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和制造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

文档序号:71859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和制造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带绳安装部分的折叠式便携设备的技术领域,并 且更具体地涉及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特别是其结构)及其制 造方法。折叠式便携设备的示例包括折叠式便携电子设备,如折叠式蜂窝 电话之类的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包括诸如蜂窝电话和其他其它便携式通信终端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在内的便携式设备安装有用于悬挂和支撑设备主体的带绳。带绳可以包括 用于功能和设计两种目的的各种装置。这样的带绳可以穿过由整体模制而 形成在壳体体中的通孔来安装到设备的壳体体,但是在小型化、薄型化和 可树脂模制性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通常做法是制备作为附加部件的具有通 孔的带绳保持件(以下也简称为"保持件"),并将该部件安装到壳体。 如果壳体的形状大体上为矩形,将带绳保持件带绳保持件安装到壳体体的 角部可以便于在不受较大干扰的情况下将设备主体从口袋或包中抽出。这 在便携式设备小型化、薄型化和外观方面也是优选的。JP-A-05-191057[专利文献l]公开了其中带绳保持件带绳保持件被安装 到壳体体的角部的便携式设备的示例。图7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具 有安装到壳体体的带绳保持件带绳保持件的便携式设备的视图。在图7中,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以其两者之间间夹置印刷电路板 103的状况被组装。带绳保持件106由具有孔108a的突出部分108和具有 装配孔107a的装配部分107构成。由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形成的大体 上为矩形的设备主体在角部处具有开口 102a,在该处将螺栓109插入下壳 体102的突出104中的通孔104a,并经由带绳保持件106的装配孔107a 与上壳体101的突出105中的螺纹孔螺纹配合。带绳保持件106从而被固定到壳体。
现在,便携式设备的普遍应用的模式具有其上设置操作键的壳体和其 上设置如液晶显示器的用于显示的屏幕的另一个壳体,这些壳体经由枢轴 被以可转动的方式地组装。这样的蚌式折叠式便携设备近来被薄型化,带 绳所安装的位置受到限制。当将带绳保持件安装到蚌式折叠式便携设备的 壳体的角部时,有利的是结构上将带绳保持件安装到壳体的枢轴筒部(枢 轴部分),其在形状上具有相对较大的厚度。
在作为本申请要求的优先权的基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7-28056之前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5-244827中,申请人 提出通过使用销将带绳保持件部件固定到枢轴部分。应注意,日本专利申 请No.2005-244827是国际申请PCT/JP2006/316480要求的优先权的基本申 请,并且国际申请PCT/JP2006/316480以WO 2007/023848[专利文献2〗在 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8056的申请日之后被国际公开。
图8是示出根据专利文献2的带绳安装部分的视图,其中图8的(a) 是分解立体图,图8的(b)是俯视图,并且图8的(c)是沿图8的(b) 的线C-C所取的剖视图。
在图8的(a)至图8的(c)中,蚌式折叠式便携设备具有第一壳体 (以下简称为"壳体")1和与其安装的盖体3。便携式装置还具有经由 枢轴安装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未图示)。带绳安装部分位于枢轴筒部 (其为用于连接两个壳体的枢轴所包括)中。带绳保持件4被容纳在壳体 1的枢轴筒部中形成的凹部11中。用作为保持件4的保持销的直型销5'被 插入壳体1的枢轴筒部中形成的销通道18'、保持件4中形成的第一销孔 44、以及壳体1的枢轴筒部中形成的销凹部19。保持件4和销5'从而通过 销通道18'和销凹部19而锁止。同样被用作为销5'的保持器的盖体3通过 螺钉6安装到壳体1。该结构用销5'来固定保持件4 ,从而不会脱离壳体 1。
这种带绳安装部分即使只有较小的尺寸,也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具 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并且由于销固定而便利了组装。 专利文献l: JP-A-05-191057专利文献2: WO 2007/02384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的具有带绳保持件的便携式设备不是折叠 式便携设备,从而没有实现将带绳保持件连接到枢轴部分。
