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伞,特别涉及到一种伞的张合机制。
背景技术:
伞可以用来为用户遮挡阳光、风雨并且便于携带,或者可以设 计成固定在底面上(如遮阳伞有比便携式雨伞的更大的半径)。
基本地,伞的基本设计在过去的3个世纪里没有什么变化。传 统的伞包括一个轴,它的一端连接一个遮篷,另一端连接一个手柄。 一个轴环结构用来支撑遮篷,当伞在未使用状态时,使得轴环和遮 篷收抵到一个更加紧凑的状态,这样的话更便于收藏。
轴环结构包括一些肋状物(通常是8个肋)均匀地沿轴放射状
地分布,并且它们的内端枢接在轴的遮篷端。遮篷的外圆周连接到 每一个肋状物的外端(通常通过线简单的系住)。每根肋状物的端 通常都是露出来的,并且带有一个塞子或者其他钝状物。在很多伞 中,为了支律升降肋状物并且把它们固定在一个位置,每一根肋状 物提供一个以它一个端点枢接的沿着肋状物长度的支撑,并且它的 另一端枢接到一个沿着轴滑行的滑块上。当伞在使用状态时,滑块 可以锁定靠近在轴的遮篷端。
为了方便使用者,对上述伞设计有一些小的改进。改进包括, 按钮操作的自动开伞机制,通常包含一个弹簧,它在伞收縮状态时 用来存储能量,用来把滑块沿轴向上滑动来撑开伞。另一个相关的 最近改进是提供一种折叠伞用来适应放置在手提包或者公文袋里。 这种类型的伞通常包括一个多段的轴,连续的段都是适合滑块滑 动。通过使用多段的遮篷支撑肋状物来减小伞的尺寸。支撑肋状物枢轴地连接在一起并且折叠成"V"或者"W"型。
上述传统的设计(和它的小的改进)的缺点是,当伞在使用状态 时,肋状物端是暴露在外面的,并且位于大致行人的眼睛水平位置, 这样会比较危险。同样,在强风中,当框有向内翻的倾向时,遮篷 可能就会和框分离,通常会对伞框或者遮篷造成无法修补的损害。
我们也注意到如果不是所有的传统设计,遮篷材料不会优选张 力。这是因为在支撑带有传统框设计的伞时,用户在轴滑块上的垂 直压力转换成在支撑杆上的压力,逐渐把垂直的压力转换成沿遮篷 半径放射状的向外的遮篷压力。随着遮篷接近完全撑开状态,支撑 杆(支撑肋状物)接近水平,在张开遮篷过程中,用户只需要一小 部分力量(垂直部件的支撑力)而不需要很大的力量(水平部件的 支撑力)。很容易观察到,当收起传统伞时,尽管轴和肋状物之间 的角度变化的速度在降低,阻碍轴滑块运动在滑块滑行到端点时变 成一个加速装置。因此,在传统的伞设计中,张力在遮篷中是很有 用的,肋状物则不需要。
如果一把伞或者伞架可以轻松的回到原来的位置,是很必要 的,也是一个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或者伞架,它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和不足或者至少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有用的选择。
如上提到的,本说明内任何专利或者专利申请是所引用的集 合。不允许任何引用构成优先权。所有引用的讨论如他们的作者声 明,申请人保留所引证文件的准确性和相关性质疑的权利。我们将 会明白,虽然这里涉及到的一些公开优先权文件,但引用并不能允 许任何文件构成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的一部分,在新爱尔兰或者在其
6他任何国家。
我们都知道术语"包括"可能,在改变权限,可以有独特的或
者包括的意思。本发明的目的,除非额外提到,术语"包括"是表
示"包含"的意思。这样就表示包括不仅仅是引用文件所列出的部
件,也可以是其他没有详细列出的部件。这条原理也使用在当术语
"以包括"或者"包含"在相关一个或者更多歩骤和过程中。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包括
一轴;
一些肋状物, 一个所述肋状物的第一端间隔并且枢轴地连接 或者可调整地连接在所述轴;
一个有口袋的遮篷,在或者邻近遮篷的外围,在其中的口袋 接近遮篷的中心部分;
一沿着轴运动来撑开或者折起伞的滑块;
一些支撑杆,它们中的每一根都枢轴地连接在滑块和肋状物 之间;且
力量传播部件通过每一根肋状物的第二端来传播,力量传播 部件接收于遮篷的口袋里,传播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到或者 邻近所述杆的一端。
更适合地,每一个口袋里面,至少相对于口袋,提供一个力量 传播的支據面。
更适合地,所述口袋包括一些位于遮篷外围的独立口袋,力 量传到每一个口袋。
更适合地,每个口袋闭合的边缘位于遮篷的外围并且每个口 袋的开口以狭缝的形式顺序和肋状物连接。
更适合地,每个口袋的外围是封闭的。
更适合地,一个第二滑块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轴的第一端之间 移动。 一些第二支撑杆每一根枢轴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和和相应 的支撑杆之间。
