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壳拉链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69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壳拉链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壳拉练箱,特别是指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不论长途或短途的行程,行李箱已经是每位旅客不可缺少的配备。由于旅客可轻易的选择不同尺寸行李箱来符合个人行程的需要,且具有非常实用与便利的移动性,更让行李箱受到旅客的青睐。行李箱的移动性是在行李箱与地面的接触面装设可滚动的滑轮,使行李箱可轻易的在地面上被推动。因此,只要行李箱装载其可承受的重量,使用者就能够轻易将此行李箱沿着地面拖行或推动的方式来进行移动,所以使用者无需负担任何行李箱的重量。旅客于旅途过程中,携带的行李箱通常都会经过数次托运的手续,其可能造成行李箱因托运搬动时,大力的重摔或不小心的掉落而造成滑轮的损坏,或是行李箱的刮伤,甚至可能造成行李箱开口爆裂等情形。 一般都是利用额外束带捆绑在行李箱外围,来避免行李箱开口爆裂,其既不方便使用,且此额外束带容易遗失。 现今,旅客都会购买可加大的行李箱,以应旅途中购买而增加的物品,因为行李箱能够将扩充空间,来装入更多的物品,是极为方便使用的一种行李箱。此类加大行李箱可分为一般商务加大行李箱以及硬壳式加大行李箱。其中硬壳式加大行李箱的滚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分别主体的底部,再将此分别的主体连接,例如,拉练,进而形成--个完整的加大行李箱,其中加大的部份也是使用拉练,只要将拉练拉开后,则能够轻易加大行李箱的内部空间。由于滚轮分别装设于分别的主体底部,所以很容易产生移动上的不便利性,也在装载重物后,同时增加移动上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以加强滑轮的耐用性与束带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硬壳拉练箱因人为搬动或摔落而造成滑轮损坏,而不堪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结合行李箱束带于硬壳拉练箱,加强使用上的便利性。[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增加硬壳拉练箱使用的方便性以及更好的实用性。[0008] 本实用新型提出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包含 -硬壳拉练箱主体,为一体成型设计,其包含多个滑轮容置凹槽、一束带容置凹槽、与至少一辅助轮凹槽,该滑轮容置凹槽与该束带容置凹槽分别设置于该硬壳拉练箱主体的一主体底部,一辅助轮组设置该辅助轮凹槽内,其位于该主体底部,位于该隐藏滑轮单元与一主体背部之间的位置,其外凸于该主体背部;多个隐藏滑轮单元固定于该滑轮容置凹槽; -伸縮束带单元固定于束带容置凹槽;当该隐藏滑轮单元处于未隐藏状态时,则一滑轮外露于该主体底部;当该隐藏滑轮单元处于己隐藏状态时,则该滑轮隐藏于该滑轮容置凹槽内部;该硬壳拉练箱进一步包含一硬壳盖与一扩充单元;该扩充单元连接于该硬壳拉练箱主体与该硬壳盖之间,其 中该扩充单元包括一扩充拉练与一扩充部位。 优选的,其中该隐藏滑轮单元包含一外套、一定位栓、一定位栓滑座、一滑动轴、一 定位栓伸縮压杆、一上弹簧、一下弹簧、一轮组、以及一滑轮; [■] 该外套包含一第一定位栓固定孔与一第二定位栓固定孔; 该定位栓伸縮压杆设置于相连接的该滑动轴与该定位栓滑座内部,其下部与该滑
动轴之间设有该下弹簧,其上部与该定位栓滑座之间设有该上弹簧,该定位栓设置于该定 位栓滑座的一侧,与该第一定位栓固定孔和该第二定位栓固定孔为同一侧,前述该组件皆
包于该外套的内部,该滑动轴下方连接设有该滑轮的该轮组; 通过施压于该定位栓伸縮压杆,由该定位栓滑座向....匕带动该定位栓内縮,则整个 滑动轴即能够进行上下移动,当该定位栓到达该第一定位栓固定孔或该第二定位栓固定孔 位置后,解除对该定位栓伸縮压杆的压力,该上弹簧和该下弹簧则使该隐藏滑轮单元恢复 原状。 优选的,其中该定位栓固定于该第一定位固定孔时,该滑轮外露于该主体底部时 为该隐藏滑轮单元的未隐藏状态。 优选的,其中该定位栓固定于该第二定位固定孔时,该滑轮隐藏于该滑轮容置凹
