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承重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41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承重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多功能承重背心。
背景技术
在摄影领域,由于大小零部件非常多,取用不方便,摄影师常穿着一种多功能承重 背心,以装置小器件和方便搬运大器件,并且做为承重器来使用,背心可以承担一定的重 量,做为相配套的摄影器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存在很多缺陷,如,承重量 低,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充份的保护到使用者的腰部,从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使用者就会出 现腰部的损伤;只能为单一的配套产品所使用,使用范围有所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多功能承重背心承重量低,不能保护使用者的腰部,只能为单一 的配套产品所用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高、保护使用者腰部、能 适合各种配套产品的多功能承重背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承重背心,它包
括肩带结构、背板、支承结构,前片,转接块;所述背板为两侧向内弯曲的倒T形结构,肩带
结构固定在背板上部,支承结构为与背板底端相适应的条状,固定在背板下部,所述前片为
横截面略带弯曲的板状,连接块设置在前片的一侧,前片通过固定块与背板连接。 所述支承结构包括支承臂、支承调整块、调整螺钉、动力臂连接,所述动力臂连接
位于支承臂内,嵌套连接,动力臂连接的前端突出于支承臂的一端,所述支承调整块位于支
承臂的另 一端,与背板固定连接。 支承臂与支承调整块连接,通过支承调整块调整高度。 所述支承结构还包括锁紧螺钉,锁紧螺钉位于支承臂上,通过支承臂上的螺眼与 支承臂螺纹连接,锁紧支承臂。 所述支承结构还包括调整螺钉,调整螺钉位于支承臂上,通过支承臂上的螺眼与 支承臂螺纹连接,调节动力臂连接。 所述背板包括后背圈、后背板、后背垫;后背板、后背垫的形状一致,后背圈与后背 板后背垫外缘形状一致,与后背板后背垫嵌套连接。 所述后背板比后背垫略小,后背板与后背垫紧密贴合,后背圈套在后背板与后背 垫的贴合体上,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后背板与后背垫之间可以固定连接贴合,所述的固定连接为粘贴连接、缝接、铆 接、嵌套连接等现有技术的固定连接方式。 所述前片为横截面略向内弯曲的板状,包括前板、前垫前板圈,前板、前垫的形状 一致,前板圈与前板前垫外缘形状一致,与前板前垫嵌套连接。 连接块包括转接块B.转接块A,转接块A设置在前垫的一侧,为一端带活动轴柱的 弧形板状,转接块B设置在前板圈的一侧,为一端带活动轴柱的弧形板状。转接块B.转接块A为类似合页的形状。 连接块还包括插销,插销插在转接块B.转接块A的轴柱内。 —种多功能承重背心,还包括固定块、调整快、锁紧块,固定块位于前片上,远离连 接块的一端,锁紧块位于背板上,远离支承结构的一端,固定块锁紧块之间,通过调整块连 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现有技术的背心由于受到自身重量的限制所以不能承受更大的重量,本实用新 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由于采用科学合理的结构,承受的重量更大,而重量反而更轻.从而减 少了摄影师的工作强度. 2.现有技术的背心,在使用过程中主其主要力量来自于,摄影器材的自身重力,其
自身重量通过背心传输到人体,使用者在使用时,以前背心其主要受力部位是在前部,不能
保护使用者的腰部,使用时间过长的话会损伤人体的相关功能.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
心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人体工程的要求,使背心在穿戴时可以更加贴近身体,从而可以
更有效的分开散重量,由于背部底端独有关圆角设计可以使将大部分的重量分散到人体的
胯部,从而更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腰部,避免损伤.减轻工作负担. 3.现有技术的背心由于为铝板结构,在使用时会出现透气性能不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由于采用的碳纤材料为面板所以在透气性能方面会
远远的超出现有技术的背心. 4.现有技术的背心基本上采用铝合金制做而成,其自身重量与所承受的重量成正 比,所以如果要增加背心的承受重量就要相应的增加其自身重量. 对此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采用的最先进的碳纤为原料,加工而成,不论在 工程强度与重量方面都可以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5.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的背部有支承臂调整块可以与多种产品相配套从 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更换正方便,使用范围更广. 6.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特有的二件设计,从而使拆装更加方便,更少的零 部件,从而降低了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单独一人就可以拆装与调试, 7.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由于前部全部采用扣带式连接,所以使穿着更舒 适,减少了旧背心所带来的调整限制,从部的卡扣全部在背心前面,单独一人就可独力完 成.背心的拆装.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采用的新型的卡扣调整设置所以连接更加牢 固,从而降低了脱落的危险.