更适合的,所述第二支撑杆是大约所述支撑杆的一半长。更适合的,所述第二支撑杆是大约支撑杆长度的15/26。 更合适的,所述每一个第二支撑杆离所述第一支撑杆以一个预
定的距离连接到所述滑块。所述预定距离相当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的长度。
更适合的,所述滑块包括在滑块上位置上的一个间距,在第一 滑块所在位置之上,第一支撑杆连接,在撑开伞的过程中,接触 和推动第二滑块, 一次性到完全撑开的状态,把滑块和第二滑块之 间據开一个距离。
更适合的,在撑开伞的过程中,一旦滑块向第二滑块运动一个 预定的距离,在释放第二滑块前,支撑部件暂时地支撑第二滑块 在轴一个预定的位置。
更适合的,每一个肋状物包括一个在轴和力量散开装置之间 的内杆, 一个可滑动的套在所述内杆上的外管。每根外管都枢轴地 连接到一根支撑杆。
更适合的,每一个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一个负载散布表面适合 通过所述口袋来从所述肋状物的外管传送放射状的力量到所述遮 篷的外围。所述遮篷和所述负载散布面这件的连接数量在所述伞撑 开的过程中增加了。
更适合的,所述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两个在支点区枢轴地连接 在一起的腿,当所述伞在折叠状态时形成一个连续的"V"型。所 述腿是分开伸展并且在伞撑开过程中完全地连接,两条腿和支点区 形成所述负载传播表面。
更适合的,内杆的外端连接力量传播装置的支点区并且外管 的外端连接到所述力量传播装置的两个腿。
更适合的,内杆的外端收在制动器的纵孔里,连接或者形 成力量传播装置的支点区的一部分。
更适合的,每一个力传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传 播部件,它们每一个都连接到相应的枢轴连接腿并且和所述力量 传播装置的管安装轴为非转动的连接。所述内杆通过外管安装轴。 更适合的,所述力量传播装置是从塑料材质的并且使用枢 纽形成枢接连接。更适合的,所述内杆包括不止一个独立的内杆部分端对端 的设置在外观内。
更适合的,所述远的内杆部分比靠近轴的内杆部分要更加灵活。 更适合的,所述轴不超过六个肋状物。 更一方面本发明的伞架包括 一轴
一些肋状物,所述肋状物的第一端枢轴地连接或者可以调整
的连接到所述轴的第一端;
一第一滑块在轴间移动用来撑开或者折叠伞框。 一第二滑块在第一滑块和轴的第一端之间移动。 一些第一支撺杆,每一根都枢轴地连接在第一滑块和一肋状
物之间;
一些第二支撑杆,每一根都枢轴地连接在第二滑块和一个第一支 撑杆之间。
更适合的,每一根肋状物的第二端都有一个力量传播装置。 更适合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约是第一支撑杆长度的一半。 更适合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约是第一支撑杆的15/26。 更适合的,所述每一根第二支撑杆离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个预定的 距离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所述预定距离相当于所述第二支撺杆 的长度。
更适合的,所述第一滑块包括在滑块上位置上的一个间距,在 第一滑块所在的位置之上,第一支撑杆连接,在撑开伞的过程中, 接触和推动第二滑块,一次性到完全撑开的状态,把滑块和第二滑 块之间撑开一个距离。
更适合的,在撑开伞的过程中, 一旦滑块向第二滑块运动一个 预定的距离,在释放第二滑块前,支撑部件暂时地支撑第二滑块 在轴一个预定的位置。
更适合的,每一个肋状物包括一个在轴和力量散开装置之间的内 杆, 一个可滑动的套在所述内杆上的外管。每根外管都枢轴地连接 到一根第一支撑杆。
更适合的, 一个力量传播装置在每根肋状物的第二端上。每一个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一个负载散布表面适合通过所述口袋来从 所述肋状物的外管传送放射状的力量到所述遮篷的外围。所述遮篷 和所述负载散布面这件的连接数量在所述伞撑开的过程中增加了。
更适合的,所述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两个在支点区枢轴地连接 在一起的腿,当所述伞在折叠状态时形成一个连续的"V"型。所
述腿是分开伸展并且在伞撑开过程中完全地连接,两条腿和支点区 形成所述负载传播表面。
更适合的,内杆的外端连接力量传播装置的支点区并且外管的 外端连接到所述力量传播装置的两个腿。
更适合的,内杆的外端收在制动器的纵孔里,连接或者形成力 量传播装置的支点区的一部分。