槽内部为该隐藏滑轮单元的已隐藏状态。
优选的,其中该伸縮束带单元包含 —外盒,其内部设有相连接的一弹簧巻与一束带; 该弹簧巻一端固定于该外盒内部的一个特定位置,相连接的该束带的另一端连接
于一第一固定组件,该束带上备有一调整组件; —第二固定组件与一外盖分别固定于该外盒的外部; 将该束带自该外盒内部抽取出至任一特定长度后,该弹簧巻则固定该束带的长 度,将该束带绕过一硬壳拉练箱主体的上部,再绕回至一主体底部,将该第一固定组件结合 于该第二固定组件,则能够防止该硬壳拉练箱爆开,当解除该第 -固定组件与该第二固定 组件后,并轻拉该束带至一特定强度时,该弹簧巻则立刻将该束带巻縮至该外盒内部,当盖 上该外盖后能够隐藏该伸縮束带单元,并同时可以保护该第一固定组件与该第二固定组 件。 优选的,其中该硬壳拉练箱主体与该硬壳盖的材质为聚丙烯。 优选的,其中该硬壳拉练箱主体与该硬壳盖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加强组件,其中该
加强组件为弹簧条。 优选的,其中该加强组件设置于该硬壳拉练箱主体与该扩充组件之间。 优选的,其中该加强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硬壳盖的开口拉链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硬壳拉炼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包含一硬壳拉炼箱主
体、复数隐藏滑轮单元、一伸縮束带单元、以及辅助轮组。此隐藏滑轮单元与此伸縮束带单
元分别设置于此硬壳拉炼箱主体底部的滑轮容置凹槽及束带容置凹槽。当此隐藏滑轮单元
为尚未作用状态时,其滑轮外凸于此硬壳拉炼箱主体底部的平面,通过此滑轮与地面作用
来移动此硬壳拉炼箱,当此隐藏滑轮单元为已作用状态时,此滑轮则隐藏于滑轮容置凹槽内,所以能改善传统外凸滑轮因重摔而造成滑轮的损坏情况。伸縮束带单元的束带可轻易 自行李箱底部的一端拉出,环绕过硬壳拉炼箱主体后,并将此束带固定于此伸縮束带单元 的另一端,则能够轻松将此束带捆绑在硬壳拉炼箱主体上,以避免硬壳拉炼箱开口爆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硬壳拉练箱的示意图; 图2A是隐藏滑轮单元的组件的示意图; 图2B是隐藏滑轮单元的组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A是隐藏滑轮单元未作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是隐藏滑轮单元未作用状态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A是隐藏滑轮单元已作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B是隐藏滑轮单元已作用状态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伸縮束带单元的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伸縮束带单元与硬壳拉练箱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伸縮束带单元己作用的示意图; 图8是辅助轮组应用于阶梯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9是硬壳拉练箱的侧视的示意图; 图10是硬壳拉练箱扩充后的示意图; 图11是加强组件的示意图。图中,10硬壳拉练箱主体101滑轮容置凹槽102束带容置凹槽103主体底部104主体上部105主体背部106辅助轮凹槽11隐藏滑轮单元110外套1101第一定位栓固定孔1102第—定位栓固定孔111定位栓[0047]112定位栓滑座113滑动轴114定位栓伸縮压杆115上弹簧116下弹簧117轮组118滑轮12伸縮束带单兀121外盒122弹簧巻123束带124第一固定组件125第二固定组件126调整组件127外盖13硬壳盖14扩充单元141扩充拉练142扩充部位15辅助轮组80阶梯1201开口拉练1202加强组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元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从而使熟悉 所述项领域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A、图2B。