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脚轮的包以及用于该包的基础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96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脚轮的包以及用于该包的基础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脚轮的包以及构成它的基础框架,特别涉及具有能够 上下伸縮的把手的包。
背景技术
具备拉出自如的把手的带有脚轮的包已经被开发并被广泛使用。在该 构造的包中,大多数为能够拿入到飞机程度的大小、或者比其稍大的类型
的包较多。该构造的包在例如美国特许第4995487号说明书、特公平4-76686 号公报、实开昭57-179824号公报以及实开昭63-131634号公报中有所记载。 在这些公报中记载的包如图l所示,在底面的一侧设有两个脚轮41。在脚 轮41的相反侧固定有较短的脚42。如果将包垂直地竖立,则脚轮41和脚 42接触在地面上。在此状态下,由于不旋转的脚42接触,所以包在不移动 的状态下垂直地自立。进而,为了牵拉包而使其移动,在上面设有把手43, 以使其能够拉出。把手43由于在使包倾斜的状态下牵拉移动,所以设在与 脚轮41相同的一侧。
该构造的包如图l所示,能够使包倾斜、牵拉把手43而移动。如果包 倾斜,则脚轮41接触在地面上,脚42从地面离开。如果在该状态下牵拉 把手43,则脚轮41旋转而能够轻松地移动。但是,这样移动的包在飞机内 那样狭窄的地方、或混杂的地方有不能使用脚轮41的情况。这是因为,如 果通过脚轮41行走,则包的横宽变宽,在机内的坐席之间的狭窄的通路或 混杂的地方不能自由地移动。如果不再能使用脚轮41,则需要将包用手提 起而移动。在用手提起而移动时,能够向用图1的箭头A表示的方向移动, 以使横宽不会变宽。
带有脚轮的包为了轻松、毫不费力地移动重包而使用便利的构造。这 是因为,即使包较重,也能够通过脚轮轻松地移动。本发明者为了消除这 样的缺点,开发了图2所示的构造的包(参照特开平10-117829号公报)。
8该图的包将脚轮341安装在箱主体344的底面上。脚轮341设在底面的四 角上,以使箱主体344能够以垂直姿势自立。把手343的手握部343A在箱 主体344的上方,位于其左右的中央。该构造的包不会像图1所示的包那 样使包倾斜地移动。使包以垂直地竖立的姿势向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 动。如果向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则能够使横宽变窄而移动。因此,具有 能够在机内或混杂的地方方便地移动的长处。进而,如果在4个脚轮341 中使用能够向自由的方向移动的万向脚轮,则包能够以垂直的姿势向自由 的方向移动。在垂直姿势的包中,包的重量不会作用在把手343上。因此, 即使包很重,也仅通过推压就能够轻松地移动。
该构造的包能够推压把手的手握部、通过4个脚轮轻快且毫不费力地 移动。但是,该构造的包由于将把手安装在中央,所以如图3的剖视图所 示,需要将把手343的伸缩杆345在箱主体344的内部固定。伸縮杆345 为了将手握部343A配设在箱主体344的左右的中央,在贯通箱主体344 的左右、即厚度方向的中央的状态下固定。在该构造的包中,伸縮杆345 成为障碍,难以有效地使用箱主体344的内部。
本发明者以解决这些缺点等为目的,开发了图4记载的包(特开平 10-137022号公报)。
该包将脚轮441设在箱主体444的底面四角部,并且将伸縮杆445固 定在该箱主体444的侧面上。伸縮杆445是能够将把手443向上方拉出的 构造,在上端设有手握部443A。伸縮杆445在被从箱主体444拉出的状态 下弯曲,以使手握部443A位于箱主体444上面的左右的中央。
该构造的包由于将伸縮杆固定在侧部,所以具有能够使包主体的内部 变深的长处。但是,该构造的包由于将伸縮杆固定在包主体上,所以需要 使包主体成为结实的构造。这是因为使伸縮杆在包主体上自立。该构造的 包不是如图1所示那样牵拉伸縮杆而移动,而是作为手杖、作为步行者的 支承使用的同时,向前方推压而使包主体移动,所以要求即使推压也不会 倒下的结实的构造。因此,为了做成能够使伸縮杆结实地自立在包主体上 的构造,需要将包主体与伸縮杆的安装部分牢固地加强。因此,有包主体 的构造变得复杂且制作成本显著变高的缺点。此外,还有包主体难以不减 少收纳空间而加强为结实的构造的缺点。本发明者为了解决该缺点而开发了图5所示的包。该包在底面的四角
部设有能够向自由的方向行走的脚轮56的基础框架51上可拆装地安装有 包主体53。基础框架51具备在上面安装有包主体53的载置台52、向上方 拉出自如且在上端具有手柄54的伸缩杆55、和使该伸縮杆55保持在伸长 位置和收縮位置的挡块(未图示)。载置台52在四角部设有脚轮56。伸縮 杆55固定在载置台52的一侧,以使其向上方延长而自立。包主体53在载 置台52的上方且装配在伸縮杆55的侧面上,并连结在基础框架51上。
该构造的包不能如以往那样、由包主体53阻止伸縮杆55倒下。因此, 基础框架51需要将伸縮杆55以牢固地不倒下的结实的构造连结在载置台 52上。为了实现这一点,基础框架51将伸縮杆55固定在载置台52的角部 上,将伸缩杆55用加强壁58加强。加强壁58是沿着载置台52的两端缘 设置的壁,将伸縮杆55与载置台52连结,将伸縮杆55连结在载置台52 上,以使其不会倒下。该基础框架51在由伸縮杆55和加强壁58包围的部 分上安装有包主体53。载置台52和加强壁58通过塑料或铝等轻金属一体 地成形制作。
该构造的包通过加强壁将伸缩杆连结在载置台上以使其不会倒下。但 是,由于加强壁沿着载置台的两端缘设置,所以需要将包主体安装在两端 的加强壁之间。这是因为一对加强壁的间隔确定了包主体的宽度,所以限 定载置在载置台上的包的尺寸及设计等。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该问题还开发了图6所示的包。该包与图5的包同 样,具备具有脚轮66的基础框架61和包主体63。与图5的包的差异在于 加强壁68的形成位置,图6的包的加强壁68设在载置台62的下方侧。对 于该加强壁68,使用作为基础框架61的仰视立体图的图7进行说明。加强 壁68配置在设在载置台62的底面侧的四角上的脚轮66之间,并且将横向 的加强壁68A与纵向的加强壁68B连结而构成。此外,加强壁68突出到 载置台62的下面,其突出高度比脚轮66的高度低。
这样将加强壁68向载置台62的下方侧突出地设置,能够将基础框架 61做成结实的构造。结果,能够省略载置台62的上面侧的加强壁,所以在 载置台62的上面侧不再有空间上的限制,载置的包主体63的选择范围扩 大。
10但是,根据图6的包,由于在载置台62的底面的四角上设有脚轮66, 所以同样设在载置台62的底面侧的加强壁68需要回避脚轮66的安装位置 而设置。因而,成为配置到脚轮66之间,但这也限制了与加强壁68连结 并向载置台62的上方延伸的支承筒67的设置位置。进而,还限制了插通 支承筒67而连结的伸縮杆65及设在伸縮杆65的上端的手柄64的位置。 于是,在脚轮66的间隔较小的情况下,基于设置在该脚轮66间的加强壁 68使伸縮杆65的离开间距L变得更小,因而,手柄64的长度也变短。
把持区域较短的手柄64难以握住。成为对包的侧面的狭窄的范围施力, 包的控制变难。结果,不易推动包,所以难以控制包的行走方向。此外, 还有可能破坏平衡而使包变得容易倒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进一步解决该缺点为目的而开发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 提供一种将伸縮杆加强、并且使包的移动变得容易控制的带有脚轮的包以 及构成它的基础框架。
带有脚轮的包具有包主体3和能够搬运包主体3的基础框架1。基础框 架l具备载置台102,在上面具有可拆装地搭载包主体3的载置面2;摆 头脚轮6,固定在与载置台102的载置面2对置的底面上,使该基础框架l 向自由的方向行走;中空状的支承筒(7),自立地连结在载置台102的载 置面2的一侧,并且向上方侧大致垂直地突出;伸縮杆5,自立地与支承筒 7连结,并且伸縮自如,在一端上设有手柄4;挡块15,使伸縮杆5停止在 伸长位置。
其特征在于,基础框架1在载置面2的一侧具备两根支承筒7,将两根 伸縮杆5连结在两根支承筒7上,将手柄4连结在两根伸縮杆5的上端。 进而,载置台102具有以上面为载置面的平板状的载置板9,连结着支承筒 7,以使其从载置板9的一侧向大致上方延伸。载置台102在包括载置面的 水平面内,与载置板9 一体地成形设置有沿作为正交于上述手柄的方向的 横向延伸、并且在载置板9的下面突出的横加强肋板112A。此外,横加强 肋板112A使位于支承筒7的下方的区域向下方突出而作为加强突出部 108,将该加强突出部108与横加强肋板112A —体地成形设置。基础框架的伸縮杆5可以做成在将上述手柄4拉起的姿势中,从上述载置面2的一侧朝向中央弯曲、或者倾斜的构造。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标及特征通过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表示以往的带有脚轮的包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者以前开发的带有脚轮的包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带有脚轮的包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者以前开发的另一带有脚轮的包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者以前开发的另一带有脚轮的包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者以前开发的另一带有脚轮的包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带有脚轮的包的基础框架的仰视立体图。
图8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有脚轮的包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有脚轮的包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基础框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基础框架的侧视图。
