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用自紧水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23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用自紧水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伞领域,涉及一种常用的三折伞,具体的说是对常用三折 伞的水珠做出的改进。
背景技术
伞主要由伞面、伞骨、上盘、下盘、伞杆和手柄组成,其结构如图l。所述 的伞上盘、手柄分别固定安装在伞杆的上、下两端,所述下盘套装在伞杆上,可 以沿伞杆上、下滑动。上盘下端和下盘上端设有绕端部的凹槽,沿凹槽一周,设 有若干相对均匀的开口,数量与伞骨数相同,所述伞骨通过上、下槽骨安装在上、 下盘凹槽内,在伞杆上下移动时,伞骨随之做伸展和收折运动。
所述伞面其结构如图2,各角端顶点缝有与尖角数相同数量的水珠。所述伞 面中心与上盘固定,边缘的水珠套入对应伞骨尖头。伞骨上靠近两支片连接处与 伞面用线绑缚,如图1中21、 22、 23所示。推动下盘,伞面会随着伞骨撑开或 收合。
在现有的伞中,所述水珠内伞骨尖端插孔直径与伞骨尖端的直径是松动配 合,如图3结构。连接第一和第二伞骨支片的中马鞍绑缚线23的作用,不仅是 在收扰伞时牵动伞面,另一作用是将从该连接处到水珠之间的一段伞面拉紧,阻 止水珠从伞骨尖端滑脱。但是,绑缚线在频繁拉扯下,很容易发生松动,水珠固 定并不可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一个改进方案是在第一伞骨支片上靠近中马 鞍处加设一条绑缚线24。这条绑缚线可在一定程度内阻止中马鞍绑缚线的松动, 同时也使伞面更紧的贴靠在第一伞骨支片上,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水珠脱落。
但是,伞面绑缚是用手工完成,手工工时成本很高,增加绑缚点,提高了手 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不利于节省材料和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自行紧固 在伞骨尖端的水珠,以解决水珠脱落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伞用自紧水珠,包括球状头部和柱 状主体,所主体内设有伞骨尖端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与所述伞骨尖端过盈配合。
所述过盈配合可以采圆柱面过盈配合和圆锥面过盈配合两种。当采用圆柱面 过盈配合时,所述水珠的插孔外端应设一个引导伞骨尖端插入的引导锥面。
当采用圆锥面过盈配合时,直接用力将水珠套入伞骨尖端,水珠上的插孔与 伞骨尖端便紧配结合在一起,并产生一定的固持力,水珠不会脱落。水珠套入的 越深,固持力越大。
根据常规知识可知,所述伞骨尖端在水珠内的插入得越深,所述水珠插孔开 口处与所述伞骨尖端间隙越小,水珠在伞骨上的安装就越稳定。当采用圆锥孔过 盈配合时,由于锥孔开口直径会随着水珠的长度增加而不断扩大,当锥孔的锥度 较大时,水珠将不适宜做得更长或者更细。
针对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更进一歩改进,即将所述水珠的插孔分两段 设计,其中靠内的一段为锥孔,用于与所述伞骨尖端配合;而靠近开口的一段为 柱孔。釆这种结构,在设计水珠长度和插孔开口尺寸的时候,则不需要再考虑锥 孔的锥度,而是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设计得更长,将开口的直径尺寸设计得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水珠,采用与伞骨尖端过盈配合的方式,直接将自己固定在伞 骨上,其在伞骨上的套装不再依赖于中马鞍绑缚线的拉紧,固定的稳定性高。有 效的减少了脱落的可能性。此外,水珠的自行固定降低了伞面对中马鞍绑缚线的 拉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中马鞍绑缚线的松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伞用水 珠,可以节省现有技术中在第一伞骨支片上靠近中马鞍处加设置的绑缚线,不仅
节省了绑缚线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省去绑缚这条绑缚线的工时,节约了人工成本, 也提高了效率。


图l是常用伞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珠在伞面上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伞用水珠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伞用水珠的圆柱形插孔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伞用水珠的圆锥形插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伞用水珠上带有一段柱孔的圆锥插孔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伞用水球与伞骨尖端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l、 2、 3,常见的三折伞主要由伞面5、伞骨3、上盘4、下盘6、伞 杆2和手柄1组成。所述的伞上盘4、手柄1分别固定安装在伞杆2的上、下两 端,所述下盘6套装在伞杆2上,可以沿伞杆2上、下滑动。上盘下端和下盘上 端设有绕端部的凹槽,沿凹槽一周,设有若干相对均匀的开口,数量与伞骨3数 相同,所述伞骨3通过上、下槽骨安装在上、下盘4、 6凹槽内,当所述下盘6 在伞杆2上下移动时,伞骨随之做伸展和收折运动。
所述伞面5由多个等腰三角形伞片缝合而成,所述伞片的数量与所述伞骨数 量相同。各缝合边的最外端缝有一个水珠7。所述伞面5的中心固定在上盘上, 其边缘的水珠7套入对应伞骨尖端。所述伞骨各支片的连接处通过三条绑缚线 21、 22、 23与伞面绑在一起。在第一伞骨支片靠近中马鞍处设有第四条绑缚线 24。所述水珠7包括珠状头部8和柱状主体9。所述主体9内设用于伞骨尖端插 入的插孔10。所述插孔10与所述伞骨尖端松配合。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伞用水珠做出改进,减小所述插孔 10的直径尺寸,使之与所述伞骨尖端过盈配合。并且在所述插孔外端设引导锥 面11。
参照图5,在图4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改讲,省却所述插孔外端 的引导锥面11,而直接将所述插孔10设计为锥孔。和图4方案相比,这种结构 对插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更容易生产。
参照图6,在图5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再做出进一歩改讲,在所述锥孔10 外端加设一段柱孔12。这种改进的效果是,所述插孔开口处孔径相对更小,可 以减小水珠在伞骨尖端上的摆动幅度,另外也更适合将水珠设计得更长。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伞用自紧水珠(7),包括球状头部(8)和柱状主体(9),所主体(9)内设有用于插入伞骨(3)尖端的插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与所述伞骨(3)尖端过盈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用自紧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与 所述伞骨(3)尖端过盈配合为圆柱面过盈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自紧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的 外端设有引导所述伞骨尖端插入的引导锥面(ll)。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用自紧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与 所述伞骨(3)尖端过盈配合为圆锥面过盈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用自紧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靠 近开口的一段(12)为柱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常用的三折伞。公开了一种伞用自紧水珠,包括球状头部和柱状主体,所主体内设有伞骨尖端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与所述伞骨尖端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水珠,采用与伞骨尖端过盈配合的方式,直接将自己固定在伞骨上,其在伞骨上的套装不再依赖于中马鞍绑缚线的拉紧,固定的稳定性高。有效的减少了脱落的可能性。此外,水珠的自行固定降低了伞面对中马鞍绑缚线的拉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中马鞍绑缚线的松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伞用水珠,可以节省现有技术中在第一伞骨支片上靠近中马鞍处加设置的绑缚线,不仅节省了绑缚线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省去绑缚这条绑缚线的工时,节约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282790SQ2008201655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8日
发明者王斌章 申请人:王斌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