图1是本实用新型硬壳拉练箱的示意图,图2A、图 2B是隐藏滑轮单元的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硬壳拉练箱包含--硬壳拉练箱主体10、多 个隐藏滑轮单元11、一伸縮束带单元12 (图中未标示)、一硬壳盖13、以及一扩充单元14。 硬壳拉练箱主体10包含多个滑轮容置凹槽101、一束带容置凹槽102、以及至少一辅助轮凹 槽106,分别设置于硬壳拉练箱主体10的主体底部1()3,辅助轮组15设置辅助轮凹106内, 其位于主体底部103,该隐藏滑轮单元11与主体背部105之间的位置,其外凸于主体背部 105。扩充单元14连接于硬壳拉练箱主体10与硬壳盖13之间。隐藏滑轮单元ll与伸縮 束带单元12 (图中未标示)分别固定于滑轮容置凹槽101与束带容置凹槽102。 硬壳拉练箱主体10为 一 体成型设计,通常是采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制 作。硬壳拉练箱主体10与硬壳盖13的材质为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 物(Acrylonitrile-Butadene-Styrene, ABS)、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聚丙烯 (Polypropylene, PP)、或是聚碳酸树酉旨(Polycarbonates, PC)。 如上图所述,如图2A、图2B所示,隐藏滑轮单元11包含一外套110、一定位栓111、 一定位栓滑座112、一滑动轴113、一定位栓伸縮压杆114、-一上弹簧115、-一下弹簧116、 一轮 组117、以及一滑轮118。外套110包含一第一定位栓固定孔1101与一第二定位栓固定孔 1102。 定位栓伸縮压杆114设置于相连接的滑动轴113与定位栓滑座112内部,其下部 与滑动轴113之间设有下弹簧116,其上部与定位栓滑座112之间设有上弹簧115。定位栓 111设置于定位栓滑座112的一侧,与第一定位栓固定孔1101和第二定位栓固定孔1102 为同一侧。前述的组件皆包于外套110的内部。滑动轴113下方连接设有滑轮118的轮组 117。 通过施压于定位栓伸縮压杆114,由定位栓滑座112向上带动定位栓111内縮,则 整个滑动轴113即能够进行上下移动,当定位栓111到达第一定位栓固定孔1101或第二定 位栓固定孔1102位置后,解除对定位栓伸縮压杆114的压力,上弹簧115和下弹簧116则使 隐藏滑轮单元11恢复原状。当定位栓111固定于第一定位固定孔ll()l时,滑轮118外露 于主体底部103 (图中未标示);而当定位栓111固定于第二定位固定孔1102时,滑轮118 隐藏于主体底部103 (图中未标示)。 图3A、图3B是隐藏滑轮单元处于未隐藏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A、图3B所示,隐藏 滑轮单元11固定于滑轮容置凹槽l()l,将定位栓111固定于第一定位栓固定孔ll()l,则滑 轮118外露于硬壳拉练箱主体10的主体底部103,此时通过滑轮118作动于地面来移动硬 壳拉练箱主体10。 如上图所述,图4A、图4B是隐藏滑轮单元处于已隐藏状态的示意图。如图4A、图 4B所示,施压于定位栓伸縮压杆114,则能将定位栓111自第一定位栓固定孔1101移动至 第二定位栓固定孔1102位置,解除对定位栓伸縮压杆114的压力,上弹簧115和下弹簧116 则使隐藏滑轮单元11恢复原状。此时滑轮118则隐藏于滑轮容置凹槽内101内,所以主体 底部103呈现为一平坦的面。[0067] 图5是伸縮束带单元的组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伸縮束带单元12包含一外盒 121、一弹簧巻122、一束带123、一第一固定组件124、一第二固定组件125、一调整组件126、 以及一外盖127。