通过专利文献2的带绳安装部分,壳体1的形成销通道18'和销凹部 19处的保持部分(枢轴筒部)必须较厚,用以可靠地保持销5',从而不会 脱离。从而带来设备的厚度增大的问题。对于薄型化的设备,从而有必要 将销5'粘接或压配合到壳体,从而确保壳体1的保持销5'的强度。这带来 了制造成本增加和需要专用设备的问题。粘接和压配合还具有壳体在维修 时必须被损坏和拆散的问题,并且部件不能再次使用。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带绳安装部分,其将带绳保持件可靠 地固定到具有紧凑结构的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壳体,允许便利的装配和拆 卸,并且允许制造和维修成本的降低。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制造该 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任一者,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式便携
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包括-
凹部,其形成在所述折叠式便携设备所包括的壳体的枢轴部分中;
带绳保持件,其容纳在所述凹部内;以及
连接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带绳保持件和所述枢轴部分;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穿透所述带绳保持件的第一销孔、形成在
所述枢轴部分中的第二销孔、形成在所述枢轴部分的外表面中的槽、以及
L形销,
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槽连通,所述L形销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第 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并且所述L形销的第二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槽中, 并且
用于覆盖所述槽的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带绳安装部分,L形销的第一部分从枢轴部分中的槽的 一侧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而穿过带绳保持件;L形销的第二部分绕第 一部分的纵向转动并被放置在槽中,并且盖体被安装到壳体以覆盖槽。这 可以容易地限制L形销的转动并防止其脱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任一者,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折 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带绳保持件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枢轴部分中的凹部
内;
将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一部分从形成在所述枢轴部分的所述外表面中 的所述槽插入到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中;
使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二部分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纵向转动,以将所述 第二部分放置在所述槽中;并且
将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以覆盖所述槽。
根据本 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折叠式便携设备,包括上述的带绳安装 部分;以及与所述壳体铰接的另一个壳体。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绳安装部分,其将带绳保持件可靠地固定 到具有紧凑结构的壳体,允许便利的装配和拆卸,并且允许制造和维修成 本的降低。


图1是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带绳安装部分的折叠式便携设备的第 一示例实施例的立体图2是示出根据图1的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的分解立体图3是示出图1的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如何被组装的视图,其 中(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沿(a)中的线A-A所取的剖 视图,并且(d)是移去盖体的俯视图4是示出根据图1的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的制造方法的示例 实施例的步骤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带绳安装部分的折叠式便携设备的第二 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的分解立体图6是示出根据图5的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如何被组装的视 图,其中(a)是俯视图,并且(b)是沿(a)中的线B-B所取的剖视 图7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具有安装到壳体的带绳保持件的便携 式设备的视图;并且
