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47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伞,准确地说是一种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拢结构,该结构适合于
多种手直骨开伞的自动收拢控制,便于手开直骨伞的控制使用。
背景技术
伞,作为人们的日常用品,最开始仅仅作为人们遮雨用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 高,伞的种类和用途慢慢多样化,有雨伞、遮阳伞,按照控制方式分,有手开伞、自动开收伞。
手开伞,是通过人手工控制伞的开收来实现的;自动开收伞,则是,通过机械机构 的配合,实现伞的自动开收,以方便人们对伞的控制,简化操作。 虽然自动开收伞在使用上大大方便了人们,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于手开伞这种操 作方式情有独钟,因此,依然有很多人喜欢手开伞。手开伞的结构包括伞骨、中棒、伞柄、上 巢和下巢,其中中棒的上部设置有弹弓,以卡掣下巢,达到开伞的目的。 经研究发现,人们只喜欢或者习惯手开伞的开伞操作,对于收伞的动作,人们还是 希望能够简化,就是说,能够手开,自动收伞则更好,然而目前的手开伞尚没有自动收伞的 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该结构能够实 现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拢功能,方便人们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 收结构,该结构可安装于多种手直骨开伞中。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种开手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包括有伞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滑动套和 牵引件,牵引件一端连接滑动套,一端连接在伞把手内;滑动套则设置于伞的上巢和下巢之 间,滑套于伞中棒上;开伞时,向上推拉下巢,到一定位置后下巢别卡掣固定或者由设置于 伞骨上的开伞弹簧拉伸,形成开伞状态,在此过程中,滑动套被下巢推动到中棒的上部,使 得牵引件产生向下的拉力,收伞时,接触卡掣或者伞上其它部件的扣合作用,则牵引件向下 拉动滑动套,带动下巢向下运动,从而完成收伞。 所述的牵引件,为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一端连接到滑动套的内部,一端则连接于伞 把手的内部。 采用拉伸弹簧作为牵引件的情况下,伞中棒通常设置弹弓,通过弹弓卡掣下巢,以 能够开伞定位,同时,弹弓被拉线连接于伞把手的控制机构上,控制按钮触发控制机构,使 拉线拉动弹弓收拢到中棒内,接触对下巢的卡掣,下巢被滑动套向下拉动,从而收伞。 所述牵引件,又包括有牵引线、卡掣件及弹簧,牵引线上端连接于滑动套上,下端 则连接于卡掣件的上部,卡掣件中间具有卡掣部,以与伞把手的按钮配合,实现开伞的卡掣 定位;弹簧上端连接于卡掣件的下部,下端则固定于伞把手内部的底端。[0013] 上述的弹簧,其为拉伸弹簧或者压縮弹簧的一种; 其采用拉伸弹簧时,拉伸弹簧上端直接连接于卡掣件下部,下端连接于伞把手内 部的底端。 上述的拉伸弹簧,其下端连接于下巢内塞,下巢内塞固定于伞把手内部的底端。 上述的弹簧,其为压縮弹簧时,压縮弹簧的下端连接于卡掣件下部,压縮弹簧的上 端连接于下巢内塞上,下巢内塞则设置于伞把手的内部,下巢内塞位于压縮弹簧的上方,从 而使压縮弹簧产生向下牵引的作用力。 上述的牵引线,为钢线,具有相当的韧性和强度,以满足经常使用的需要。 上述的卡掣件,其侧面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与按钮对应,可被按钮卡掣定位,且凹
槽上面的卡掣件表面,从上到下为逐渐扩大的形状,便于按钮顺滑卡掣于凹槽中。 所述的滑动套,其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伸入到中棒内,且中棒侧壁开始有上下
分别的滑动槽,连接部从该滑动槽伸入到中棒内,滑动套能够沿着中棒上下滑动,牵引件连
接于该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使得手开直骨伞能够自动收拢,便于人们操作使用,