更适合的,每一个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传播 部件,它们每一个都连接到相应的枢轴连接腿并且和所述力量传 播装置的管安装轴为非转动的连接。所述内杆通过外管安装轴。
更适合的,所述力量传播装置是从塑料材质的并且使用枢纽形成 枢接连接。
更适合的,所述内杆包括不止一个独立的内杆部分端对端的设置 在外管内。
更适合的,所述远的内杆部分比靠近轴的内杆部分要更加灵活。 更适合的,所述轴不超过六个肋状物。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伞架,包括 一轴;
一些间隔连接到所述轴的肋状物,所述肋状物的第一端枢轴 地连接或者可以调整的连接到所述轴的第一端和一个相应所述第 一端的可自由滑动的第二端;
一滑块在轴间移动用来撑开或者折叠伞框。
一些支撑杆,每一根都枢轴地连接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肋状物的 第二端之间;
更适合的, 一些第二滑块可沿着所述轴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轴的 第一端之间滑动,并且一些第二支撑杆枢轴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滑 块和相应的支撑杆之间。更适合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约是第一支撑杆长度的一半。 更适合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约是第一支撑杆的15/26。 更适合的,所述每一根第二支撑杆离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个预定的 距离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所述预定距离相当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的长度。
更适合的,所述第一滑块包括在滑块上位置上的一个间距,在 第一滑块所在的位置之上,第一支撑杆连接,在撑开伞的过程中, 接触和推动第二滑块,一旦到完全撑开的状态,把滑块和第二滑块 之间撑开一个距离。
更适合的,在撑开伞的过程中, 一旦滑块向第二滑块运动一个预 定的距离,在释放第二滑块前,支撑部件暂时地支撑第二滑块在 轴一个预定的位置。 更适合的,一个力量传播装置设置在每一个肋状物远离轴的一端。 更适合的,每一个肋状物的第一端包括一个在轴和力量散开装置 之间的内杆, 一个可滑动的套在所述内杆上的外管。每根外管都枢 轴地连接到一根第一支撑杆。
更适合的,每一个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一个负载散布表面适合 用来从所述肋状物的外管传送放射状的力量到所述遮篷的外围,遮 篷由伞架来支撑。所述负载散布表面的有效长度或者接触面在所述 伞撑开的过程中增加了 。
更适合的,所述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两个在支点区枢轴地连接 在一起的腿,当所述伞在折叠状态时形成一个连续的"V"型。当 所述伞架在折叠状态的时候,所述腿是间隔分开的,并且在伞撑开 过程中完全地连接,两条腿和支点区形成所述负载传播表面。
更适合的,内杆的外端连接力量传播装置的支点区并且外 管的外端连接到所述力量传播装置的两个腿。
更适合的,内杆的外端收在制动器的纵孔里,连接或者形 成力量传播装置的支点区的一部分。
更适合的,每一个力量传播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传播 部件,它们每一个都连接到相应的枢轴连接腿并且和所述力量传 播装置的管安装轴为非转动的连接。所述内杆通过外管安装轴。
11更适合的,所述力量传播装置是从塑料材质的并且使用枢纽 形成枢接连接。
更适合的,所述内杆包括不止一个独立的内杆部分端对端的 设置在外管内。
更适合的,所述远的内杆部分比靠近轴的内杆部分要更加灵活。 更适合的,所述轴不超过六个肋状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方面,一种伞, 包括由伞架支撑的遮篷。
更适合的,遮篷包括在或者邻近遮篷外围的口袋,口袋里设有开 口。 口袋可接近遮篷中间部分的移动方向。
更适合的,在每个口袋的内部,至少相对于开口,提供一 个力量传播装置接触的承受面。
更适合的,设在每一根肋状物远离轴的端的力量传播装置, 所述口袋包括一些间隔排列在遮篷外围的独立的口袋, 一个力量 传播庄孩子接收在一个口袋里。
更适合的,每一个口袋的闭合边缘位于遮篷的外围,开口 以裂缝的方式充分的连接在肋状物上。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原有伞传统的设计的缺点是,当伞在使用 状态时,肋状物端不是暴露在外面的,并且位于大致行人的眼睛 水平位置,这样就不会危险。同样,在强风中,当框有向内翻的 倾向时,遮篷不会和框分离,整体结构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首选实施列的伞俯视图。
