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878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竹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遮蔽阳光的竹帽。
背景技术
夏天户外活动时,由于阳光强烈、天气炎热,因而需要既能遮蔽阳光,而且 通风质轻的帽子,制作帽子的原料主要有布、塑料、草、麻或竹,现有的帽子, 结实耐用,挡光、透风能力强,但其缺点在于,采用布做的帽子,虽然体积小、 能够折叠,携带方便,但通风透气性能差,因而戴在头上较为炎热,采用其余材 料制备的帽子,体积庞大使得携带不便,在外出旅行时很难将其塞到包里,如果 强行将其塞入包中则容易压坏帽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且携带方便的竹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竹帽,帽体由多根细竹条并列构成的片状,在帽体中部有 两个弧形缺口,在帽体前后有四个可连接帽带的固定点,帽带的有效长度略小于 帽体上前后固定点间的距离,帽带之间的间距约等于头部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竹帽,采用多根竹条构成的片状作为帽体材料,因而,质地 轻便又能保证结实耐用,其可折叠或巻成桶状,减少了体积,方便携带,而其柔 韧性保证其纵向可弯曲,使用时,只需将帽带连接前后固定点,由于帽带的有效 长度小于前后固定点的距离,因而平板状的竹席可弯曲成帽体形状,帽体上的两 个弧形缺口可使得帽体中部隆起形成帽顶,其弧形缺口通风透气,在天气比较热 的情况下也能维持凉爽。另外其材料竹条为天然材料,因而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图i是竹帽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竹帽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竹帽使用状态图; 图4为竹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图2是竹帽的平面示意图,帽体l为由多根竹条构成的片状,.阴影部 分为其条状示意图,其竹条粘合在薄布片上并利用细线固定。在帽体l上有两个 弧形缺口 2,在帽体前后有四个固定点3,帽带4两端通过尼龙搭扣5分别连接 在前后固定点上,或者如图2所示,在固定点上各连接一个帽带,其前后固定点 上的帽带可连接,而帽带之间的间距约等于头部的宽度。如图3所示,由于帽带 4总的有效长度略小于固定点的距离,因而帽体l受力弯曲,其中部则向上突起 形成弓形,而两个弧形缺口 2支持帽体1形成能够包裹头部的帽体。另外,帽带 4连接固定点3的方式并不限于尼龙搭扣,纽扣、按扣、小钩或将其缝合均可作 为连接方式。
在弧形缺口 2的边缘粘一层布或热熔胶6,可防止边缘裂口扩大,在帽体顶 部还可贴附一层防水薄膜,这样可起到挡雨的作用,方便在雨天使用。当使用时, 如图4所示,帽体l弯曲成弓形,中部隆起可包裹头部,其两端的缺口2可起到 通风的作用,两个帽带4套在头上也能起到固定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竹帽,其特征在于帽体(1)由多根细竹条并列构成的片状,在帽体(1)中部有两个弧形缺口(2),在帽体前后有四个可连接帽带(4)的固定点(3),帽带(4)的有效长度略小于帽体上前后固定点(3)间的距离,帽带之间的间距约等于头部的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竹帽,其特征在于在帽体前后的四个固定点(3)上 各连接一个可互相连接的帽带(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帽,其特征在于帽带(4)连接固定点(3)或帽 带之间互相连接的方式为尼龙搭扣或纽扣或按扣或小钩或缝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帽,其特征在于多根竹条并列粘合在薄布片上并 利用细线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竹帽,其特征在于在弧形缺口 (2)的边缘,粘一层 布或热熔胶(7)。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帽,其特征在于在帽体顶部贴附一层可防水的薄 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帽,其帽体由多根细竹条并列构成的片状,在帽体中部有两个弧形缺口,在帽体前后有四个可连接帽带的固定点,帽带的有效长度略小于帽体上前后固定点间的距离,帽带之间的间距约等于头部的宽度。当需要使用竹帽时,只需将帽带连接固定点,由于帽带的总长度要略短于前后两个固定点间的距离,因而帽体受外力弯曲,其中部则向上突起而形成帽子的形状。又因其采用竹作为帽体材料,因而,质地轻便又能保证结实耐用,并可折叠或卷成桶状,减少了体积,方便携带,其弧形缺口通风透气,因而在天气比较热的情况下也能维持凉爽,适合户外劳动或外出旅游时使用。
文档编号A42B1/20GK201430983SQ20092005950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向俊雄 申请人:向俊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