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的左侧面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的右侧面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承重背心的实施例, —种多功能承重背心,它包括肩带结构1、背板2、支承结构4,前片3,转接块;所述 背板2为两侧向内弯曲的倒T形结构,肩带结构1固定在背板2上部,支承结构4为与背板 2底端相适应的条状,固定在背板2下部,所述前片3为横截面略带弯曲的板状,连接块设置 在前片3的一侧,前片3通过固定块5与背板2连接。 所述支承结构4包括支承臂6、支承调整块7、调整螺钉8、动力臂连接9,所述动力 臂连接9位于支承6臂内,嵌套连接,动力臂连接9的前端突出于支承臂6的一端,所述支 承调整块7位于支承臂6的另一端,与背板固定连接。 支承臂6与支承调整块7连接,通过支承调整块7调整高度。 所述支承结构4还包括锁紧螺钉10,锁紧螺钉10位于支承臂6上,通过支承臂6 上的螺眼与支承臂6螺纹连接,锁紧支承臂6。 所述支承结构4还包括调整螺钉11 ,调整螺钉11位于支承臂6上,通过支承臂6 上的螺眼与支承臂6螺纹连接,调节动力臂连接9。 所述背板2包括后背圈12、后背板13、后背垫14 ;后背板13、后背垫14的形状一 致,后背圈12与后背板13、后背垫14外缘形状一致,与后背板13、后背垫14嵌套连接。 所述后背板13比后背垫14略小,后背板13与后背垫14紧密贴合,后背圈12套 在后背板13与后背垫14的贴合体上,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后背板13与后背垫14之间可以固定连接贴合,所述的固定连接为粘贴连接、缝 接、铆接、嵌套连接等现有技术的固定连接方式。 所述前片3为横截面略向内弯曲的板状,包括前板15、前垫16、前板圈17,前板 15、前垫16的形状一致,前板圈17与前板15、前垫16外缘形状一致,与前板15前垫16嵌 套连接。 连接块包括转接块B18、转接块A19,转接块A19设置在前垫16的一侧,为一端带 活动轴柱的弧形板状,转接块B18设置在前板圈17的一侧,为一端带活动轴柱的弧形板状。 转接块B18、转接块A19为类似合页的形状。 连接块还包括插销20,插销20插在转接块B18、转接块A19的轴柱内。 —种多功能承重背心,还包括固定块5、调整块22、锁紧块23,固定块5位于前片3 上,远离连接块的一端,锁紧块23位于背板2上,远离支承结构4的一端,固定块5、锁紧块 23之间,通过调整块22连接。 使用者穿好背心,调整好调整块22,按具体使用者的要求调整好支承臂6的高度, 锁紧螺钉IO.在支承臂6的前端有与动力臂相连接的部件及调整螺钉8.产品以碳纤维板 为主体,相配其它零件而组成.碳纤板根据人体工学制做一次成型更符合人体要求,配带 更舒适.后橡胶圈.前橡胶圈包裹碳纤板,防止碳纤板边缘的破裂.碳纤板又与海棉垫组 成一体.后部支承调整块7与碳纤板相连接.支承臂6与支承调整块7相连接,并可调整 其高度,调整到适当高度后用锁紧螺钉10紧固.其端部有与动力臂相连接的连接件,可以 方便的与动力臂连接.满足不同摄影师的需求。 臂带部份固定在碳纤板上,连接更牢固. 前海棉垫可以以插销20为中心旋转.如上图所示.可以使穿戴更方便快捷。[0047] 肩带结构1增加了宽度从而使肩部的力量分散更大,从而使背心的承重力有所增 加。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肩带结构、背板、支承结构,前片,转接块;所述背板为两侧向内弯曲的倒T形结构,肩带结构固定在背板上部,支承结构为与背板底端相适应的条状,固定在背板下部,所述前片为横截面略带弯曲的板状,连接块设置在前片的一侧,前片通过固定块与背板连接适合不同体型的使用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支承臂、支 承调整块、调整螺钉、动力臂连接,所述动力臂连接位于支承臂内,嵌套连接,动力臂连接的 前端突出于支承臂的一端,所述支承调整块位于支承臂的另一端,与背板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锁紧螺钉, 锁紧螺钉位于支承臂上,通过支承臂上的螺眼与支承臂螺纹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调整螺钉, 调整螺钉位于支承臂上,通过支承臂上的螺眼与支承臂螺纹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后背圈、后背 板、后背垫;后背板、后背垫的形状一致,后背圈与后背板后背垫外缘形状一致,与后背板后 背垫嵌套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比后背垫略小,后 背板与后背垫紧密贴合,后背圈套在后背板与后背垫的贴合体上,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为横截面略向内弯 曲的板状,包括前板、前垫前板圈,前板、前垫的形状一致,前板圈与前板前垫外缘形状一 致,与前板前垫嵌套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连接块包括转接块B.转接块 A,转接块A设置在前垫的一侧,为一端带活动轴柱的弧形板状,转接块B设置在前板圈的一 侧,为一端带活动轴柱的弧形板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连接块包括插销,插销插在转 接块B及转接块A的轴柱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承重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块、调整快、锁紧块,固定块位于前片上,远离连接块的一端,锁紧块位于背板上,远离支承结构的一端,固定 块锁紧块之间,通过调整块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承重背心,涉及摄影器材设备领域,克服了现有的多功能承重背心承重量低,不能保护使用者的腰部,只能为单一的配套产品所用等的不足,它包括肩带结构、背板、支承结构,前板,转接块;所述背板为两侧向内弯曲的倒T形结构,肩带结构固定在背板上部,支承结构为与背板底端相适应的条状,固定在背板下部,所述前板为横截面略带弯曲的板状,连接块设置在前板的一侧,前板通过固定块与背板连接。本多功能承重背心承重高、保护使用者腰部、能适合各种配套产品。
文档编号A41D1/00GK201468039SQ20092016003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杨子良 申请人:杨子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