方便了伞的控制过程,同时也可避免雨水溅到人们身上。 而且该结构简单实用,可应用于多种手开直骨伞的设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一的开伞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一的伞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一的收伞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二的开伞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二的收伞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三的开伞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三的收伞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做详细说明。 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包括滑动套4、牵引线7、中棒内塞8、拉伸弹簧12及 把手内塞13构成,其中滑动套4滑套于中棒6上,并位于上巢3和下巢5之间,这样在开伞 时,下巢5可推动滑动套4向上运动,以使拉伸弹簧12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收伞时,滑动套 4则在拉伸弹簧12收縮的作用力下,带动下巢5向下运动,完成收伞动作; 滑动套4具有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位于中棒6内(通常的做法是在中棒侧壁开 一槽,该槽的长度与连接部41的运动长度一致,以保证滑动套4的上下运动过程,连接部41 从该槽中伸入到中棒内),牵引线7上端连接于该连接部41,下端则连接于中棒内塞8的上 部; 中棒内塞8作为卡掣件,其整体基本为条状结构,中间具有用以卡掣的凹槽,该凹 槽的对应于按钮9的卡掣部,以便于被按钮9卡掣,进行定位;[0034] 中棒内塞8的下部连接拉伸弹簧12,拉伸弹簧12的下端则被把手内塞13固定,并
设置于把手ll内; 牵引线7采用钢线。 该结构应用于开收伞方式一的过程如图2-图4所示,开伞时,向上推拉下巢5,下
巢5推动滑动套6向上运动,并带动伞骨1和伞支骨2慢慢张开;滑动套6因为与牵引线7
连接,而钢线又连接中棒内塞8,从而带动中棒内塞8向上移动,中棒内塞8的凹槽对应于按
钮时,则被按钮卡掣住,此时,伞骨1和伞支骨2张开,伞支骨2与中棒形成85°左右的夹
角,成为开伞状态; 此时拉伸弹簧12被拉长; 在该应用方式中,伞骨l采用莲花伞骨,即两个相邻伞骨的上下两端交错连接于 一起,使伞骨张开时呈莲花状,这样伞骨之间具有一定的压力,当伞支骨2与中棒6的夹角 小于90°时,伞骨l就具有向上的张力(如图2中箭头所示),便于开伞;当伞支骨2与中 棒6的夹角大于90°时,伞骨1则具有向下的压力(如图4中箭头所示),便于收伞; 收伞时,触动按钮9,按钮9推动按钮弹簧IO,使按钮9凹入到把手11中,按钮的 卡掣部从中棒内塞8中脱离出来,拉伸弹簧12得以释放,自动收縮,从而拉动中棒内塞8向 下运动,继而利用牵引线7带动滑动套4向下运动,滑动套4则推动下巢5向下移动,完成 收伞动作。 图5-图6则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应用于另一种伞结构的示意图。 在该应用方式中,为了便于推拉,下巢12'下部由接管13'延伸出推把14',以便于 推动下巢12',同时可縮短拉伸弹簧21'的设置长度;并通过弓片15'卡掣推把14',以实现 开伞的定位; 在伞骨的设置上,伞骨3'选用塑胶材质的伞骨,并利用上巢接头1'连接于上巢8' 上,伞骨3'的中部具有中蝶2',中蝶2'的下部连接有伞支骨接头4',通过伞支骨接头4' 连接伞支骨5';伞支骨5'又通过下巢接头ll'接于下巢12'上;同时,下巢接头ll'内还 设置有弹性的收伞伞骨6',收伞伞骨6'的上端则设置在上巢接头l'中,开伞时,收伞伞骨 6'被弯曲成弓状,产生收伞的力量; 同样,滑动套10'设置在上巢8'和下巢12'之间,滑套于中棒7'上,为了缓冲滑 动套10'向上运动的速度,滑动套10'的上部还设置有挡圈9';滑动套10'通过设置于中 棒7'内的牵引线16'连接到中棒内塞17'上,且牵引线16'穿过弓片15'中间的条形开口 (牵引线16'在向下运动时候,能够在此条形开口中从上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弓片15'收拢 到中棒内);中棒内塞17'中部如同图2所示的应用方式一样,具有凹槽,以便于被按钮19' 卡掣; 按钮19'在把手20'内被按钮弹簧18'顶持,便于按钮19'的卡掣部嵌入到中棒 内塞17'的凹槽中,对开伞状态进行卡掣定位; 把手20'为中空结构,其中空的底部设置有把手内塞22',拉伸弹簧21'下端连接 于把手内塞22'上,上端则连接于中棒内塞17'的下部。 开伞时,向上推动推把14',推把14'带动下巢12'推动滑动套10'及挡圈9'向上 运动,并带动伞骨3'和伞支骨5'慢慢张开;滑动套10'向上位移到适当程度,推把14'位 于弓片15'上部弓片15'突出于中棒7',卡掣推把14',成为开伞状态;[0047] 此时拉伸弹簧12被拉长,按钮19'在按钮弹簧18'的作用下,也恰好卡掣到中棒 内塞17'的凹槽中; 收伞时,触动按钮19',按钮19'推动按钮弹簧18',使按钮19'凹入到把手20'中, 按钮19'的卡掣部从中棒内塞17'中脱离出来,拉伸弹簧21'得以释放,自动收縮,从而拉 动中棒内塞17'及牵引线16'向下运动,牵引线16'拉动弓片15'收拢于中棒7'中,释放 对推把14'的卡掣作用,继而在重力及收伞伞骨6'的作用下,滑动套10'、下巢12'向下运 动,完成收伞动作。 图7-图8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应用于再一种伞结构是示意图。 