图2是图l中伞的遮篷的撑开和收折机制的主要部件的放大图。 图3A到图3E是
图1中没有遮篷的伞从前面到上面的一系列的示意 图,展示了在撑开伞的过程中,遮篷延伸到折叠机制在不同状态的 动作示意图。
图4A到图4E是相应于图3A到图3E的一系列的侧视图,展示了 在图l中伞在撑开不同状态时单独的一根肋状物以及它的支撑杆和 滑块的动作结构示意图。保留在一个架上。传统肋状物(6、 7)的端有位于伞遮篷(3) 的外围的口袋(9)内的力量传播部件(8)。当伞撑开时,力量传播 部件打开来提供一个表面,它向外支撑一个形成于口袋和遮篷之间 的负载面。这样力量就向外传播了。部件(8)的传播是由内端连接 在伞轴(2)的内杆(6)上的可滑动的外管(7)的放射状地向外移 动来发动的。内杆(6)和外管(7) —起形成了伞的肋状物或者辐 条,它们通过连接在肋状物和一个第一轴滑块(12)之间的第一支 撑杆(11)来支撑和升降。内杆(6)上的外管(7)的向外的滑动 是借助于连接到一个第二轴滑块(14)(位于第一轴滑块(12)后轴 遮篷端之间)和一个相应的第一支撑杆(11)的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5A到图5E是图l中伞在撑开过程中不同状态的伞的力量传播装 置的一系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到图6E相应于图3A到图3E以及图4A到图4E的 一 些列的 前视图,展示了
图1中的伞在撑开过程中一根肋状物以及相关的支 撑杆的状态。
图7A到图7D是
图1中的伞在撑开过程中不同状态时的轴、支撑 杆以及滑块特写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
12...........第一滑块
14.............第二滑块
17............第二腿
11.............第一支撑杆
13..............第二支撑杆
叉
器件
物
袋
7
9 13 5 7122224669
第
轴 物物
装 点出出篷圈管播^
6 1
2
2
2
4
2 6
2
3 5 了
oo o有关本发明描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
参考附图中的一个首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
图1和图2, 公开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伞1。伞1包括
一个伞架,伞架带有一个轴2,在或者邻近或者接近轴的一段有遮
篷3,以及一个手把4在轴的另一端。轴2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
空心的并且可以是圆柱形的或者是可选的横截面型的如方形、六
边形或者八边形的。伞架包括一个轴2的遮篷端的遮篷延伸和收
折装置,它们的结构将在下面描述。
如图2清楚所示,在或者接近轴2的遮篷端设置有一个圆形 的凸缘或者一个垫園5。垫圈5向轴的方向固定并且不可滑动的估 计在轴2上。 一些肋状物或者辐条6枢轴地连接并且放射状的排 列在垫圈5上。虽然垫圈5有超过六根肋状物,但由于通过本发 明的结构增加的结构力(将会在说明中证实),设置对大的髙尔夫 型的伞,不需要多于6根肋状物6、 7。
每一根肋状物包括一个延伸在垫圉5和一个力量传播装置或 者散力器8(在
图1和图2中不可以见,但在图5A到图5E中可 涉及)之间的内杆6。力量传播装置隐藏在口袋里,如当个的平坦 传播的口袋9,或者隔间相应的肋状物,位于在遮篷3的下边的外 围。每一个口袋9有一个开口来使得力量传播装置8插入和移动, 但是至少口袋9的边缘沿着遮篷3的外围来为每一个力量传播装 置接触提供一个承载线或者表面。口袋开口面对遮篷的中间部分, 这样一个力量传播装置可以设置在口袋里。比如,开口可以形成 如在口袋里狭缝,狭缝充分地连接到一个肋状物6、 7并且大小是 可以允许一个(关闭的或者压縮的)传播器8插入。
可选择地,口袋9可以由一个单独的口袋来替代,它延伸在 遮篷的整个外围。这样的一个口袋可以简单的通过缝一条薄带围 绕遮篷的外围来形成(如,几厘米宽)。
每一根内杆6可以由一根单独的杆做成或者可以包含一些(如 两个)邻近的但是独立的杆相互连接,端对端。以这样的方式, 一个第一内杆有特殊的物理特性(如相对的固定性)如2mm直径的钢杆可以形成接近轴的内杆的一段但是会更轻更柔软的内杆材 料(如玻璃纤维)可以形成内杆远离轴的段,在远离轴的地方承 受的力会比较小因此可以降低重量。内杆6的两个或者更多段, 比如,可以是一样的长度。