图8是示出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带绳安装部分的示例的视图,其中 (a)是分解立体图,(b)是俯视图,并且图(c)是沿(b)中的线C-C 所取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
l':壳体的枢轴部分 2:另一个壳体 3:盖体 4:带绳保持件
5: L形销
6:螺钉 10, 10':槽 11:凹部
12, 18:槽的第一区域(开口) 13:接收槽
14, 17:槽的第二区域(横向槽)
15, 42':第二销孔
16:通孔
18":切口
31, 33:肋片
32:翼片
41:钩形锁定部分42, 43:第一销孔 5h L形销的第一部分 52: L形销的第二部分
X:枢轴转动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第一示例实施例]
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带绳安装部分的折叠式便携设备的第一 示例实施例的立体图。在示例实施例中,大体上为矩形的壳体1的一端和
大体上为矩形的另一个壳体2的一端彼此枢轴连接。即,示例实施例的折 叠式便携设备具有与壳体1枢轴连接的另外的壳体2。枢轴的转动轴线由 X表示。壳体1和2之间的枢轴连接部分(或枢轴部分)具有以X为中心 的大体筒状,并且也被称为枢轴筒部。"枢轴连接部分"、"枢轴部分" 或"枢轴筒部"被构造为包括壳体1和2两者的部分。如这里所采用的, 每个壳体1或2的部分也将被称为"枢轴连接部分"、"枢轴部分"或 "枢轴筒部"。
盖体3被安装到壳体1。如构成电子电路和通信电路的电路单元之类 的功能单元被容纳在壳体1的主体部分中的凹部内并被盖体3覆盖。带绳 保持件4被安装到壳体1的枢轴部分l'。
示例实施例涉及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结构,特征在于 带绳保持件被容纳在壳体的枢轴柱体部分的侧部的凹部或凹入部分中;L 形销插入通过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和穿透带绳保持件的销孔,并且被形成 在壳体中的接收槽接收;紧固到壳体的盖体抵压销的两侧以固定带绳保持 件。
示例实施例还涉及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结构,特征在 于销相对于平板状的壳体的表面倾斜地插入;销的末端被形成在盖体上 的肋片抵压;并且销的底被装配到与开口相通的横向槽中并被盖体抵压。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带绳保持件连接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如何组装的视图,其中(a)是俯 视图,(b)是侧视图,(c)是沿(a)中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并且 (d)是移去盖体3的俯视图。
在图2中,保持件4被容纳在壳体1的枢轴筒部l'的侧部中形成的凹 部11中。保持件4被成形为使其在凹部11中不能围绕枢轴轴线(枢轴转 动轴线X)转动,且没有游隙。
保持件4具有用于使带绳穿过的锁定部分或悬挂部分41。销通孔42 相对于大体上平板状的壳体1的表面被倾斜地形成。壳体1在凹部11中相 对的位置上具有开口 12和接收槽13。横向槽14被形成为与开口 12连 接。用作为保持件4的保持销的L形销5被倾斜地插入通过开口 12、销孔 42和接收槽13。盖体3也用作被装配到壳体1中的横向槽14的销5的保 持器。壳体1和盖体3通过螺钉6紧固。
将进一步描述示例实施例的带绳保持件连接部分将进一步描述。
带绳安装部分包括凹部11,其形成在折叠式便携设备所包括的壳体 1的枢轴部分(枢轴筒部)l'中;带绳保持件4,其被容纳在凹部11中; 以及连接构件或连接装置,其用于连接带绳保持件4和枢轴部分l'。连接 构件包括第一销孔42,其穿透带绳保持件4;第二销孔42',其形成在 枢轴部分l'中;槽10,其形成在枢轴部分的外表面中;以及L形销5。 L 形销5由彼此垂直的第一直线状部分51和第二直线状部分52组成。
槽IO具有第一区域(开口) 12,第二销孔42'的一端开口到第一区 域12中;以及第二区域(横向槽)14,其与第一区域12连通,并且L形 销的第二部分52放置在第二区域14中。第二销孔42'与槽10的第一区域 12连通。L形销的第一部分51延伸通过第一销孔42和第二销孔42'。 L形 销的第二部分52被放置在槽10中。
用作为销接收部的接收槽13在相对于带绳保持件4位于与第二销孔 42'相反的一侧被形成在枢轴部分l'中。L形销的第一部分51延伸到接收槽 13。接收槽13在枢轴部分1'的外表面中开口。
盖体3通过螺钉6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盖体3在被安装到 壳体1时还覆盖槽IO和接收槽13的开口。特别地,盖体3具有肋片31,并且肋片31装配到接收槽13。肋片31对延伸至接收槽13L的L形销的第 一部分51的端部进行抵压,盖体3还用作销5 (其被装配到壳体1中的侧 向槽14)的保持器。
带绳保持件4沿枢轴转动轴线X的方向被容纳到枢轴部分l'的凹部11 内。带绳保持件4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从而限制其围绕枢轴转动轴轴X 相对于枢轴部分l'的转动,并且消除了相对于凹部ll的游隙。带绳保持件 4具有用于安装带绳的钩形锁定部分或钩形悬挂部分41,钩形锁定部分41 被形成在当带绳保持件4被容纳在凹部11内时与枢轴转动轴线X相交的 外表面(端面)上。
L形销的第一部分51相对于枢轴部分l'的形成槽IO处的外表面(图2 中的上表面)倾斜地延伸。