外盒121内部设有弹簧巻122与束带123,而外盖127固定于外盒121上, 能够隐藏外盒121内的组件,使组件不外露。弹簧巻122的一端固定于外盒121的一特定位 置,其另 一端连接于束带123的 一端,而束带12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组件124。调整 组件126装置于束带123 ....匕的任一位置,其可以调整束带123的长度。将束带123自外盒 121内部抽取出至任一特定长度后,弹簧巻122则固定束带123的长度,而当再次轻拉束带 123至一特定强度时,弹簧巻122则立刻将束带123巻縮至外盒121内部,当盖上外盖127 后能够隐藏整个伸縮束带单元12,并同时可以保护第--固定组件124与第二固定组件125。 图6是伸縮束带单元与硬壳拉练箱位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伸縮束带单元12 固定于硬壳拉练箱主体10的主体底部103的束带容置凹槽102内,第二固定组件125固定 于外盒121的一特定位置,其设置方向与第一固定组件124为相反方向。当解除第一固定 组件124与第二固定组件125之间的结合后,轻拉束带123至 -特定强度时,弹簧巻122则 将束带123縮巻回至外盒121内部。 图7是伸縮束带单元己作用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拉动第一固定组件124其同时 带动束带123,将束带123自第一固定组件124所固定的同方位抽取后,并环绕过硬壳拉练 箱主体10的主体上部104后,并绕过硬壳盖13,再绕回主体底部103,将第一固定组件124 结合于第二固定组件125,所以束带123紧紧捆绑硬壳拉练箱主体10与硬壳盖13,从而防 止硬壳拉练箱主体10与硬壳盖13发生开口爆裂的情况。 图8是辅助轮组应用于阶梯的情况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拖行硬壳拉 练箱在阶梯80时,辅助轮组15设置主体底部103,位于隐藏滑轮单元11与主体背部105之 间的位置,其外凸于主体背部105。所以辅助轮组15能够沿着阶梯80的边缘滑动,提供使 用者省力的方式来移动硬壳拉练箱。同时,辅助轮组15能够防止硬壳拉练箱与阶梯80发 生摩擦页造成磨损或破坏。 请同时参考图9与图10。图9是硬壳拉练箱的侧视的示意图,图10是硬壳拉练箱 扩充后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由于硬壳盖13的上部倾向于硬壳拉练箱主体IO,所以硬壳 拉练箱的外观呈现上小下大的形状,其相似于具有一90度角的梯型的外观。如图IO所示, 将扩充单元14加大后,扩充拉练141位于扩充部位142的两侧,其改变硬壳拉练箱的外观 形状。因为扩充部位142增加硬壳拉练箱上部的宽度,所以扩充后的硬壳拉练箱的外观较 接近方形。 图11是加强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了加强保护硬壳拉练箱内的物品以 及提高耐用度,开口拉练12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加强组件1202,以及硬壳拉练箱主体10与 扩充拉练141之间同时设置加强组件1202。加强组件选用弹簧条,其具有弹性以及耐压的 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有在相同的精神下所作有关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应包括在本 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硬壳拉练箱主体,为一体成型设计,其包含多个滑轮容置凹槽、一束带容置凹槽、与至少一辅助轮凹槽,该滑轮容置凹槽与该束带容置凹槽分别设置于该硬壳拉练箱主体的一主体底部,一辅助轮组设置该辅助轮凹槽内,其位于该主体底部,位于该隐藏滑轮单元与一主体背部之间的位置,其外凸于该主体背部;多个隐藏滑轮单元固定于该滑轮容置凹槽;一伸缩束带单元固定于束带容置凹槽;当该隐藏滑轮单元处于未隐藏状态时,则一滑轮外露于该主体底部;当该隐藏滑轮单元处于已隐藏状态时,则该滑轮隐藏于该滑轮容置凹槽内部;该硬壳拉练箱进一步包含一硬壳盖与一扩充单元;该扩充单元连接于该硬壳拉练