一个外管7在远离轴2的端可沿着内杆6滑动。内杆6和外 管7应该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来使用外管7可以沿着内杆6滑动。 更好的,内杆6和外管7是圆形的横截面但是其他形状,如方形、 六边形或者八边形也可以被使用。内杆6和外管7最好是同轴的。
每一根外管7提供一个连接器10,它可以是由碳酸聚酯构成, 并且转动地接收一个第一支撑杆11的外端。连接器IO最好位于 或者围绕每根外管7在离轴一段距离,距离的长度和第一支撑杆 的长度相同或者稍微更短一点。比如,如果每一根第一支撑杆的 长度大约是26cm则连接器IO可以放置在离肋状物轴端21cm的 地方,外管7上(当伞在它完全低或者折叠的状态)。虽然每一根 外管7的内端可以与连接器IO的位置相符合,但外管向内延伸超 过连接器10来降低露出的内杆6的长度会更好。如后面将会详细 解释,内杆6的暴露部分连接到遮篷3并且作用在支撑的伞的侧 面,从伞上面看,可见一个在外管7和内杆6之间的中断的遮篷 的曲线。外管7的内端可以带有端帽(如图所示)用来抵住外管7 的内端,当遮篷布滑动的时候抓住它。端帽要求一个中孔来使得 内杆通过。
每一根第一支掸杆11的内端(靠近轴2)通过一个连接器可 转动地连接一个在第一滑块12附近的环面22C,第一滑块12可 沿着轴2滑动。第一滑块12 (不管手动的还是弹簧的自动伞)的 轴上的上下运动导致了伞相应的撑开和收折。惯用的锁定机制如 弹簧负载的轴突出物26可以安装在轴上使得滑块12保留在一个 位置,这样伞在撑开的时候就被锁定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滑块 包括一个较低的圆柱形的吸引用户的部分12A和一个较高的圆柱 形的间隔部分12B,它们的重要性将会在下面解释。
为了改善撑开伞的灵活性, 一个第二支撑杆13连接在第一支 撑杆11的中点和一个第二滑块14(图l或图2未标记)之间,第二滑块在轴2的垫圈5和第一滑块12之间滑动。第二支撑杆13 和第一支撑杆11之间的连接使得它们之间有相关的转动。在所示 实施例中, 一个连接环或管15可以由碳酸聚酯、聚丙烯或者髙分 子聚丙烯构成,它固定到第一支撑杆ll的大约一半(更适合的, 大约15/26〉长度的位置,并且第二支撑杆13的外端交叉通过钉 子枢轴地连接到连接环15。第二支撑杆13和第二滑块14之间的 连接使它们之间有相应的转动。
每一根第二支撑杆13可以是U型的横截面型或者是普通的凸 起,当伞在折叠状态时来使得与它相连的第一支撑杆ll调整位置 最小化折叠架的体积。剪切部分可在第二支撑杆内,当在折叠状 态时,用来调整连接器10。在撑开伞的过程中,第二支撑杆13 和第二滑块14降低了用户的作用,但是在它的操作中它们并不是 绝对必要的。
一个偏置装置如弹簧23可以设置在轴2附近,垫圈5和第二 滑块14之间。弹簧23帮助操作以避免在撺开伞的过程中把第一 滑块12推得太远超过范围,但是也可以帮助避免滑块的任何释放 运动(也即是,在滑块运动过程中,弹簧会有效的继续任何"松 驰")。弹簧23的弹簧系数不是要求很大,特别是在撑开伞的过程 重弹簧必须压縮,用户不需要用过多的力量来压縮弹簧。
垫圈5、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可以全部由刚性的塑料材 料人工制造,如聚丙烯、高聚丙烯或者碳酸聚酯。轴2、第一支撑 杆U、内杆6和外管7可以由玻璃纤维或者折叠的/巻起的金属来 制成。更适合的,内杆6 (到较小区域的外管)可以由柔韧的或 者易拉伸的柔性材料人工制成来使得遮篷支攆呈现曲线型。如前 面所提到,内杆6可以包括一个韧性比较小的内部如钢杆。第二 支撑杆l3可以由刚性塑料材料或者折叠钢来形成。
遮篷3可以由任何传统的风、雨、遮阳纤维构成,如帆布或 者尼龙。遮篷的尺寸可以安排所以从遮篷的中间到每个口袋9点 的最远位置的距离完全的等于从轴到传播器8的最外面的点的距 离。
首先看图5A到5E,可以看到每一个传播装置8包括枢轴地连接在一个支点区2 2的第一腿1 6和第二腿1 7。在图5A中 所示的伞的折叠状态,腿16和17构成连续的"V"型。外管7 的外端被束缚(如,粘合剂或者螺丝钉)在一个管安装轴18里, 交叉的腿19和20柔性的从管安装轴18延伸到它们的末端,末端 枢轴地连接到相应的退16和17。管安装轴18包括一个中间管道, 通过这个中间管道内杆6的外端可以在制动器21制止前通过,中 间通道的末端连接的或者整体形成在腿16和腿17见的支点区22。 制动器21形成为一个拉长的部件,带有一个中间纵孔,于内杆6 的端在尺寸上相当。内杆6的端在制动器21内滑动。
传播装置8可以整体形成于塑料,如随机共聚物聚丙烯,每 一个都有枢轴连接(在支点22和腿16、 17以及腿16、 17和腿 19、 20之间)形成活动的枢纽。
