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榫接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02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榫接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结构的榫接梳。
技术背景梳子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家家备有,乃至人人皆有。现有技术中,梳子 主要分为廉价的塑料梳,中等价格的普通木梳、金属梳,以及优质木材(如 黄杨木、紫檀木等)的木梳和各种动物角梳等等,通常为同质材料加工而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天然材料,尤其是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名 贵木材和各种动物角制作的梳子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名贵木材和各 种动物角材资源有限、价格较高,制作梳子过程中工艺要求高,往往会浪费 不少材料;同时,梳子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掉到地上,实验及实践证明,最 易摔坏部位为梳体两端的额头,而且摔坏的梳子往往难以修复。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木 材和角材,降低成本,不易摔坏,方便修复的一种榫接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榫接梳,其特征在于由包含额头 的梳柄,以及包含梳齿的梳体构成;梳柄位于额头之间的内侧设有凹槽,梳 体的背部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榫;梳体通过凸榫与梳柄上的凹槽配合衔 接,并采用粘接剂粘接为一体。所述包含额头的梳柄采用塑料、金属或其他无机合成材料制成,可为多种形状、多种颜色,印制各种图案。梳体为木质、角质、竹质、骨质等天然 材质制成。梳体的凸榫部可为平滑状、锯齿状或波浪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设计为复合结构,采用榫接方式连接,组装和拆装都很方便,而且 稳固性好;梳柄和额头采用价廉的耐用、抗摔材料,梳体部份采用木材或角 材,不但节省木材和角材,降低成本;同时,不易摔坏并方便修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梳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3所示, 一种榫接梳,由包含额头1的梳柄2(参见图1),以及包含梳齿3的梳体4 (参见图2)构成;梳柄2位于额头1之间的内侧设 有一排凹槽5,梳体4的背部设有与所述凹槽5对应的凸榫6;为方便安装梳 柄2的凹槽5与梳体4的凸榫6之间留有收縮缝。(参见图4),梳体4通过凸 榫6与梳柄2上的凹槽5配合连接,并采用粘接剂粘接为一体。其中,包含额头1的梳柄2采用塑料、金属或其他无机合成材料制成, 可为多种形状、多种颜色或印制各种图案。具有美观、耐用、不易摔坏、成 本更低的特点,即使摔坏,拆卸方便,修复容易,坏的梳柄可回收循环再利 用。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梳柄2位于额头1之间的内侧设有多排(2一5排)凹槽5,梳体4的背部设有与所述凹槽5对应的多排凸榫6。另外,所述梳体4的衔接部位可为平滑状、锯齿状或波浪状结构,以增强衔接部位的强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梳体为木质、角质、竹质、骨质等天然材料制成,只需用小块材料即可做成一把梳子,节约材料达50% — 70%,还可利用边角料,由两块或多块木质或角质材镶拼而成。这样梳体可制成标准制件,实现大批量生产,大大提高工效,减小劳动强度。标准件的梳体与不同形状、色彩和材料制成的梳柄装配,满足人们对优质木梳和角梳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梳子无静电的健康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降低使用成本,节省天然材料资源。
权利要求1、一种榫接梳,其特征在于由包含额头(1)的梳柄(2),以及包含梳齿(3)的梳体(4)构成;梳柄(2)位于额头(1)之间的内侧设有凹槽(5),梳体(4)的背部设有与所述凹槽(5)对应的凸榫(6);梳体(4)通过凸榫(6)与梳柄(2)上的凹槽(5)配合衔接,并采用粘接剂粘接为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接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为多排, 梳体(4)背部设有与所述凹槽(5)对应的多排凸榫(6)。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接梳,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额头(1)的梳 柄(2)采用塑料、金属或无机合成材料制成,为不同形状和/或多种颜色,并 印制各种图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接梳,其特征在于所述梳体(4)为木质、 角质、竹质或骨质天然材料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接梳,其特征在于所述梳体(4)的衔接部 位可为平滑状、锯齿状或波浪状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榫接梳,由包含额头的梳柄,以及包含梳齿的梳体构成;梳柄位于额头之间的内侧设有凹槽,梳体的背部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榫;梳体通过凸榫与梳柄上的凹槽配合连接,并采用粘接剂粘接为一体。所述包含额头的梳柄采用塑料、金属或其他无机合成材料制成,可为多种形状,多种颜色,印制各种图案。梳体为木质、角质、竹质、骨质等天然材料制成。由于设计为复合结构,梳柄和额头采用价廉的耐用、抗摔材料,梳体部分采用木质、角质、竹质、骨质等天然材料,不但节省天然材料降低成本,而且不易摔坏并方便修复。
文档编号A45D24/02GK201097758SQ20072018816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5日
发明者唐安玉 申请人:唐安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