图12是另一形态的基础框架的侧视图。
图13是另一形态的基础框架的侧视图。
图14A表示基础框架的俯视图,图14B表示基础框架的仰视图。图15是基础框架的立体图。
图16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带有脚轮的包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带有脚轮的包的立体图。
图18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带有脚轮的包的立体图。
图19是有关实施方式3的带有脚轮的包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伸缩杆的挡块的一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将图18所示的伸縮杆的第2挡块解除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将图18所示的伸縮杆的第1挡块解除的状态的放大剖视
12图23是有关实施方式4的带有脚轮的包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带有脚轮的包的仰视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带有脚轮的包的仰视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带有脚轮的包的部分后视图。
图27是表示带有脚轮的包的部分侧视图。
图28表示载置台的仰视图。
图29表示载置台的仰视图。
图30表示载置台的仰视图。
图31表示载置台的仰视图。
图32表示载置台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有脚轮的包和在用在其上的基础框架,但实施方式1 3是表示本发明的参考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施方式4中表示。
(实施方式l)
在图8中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带有脚轮的包IOO(以下也有单记载为"包"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9中表示将包主体3搭载在载置面2上的状态的侧视图。该带有脚轮的包100主要由包主体3、和能够搬运该包主体3的基础框架1构成。基础框架1具有可拆装地搭载包主体3的载置面2。在载置面2的底面侧的四角部上,设有能够向自由的方向行走的摆头式的脚轮6。此外,基础框架1在矩形状的载置面2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具有从该载置面2向上方向大致垂直地立设的中空状的支承筒7。在该支承筒7的中空中,插通有能够上下伸縮的伸縮杆5,并且伸縮杆5与支承筒7连结,以使其以向上方伸展的姿势自立。此外,基础框架l具有使伸縮杆5停止在伸长位置的挡块15 (参照图20)。进而,在伸縮杆5的上端设有手柄4,搬运者能够把持该手柄4将包100向希望的方向移动。并且,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该包100具有能够简单地更换包主体3的长处。在将各种包主体3搭载到基础框架1上时,将包主体3置于载置面2之上,在使包主体3沿着伸縮杆5的侧面的姿势下固定。此外,在图8、图9的例子中,使载置面2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该载 置面2将各1根支承筒7固定在作为长方形的一个长边的单侧的两端上。 支承筒7是从载置面2的上面朝向上方的姿势,即沿载置面2的大致法线 方向延伸,与载置面2—体地成形而设置。g卩,支承筒7比载置面2的上 面向上方突出,并且不突出到底面侧。由此,不会有支承筒7的下端碰撞 到行走路面而妨碍包100的行走的情况,即使是具有一些台阶的行走路面 也能够顺利地移动。
此外,由于脚轮6与支承筒7分别单独地设在载置面2的表背面上, 所以没有相互依存其形成位置的情况,能够在各面上自如地进行定位。艮口, 由于脚轮6与支承筒7没有设置在载置面2的同一面上,所以不需要回避 脚轮6的固接位置来设置支承筒7。在图8、图9的例子中,支承筒7及脚 轮6都位于载置面2的角部,换言之,脚轮6沿支承筒7的大致铅直方向 安装。由此,施加在手柄4上的力从支承筒7向脚轮6直线地传递,所以 能够容易地控制脚轮的移动方向,包的稳定性增加。此外,能够减轻包的 移动所需要的力,是优选的。
此外,图10是从载置面2侧观察基础框架1时的立体图。如图10所 示,基础框架1在从载置面2的上面向上方向大致垂直地突出的支承筒7 的竖起部上,具备将支承筒7与载置面2连结的加强壁8。该加强壁8仅连 结在载置面2上的连结了支承筒7的相同一侧边上,并且支承筒7和加强 壁8位于大致同一面内。g卩,支承筒7和加强壁8的两者配置在从载置面 的一侧向上方正交的面内,处于支承筒7与加强壁8的各自的厚度彼此连 结的姿势。更详细地讲,在填充载置面2与支承筒7大致正交而构成的接 合区域的角部的位置上成形有加强壁8。此外,在图10的例子中,两根支 承筒7平行地分离,加强壁8位于其间距内。即,加强壁8设为从载置面2 的一侧的两端向上方立设的两根支承筒7之间、由载置面2和支承筒7及 伸縮杆5包围的矩形状的杆框29内。此外,从强度的观点来看,该加强壁 8优选的是与载置面2及支承筒7 —体地成形。
进而,加强壁8如图10所示,可以设在杆框29的角部的1个部位或 多个部位。该情况下的加强壁8的形状为至少能够填补杆框29的角部、并 且能够将杆框29的大致正交且相邻的边彼此实质上连结的面积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所示,可以配合杆框29的角部的形状而做成三角状,除此以
外,可以做成多边形状、或者使角部的直角的对边侧为波形线或圆弧状等 的曲线、或具有高低不平的台阶状等各种形状。除此以外,也可以做成在
杆框29内、将对置的支承筒7彼此架桥连结的形状。此外,加强壁8也可 以维持着整体的形状而将内部以点状开口等、进行轻量化。
通过这样具备加强壁8,支承筒7及伸縮杆5的强度增加。特别是,通 过将支承筒7的竖立部、杆框29的角部加强,杆框29更稳定,能够防止 骨架的变形。S卩,推压的伸縮杆5的水平方向、即图10的左右方向的强度 增加。
此外,支承筒7具备向加强壁8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加强基部34。图ll 是从左近侧观察图8的基础框架1的侧视图。如图11所示,加强基部34 在支承筒7的竖立部上,从杆框29向外方以垂直方向、即向基础框架l的 背面方向(图11的右方向)突出地形成。通过这样,使支承筒7的竖立部 的直径增加,将支承筒7更坚固地构成,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连结到支 承筒7内的伸縮杆5。加强基部34与上述加强壁8同样,从强度的观点来 看,优选地与支承筒7—体成形。
在图ll的例子中,支承筒7具有加强基部34,此外,该加强基部34 设在支承筒7的铅直方向的整个区域中。进而,支承筒7的直径随着接近 于载置面2而变大,g卩,加强基部34随着朝向下方而使从支承筒7的突出 量变大、使支承筒7较粗地构成。在图11的加强基部34的例子中,其突 出形状形成为平滑的倾斜或曲面状,但突出形状及形成区域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12所示的支承筒7中,在其上方做成了具有相同的直径的 柱状。加强基部34从支承筒7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到载置面2侦ij,向基础框 架1的背面方向突出而形成为台阶状。此外,图12的加强基部34的形状 构成为,随着接近于载置面2侧,加强基部34的直径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在图13所示的支承筒7的例子中,在加强基部34的突出 形状中,其直径大致是一定的,即支承筒7的背面侧在加强基部34以台阶 状突出。在图12及图13中,设置单个台阶状,将该区域作为加强基部34, 台阶状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并且加强基部34的直径也可以是大致一定或 使下方变大的构造。这样,通过使加强基部34向基础框架1的背面方向突
15出,能够不设置向载置面2侧的突出部分而将支承筒7及伸縮杆5加强。 即,伸縮杆5的前后方向(图11 图13的左右方向)的强度变高。
通过在支承筒7中附加上述加强壁8及加强基部34,能够将杆框29 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即前后左右方向强化。被立体地强化的杆框29的 承载性提高,不仅能够支承包主体3或/且搬运者的负荷,除此以外,还能 够有效地发挥步行辅助的作用。此外,由于包100能够稳定地自立,所以 在停止及行走时,倾倒的可能性都显著地降低。
具备载置面2、支承筒7、加强壁8及加强基部34的基础框架1由塑 料或铝等的轻金属将整体一体地成形而制作。因而,各个部位在由塑料或 轻金属成形的工序中被相互连结。该基础框架1能够使加强壁8、加强基部 34、载置面2及支承筒7的各自的连结强度变强。但是,本发明的基础框 架1也可以在将各个部位分别成形后、通过粘接或螺钉固定等的构造将各 部位固定。此外,构成基础框架1的各部件的材质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 是多种,考虑轻量化、强度等而适当地决定。