因为外管7的外端沿着内杆6滑动到内杆6的外端,我们在 图5A到图5E重可以看到,当外管7延伸到头并且管安装轴18 接触到制动器21时,腿16和腿17张开或者展开直到图5E中形 成一个非常直的线或者和管7形成一个"T"型。外管7的另外的 放射运动将把整个传播器相应于内管6向外运动,虽然框充分展 开的状态更符合管安装轴18第一接触制动器21。特别地,当遮篷 从口袋9里拉紧时,腿16和腿17将弯曲成一个弓形或者连续的 "U"型,因为口袋是凸起的来使得从传播器8的拉紧的力量可以 平稳地用到遮篷周围。如前面所提到的,内杆6在制动器21内滑 动,并且可以看到为了让制动器保持内杆并且为了如图5A到5E 的传播动作发生, 一个力量必须得放射状的向内加载在支点区22 并且这个力量是由遮篷口袋9上承载或者接触面提供的。
在图3A、4A和图6A中所示的伞是在充分折叠的状态,肋状 物6、 7平翁靠着或者邻近轴2,遮篷3为了增加透明度并且传播 器8腿16和腿17在一个闭合的连续的"V"型中。
在图3B、 4B和6B中,第一滑块12已经沿着轴2向上移动 到大约轴的中点。我们可以看到肋状物6、 7通过第一支撑杆转动 到远离轴2。第二滑块14仍然保持相同的距离,但是已经由第二 支撑杆13推动到端垫圈5。当对照图3A和图4A所示的折叠状态,
17传播器8的腿16和腿17稍微打开了些。
这样的话,弹簧23已经被轻微的压縮了,并且为第二滑块14 向上的运动提供相同的阻力。理想地,提供的阻力可以完全的临 时停止滑块14向上的运动。但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弹簧23大 的弹簧系数可以使用户增加力量。因此,在图7A到图7D将在下 面描述的伞的一个实施例中,用来保证第二滑块14临时停止的装 置所在的位置在图3B、 4B和6B中显示。
在图3C、 4C和6C中,第二滑块14处于如图3B、 4B和6B 所中沿轴所在的位置一样。第一滑块12仍然向着它的顶端向上移 动并且肋状物6、 7仍然从轴2向外旋转。然而,第二支撑杆13 的内端现在充分地固定在位置上(因为第二滑块14临时固定地) 这样第二支撑杆13就被限定绕着它的内端旋转运动。第二支撑杆 13的外端作为杠杆的支点连接到第一支撑杆的中点这样第一滑块 12的任何进一步的向上运动会引起第一支撑杆支撑在这些杠杆支 点上的杠杆。结果, 一种机械优点产生了一个在第一支撑杆U的 外端沿着肋状物的持续的放射状的力量。这种持续的力量通过连 接器IO作用在外管7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图3和图6中传播器8 的腿16、 17比图3B和图6B中的腿张开的更大一些。
在图3D、 4D和图6D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滑块12已经在 轴2向上移动了一些移向端垫圈5,第二滑块14还没有任何向上 的移动,肋状物6已经从轴2向外旋转了一些并且外管7已经更 进一步的离开或者沿着它们相应的内杆6滑动了,远离轴2。我们 也可以看到传播器8的腿16、 17实际上已经充分的张开了,因此 遮篷(未显示)将会由于沿着作用于外管7的放射状的力量而拉 紧。我们也会注意到,这个放射状的力量将会从遮篷外围(经过 沿着遮篷外围形成于每一个口袋9里的缝)沿着由传播器8的腿 16和腿17的线或者负载面传递,而不是象传统的伞在一个点。
在图3E、 4E和6E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滑块14已经进一步 在轴2上向上移动了并且弹簧23进一步的被压缩了。这是伞架充 分撑开的状态,第一滑块12已经到了并且移动第二滑块14到它 的最终位置。伞架通过一个传统的弹簧负载轴突出物24可以被支持或者被锁定在充分张开的位置,它可以撤进轴里,以总所周知 的方式使得第一滑块12的通过。突出物24然后提供为第一滑块 的向下的运动提供一个阻挡直到被用户压下。
第一滑块的12的上面的圆柱形的间隔部分12B作用来推的第 二滑块14向上并且也固定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最后位置。我们 可以看到第二滑块可以位于第一滑块和端垫圈5的中间位置。如 图4E中所示的充分撑开状态,我们将会注意到第二支撑杆13充 分的与肋状物6、 7并列并且轴、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據杆13 形成或者接近一个等边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最终的结构很牢固。
在充分撑开的位置,任何其他向上的力量加载到第一滑块12 转换成为遮帐篷的拉力,因为传播器8试图放射状的向外移动, 试图增加伞的肋状物的长度。同样的,任何其它力量,如一阵风, 作用在遮篷下面,遮篷很难翻转(或者从里面向外吹),因为要翻 转需要第一支撑杆11旋转或者向上,这个动作会第二支撑杆13 阻挡了。在遮篷3的外围,放射状地被固定,因此增加伞结构的 力度并且增加了一些遮篷材料的抗雨性。更进一步,因为肋状物6、 7被压紧了它们很少可能向一边歪曲,歪曲是结构翻转所需要的。