在图7和图8所示的伞结构中,伞骨l"直接连接于上巢4"上,伞支骨2"连接到 下巢6"上,同时还设置有收伞弹簧3",收伞弹簧3"—端连接于伞骨1",另一端连接于下巢 6 ",中棒8 "内具有弓片7 ",下巢6 "在开伞状态时被弓片7 "顶持; 上巢4"和下巢6"之间设置有滑动套5",滑动套5"向中棒8"伸出有连接部,该连 接部连接有牵引线9",牵引线9"的下端连接到中棒内塞10"上,中棒内塞10"中部如同图 2所示的应用方式一样,具有凹槽,以便于被按钮11"卡掣; 按钮ll"在把手13"内被按钮弹簧12"顶持,便于按钮11"的卡掣部嵌入到中棒 内塞IO"的凹槽中,对开伞状态进行卡掣定位; 把手13"为中空结构,其中空的底部设置有把手内塞15",拉伸弹簧14"下端连接 于把手内塞15"上,上端则连接于中棒内塞IO"的下部。 开伞时,向上下巢6",下巢6"推动滑动套5"向上运动,并带动伞骨l"和伞支骨 2"慢慢张开;滑动套5"向上位移到适当程度,下巢6"位于弓片7"'的上部,弓片7"突出 于中棒8",卡掣下巢6",成为开伞状态; 此时拉伸弹簧14"被拉长,按钮ll"在按钮弹簧12"的作用下,也恰好卡掣到中棒 内塞IO"的凹槽中; 收伞时,触动按钮ll",按钮ll"推动按钮弹簧12",使按钮ll"凹入到把手13"中, 按钮ll"的卡掣部从中棒内塞IO"中脱离出来,拉伸弹簧14"得以释放,自动收縮,从而拉 动中棒内塞10"及牵引线9"向下运动,牵引线9"拉动弓片7"收拢于中棒8"中,释放对下 巢6"的卡掣作用,继而收伞伞骨3"的作用下,滑动套5"、下巢6"向下运动,完成收伞动作。 上述的拉伸弹簧,也可以采用压縮弹簧取代,或者其它的能够产生向下拉力的牵 引部件取代; 同样,滑动套其作用仅仅为向下推动下巢,凡具有相同作用的不同结构形式的部 件,均应视为相同之作用机构; 且,上述所列,均为伞骨具有向下收縮力的情况,在伞骨没有收拢力的情况下,依 靠伞骨及下巢本身的重力,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及几种应用的描述,并不构成对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和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滑动套和牵引件,牵引件一端连接滑动套,一端连接在伞把手内;滑动套则设置于伞的上巢和下巢之间,滑套于伞中棒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收所述的牵引件,为拉 伸弹簧,拉伸弹簧一端连接到滑动套的内部,一端则连接于伞把手的内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包括有牵 引线、卡掣件及弹簧,牵引线上端连接于滑动套上,下端则连接于卡掣件的上部,卡掣件中 间具有卡掣部,以与伞把手的按钮配合,实现开伞的卡掣定位;弹簧上端连接于卡掣件的下 部,下端则固定于伞把手内部的底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簧,其为拉伸 弹簧或者压縮弹簧的一种。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簧采用拉伸弹簧时, 拉伸弹簧上端直接连接于卡掣件下部,下端连接于伞把手内部的底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拉伸弹簧,其下 端连接于下巢内塞,下巢内塞固定于伞把手内部的底端。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簧,其为压縮 弹簧时,压縮弹簧的下端连接于卡掣件下部,压縮弹簧的上端连接于下巢内塞上,下巢内塞 则设置于伞把手的内部,下巢内塞位于压縮弹簧的上方。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牵引线,为钢线。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卡掣件,其侧面 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与按钮对应,可被按钮卡掣定位,且凹槽上面的卡掣件表面,从上到下 为逐渐扩大的形状。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套,其具有 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伸入到中棒内,且中棒侧壁开始有上下分别的滑动槽,连接部从该滑动 槽伸入到中棒内,滑动套能够沿着中棒上下滑动,牵引件连接于该连接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开手直骨伞的自动收结构,该结构包括滑动套和牵引件,牵引件一端连接滑动套,一端连接在伞把手内;滑动套则设置于伞的上巢和下巢之间,滑套于伞中棒上;开伞时,向上推拉下巢,到一定位置后下巢别卡掣固定或者由设置于伞骨上的开伞弹簧拉伸,形成开伞状态,收伞时,接触卡掣或者伞上其它部件的扣合作用,则牵引件向下拉动滑动套,带动下巢向下运动,从而完成收伞。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1451757SQ20092013046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0日
发明者张书闵 申请人:张书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