此外,伸縮杆5及支承筒7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将伸縮杆5插通到支承 筒7的中空内的构造,其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图8 图11的包100 中,对应于方柱状的伸縮杆5将支承筒7做成了方筒状。除此以外,也可 以做成圆柱状及圆筒状的组合。即,伸縮杆5的外周形状优选地与支承筒7 的中空的内周形状相似。插入在支承筒7中的伸縮杆5通过固定螺钉固定 在支承筒7上。但是,伸縮杆5也可以插入粘接固定在支承筒7中、或者 通过不会脱落的嵌合构造连结。通过该构造将伸縮杆5连结到载置面2上 的构造能够将伸缩杆5用很结实的构造固定在载置面2上。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包100作为支承筒7或/且伸縮杆5的加强, 通过在载置面2的上方侧设置加强壁8及加强基部34来实现。因而,加强 壁8及加强基部34的加强部件没有设在载置面2的下方侧,所以并没有指 定固接在载置面2的底面上的脚轮6的安装位置。即,可以将脚轮6固定 到希望的位置上。特别是,通过使加强部件的形成区域为支承筒7彼此之 间,如图10所示,在载置面2的左右方向上能够完全清除壁等的障碍物。 即,在包主体3的载置区域中能够尽量减少空间上的制约,所以搭载的包 主体3的选择范围扩大。进而,由于在载置面2的上面能够自如地设定与
16支承筒7的连结位置,所以能够根据容易把持的手柄4的长度来调节支承 筒7的离开距离,实现支承筒7的理想的定位。
此外,图14A是基础框架1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此外,图14B是 基础框架1的仰视图。如图14所示,在载置面2的底面上,通过塑料或轻 金属一体地成形并设置有纵横地延伸的加强肋板10。该载置面2能够在使 整体变薄的同时通过加强肋板10做成结实的构造。进而,载置面也可以在 纵横设置的加强肋板之间设置将载置面上下贯通的贯通孔而使其更轻。 (包主体的安装方法)
以下说明将包主体3安装到基础框架1上的方法。图9所示的包100 在载置面2的上面、相邻于伸縮杆5而搭载有包主体3。该包100为可拆装 地安装包主体3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将包主体3不可拆装地固定在基础 框架1上。此外,包主体3的大小及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在图9的包主 体3中,将可弯性片缝制而制作。
首先,对基础框架1进行说明。图15是基础框架1的立体图。如图15 所示,伸縮杆5具备导引筒5B、和可出入地插入在该导引筒5B中的拉出 杆5A。进而,详细在后面叙述,但图中的拉出杆5A具备两段的拉出功能, 由上段的拉出杆5Aa和下段的拉出杆5Ab构成。
此外,图15的基础框架1具有在与伸縮杆5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 向(图15的左右方向)上架桥的连结杆11。该连结杆11具有向载置面2 侧、即图15的左近侧方向突出的连结片13。连结杆11设在导引筒5B的 上端,通过塑料或轻金属一体地成形有连结片13。此外,连结片13以向上 方突出的形状成形在与包主体3的对置面上,插入到设在包主体3的插入 部3B (参照图3)中,连结包主体3以使其不会脱离。包主体3的插入部 3B具备在下方开口的连结间隙,在这里插入连结片13并相互连结。
此外,连结片13的成形位置并不限定于连结杆11上。例如也可以设 为伸縮杆5上。例如,图15的另一连结片13b设在构成伸縮杆5的导引筒 5B上。如果是导引筒5B上,则能够縮短从载置面2到连结片13b的距离, 由此,即使在载置的包主体3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包主体3的 底面牢固地面接触在载置面2的上面的状态下,将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 稳定地安装。此外,连结片13、 13b的设置个数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
17果是单个的连结片,则能够将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容易地、或者在短时 间内拆装。或者,如果做成沿上下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连结片13的 形态,则能够对应于各种大小的包主体3,除此以外,在一个包主体3中能
够调节与基础框架1的连结位置。 (实施方式2)
此外,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的连结机构并不限于以上所述。将连结 机构的另一例作为实施方式2在下面进行说明。图16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 带有脚轮的包300的分解立体图。图16的包300与实施方式1的包相比只 有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的连结方法不同,关于其他构造是同样的。因而, 对于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有关实施方式2的包主体3如图16所示,具有沿上下方向开口的插通 带40。从该开口部的下方插入基础框架1侧的手柄4,再使手柄4向上方 移动,即,将伸縮杆5插通到插通带40中。于是,如图17所示,在包主 体3载置在基础框架1的载置面2上的状态下,能够将包主体3与基础框 架1固定。此外,在使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脱离时,通过使包主体3上 升、将插通到插通带40中的伸縮杆5释放来实现。这样,通过做成使基础 框架侧的一部分插通到设在包主体3侧的插通部中的连结形态,能够容易 地拆装包主体3和基础框架1 。
插通带40设在包主体3的最表面侧。插通带40的开口宽度能够进行 各种各样地变更,但至少具有能够插通杆框29的宽度,优选地做成与杆框 29相比具有一些富余的程度。由此,能够将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容易且 稳定地连结。在图16的例子中,在包主体3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面即包主 体3的表背面的至少一面侧,形成有矩形状的插通带40。插通带40从制造 的简单度的观点来看优选地与包主体3 —体地缝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 以做成形成为单独的部件、可拆装地安装到包主体3上的形态。或者,也 可以在插通带40的上下方向的开口中,使上侧总是开口,下侧通过固定工 具等适当地开闭自如。由此,在仅通过包主体3使用时,能够将插通带40 的下侧封闭而作为包主体3的口袋使用。此外,插通带40的材质并没有特 别限定,也可以设为与包主体3相同材质或不同材料来提高设计性。此外, 也可以采用伸縮材料或附加了耐磨损性等功能性的材料。进而,也可以做成通过包主体3的一部分巻绕基础框架1的周围的结
构。例如,在包主体3上设置一对短条片,在将包主体3载置在载置面2 上的状态下,将该短条片巻绕到伸缩杆5或载置面2上。进而,将短条片 的两端彼此连结,将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固定。短条片彼此的连结机构 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按钮、挂钩、钩、搭扣带(magictape)(注 册商标)、带、条、环、扣件等。此外,连结机构既可以是单个,也可以将 各种连结机构组合。
此外,伸縮杆5详细在后面叙述,能够在上下方向的伸縮状态下在规 定的位置停止。基础框架1如图15的箭头所示,在将拉出杆5A相对于导 引筒5B装入取出的之间设有多个停止位置。例如如果将拉出杆5A推下, 则拉出杆5A被收纳到下方的导引筒5B内,在最低的位置停止。图18是 用有关实施方式2的连结机构将包主体3与基础框架1连结的包300,表示 使伸縮杆5进一步下降的状态。如图18所示,在伸縮杆5在最下位置停止 的姿势下,使基础框架1小型化而沿着包主体3收纳。S卩,能够使包100 整体的尺寸与包主体3大致相同,结果,能够将包主体3的提手46挎在肩 膀或手臂上等,将包300整体提起而搬运。g卩,能够将基础框架l与包主 体3 —体地收纳搬运,即使在不使用脚轮6的状态下也能够移动包300。这 在具有台阶的路面等、不易使用脚轮6的环境中、将包300从路面拿起搬 运时是方便的。特别是,如图18所示,通过将包主体3的一对提手46中 的、相邻于伸縮杆5的一侧的提手46从内侧向外侧通到手柄4与连结杆11 之间,提手46能够从下向上巻入手柄4而支承,所以容易稳定地搬运。
进而,伸縮杆5如图8至图9或图11等所示,如果被伸长并提起手柄 4,则从固定在载置面2上的一侧朝向中央弯曲,以使手柄4偏心。如图所 示,在将伸縮杆5固定在载置面2的右侧的情况下,所谓的载置面2的中 央,是指左右方向的中心。图9的包100由于将伸缩杆5固定在载置面2 的右侧,所以如果将伸縮杆5拉起,则使伸縮杆5弯曲,以使手柄4从载 置面2的右侧朝向左侧偏心。换言之,伸縮杆5向使中央部向外侧突出的 方向弯曲,使被拉起的手柄4从载置面2的侧部向接近于中央的方向偏心。 在将伸縮杆5拉起的状态下,手柄4并不一定需要位于载置面2的中央。 这是因为,即使手柄4不完全处于中央,也能够推压手柄4而使包100不拐弯地向前方移动。在图中将固定了伸縮杆5的载置面2的一个端面作为 基准的0点,如果设相反侧的端面为100,则被拉起的手柄4的位置例如是 15 80°/。的位置,优选为20 60%,更优选为20 50%的位置。 (实施方式3)
进而,图19是有关实施方式3的带有脚轮的包400的侧视图,如果将 伸縮杆5伸长而将手柄4拉起,则使伸縮杆5倾斜地固定在载置面2上, 以使手柄4从固定在载置面2上的一侧朝向中央偏心。图19的包400由于 将伸縮杆5固定在载置面2的右侧,所以如果将伸縮杆5拉起,则使伸縮 杆5倾斜,以使手柄4从载置面2的右侧朝向左侧偏心。倾斜的伸縮杆5 也与弯曲的伸缩杆5同样,在将手柄4拉起的状态下,并不一定需要使手 柄4位于载置面2的中央。这是因为,即使手柄4不完全处于中央,也能 够推压手柄4而使包400不拐弯地向前方移动。
进而,虽然没有图示,但包也可以将弯曲的伸縮杆倾斜地固定在载置 面的一侧、将手柄拉起而从载置面的一侧朝向中央偏心。该包使弯曲的曲 率半径变大,并且使倾斜角接近于直角,能够将手柄拉起而接近于载置面 的中央。这是因为,在倾斜和弯曲的两者中,能够使拉起的手柄从载置面 的侧部向中央偏心。
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包,在载置面2的一侧的两端固定有两根伸縮杆5。 这样,将伸縮杆5配置在载置面2的一侧的构造由于能够将包主体3配置 在载置面2的上面的大致整面上,所以具有能够使安装在载置面2上的包 主体3的底面变大的长处。但是,本发明的包并不限定于将伸縮杆配置在 载置面的一侧的两端的构造。也可以将伸縮杆5配置在例如载置面的一侧、 向中央偏心的位置上。
