一垫片205与第:.垫片206 是具有适当的摩擦力,故,可使防护面罩201相对于连接构件202作上下摆动 的掀盖动作,而再凭借弹簧207的顶靠力,使防护面罩201定位于任一调整的 位置上;又,所述的防护面罩201是可拆卸,以供更换新的防护面罩201,例如 更换已破裂或具刮痕的防护面罩201,在更换时,仅需将各螺栓203退出,使防 护面罩201与连接构件202分离,再将新的防护面罩201以前述的方式组合, 另,由于防护面罩201是包括一面罩部与数个蝶型螺丝,如此蝶型螺丝将面罩 部组设在防护面罩201的组合部2011匕故,在更换受损的防护面罩201时, 也可直接更换面罩部,此仅需将退出蝶型螺丝,并将面罩部拆卸与W行装设 新的面罩部,再以蝶型螺丝锁固在组合部2011即可完成更换。
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立体图,如图所不,本实用新 型安全防护面罩构造20是可装设在一工程安全帽30上,此工程安全帽30环缘 边成型有数个插孔301,而前述连接构件202上的衔接板2023具有适当宽度, 可使外侧板2022与第二弯折部形成一适当距离,进而使连接构件202 l:的插板
2024直接插置在对应的插孔301内相互组合;组合后,组设在连接构件202外 侧板2022表面的防护面罩201,便可相对于连接构件202作上下摆动的旋转动
作,而工程安全帽30是直接穿戴在工作者头部,在r:作时,工作者可以手动拨
动防护面罩201至脸部前方位,以凭借防护面罩201达到保护脸部的效果,乂 同时凭借工程安全帽30达到保护头部。
另请参阅图6,图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仰视图,如图所示,是本实 用新型安全防护面罩构造20与一既有工程安全帽3()相结合的实施例;其中, 连接构件202的插板2024也可在其表面向外形成有 -凸部2025(如第3与图4), 当组设在工程安全帽30的插孔301时,所述的成型在插板2024表面的凸部2025 可一并插入插孔301中,使凸部2025顶靠在插孔301内壁下缘以形成扣合状 态,即提升安全防护面罩构造20组设在工程安全帽30的稳固性,而使用完毕 后,工作者可以手动按压连接构件202,使连接构件202插板2024表面的凸部 2025,不再受限于插孔301,并取出插板2024,使安全防护面罩构造20与工程 安全帽30相互分离,即可分开收藏,如此组拆相当方便,又可省略现有技术尚 须将安全防护面罩构造20与工程安全帽30制成一体的成本。
又,如上述的构造请在参阅第3或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防护面罩201 上缘两侧各向后延伸有一接合部2010上,也可分别设有一第二穿孔2012,利用 所述的第二穿孔2012可用来组装在如图2所示的现有的头套101上,而使本实 用新型的防护面罩201为二用式的结构,即可视使用者的须要,选择凭借连接 构件202与既有的工程安全帽30结合使用(如图5),或将连接构件202与防 护面罩201的组合体拆卸,且直接与头套101结合使用(即固定连接使用), 使达到快速拆装头套101的功效。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拆卸与组装方便, 且可达到保护脸部与头部兼备的安全防护面罩构造的目的。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防护面罩构造,是可组设在一既有工程安全帽环缘边的插孔上,而具有保护脸部与头部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防护面罩,在其上缘的两侧端各向后延伸有一接合部,所述的接合部上设有一穿孔;以及,两个连接构件,所述的连接构件在一端延伸有一外侧板,所述的外侧板表面设有一穿孔,另一端经向内且向下连续弯折延伸有一插板;一螺栓穿设构件上的穿孔与防护面罩的穿孔,使所述的防护面罩与连接构件相互组合,所述的连接构件另端的所述的插板则组设在工程安全帽上的插孔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面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的插板 表面向外成型有一凸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面罩构造,其特征在f:防护面罩两侧的 接合部分别设有第二穿孔,以供与现有工程安全帽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全防护面罩构造,其主要是由一防护面罩与连接构件所组成,凭借连接构件将防护面罩构造设在一既有工程安全帽的环缘边,以能达到兼具保护头部与脸部的功能,与具使用方便与成本低廉的功效。
文档编号A42B3/20GK201064214SQ2007201554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许俊逸 申请人:许俊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