L形销的第一部分51可以在第一销孔42和第二销孔42'中绕第一部分 51的纵向转动。转动使得可以采取两种布置状态,第一布置状态为第二部 分52处于槽10的第二区域14内的布置状态,第二布置状态为至少第二部 分52的端部处于槽10外的布置状态。当盖体3没有被安装到壳体1时可 以采取第二布置状态(例如制造时的组装前,和维修时的被拆开后)。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2至4描述根据以上示例实施例的折叠式便携设 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制造方法的示例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图4是示出插 入销5之后的步骤的视图,其中(a)是示出销5被插入的状态的视图,并 且(b)是示出销5被转动后的状态的视图。
示例实施例涉及上述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结构的组装方 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带绳保持件容纳在壳体的枢轴筒部的侧部中 的凹部内;将L形销插入通过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和穿透带绳保持件的销 孔,使得由形成在壳体中的接收槽接收L形销;转动销的后端以使其容纳 在横向槽中;并且将盖体紧固到壳体。
在图2中,保持件4首先被装配到壳体1的凹部11内。接着,销51 的第一部分51被倾斜地插入壳体1的开口 12中,穿过保持件4的销孔 42,并且被推入直至末端与壳体1的接收槽13产生接触。
在图4的(a)中,在销5被插入的情况下,销5的第二部分52在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被转动,并从而被容纳在壳体1的横向槽14中。接下
来,在图4的(b)中,盖体3的翼片32被装配到壳体1,并且壳体1和 盖体3通过螺钉6被紧固。图3的(C)示出了结果状态,其中销5的第 二部分52被盖体3的内表面抵压在壳体1的横向槽14中;并且第一部分 51的末端被盖体3的肋片31抵压,从而被夹置于肋片31与壳体1的接收 槽13的底部之间。在没有粘接或压配合来进行固定的情况下,销5从而 被限制转动,并被防止脱离。保持件4从而可靠地被固定。
将进一步描述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2所示,执行将带绳保持件4在枢轴转动轴线X的方向上 移动以将带绳保持件4容纳到形成在壳体1的枢轴部分l'中的凹部11内的 步骤。因此,带绳保持件4的第一销孔42与壳体的枢轴部分l'的第二销孔 42'和接收槽13对准。
接下来,执行将L形销的第一部分51从形成在枢轴部分l'的外表面 中的槽10—侧插入到第一销孔42和第二销孔42'中的步骤。这里,如图2 所示,L形销的第二部分52被维持为不与枢轴部分l'的形成槽IO处的的 外表面(上表面)平行。该状态是上述的第二布置状态,其中至少L形销 的第二部分52的末端处于槽10外。该状态有利于在L形销5的插入操作 过程中保持L形销5。
在示例实施例中,L形销的第一部分51相对于枢轴部分l'的外表面倾 斜地延伸。第二销孔42'从而可以被构造为在非常靠近枢轴部分l'的形成槽 10处的外表面的位置处在槽的第一区域12中开口。这使得L形销5的插
入操作变得更便利。
接下来,如图4的(a)所示,执行将L形销的第二部分52绕第一部 分51的纵向在箭头方向上转动90度,以将第二部分52放置到入槽10中 的步骤。继而,如图4的(b)所示,第二部分52被放置到槽IO的第二区 域14中。该状态是上述的第一布置状态,其中L形销的第二部分52处于 第二区域14内。
接下来,执行将盖体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从而覆盖槽10和 接收槽13的开口的步骤。这里,其中容纳如电子电路之类的功能单元的壳体1的主体部分中的凹部也被盖体覆盖。在这一步,盖体3上形成的翼
片32被装配到壳体1上形成的未图示的配合部分。壳体1和盖体3通过螺 钉6被紧固。螺钉6可以被旋开以将盖体从壳体1拆卸。
执行将盖体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的步骤,使得盖3或具体 而言其内表面与L形销的一部分或具体而言第二部分52接触。在该步 骤,形成在盖体3上的肋片31与延伸至接收槽13的L形销的第一部分51 的端部进行接触并抵压。因此,L形销的第一部分51的端部被夹置在肋片 31和接收槽13的底端之间。
当将盖体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时,这因而防止L形销5在 第一部分51的纵向上的移动。当将盖体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 时,还防止L形销5绕第一部分51的纵向转动。即,在没有粘接或压配 合以进行固定的情况下防止了 L形销5的转动和脱离,并因此可靠地将带 绳保持件4固定到壳体的枢轴部分l'。 [第二示例实施例]
图5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带绳安装部分的折叠式便携设备的第二 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 带绳安装部分如何被组装的视图,其中(a)是俯视图,并且(b)是沿 (a)中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在这些图中,与图1至4所示的构件具 有相同功能的构件以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