伸縮杆5在收縮状态,换言之在将手柄4推下最多的状态下,手柄4 位于包主体3的上部或上方,被挡块停止。伸縮杆5被收縮,在使手柄4 最低的位置,使从脚轮6的底面到手柄4的上面的距离为约50cm。其中, 在伸縮杆5被收縮而使手柄4处于最低的位置,使从脚轮6的底面到手柄4 的上面的距离优选为30 80cm,更优选为35 70cm。在将伸縮杆5收縮 而使手柄4处于最低的状态下,使包主体3比手柄4低,从而容易抓住手 柄4。伸縮杆5在伸长状态,换言之在将手柄4最高地拉起的状态下,在从脚轮6的底面到手柄4的中心的高度为60 100cm、优选为65 85cm的位 置处,被挡块停止。
伸縮杆5如图15所示,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固定在载置面2上的导 引筒5B、和可出入地插入在该导引筒5B中的两段的拉出杆5A,在上段的 拉出杆5Aa的上端固定有手柄4。此外,在两段的拉出杆5A中,使上段的 拉出杆5Aa比下段的拉出杆5Ab细,将上段的拉出杆5Aa可出入地插通到 下段的拉出杆5Ab中。进而,使伸縮杆5的下段的拉出杆5Ab比导引筒5B 细,以使下段的拉出杆5Ab可出入地插入到导引筒5B中。导引筒5B和拉 出杆5A可以做成粗细不同的金属筒。导引筒与拉出杆也可以将塑料或轻金 属成形为方筒状制作。图中的伸縮杆做成了能够以两段伸缩的构造,但伸 縮杆也可以做成1段的伸縮构造,也可以做成能够以3段以上伸缩的构造。
以上的图所示的包将两根伸縮杆5固定在载置面2的一侧的至少一部 分的区域中,将手柄4连结在两根伸縮杆5的上端。具体而言,位于载置 面2的一侧的两角,或者比两端部靠近中央侧地将两根伸縮杆5固定。
进而,两根伸縮杆5用连结杆11连结导引筒5B的上端。导引筒5B 将下端装入在载置面2的支承筒7中并固定,将上端部分用连结杆11连结。 这样,将导引筒5B的上端用连结杆11连结的构造能够将两根伸縮杆5加 强、更稳定地自立。在连结杆ll与图18所示的下降最多的手柄4之间设 有放入手及包主体3的提手46的插入间隙14。这是为了容易抓住下降的手 柄4。图中的手柄4用塑料或轻金属将整体成形为"- "字状,将两端的弯 折部分连结在拉出杆5A上,并设有插入间隙14。
挡块可以使用能够停止伸縮杆5的伸縮的所有的机构。在图20至图22 中表示挡块的一例。这些图中所示的伸縮杆5做成了能够使两段的拉出杆 5A伸縮的构造,所以在上下具备两个挡块15。第1挡块15A将上段的拉 出杆5Aa和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伸縮停止。第2挡块15B停止下段的拉出 杆5Ab与导引筒5B的伸长。进而,下段的拉出杆5Ab与导引筒5B的收 縮由第1挡块15A停止。
第1挡块15A具备配设在上段的拉出杆5Aa的下端部、朝向下段的 拉出杆5Ab弹性地突出的突出销16;设在下段的拉出杆5Ab上、插入突出 销16的卡止部17;和将突出销16从卡止部17强制地拉拔的第1解除机构
2118。第2挡块15B具备配设在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下端部上、朝向导引 筒5B弹性地突出的突出销36;设在导引筒5B上、插入突出销36的卡止 部37;和将突出销36从卡止部37强制地拉拔的第2解除机构38。
突出销16经由弹性部件19配设在上段的拉出杆5Aa的下端部的内部, 以使其向拉出杆5A的外周方向弹性地突出。突出销36经由弹性部件39 配设在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下端部的内部,以使其向拉出杆5A的外周方 向弹性地突出。这些突出销16、 36被弹性部件19、 39推压,从拉出杆5A 弹性地突出。突出销16、 36配置在拉出杆5A上,以使其相互向相反方向 突出。图中的伸縮杆5使突出销16向内侧、即向对置的伸縮杆5的方向突 出,使突出销36向外侧、即向与对置的伸縮杆5相反的方向突出。
卡止部17、 37是插入突出销16、 36的贯通孔或凹部。图中所示的下 段的拉出杆5Ab和导引筒5B开口有插入突出销16、 36的贯通孔而作为卡 止部17、 37。这样,将卡止部17、 37做成贯通孔的构造使插入在此的突出 销16、 36贯通在贯通孔中而突出,具有能够将伸縮杆5可靠地停止的长处。 这特别在将伸縮杆5代替手杖使用、换言之作为将体重施加在手柄4上的 姿势而支承身体时能够很安全地使用。这是因为,能够有效地防止突出销 16、 36不小心从卡止部17、 37脱离、伸縮杆5被推入。此外,在握持手柄 4将包整体提起时,也具有能够防止伸縮杆5被不小心拉出的长处。这样, 能够将拉出杆5A的位置可靠地固定的挡块15具有在使手柄4成为上升位 置的情况下、或者在成为下降位置的情况下都能够很安全地使用的长处。 但是,卡止部也可以做成插入突出销的前端部的凹部。
设在下段的拉出杆5Ab上的卡止部17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设在在将上 段的拉出杆5Aa拉起最多的状态、拉起到中间的状态、下降最多的状态下 插入突出销16的位置上。在上段的拉出杆5Aa被拉起最多的状态下,突出 销16被插入到最上方的卡止部17中,在上段的拉出杆5Aa下降最多的状 态下,突出销16被插入到最下方的卡止部17中,进而,在上段的拉出杆 5Aa被拉起到中间的状态下,突出销16被插入到中间的卡止部17中,上 段的拉出杆5Aa的伸縮被停止。这样,在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中间设有卡 止部17的伸縮杆5具有能够分多个阶段将上段的拉出杆5Aa伸縮的长处。 但是,上段的拉出杆并不一定需要做成能够在中间位置停止的构造,也可
22以仅停止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进而,上段的拉出杆也可以在下段的拉 出杆的中间设置多个卡止部、将拉起到中间的上段的拉出杆在多个拉起位 置上停止。该伸縮杆可以使手柄的位置一点一点地上下移动来选择适当的 位置。
设在导引筒5B上的卡止部37设在在将下段的拉出杆5Ab拉起最多的 状态下插入突出销36的位置上。在下段的拉出杆5Ab被拉起最多的状态下, 突出销36被插入到卡止部37中,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伸长被停止。进而, 导引筒5B如图21所示,设有在将上段的拉出杆5Aa和下段的拉出杆5Ab 下降最多的状态下插入突出销16的卡止部30。卡止部30设在插入贯通处 于下降位置的下段的拉出杆5Ab的最下方的卡止部17的突出销16的位置 上。即,该伸縮杆5在使上段的拉出杆5Aa和下段的拉出杆5Ab下降最多 的状态下,将突出销16插入到下段的拉出杆5Ab的卡止部17和导引筒5B 的内侧的卡止部30中,使伸縮杆5在收縮最多的状态下停止。这样,突出 销36被插入到设在导引筒5B的外侧的卡止部37中,下段的拉出杆5Ab 的伸长被停止,突出销16被插入到设在导引筒5B的内侧的卡止部30中, 下段的拉出杆5Ab的收缩被停止。
第1解除机构18如图22所示,具备设在手柄4上的按钮20;连结 在该按钮20上、在按钮20作用下上下移动的驱动杆21;和被驱动杆21 的下端推压、向强制地拉入突出销16的方向转动的转动片22。
按钮20配设在手柄4的上面的中央部分上,以使其能够上下移动。按 钮20经由弹性体23连结在手柄4的下面,经由该弹性体23被弹性地推出。 该按钮20在下面连结着驱动杆21,如果用手指使按钮20上下移动,则上 下驱动驱动杆21。
驱动杆21配设在手柄4和上段的拉出杆5Aa的内部,通过按钮20被 上下驱动而使转动片22转动。图22所示的驱动杆21具备连结在手柄4 的下面的水平杆21A;和插通在上段的拉出杆5Aa中的垂直杆21B。水平 杆21A的两端位于垂直杆21B的上端的上方,如果水平杆21A被向下方推 压,则将垂直杆21B向下方推下。垂直杆21B将上端插通到在上段的拉出 杆5Aa内上下移动的插入帽24中,能够使垂直杆21B在上段的拉出杆5Aa 内正确地上下移动。但是,水平杆的两端也可以连结在垂直杆的上端上。例如,驱动杆也可以做成弯折为"3 "字状的1根杆。驱动杆21的下端被 延长到上段的拉出杆5Aa的下端。
转动片22配设在上段的拉出杆5Aa的下端部,被驱动杆21的下端推 压而向强制地拉入突出销16的方向转动。图示的上段的拉出杆5Aa在下端 上连结有导引帽25,在该导引帽25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片22,以使其能够 在垂直面内转动。该导引帽25在插入于上段的拉出杆5Aa中的连结筒部 26上开口有插通驱动杆21的插通孔26A,以便能够正确地将驱动杆21的 下端部上下移动。转动片22将整体的形状弯折为L字状,将一端经由旋转 轴27连结在导引帽25上,并且在另一端的两侧设有朝向突出销15突出的 销22。该转动片22在被驱动杆21推压而转动时,使销22A的前端抵接在 设在突出销16的两侧的突出部16A上,通过转动的销22A推压突出销16, 强制地使其后退。如果驱动杆21的推压被解除,则突出销16不再被转动 片22的销22A推压,被弹性部件19 (图20)弹性地推出,而使转动片22 转动到原来的姿势。
以上的第1解除机构18如果按钮20被推压则驱动杆21被推下,使配 设在驱动杆21的下端的转动片22转动。转动的转动片22通过销22A的前 端使突出销16向拉拔的方向移动,将突出销16从卡止部17拔出。在此状 态下,第1挡块15A被解除,上段的拉出杆5Aa成为能够在下段的拉出杆 5Ab的内部上下移动的状态。如果松开按钮20,则突出销16被弹性部件 19推压,成为能够朝向下段的拉出杆5Ab突出的状态。
第1挡块15A推压设手柄4上的第1解除机构18的按钮20,将突出 销16强制地拉入而解除卡止状态。在此状态下,将上段的拉出杆5Aa拉起 或使其下降。突出销16被拉起的上段的拉出杆5Aa在下段的拉出杆5Ab 的内部上下移动。在离开按钮20后,如果将手柄4调节到规定的高度,则 突出销16被导引到卡止部17中,上段的拉出杆5Aa的伸縮被停止,手柄 4的上升和下降被停止。
第2解除机构38具备设在上段的拉出杆5Aa的下端上的插入杆31; 和被该插入杆31的下端推压、向将突出销36强制地拉入的方向转动的转 动片32。
插入杆31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固定于上段的拉出杆5Aa的下端的导引
24帽25的下面。该插入杆31被插入到固定于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下端部的 导引帽35的插通孔35A中,通过下端推压转动片32的上面,使转动片32 转动。