箱主体与该硬壳盖之间,其中该扩充单元包括一扩充拉练与一扩充部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隐藏滑轮单元包含一外套、一定位栓、一定位栓滑座、-一滑动轴、一定位栓伸縮压杆、一上弹簧、一下弹簧、一轮组、以及一滑轮;该外套包含一第一定位栓固定孔与一第二定位栓固定孔;该定位栓伸縮压杆设置于相连接的该滑动轴与该定位栓滑座内部,其下部与该滑动轴之间设有该下弹簧,其上部与该定位栓滑座之间设有该上弹簧,该定位栓设置于该定位栓滑座的一侧,与该第一定位栓固定孔和该第二定位栓固定孔为同一侧,前述该组件皆包于该外套的内部,该滑动轴下方连接设有该滑轮的该轮组;通过施压于该定位栓伸縮压杆,由该定位栓滑座向上带动该定位栓内縮,则整个滑动轴即能够进行上下移动,当该定位栓到达该第-定位栓固定孔或该第二定位栓固定孔位置后,解除对该定位栓伸縮压杆的压力,该上弹簧和该下弹簧则使该隐藏滑轮单元恢复原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定位栓固定于该第一定位固定孔时,该滑轮外露于该主体底部时为该隐藏滑轮单元的未隐藏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定位栓固定于该第二定位固定孔时,该滑轮隐藏于该滑轮容置凹槽内部为该隐藏滑轮单元的已隐藏状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伸縮束带单元包含一外盒,其内部设有相连接的一弹簧巻与一束带;该弹簧巻一端固定于该外盒内部的一个特定位置,相连接的该束带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第一固定组件,该束带上备有一调整组件;--第二固定组件与--外盖分别固定于该外盒的外部;将该束带自该外盒内部抽取出至任一特定长度后,该弹簧巻则固定该束带的长度,将该束带绕过一硬壳拉练箱主体的上部,再绕回至一主体底部,将该第一固定组件结合于该第二固定组件,则能够防止该硬壳拉练箱爆开,当解除该第一固定组件与该第二固定组件后,并轻拉该束带至一特定强度时,该弹簧巻则立刻将该束带巻縮至该外盒内部,当盖上该外盖后能够隐藏该伸縮束带单元,并同时可以保护该第一固定组件与该第二固定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硬壳拉练箱主 体与该硬壳盖的材质为聚丙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硬壳拉练箱主 体与该硬壳盖的材质为聚碳酸树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硬壳拉练箱主 体与该硬壳盖进一歩包含至少一加强组件,其中该加强组件为弹簧条。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加强组件设置 于该硬壳拉练箱主体与该扩充组件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壳拉练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中该加强组件分 别设置于该硬壳盖的开口拉链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硬壳拉链箱底座及滑轮与束带的改良,其包含一硬壳拉链箱主体、多个隐藏滑轮单元、一伸缩束带单元、以及辅助轮组。此隐藏滑轮单元、此伸缩束带单元、以及此辅助轮组分别设置于此硬壳拉练箱主体底部的滑轮容置凹槽、束带容置凹槽、以及辅助轮凹槽内。由于此硬壳拉链箱主体为一体成型设计,隐藏滑轮单元设置于此硬壳拉链箱主体的底部,所以提供硬壳拉链箱最佳的移动性与稳定性。当此隐藏滑轮单元为尚未作用状态时,其滑轮外凸于此硬壳拉链箱主体底部的平面,通过此滑轮与地面作用来移动此硬壳拉链箱,当此隐藏滑轮单元为已作用状态时,此滑轮则隐藏于滑轮容置凹槽内,所以能改善传统外凸滑轮因重摔而造成滑轮的损坏情况。
文档编号A45C5/00GK201533632SQ200920169670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杨盛焯 申请人:杨盛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