示例实施例涉及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结构,特征在于 带绳保持件被容纳在壳体的枢轴筒部的侧部中的凹部内;L形销插入形成 在壳体中的开口、穿透带绳保持件的销孔和形成在壳体中的通孔;并且紧 固到壳体的盖体抵压销的两侧,以固定带绳保持件。
示例实施例还涉及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结构,特征在 于销相对于平板状的壳体的表面平行地插入;由盖体抵压销的末端;并 且销的底部被装配到与开口连通的横向槽中并被形成在盖体上的肋片抵 压。
示例实施例还涉及上述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结构的组装 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带绳保持件容纳在壳体的枢轴筒部的侧部中的凹部内;将L形销插入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穿透带绳保持件的销孔
和形成在壳体中的通孔;转动销的后端以使其容纳在横向槽中;并且将盖 体紧固到壳体。
在示例实施例中,销通孔43与大体上平板状的壳体1的表面平行地 形成。壳体l在凹部11中相对的位置上具有开口 18和通孔16。横向槽17 和切口 18"形成为与开口 18连接。用作保持件4的保持销的L形销5被插 入通过销孔15、销孔43和通孔16。这里,销5从切口 18"—侧与壳体1 的表面平行地插入。在第一部分51的末端穿过通孔16后,第二部分52被 转动并被容纳在横向槽17中。这里,横向槽17在第二部分52上方留有内 部空间。
壳体1和盖体3通过螺钉6紧固。盖体3的肋片33装配到横向槽17 内的空间,从而抵压销5的第二部分52,以限制销5的转动。盖体3的弯 曲部分抵压销5的第一部分51的从通孔16突出的末端。
如示例实施例1那样,在没有粘接或压配合以进行固定的情况下,销 5被限制转动,并被防止脱离。因此,保持件4被可靠地固定。该示例实 施例在安装薄型化的保持件时较有效。
将进一步描述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带绳安装部分将进一步描述。
在示例实施例中,L形销5的第一部分51与枢轴部分l'的形成槽10' 处的外表面平行地延伸。壳体的枢轴部分l'中的销接收部被形成为类似于 第二销孔15的通孔16。
槽IO'具有第一区域(开口) 18,第二销孔15的一端在第一区域18 中开口;以及第二区域(横向槽)17,其与第一区域18连通,并且L形 销的第二部分52位于在第二区域17中。第二销孔15与槽10'的第一区域 18连通。L形销的第一部分51延伸通过第一销孔43和第二销孔15。 L形 销的第二部分52被放置在槽10'中。
在示例实施例中,L形销5的第一部分51与枢轴部分l'的外表面平行 地延伸。相比示例实施例1,第二销孔15在更远离枢轴部分l'的形成槽 10'处的外表面的位置处在槽的第一区域18中开口。为了方便L形销5的 插入操作,如图5所示,限定槽的第一区域18的壁被切口,以在连接壳体的枢轴部分r的第二销孔15和通孔16的直线的延长线上形成切口
18"。
在示例实施例中,在执行将L形销5的第一部分51从形成在枢轴部 分l'的外表面中的槽10'的一侧插入到第一销孔43、第二销孔15和销接收 通孔16的步骤时,L形销5的第二部分52穿过槽的第一区域18的壁中的 切口 18"。然后如示例实施例1那样将L形销5的第二部分52绕第一部分 51的纵向转动约90度,从而将第二部分52放入槽10'的第二区域17中。
在示例实施例中,被放置在槽10'的第二区域17中的L形销5的第二 部分52位于离开枢轴部分l'的外表面的位置。为了抵压第二部分52,肋 片33被形成在盖体3的内表面上与槽10'的第二区域17对应的位置处。L 形销5的第一部分51的末端与盖体3的内表面接触。
当盖体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时,这从而防止L形销5在第 一部分51的纵向上的移动。当盖体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时,还 防止L形销5绕第一部分51的纵向转动。S卩,在没有粘接或压配合以进 行固定的情况下防止了 L形销5的转动和脱离,并因此可靠地将带绳保持 件4固定到壳体的枢轴部分l'。该示例实施例在安装薄型化的带绳保持件 4时较有效。
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被插入通过带绳保持件和壳体的L形销在两端 处被盖体抵压,因此在较宽的区域上限制了销的转动并被防止销的脱离。 带绳保持件从而被可靠地固定,以实现具有紧凑和牢固结构的带绳安装部 分。
由于L形销易于被抵压并且不需要粘接或压配合来进行固定,允许在 具有降低的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的情况下较便利的组装。
无需粘接或压配合来进行固定,还使得可以在带绳安装部分被损坏的 情况下容易地拆下销并且仅更换保持件。这允许了壳体的再利用。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部分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发明不 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 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的改变。
本申请基于2007年2月7日递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No.