转动片32配设在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下端部上,被插入杆31的下端 推压而向将突出销36强制地拉入的方向转动。图示的下段的拉出杆5Ab 在下端上连结有导引帽35,在该导引帽35的内部安装有转动片32,以使 其能够在垂直面内转动。该导引帽35在上面开口有插通孔35A,以便能够 插入插入杆31。转动片32将整体的形状弯折为L字状,将一端经由旋转 轴33连结在导引帽35上,并且在另一端的两侧设有朝向突出销36突出的 销32A。该转动片32在受插入杆31推压而转动时,使销32A的前端抵接 在设于突出销36的两侧的突出部36A上,通过转动的销32A推压突出销 36而强制地使其后退。如果插入杆31的推压被解除,则突出销36不再被 转动片32的销32A推压,通过弹性部件39被弹性地推出,使转动片32 转动到原来的姿势。
以上的第2解除机构38如果上段的拉出杆5Aa被推入到下段的拉出杆 5Ab的最深部,则插入杆31被插入到导引帽35的插通孔35A中,使配设 在下段的拉出杆5Ab的下端的转动片32转动。转动的转动片32通过销32A 的前端使突出销36向拔出的方向移动,将突出销36从卡止部37拔出。在 此状态下,第2挡块15B被解除,下段的拉出杆5Ab成为能够在导引筒5B 的内部上下移动的状态。此时,第1挡块15A的突出销16插通在设于下段 的拉出杆5Ab的最下方的卡止部17中,插入杆31被保持为插入到导引帽 35的插通孔35A中的状态。因此,突出销36保持为被转动片32向拔出方 向移动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上段的拉出杆5Aa和下段的拉出杆5Ab以收 縮状态连结,上段的拉出杆5Aa和下段的拉出杆5Ab在一体地连结的状态 下在导引筒5B的内部上下移动。
进而,如果将一体地连结的上段的拉出杆5Aa和下段的拉出杆5Ab最 深地插入到导引筒5B中,则第1挡块15A的突出销16被插入到设于导引 筒5B的内侧的卡止部30中。在此状态下,伸縮杆5的收縮被停止,手柄 4在下降最多的状态下停止。在将该突出销16与卡止部30的卡止状态解除 时,推压第1解除机构18的按钮20将突出销16从卡止部30拔出。在此
25状态下,下段的拉出杆5Ab成为能够在导引筒5B的内部上下移动的状态。 进而,在将下段的拉出杆5Ab的拉出停止时,按下第1解除机构18 的按钮20,将突出销16强制地拉入,将第1挡块15A解除,并将上段的 拉出杆5Aa从下段的拉出杆5Ab拉出。此时,插入杆31被从导引帽35的 插通孔35A拉出,突出销36在弹性部件39的作用下成为突出的状态。在 此状态下,下段的拉出杆5Ab被拉出,突出销36被插入到设在导引筒5B 的上端部的卡止部37中,下段的拉出杆5Ab的拉出被停止。
以上构造的挡块15能够将拉出杆5A以两段伸縮的伸縮杆5停止在被 确定的位置上。但是,本发明的包并不将挡块指定为以上的构造。在挡块 中可以做成能够将伸縮杆在规定的位置停止的所有的机构。 (实施方式4)
此外,带有脚轮的包的载置台102在载置板9上设有向下面突出的加 强肋板。加强肋板一体地成形设置有在载置板9的下面横向延伸、并且向 下方突出的横加强肋板112A。进而,该横加强肋板112A使位于支承筒7 的下方的区域向下方突出而做成加强突出部108。该加强突出部108将基础 框架1的构造更牢固地加强。将具备加强突出部108的带有脚轮的包500 作为实施方式4,以下记述其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 至3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为了 醒目地显示有关实施方式4的部件的特征,有省略其他部件的图示的情况。
图23是有关实施方式4的带有脚轮的包500的部分放大立体图,表示 从包500的背面侧观测的基础框架1的立体图。此外,图24、图25是从底 面侧观察带有脚轮的包500的立体图,即,表示图23的载置面2的背侧的 部分放大图。特别是,图24表示底面2A的从后方侧的立体图,此外,图 25表示底面2A的从前方侧的立体图。并且,在图25中,脚轮用虚线表示, 进而,在图24中省略了脚轮的图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关方向的称 呼如下进行定义。即,以连结支承筒7的载置板9的角部为基准,分别将 长方形状的载置板9的短边侧称作x轴方向,将载置板9的长边侧称作y 轴方向,将支承筒7的轴向、与载置板9的法线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称作z 轴方向(图23中的上方向)。此外,将载置板9的长边称作纵,将短边称 作横。实施方式4的带有脚轮的包500与实施方式1同样,由包主体3、和能 够搬运该包主体3的基础框架1构成。基础框架1如图23所示,具有可拆 装地载置包主体3的载置台102。载置台102具有平板状的载置板9,以从 该载置板9的一侧的两端向大致上方延伸的姿势连结有支承筒7。此外,将 载置板9的上面作为载置面2,能够将包主体3接触在该载置面2上进行载 置。载置板9还具备与载置面2对置的底面2A、和处于载置板9的外周的 侧面2B。
图23的载置台102在载置板9的外周部、在底面侧设有加强肋板。设 在该载置板9上的加强肋板向载置板9的下方突出地设置,而不向比载置 面2靠上方突出,以使其与载置面2大致垂直。由此,载置板9的加强肋 板不会突出到载置面上,能够较大地确保包主体3的载置区域。此外,使 整体形状为长方形的载置板9的周围的加强肋板具有与载置板9的短边平 行地设置的横加强肋板112A、和与载置板9的长边平行地设置的纵加强肋 板122。
横加强肋板112A具有使下缘部进一步向下方突出的加强突出部108 (图23的网格阴影部)。加强突出部108 —体地成形设置在横加强肋板 112A上。此外,加强突出部108设置为,使其位于载置板9与支承筒7的 连结部的下方。图23的加强突出部108向下方突出,以使其位于载置板9 与支承筒7的连结部,与横加强肋板112A—体地成形。更具体地讲,加强 突出部108沿着支承筒7与载置面2接合的接合面103 (图23中的单点划 线部)的边缘而设置。此外,加强突出部108以与接合面103大致正交的 姿势配置。该加强突出部108使横加强肋板112A的垂直面内的弯曲强度提 高,并且提高载置板9的弯曲强度,将固定于上面的支承筒7牢固地固定, 以使其在垂直面内不会倾斜移动。在图23的例子中,将加强突出部108做 成设在横加强肋板112A的一部分上的形态,具体而言,仅限定配置在支承 筒7与载置面2的连结部上。由此,具备加强突出部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 成为在载置板9与支承筒7的连结区域周边比其他区域更向下方突出的构 造,能够集中地加强载置板9与支承筒7的连结部。此外,加强突出部108 如果使其横向的全长变长,则能够进一步提高载置台102的强度,另一方 面,如果使加强突出部108的横向的全长变短,则能够实现载置台102整体的轻量化。加强突出部108可以使横加强肋板的长度方向的全长为3cm 10cm,优选为5cm 8cm。如果橫向(x轴方向)上的加强突出部108的全 长是上述范围,则能够同时实现载置台102的强度和轻量。此外,加强突 出部也可以不仅设在横加强肋板上,还可以设在纵加强肋板上。设在纵加 强肋板上的加强突出部也设在支承筒的下方,将连结支承筒的载置板加强。 加强突出部108的外面与载置板9的侧面2B及横加强肋板112A的外 面不设置台阶而做成大致相同的面。通过从侧面2B使横加强肋板112A及 加强突出部108为相同的面,具有加强突出部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不会 向载置板9的长度方向伸出而能够将基础框架1加强。此外,在装饰性方 面也良好。并且,能够得到在实施方式1至3、或者其他实施方式的基础框 架的载置板9中随时附加加强突出部108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而将基础 框架1加强。
载置台102优选地将载置板9、横加强肋板112A和加强突出部108的 整体用塑料等相同的部件一体地成形。这是因为,通过将构成载置台102 的各部件作为同一部件一体地成形载置台102,能够提高基础框架1的强 度,并且能够减少整体的部件数而简单地制造。加强突出部108成形为在 从载置面2接近于支承筒7的竖立部的区域中、使横加强肋板112A的向下 方的突出量变大的形状,设在载置面2与支承筒7的连结部上。进而,图 23的加强突出部108在支承筒7与载置面2的接合面103的外周、并且从 侧面2B的俯视图中,在载置面2与支承筒7的竖起部以大致直角接合的接 合点D的下方,使突出量变得最大。该构造通过具有加强突出部108的横 加强肋板112A能够最有效地加强载置板9与支承筒7的连结部。
此外,具有加强突出部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也可以做成在载置面2 上以容易作用有应力的支承筒7的竖起部为中心、使横加强肋板112A的突 出量H较大,在其他区域中使横加强肋板112A的突出量H较小的形状。 即,如图24所示,优选地在载置面2与支承筒7的接合区域120中,加强 突出部108的突出量m最大。例如在图23的例子中,在从侧面2B的俯视 图中,做成了以将载置面2与支承筒7的竖起部以大致直角接合的接合点 D为基准而隆起、以使从该接合点D向底面2A侧引下的垂线S与加强突 出部108的曲线的顶点T大致一致的形状。B卩,在支承筒7与载置面2接
28合的接合面103的外周、与载置面2构成大致直角的支承筒7的竖起部中, 使横加强肋板112A的上下的高度为最大。此外,加强突出部108的突出量 优选地相比载置台102的角部,靠接合点D侧较大。由此,能够使应力容 易集中的区域的载置台102的壁厚变大而有效地加强。但是,隆起的顶点T 并不一定需要与垂线S上一致,即使有一些变位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加强效 果。
通过这样在横加强肋板112A上设置加强突出部108,能够使基础框架 1的构造变得更牢固。理由如下。如果向支承筒7的下方方向施加推压力或 使支承筒7倾斜移动的力,则在载置板9上作用弯曲应力。具有加强突出 部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从下面加强基础框架1而提高弯曲强度,防止基 础框架1的变形及损坏。特别是,通过在支承筒7的竖起部的附近设置加 强突出部108,将应力容易集中的连结部1有效地加强。因而,该构造还能 够提高对瞬间作用在支承筒7上的很大的冲击的耐冲击性。