现在参考图7A到图7D(注意到结构在图6A到6E中可见), 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将会描述第二滑块14的暂时受阻的向上的 移动。我们也可以发现暂时受阻第二滑块引起肋状物的弯曲并且 增加了通过外管7的内杆6的摩擦。比如,第二滑块14可以临时 的停留在距离端垫圏5大约10cm的位置。
在图7A到7D中,仅仅一个单独的支撑杆ll和一个单独的 第二支撑杆13可见,这样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包括一些洞, 这些洞一般是被其他支撑杆的端所占据的。图7A相应于图3A、 4A和6A,在图中伞架被完全地折叠了 。可以看到一个夹子24从 第二滑块14地下表面向下延伸。夹子24最好是由弹性材料构成, 如弹性刚杆,并且向内偏置指向轴2以便于一个钩部件25接触到 轴地外表面。钩部件25是一个完全地C型,虽然它地上部几乎是 平的和从那里向下弯曲和凸起的部分。
图7B相应于图3B相应于图3B和3C、图4B和4C以及图6B和6C。在图7B中,夹子24的钩部件25沿着轴向上移动知道 进入狭缝27。由于在内部直接偏置在夹子24上,钩被推到狭缝 27里,并且钩的上平部分接触到狭缝的上边缘。第二滑块14的移 动(第二支撑杆13从它们的连接到第一支撑杆11和第一支撑杆 12的力量施加了到垂直部件向上移动)。
图7C相应于图3D、 4D和6D,第一滑块12的上面的圆柱形 的间隔接触到夹子24的钩部件25并且通过凸轮作用沿着向下指 向钩的曲线部,从狭缝27中取出钩部分25。因此,第二滑块14 再一次自由地在轴上向上移动。 一旦钩被取出,外管7在弯曲地 内杆或外管地其他摩擦拉力钱将会放射状地沿着它地内杆转移。
图7D相应于图3E、 4E和6E,在图片中,伞充分被支掸开并 且上面圆柱形地间隔12B完全在夹子24下面滑动并且承受(已经 向上运动)第二滑块14。
在伞地折叠过程中,钩部件25(向前突出,超过夹子的轴) 沿着轴的表面移动并且再此进入狭缝27,但是被没有被卡住,因 为钩的端会突出在狭缝的外面。钩部件的下曲面然后接触到狭缝 的下边缘并且从继续沿着轴继续向下滑动。
弹簧负载轴突出物24在折叠伞的过程中也是很有用的,它阻 挡了第二滑块14向下的移动,沿着内杆6撤回外面的肋状物。这 样的话,突出物26的上边缘的平坦的部分和第二滑块14的下表 面平行。这样使得第二滑块14靠着突出物26,没有施加在突出物 上的力量的任何部件在在可以启动突出物的撤回的方向(也就是, 没有力量直接指向轴)。相对的,突出物26的下表面最好是曲面 或者弯曲型的来使得第二滑块12在伞支撑的过程中通过突出物, 从而把它撤回到轴12中。
如前面所提到的,遮篷3通过传播器8的作用首先接触到伞 架,传播器8位于预布置的口袋9内,口袋在沿着遮帐篷外围的 相同间隔排列的位置。此外,遮篷可以被固定到轴2的端(如垫 圑5)并且在沿着它们长度的相同点连接到肋状物6、 7,通过, 如系(未显示)、缝的方式连接到遮篷里面,遮篷可以系或者连接 到每一根肋状物。 一个优选的连接系统可以合并VELCRO释放系紧,包括在相应的对面的圈和钩使得遮篷轻易的被移动,是很方 便的。因此,用户可以有序地替换或者选择方便使用地特殊的遮 篷,依照本发明的伞架可以很容易的适合或者不需要用户使用工 具就可以移开。
我们将会看到本发明可以使用到雨伞、遮阳伞或者沙滩伞和 阳伞并且本发明可以同样的使用在可以折叠的轴伞或者固定轴
伞。我们也可以注意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合并到其他伞类装 置,支撑轴或者臂是通用的放射状地连接到一个中点如可折叠旋 转地布绳、帐篷或者遮阳篷。在可折叠旋转地布绳中,不需要合 并特征如传播器在每一根肋状物的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 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 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伞,包括一轴;一些肋状物,所述肋状物的每一根杆的第一端间隔并且枢轴地连接或者可调整地连接在所述的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些传播部件,每一传播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到或者邻近所述杆的一端;一在杆上的滑块;一些支撑杆,每一根支撑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块和一个相应的传播部件之间,这样滑块在杆上的运动强制了传播部件在一展开和一非展开的位置之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传播部 件和两个支撑杆。