162007-28056并要求享有其优先权,此处通过弓I用引入其全部内容。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如折叠式蜂窝电话之类的折叠式便携电子设备, 还且也可以用于其它折叠式便携电子设备。具体地,本发明可以用于安装 所有种类的壳体附件,如钩部、枢轴单元以及各种盖帽。该附件安装保持 件也被本发明的带绳保持件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包括凹部,其形成在所述折叠式便携设备所包括的壳体的枢轴部分中;带绳保持件,其容纳在所述凹部内;以及连接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带绳保持件和所述枢轴部分;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穿透所述带绳保持件的第一销孔、形成在所述枢轴部分中的第二销孔、形成在所述枢轴部分的外表面中的槽、以及L形销,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槽连通,所述L形销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并且所述L形销的第二部分被放置在所述槽中,并且用于覆盖所述槽的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 一部分能在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中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纵向转动, 并且所述转动允许所述L形销采取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处于所述槽内的第一 布置状态,以及其中至少所述第二部分的末端处于所述槽外的第二布置状 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L形销的所 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枢轴部分的形成所述槽处的外表面倾斜地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L形销的所 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枢轴部分的形成所述槽处的外表面平行地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槽 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销孔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开口;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并且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二部分放置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盖 体具有肋片,所述肋片抵压所述槽中的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二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枢轴部分具有销接收部分,所述销接收部分形成在相对于所述带绳保持件位于与所述第二销孔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至所 述销接收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销接收部分在所 述枢轴部分的外表面中开口。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盖体具有肋片, 所述肋片对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至所述销接收部分的端部进 行抵压。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带 绳保持件沿枢轴转动轴线的方向被容纳在所述枢轴部分的所述凹部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带绳保持件成 形为使得其绕所述枢轴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枢轴部分的转动受到限制。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其中,所述带绳保 持件具有用于安装带绳的钩形锁定部分,所述钩形锁定部分形成在当所述 带绳保持件被容纳在所述凹部内时与所述枢轴转动轴线相交的外表面上。
13. —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便携设 备的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带绳保持件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枢轴部分中的凹部内;将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一部分从形成在所述枢轴部分的所述外表面中 的所述槽插入到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中;使所述L形销的所述第二部分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纵向转动,以将所述 第二部分放置在所述槽中;并且将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以覆盖所述槽。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其中,在将所 述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的步骤中,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L 形销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将所述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其中,以防止 所述L形销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纵向上移动的方式,将所述盖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造带绳安装部分的方法,其中, 以防止所述L形销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纵向转动的方式,将所述盖体以可拆 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
17. —种折叠式便携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绳安装部分;以及 与所述壳体铰接的另一个壳体。
全文摘要
折叠式便携设备的带绳安装部分包括被布置在便携式设备所包括的壳体(1)的枢轴部分(1′)上的凹部(11),被布置在凹部内的带绳保持件(4),以及用于连接带绳保持件和枢轴部分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穿透带绳保持件的第一销孔(42)、形成在枢轴部分中的第二销孔、形成在枢轴部分的外表面中的槽(10)、以及L形销(5)。槽(10)具有第一区域(12)和第二区域(52),第二销孔的一端在第一区域中开口,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连通,L形销的第一部分(51)延伸通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并且L形销的第二部分(52)被放置在槽中的第二区域。盖体(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以覆盖槽(10)。
文档编号A45C13/30GK101606376SQ20088000438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7日
发明者中尾顺一, 山中利记, 本间恭幸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