此外,除了具备加强突出部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带来的从底面2A 侧的加强以外,还同时设有实施方式1至3中记载的加强壁8及加强基部 34 (参照图8)。由此,能够做成从下、横、纵的3个方向立体地加强载置 面2与支承筒7之间的接合区域120的构造,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基础 框架1的骨架的强度。
此外,加强突出部108优选地做成使中央部较高而朝向其两侧逐渐变 低的形状。这是因为能够提高基于加强突出部108的弯曲强度,而提高耐 冲击性。此外,通过加强突出部108,使从载置面2到加强突出部108的下 端的突出量H越大,越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框架1的强度。但是,如果使 具有加强突出部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的向下方的突出量H过大,则在 带有脚轮的包500的使用时,有可能加强突出部108与脚轮6接触而妨碍 脚轮6的顺利的动作。为了避免该不良状况,限制加强突出部108的高度, 以使脚轮6不会接触。
具体而言,图26表示有关实施例4的带有脚轮的包500的部分后视图, 此外,图27表示部分侧视图。加强突出部108的下端如图26、图27所示, 在摆头脚轮6的转动区域内位于比车轮114的上端靠上方。更优选的是, 在脚轮6的转动区域中,限制加强突出部108的突出量m,以在加强突出部108的底面109与车轮114的最上面之间设置间隙d。由此,载荷沿包的 重力方向作用等,载置台102向下方下沉,并且,即使在车轮114的上端 与加强突出部108的下端的间隔变窄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加强突出部108 与脚轮6的接触。即,总是能够维持顺利的脚轮6的摆头运动。间隙d只 要通过脚轮6的固定部、旋转轴、磁轭的材质及游隙设定为适当值就可以, 在不载置包主体且使包自立的状态下为约2mm。但是,该间隙d可以设为 lmm 4mm,优选为lmm 3mm。
此外,加强突出部108只要是不接触在脚轮6上的形状就可以,并没 有特别限定,除了弧状以外,还可以是长方形或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的矩 形状、或者半圆状、凸状等各种形状。进而,如图27的虚线所示,也可以 做成以不接触到地面的程度向下方突出而增大加强突出部108的主面积, 并仅将通过摆头式的脚轮6的转动而接触的区域做成切口的形状。在实施 方式4中,如图27所示,在加强突出部108的横向(x轴方向)上,在接 合区域120的下方区域中使加强突出部108的突出量m变大,使具备加强 突出部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的向下方的整体的突出量H变大。此外, 随着朝向加强突出部108的两端而使突出量m变小,使加强突出部108为 圆弧状。并且,在具备支承筒7的载置台102的角部,做成减小加强突出 部108的向下方的突出量m、脚轮6的车轮114能够横跨加强突出部108 的底面109上而转动的构造。即,在脚轮6的安装部位,具备加强突出部 108的横加强肋板112A不与脚轮6接触,所以不会给脚轮6的动作带来障 碍。即,通过将加强突出部108做成独特的形状,以使接合区域120中的 横加强肋板112A的突出量H比连结有脚轮6的载置台102的角部的横加 强肋板112A的突出量H大,由此,能够在维持脚轮6的自如的转动的同 时,充分地获得加强面积。
此外,横加强肋板112A的配置数量也可以设为一个,但从强度的观点 来看优选地具备多个。如图24、图25所示,也可以与设在载置板9的周围 的横加强肋板112A另外地进一步在载置板9的内侧设置横加强肋板112B。 该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与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平行,并且配置在底 面2A的中央附近。此夕卜,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与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 同样,优选地位于载置板9与支承筒7的连结部的下方。在图中的例子中,
30将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与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设置在底面上,以使 其沿着载置板9与支承筒7的连结部的边缘。并且,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 与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大致平行地设置,以使其夹着安装在载置面2 的角部的脚轮6。通过在位于支承筒7的下方的底面2A上设置周围的横加 强肋板112A和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从而能够从底面侧牢固地加强载 置板9与支承筒7的连结部。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对于支承筒7的水 平方向的倾斜运动的载置板9的弯曲强度。此外,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 和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既可以使其形状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在图中 的例子中,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和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为相同形状。 如果使加强肋板112A、 112B的形状相同,则使成形变得容易,制造工序 变得简单。或者,也可以将多个加强肋板112A、 112B的形状做成不同的 形状,例如在配置在不妨碍脚轮6的转动的区域的横加强肋板中,尽量使 其外形变大等,也可以在配置场所变更大小及形状。或者,也可以减小加 强肋板的外形而使包的总重量轻量化。
此外,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由一个部件构成。内侧的横加强肋板 112B与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同样,也可以采用具有相对于构成载置台 102的部件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形状的加强突出部108的形状。例如,也可以 做成将加强突出部108 —体地成形在已经配设的加强肋板10上的形态。在 图中的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中,为了方便,将比加强肋板10的壁更向 下方(接近于地面的方向)突出的区域(网格阴影部)称作加强突出部108。
此外,在载置板9的底面2A侧,相互交叉地设有加强肋板10。载置 台102如图24、图25所示,在底面2A的四角上,具有被正交的加强肋板 10和纵加强肋板122包围四方的角部的加强肋板110。并且,支承筒7如 图24所示,设在被角部的加强肋板110包围的底面2A的相反侧、载置板 9的载置面2上。进而,如图25所示,将脚轮6固定在由角部的加强肋板 IIO划分的划分部中。即,脚轮6与支承筒7经由载置板9上下地配置在角 部的加强肋板110的划分部中。此外,将具备加强突出部108的两列横加 强肋板112A、 112B与角部的加强肋板110接触地设置,能够使角部的加 强肋板110与底面2A的连结变得牢固。结果,能够从底面侧有效地加强支 承筒7和载置板9。进而,载置台102在支承筒7的连结部上相互平行地设有两列横加强 肋板,即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和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在该两列横 加强肋板112A、 112B之间、载置板9的下面, 一体地成形设置有两列底 面加强肋板208,以使其向下突出。图24、图25的载置台设有两列底面加 强肋板208,但该底面加强肋板208可以做成1歹U,此外也可以做成3列以 上。进而,图24、图25的基础框架的载置台在两列横加强肋板112A、 112B 之间、在支承筒7的下方设置连结肋板IIOA,在该连结肋板110A上连结 底面加强肋板208。该载置台将两列加强肋板112A、 112B、连结肋板110A 和底面加强肋板208通过塑料一体地成形而设置。
具体而言,连结肋板110A是角部的加强肋板110的一部分,沿着支承 筒7与载置板9的连结部的边缘与底面2A —体地成形。连结肋板110A的 两端与两列横加强肋板112A、 112B大致正交地连结,S卩,连结肋板110A 平行于载置板9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底面加强肋板208将底面加强肋板208 的一端连结在连结肋板110A上,与载置板9及连结肋板110A —体地成形。 此外,图中的载置台102以均等的间隔设置有两列底面加强肋板208。进而, 底面加强肋板208以与横加强肋板112A、 112B平行的姿势配置。底面加 强肋板208的长度并没有特别限定,约为4cm。但是,该底面加强肋板208 的长度如果是3cm 5cm,则能够取得制造的容易度、强度、轻量化的平衡, 是优选的。图24、图25的底面加强肋板208将一端连结在连结肋板110A 上而设置,但也可以做成在底面加强肋板208的两端设置连结肋板(未图 示)而连结在其上的构造。底面加强肋板208的配置个数既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而通过设为多个,能够牢固地使支承筒7和载置台102稳 定,是优选的。通过底面加强肋板208的附设,能够提高载置面2的横向 的耐冲击性和弯曲强度。特别是,通过配置在支承筒7的下方侧,能够缓 和在支承筒7与载置板9的连接区域中容易产生的应力,能够支持更大的 载荷,是优选的。使图中的底面加强肋板208比横加强肋板112A、 112B 低,使其宽度比横加强肋板宽,从而提高了强度。但是,该底面加强肋板 208可以使其高度与横加强肋板112A、 112B的高度大致相同。进而,使该 底面加强肋板208较高,而能够提高加强效果,并作为不接触到脚轮6的 高度,能够避免与脚轮6的接触。或者,也可以与横加强肋板112A、 112B同样,做成使除了脚轮6的车轮转动的区域以外的部分较高并向外方突出 的形状,使上下宽度变大而提高加强效果。