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当力量传播部件 在一个展开位置时,所述传播部件形成一个弓形的表面,杆放 射状地连接到弓形的表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弓的表面为伞遮篷的外围的弓形部分提供一个负载表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遮篷从一折叠位置到打开位置,力量传播部件随之联动。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播部件位 于遮篷的口袋里。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些支撑杆通过一个或者更多的枢纽可转动地连接到滑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 多个的枢纽整体由弹性塑料构成。
9、 一种伞,包括 一轴;一些肋状物,所述肋状物的每一根杆的第一端间隔并且枢轴地 连接或者可调整地连接在所述的轴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些传播部件,每一传播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到或者邻近所述杆的第一端;一在杆上的滑块;一些支撑杆,每一根支撑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一响应的传 播部件的中间位置;一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滑块的支撑杆的第二端; 所述滑块在折叠传播部件到一个邻近杆的第一位置,滑块远离 杆的第一端;展开传播部件到一个第二位置,滑块移向杆的第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传播 部件的第一端通过一个端帽可转动地连接到或者邻近所述杆 的一端。
11、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传播部件的第一端通过枢纽连接到所述端帽。
12、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播部件、支撑杆、滑块、端帽和枢纽是一体成型的。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成型 部件是一种塑料材料制成的。
14、 如权利要求9或10或11或12或13所述的一种伞,其特 征在于,包括两个传播部件和两个支撑杆。
15、 如权利要求9或10或11或12或13所述的一种伞,其特 征在于,当力量传播部件在一个展开位置时,所述传播部件形 成一个弓形的表面,杆放射状地连接到弓形的表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弓的表面为伞遮篷的外围的弓形部分提供一个负载表面。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遮篷从 一折叠位置到打开位置,力量传播部件随之联动。
18、 如权利要求9或10或11或12或13所述的一种伞,其特 征在于,所述传播部件位于遮篷的口袋里。
19、如权利要求9或10或11或12或13,所述的一种伞,其 特征在于,所述一些支撑杆通过一个或者更多的枢纽可转动地 连接到滑块。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 多个的枢纽整体由弹性塑料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所述伞有一支撑起的遮篷,展开并且保留在一没有其他点的架上,在肋状物(6、7)的端部有一位于伞遮篷(3)的外围的口袋(9)及其内的力量传播部件(8)。当伞撑开时,力量传播部件打开来提供一个表面,它向外支撑形成于口袋和遮篷之间的负载面。部件(8)的传播是由内端连接在伞轴(2)的内杆(6)上的可滑动的外管(7)的放射状地向外移动来实现的。内杆(6)和外管(7)一起形成了伞的肋状物或者辐条,它们通过连接在肋状物和第一轴滑块(12)之间的第一支撑杆(11)来支撑和升降。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传统的设计的缺点,当伞在使用状态时,肋状物端不是暴露在外面的,这个位置大致行人的眼睛水平位置,这样就无危险。在强风中,当框有向内翻的倾向时,整体结构好,遮篷不会和框分离。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328444SQ2007201935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1日
发明者格里格·瑞德·布莱布 申请人:奇贝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