通过这样设置横加强肋板112A、 112B及底面加强肋板208,能够从多 方向加强接合区域120,结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框架的强度。具体而言, 横加强肋板112A、 112B及底面加强肋板208为以多列大致平行地配置的 构造,在作为支承筒7与载置面2的接合区域120的载置台102的角部, 能够使其骨架较密而变得结实。除此以外,通过将横加强肋板112A、 112B 及底面加强肋板208的多列离开设置的构造,能够加强基础框架并实现基 础框架整体的轻量化。横加强肋板112A、 112B的厚度为3mm。但是,该 厚度可以设为2mm 4mm。此外,底面加强肋板208的厚度为约5mm。但 是,该底面加强肋板208的厚度可以设为3mm 10mm。如果横加强肋板 112A、 112B及底面加强肋板208过薄,则强度有可能降低,此夕卜,如果过 厚,则部件的成本及基础框架的总重量有可能增大。
包500可以使矩形状的载置板9的尺寸为多种。例如图28、图29、图 30是分别表示各种尺寸的载置板200a、200b、200c的载置台102的仰视图。 此外,在这些仰视图中,对于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及内侧的横加强肋板 112B的加强突出部108、和底面加强肋板208施加网格阴影而明确地表示。 此外,在图28 图30的例子中,表示3种尺寸的载置面,在这3种中,长 度方向(y轴方向)的边的长度相等,只有横向(x轴方向)的边的长度不 同。即,在图28中,横向的边较短,在图29、图30中逐渐变大。具体而 言,长度方向X横向的边的长度在图28中是261mmX150mm,在图29中 是261mmX180mm,在图30中是261mmX210mm。但是,载置面的形状 并不限于上述尺寸,当然能够设为比记载的尺寸宽度宽或宽度窄并可拆装 地载置各种包。
此夕卜,如图28 图30所示,载置台102在底面2A的短边的两端、在 载置板9的角部,使加强肋板为四方形而具备角部的加强肋板110。角部的 加强肋板110具有在载置板9的短边的一端、沿着载置板9与支承筒7的 连结区域的边缘使加强肋板10为四方而设置的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 和设在短边的另一端的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B。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 111B由横向的横加强肋板112A、 112B和纵向的纵加强肋板122及加强肋
33板10设置为四方形。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能够从底面侧加强载置板 9与支承筒7的连结。进而,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和内侧的横加强肋板 112B夹着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的外面大致平行地配置。通过在平行 的两列横加强肋板112A、 112B之间配设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能够 将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A进一步加强而在底面侧进一步加强载置板9与 支承筒7的连结区域。
进而,图31是载置台102的仰视图,表示底面2A的部分放大图。前 方的脚轮6的固定位置为底面2A的长边的两端,优选地使脚轮彼此最大限 度地离开。这是因为,由此包500不会倾倒而能够稳定地自立。
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的一端侧覆盖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的侧 面,另一端侧构成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B。因而,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 111A位于向内侧(图31的右侧)仅错开横加强肋板112A的厚度w的位 置。位于载置台102的角上的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和前方角部的加 强肋板111B的配置位置在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发生偏差。内侧的横加 强肋板112B对应于该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与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 111B的配置的偏差而倾斜地设置。内侧的横加强肋板112B如图31所示, 其一端覆盖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的侧面而接触,随着朝向图31的下 方而向左侧倾斜,另一端部构成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B的1边,并连结 在纵加强肋板122上。此外,在图31的例子中,在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 与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B之间没有设置长度方向的加强肋板10,使载 置台102的总重量变轻。
另一方面,图32的载置台102除了图31的载置台102的构造以外, 还具有与连结肋板110A平行地定位的架桥肋板118。架桥肋板118设在后 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与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B之间,与底面2A — 体地成形。此外,架桥肋板118相对于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和内侧的横 加强肋板112B大致正交,并且将这些横加强肋板112A、 112B架桥。使架 桥肋板118的两端分别连结在周围的横加强肋板112A及内侧的横加强肋板 112B上,能够提高横加强肋板112A、 112B与底面2A的连结强度。内侧 的横加强肋板112B也可以与该架桥肋板118交叉。图32的内侧的横加强 肋板112B使一端接触在后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A的侧面上,将从其一端到架桥肋板118做成直线状,正交于架桥肋板118而连结。进而,内侧的 横加强肋板112B从与该架桥肋板118的连结区域随着朝向另一端而向左侧 弯曲,构成前方角部的加强肋板111B的1边且与纵加强肋板122连结。
此外,作为构成载置台102的各部件的、载置板9、加强肋板IO、加 强突出部108、横加强肋板112A、 112B、底面加强肋板208、架桥肋板118 等的部件也可以分别做成单独的部件而相互连结。或者可以将至少两个以 上的部件用塑料一体地成形而提高强度。不过,也可以代替塑料而用铝等 的轻金属一体地成形来提高强度。
此外,固定在角部的加强肋板110上的脚轮的连结方法并没有特别限 定。在图25的例子中,角部的加强肋板110使底面2A为最低面并具备向 一方开口的凹部。并且,用平板状的脚轮基台115 (参照图26)封闭该凹 部上而连结。具体而言,角部的加强肋板110如图25所示,在其四角上具 有孔缘113。并且,脚轮基台115是与角部的加强肋板110的矩形状大致相 同形状的板面,在覆盖角部的加强肋板110的凹部上时,与孔缘113的配 置位置大致重叠的位置上具有贯通孔。该脚轮基台115在覆盖角部的加强 肋板110的状态下,经由贯通孔将螺钉等的连结部件嵌入到孔缘(求7) 113上,将脚轮基台115固定在载置台102上。进而,将脚轮6连结在脚轮 基台115上,或者通过预先将脚轮6连结在脚轮基台115上,能够经由脚 轮基台115将脚轮6连结在载置台102的底面2A侧。
这样,通过做成在载置板9的底部侧设置加强突出部、或具备该加强 突出部的横加强肋板、或底面加强肋板、架桥肋板等的加强部件、以使其 沿着侧面2B、或者填埋本来具备的加强肋板构造的间隙的构造,能够不限 制包主体的载置空间、支承筒等位于比载置面2靠上方的部件的配置位置 而提高载置台102的强度。此外,在载置板9上,在固定有支承筒7的长 边侧设有加强壁或加强基部。此外,通过使支承筒7或加强壁、加强基部 等固定在载置板9的上侧的部件集合配置在载置板9的一侧,能够不在载 置面2的另一边上设置阻隔壁,在较大地确保包主体3的载置区域的同时 将载置台102加强。这样,通过在载置板9的上下还将支承筒7的周围集 中地加强的构造,能够使带有脚轮的包稳定地自立。进而,由于能够将伸 縮杆配置在载置面2的两端,所以能够充分地获得伸縮杆的离开距离而使把持区域变长。由此,容易握住手柄而能够容易地控制包的移动方向。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有脚轮的包及构成它的基础框架能够优选地在包、手推车 等的运输车、步行器等中使用。
根据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各种变更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明了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已说明的特定的实 施方式,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概念的,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由权利要求书定义的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和修改包含在本发明
的范围内。本申请基于2008年1月28日在日本提出的申请第2008-016419 号、和2008年10月9日在日本提出的申请第2008-262968号并主张其优 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具备包主体;和基础框架,能够搬运该包主体;其中,上述基础框架具有载置台,在上面具有可拆装地搭载上述包主体的载置面;摆头脚轮,固定在与该载置台的载置面对置的底面上,使该基础框架向自由的方向行走;中空状的支承筒,自立地连结在上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一侧,并且向上方侧大致垂直地突出;伸缩杆,自立地连结在该支承筒上,并且伸缩自如,在一端设有手柄;和挡块,使该伸缩杆停止在伸长位置;上述基础框架在上述载置面的一侧具备两根支承筒,将两根伸缩杆连结在两根支承筒上,将手柄连结在两根伸缩杆的上端;上述载置台具有以上面为载置面的平板状的载置板;连结着上述支承筒,以使其从该载置板的一侧向大致上方延伸;上述载置台在包括载置面的水平面内,与载置板一体地成形设置有沿作为正交于上述手柄的方向的横向延伸、并且向载置板的下面突出的横加强肋板;该横加强肋板使位于支承筒的下方的区域向下方突出而作为加强突出部,将该加强突出部与横加强肋板一体地成形设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縮杆在将上述手柄拉起的姿势中,向从上述载置面的一侧朝向中央偏心的方向弯曲。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縮杆在将上述手柄拉起的姿势中,从上述载置面的一侧朝向中 央倾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连结着上述支承筒,以使其从上述载置板的一侧的两端部向大致上方延伸。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置板在上述载置板的周围和内侧相互平行地设有具有加强突出部的两列横加强肋板,并位于载置板与支承筒的连结部的下方设置。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置台在两列横加强肋板之间、载置板的下面一体地成形设置有1列或多列底面加强肋板,以使其向下突出。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列横加强肋板是内侧的横加强肋板和周围的横加强肋板。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加强肋板从上述载置面到接近于支承筒的竖起部的区域中,成形为使横加强肋板的向下方的突出量变大的形状来设置加强突出部。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突出部设在上述载置面与上述支承筒的连结部的下方,并且在支承筒与载置面的接合面的外周、并且从侧面的俯视中,在载置面与支 承筒的竖起部以大致直角接合的接合点的下方,使突出量最大。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突出部的下端在摆头脚轮的转动区域内位于车轮上端的上方。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载置面到上述支承筒的竖起部中,具备将上述支承筒与上述 载置面连结的加强壁,该加强壁处于与上述手柄平行的面内,并配置在上 述载置面的侧缘上。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壁设在上述两个支承筒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筒具有向上述加强壁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加强基部。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脚轮位于上述支承筒的大致铅直方向。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筒设在上述载置面的角部。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主体具有沿上述伸縮杆的伸縮方向开口,并且能够插通该伸縮杆的插通带;通过将上述伸縮杆插通到该插通带中,将包主体相对于基础框架能够 拆装地构成。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伸縮杆伸长而被挡块停止的状态下,从上述脚轮的底面到上述手柄的高度是60 100cm。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杆具备以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固定在载置面上的导引筒和能够出入地插入到该导引筒中的拉出杆,在上述拉出杆的上端固定有手柄。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两根导引筒的上端用连结杆连结。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杆在与包主体的对置面上具有向上方突出的连结片,在包主体上设有插通该连结片而连结到连结杆上的插入部,将连结片装入到插入 部中,将包主体连结在连结杆上。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脚轮的包,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杆在与包主体的对置面上具有向上方突出的连结片,在包主体上设有插通该连结片而连结到伸縮杆上的插入部,将连结片装入到插入 部中,将包主体连结在伸缩杆上。
22、 一种基础框架,能够搬运包主体,其特征在于,具备载置台,在上面具有能够拆装地搭载上述包主体的载置面;摆头脚轮,固定在与该载置台的载置面对置的底面上,使该基础框架 向自由的方向行走;中空状的支承筒,自立地连结在上述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一侧,并且向 上方侧大致垂直地突出;伸縮杆,自立地连结在该支承筒上,并且伸缩自如,在一端设有手柄;和挡块,使该伸縮杆停止在伸长位置; 其中,上述基础框架在上述载置面的一侧具备两根支承筒,将两根伸縮杆连 结在两根支承筒上,将手柄连结在两根伸縮杆的上端; 上述载置台具有以上面为载置面的平板状的载置板; 连结着上述支承筒,以使其从该载置板的一侧向大致上方延伸;上述载置台在包括载置面的水平面内,与载置板一体地成形设置有沿 作为正交于上述手柄的方向的横向延伸、并且向载置板的下面突出的横加强肋板;横加强肋板使位于支承筒的下方的区域向下方突出而作为加强突出 部,将该加强突出部与橫加强肋板一体地成形设置。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縮杆在将上述手柄拉起的姿势中,向从上述载置面的一侧朝向中央偏心的方向弯曲。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縮杆在将上述手柄拉起的姿势中,从上述载置面的一侧朝向中央倾斜。
25、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连结着上述支承筒,以使其从上述载置板的一侧的两端部向上方延伸,上述载置板在上述载置板的周围和内侧相互平行地设有具有加强突出部的 两列横加强肋板,并位于载置板与支承筒的连结部的下方设置。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置台在两列横加强肋板之间、载置板的下面一体地成形设置有1列或多列底面加强肋板,以使其向下突出。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列横加强肋板是内侧的横加强肋板和周围的横加强肋板。
28、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带有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加强肋板从上述载置面到接近于支承筒的竖起部的区域中,成形为使横加强肋板的向下方的突出量变大的形状来设置加强突出部。6
29、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突出部设在上述载置面与上述支承筒的连结部的下方,并且在支承筒与载置面的接合面的外周、并且从侧面的俯视中,在载置面与支 承筒的竖起部以大致直角接合的接合点的下方,使突出量最大。
30、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础框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突出部的下端在摆头脚轮的转动区域内位于车轮上端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有脚轮的包以及用于该包的基础框架,该包的基础框架具备载置台,在上面具有可拆装地搭载包主体的载置面;摆头脚轮,使基础框架向自由的方向行走;中空状的支承筒,垂直地设在载置台的载置面的一侧;伸缩杆,自立地连结在该支承筒上,在上端上连结有手柄,被挡块停止在伸长位置。载置台在以上面为载置面的平板状的载置板的下面一体地成形设置有横加强肋板。横加强肋板在包括载置面的水平面内,沿作为正交于上述手柄的方向的横向延伸,并且在载置板的下面突出。进而,该横加强肋板使位于支承筒的下方的区域向下方突出而作为加强突出部,将该加强突出部与横加强肋板一体地成形设置。
文档编号A45C5/14GK101496667SQ20091000983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8日
发明者三好锐郎 申请人:苏旺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